1912—1928:文武北洋?梟雄篇

出版時間:2012-4-20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潔  頁數:354  
Tag標簽:無  

前言

敲完本書最末一行文字的時候,2003年的最后一陣秋風已經遠去。不知道我的這些文字是否也能搭上時令的班車,把一股稍帶肅殺之氣的“真”帶往遠方,讓喜歡歷史的讀者朋友們能臨風而抖擻一下。 我不喜歡溫吞而平庸的天氣。在因襲的云絮下活得太久,會不知道云外的陽光的真相是七彩的。所以,我幻想自己的這些文字能如冷空氣一樣,吹開凝固了很久的傳統(tǒng)的云團,讓人冷靜片刻,再回望一下斑斕的歷史。五年前,我寫那本《百年獨語》時,也是這樣想的。在那本“獨語”書中,我用自己的話,講述了晚清、民國、共和國的幾位歷史人物和事件??赡芘c人們聽慣的說法相迥,故有朋友笑言:你這是對百年歷史的“毒”語。我只笑笑,并不解釋,繼續(xù)于本職工作之余,尋百年來一些鉅子巨子的遺跡,并以他們的遺跡為平臺,“獨語”我對近代史的一己之見。這本書里,我集中記錄了我對民國初期,亦即“北洋軍閥時代”的尋找與發(fā)現(xiàn)。站在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五位武人和楊度、章士釗、李大釗、陳獨秀四位文人的故址上,我瞻前顧后了一番,忍不住又“獨語”起來。鼓勵我用自己話表述歷史的,是本書主人公之一陳獨秀先生。他老人家至死不說假話。他說:“我不敢自吹我是敢于說老實話,我只自誓:寧可讓人們此時不相信我的說話,而不愿利用社會的弱點和迎合青年的心理,使他們到了醒覺之時,怨我說謊話欺騙了他們!……說老實話的人一天多似一天,說老實話的風氣一天盛似一天,科學才會發(fā)達,政治才會清明,社會才會有生氣……”于是,我就想對大家說:北洋時代可能并非一個完全“反動”的無序的時代,也可能并非一個顢頇武夫秉政、人文思想淪陷的時代。也許,它是古老中華第一次走上選票時代的艱難肇始,是一些大人物意欲讓中國融入世界游戲規(guī)則中的笨拙嘗試?!拔洹敝皇悄莻€時期的表象,而“文”才是那個時代的追求。所謂好人、壞人,所謂正確、謬誤,我沒顧上區(qū)分,所以只好請讀者自己評判吧。 應該告訴你的是:我對所有試圖推進中國歷史進程的先人都懷有敬意。最后,我要感謝這些年來陪我慢慢走過歷史遺址的各位旅伴,當然,更要感謝在漫長人生旅途中對我援手施助過的所有人。李潔2003年初冬于青島浮山之麓山海樓

內容概要

  本書以人物為經線,以時間為緯線,實地探訪歷史遺跡,爬梳史料,帶著溫情與敬意親近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等北洋時期代表人物,追述他們在晚清民國大變革時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嶄新的視角,生動的筆觸,還原了北洋時代的風貌,顛覆了人們對北洋的既有認識,呈現(xiàn)出中國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型期間的政治生態(tài)、人物風采。

作者簡介

  李潔,青島資深報人、著名人文學者,著有《百年獨語》《1912-1928:文武北洋》等。
其著作《1912-1928:文武北洋》通過對袁世凱、黎元洪、楊度、章士釗等北洋人物生平及故址的追尋,以人物為經線,以時間為緯線,生動地還原出整個北洋時代的面貌,顛覆了人們對北洋的既有認識,探究了共和發(fā)軔期的政壇風云,是近十年來有關北洋歷史不可多得的力作。

書籍目錄

重編版序
開始是興致,后來是責任—增訂版序
初版自序
第一章 漳洹猶覺淺
—站在袁世凱遺址上的暢想
第二章 東廠胡同有遺德
—對黎元洪故宅的尋訪
第三章 凄雨中的末路英雄
—段祺瑞舊居及其他
第四章 茫茫煙蔓尋何處
—吳佩孚遺跡考
第五章 草莽元帥林
—張作霖的空穴與故宅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袁世凱并未打算傳位于子說袁世凱,怎么也拋不開“好人”、“壞人”這個古老的命題。袁氏這一生,真是越活越是壞人。細讀他的一生,其實至少有半生是未失大格的。人們在評價歷史舞臺上的“角兒”時,往往依據他謝幕前的扮相而認定其一生的角色——只要末場扮了回大白臉,這罵名就算是留下了,且輩輩沿襲,誰也不改口。當初,袁世凱是怎樣動了稱帝的念頭的?一個以“締造民國元勛”而被時人推崇的國家第一把手,普天之下莫非子民了,何苦再討天下人的嫌,落得個身敗名裂,遺臭后世?以我今人之想,一生精明的老袁此舉實在不值。今人已經看不出近百年前的“大總統(tǒng)”和“大皇帝”之間有什么不同了。其實,二者之間決不僅僅是名分上的不同。從君主專制到共和國體,從“真龍?zhí)熳印钡健懊駠汀?,從向來一人專權變成議會政治與責任內閣制,這一切,對昨天還是大清國臣工的袞袞諸公來說,尤其對袁世凱這個前朝的內閣總理大臣來說,是多么的不適應啊!不能指望習慣于跪地咚咚磕頭的人們會適應比肩而坐投票表決國是,須知,西式黑呢高帽罩著的是剛剛剪掉辮子的腦袋?,F(xiàn)在的人們,若不靜下心來,恐想象不出當年的天大的不同。對袁氏何以稱帝,袁的親屬及親信都說,主要是吃虧于他的大公子袁克定。與所有的專制者一樣,袁世凱到晚年最相信的也是自己的兒子。但就在其長子極力鼓動他當“中華帝國”始皇帝的最熱鬧的時候,他才猛悟出自己陷入了絕境。事情敗露于偶然。就在袁世凱屁顛兒屁顛兒地忙碌著登基的時候,全家女人們也都跟著樂呵呵地訂制娘娘和公主服飾的時候,未來的三公主袁靜雪瞅著丫鬟買回來的五香酥蠶豆傻了眼——老袁家法很嚴,自家的女人,無論大小妻妾還是哪房女兒,一概不準拋頭露面,所以,袁靜雪想吃蠶豆,只能令下人上街去買。袁靜雪無意發(fā)現(xiàn)包蠶豆的《順天時報》竟然與自家的《順天時報》完全不一樣!外邊的報紙上多是反對父親稱帝的報導,而自家看到的“輿論導向”卻全是擁戴老爸當皇帝的消息!三小姐懵了,當晚例見父親時,就把包蠶豆的報紙遞了上去?!俄樚鞎r報》是日本人在北京辦的一張銷量很大的中文報紙,老袁公余之暇時常讀之,借以了解社情民意。原來,老袁這段時間看到的,一直是袁克定為他單獨印制的假報!聯(lián)想到這一陣子老有“請愿團”(甚至妓女們也組成一團)到“公府”(總統(tǒng)府)門前“勸進”,各地擁戴他當皇帝的好消息一篇接一篇,老袁恍然大悟:都是他娘的大兒搗的鬼!第二天,盛怒的袁世凱召來袁克定,越說越氣,甚至親自動手用皮鞭狠狠抽打了不肖之子,且邊撻邊痛罵其“欺父誤國”。遲至此時,袁世凱才明白:他將國體改為帝制,并非“天下歸心”。也有人替他惋惜,說,他是上了“籌安會”的當。湘籍才子楊度和他的老友、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等擁護帝制的“六君子”組成的這個勸進組織,一心忙著把老袁往御座上推。他們欺上瞞下,大造氣氛,終于使得整日呆在深宮里的老袁頭腦發(fā)熱,“勉順輿情”,放著牢固而舒適的西式高靠背椅不坐,偏要改坐滿人讓出來的又硬又冷的御座。他成了新朝的皇帝,那班人不就是開國元勛了嗎?斗膽稱帝,天怒人怨,老袁自此人心喪盡!他追悔莫及,一病不起。袁的第七子袁克齊詳細回憶了袁的彌留之際:記得我父親死的那一天,曾把我大哥叫到里屋去,我們在外屋聽見我父親說:“這個事我做錯了,你以后不要再上那幾個人的當!”過了半小時,他就死了。看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袁后悔了?!澳菐讉€人”顯然是指楊度等籌安會的帝制干將。還有人說,老袁還曾于昏迷中囁嚅:“楊度害我……”徐世昌應召從隱居的河南衛(wèi)輝趕來,見到相交四十年的好友在病榻上命懸一線,不禁老淚縱橫。當著在場的袁克定、段祺瑞的面,徐世昌輕聲問老袁:“總統(tǒng)有什么交代的?”老袁喘息著,吐出了兩個字:“約法”。這就是袁氏的政治遺言。就在袁氏尸骨未寒時,徐世昌、段祺瑞、袁克定等人打開了他生前寫就繼任者名字的“金匱石室”——這套由上一任元首指定傳位于某某人的方式,還在沿用清室的老辦法,但中華民國的約法上就是這么規(guī)定的,只不過候選名單不止一人,而是三個,即大總統(tǒng)可以指定三個人為其繼任者。所以,老袁是在依法辦事??磥?,至少在最后的時刻,這個辜負過中華民國的首任國家元首,總算尊重并維護了國家根本大法的權威。稍微出人意料的是,那張紙上并沒有傳言中的“袁克定”,倒是依次寫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位。老袁總算還明白,天下不是自家的。吳佩孚拒絕蘇聯(lián)拉攏,維護中國主權吳佩孚何以從革命黨人的同盟者變成了屠殺者?權威的教科書似乎一直沒為我們講清底蘊,只說他早先容忍工農運動是“偽裝開明”,到后來向罷工者舉起屠刀則是“暴露了其反動本質”。想想這句話就覺得不著邊際:一個在全國舉足輕重的鐵腕人物,哪需要對轄內鐵路上的工人們“偽裝”?由寬容到不容,從首肯到彈壓,一定有沒被說透的原因吧?頗能為我解惑的,是近年出版的一套極有價值的《共產國際、聯(lián)共(布)與中國革命檔案數據叢書》,正是這套重新解密的前蘇聯(lián)國家檔案里翻譯過來的“紅寶書”(該書不僅封面為暗紅色,而且還真是一本關于中國革命史的思路指南),讓我對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政局,對吳佩孚等人的政治抉擇,有了全新的理解。令我大為驚奇的是,原來,蘇聯(lián)人在決定幫助孫中山和中國國民黨之前,最先看好的竟是“反動軍閥”吳佩孚!若不是民族氣節(jié)極重的吳大帥拒絕了蘇聯(lián)人的誘惑,現(xiàn)代中國究竟走向何處去還真未可知哩!越飛(Abram Adolf Abrahamvich Joffe),這個被蘇聯(lián)政府派來中國的特使,因后來與孫中山聯(lián)名發(fā)表會談紀要而名揚中國現(xiàn)代史,孰料早在他前往廣州游說孫中山之前,就在北京給洛陽的吳佩孚寫過一封信,其肉麻的程度,現(xiàn)在讀來還會讓人起一身雞皮疙瘩。且看民國十一年(1922年)8月19日越飛致吳佩孚的密函:吳佩孚將軍親啟將軍先生:……我們都懷著特別關注和同情的心情注視著您,您善于將哲學家的深思熟慮和老練果敢的政治家以及天才的軍事戰(zhàn)略家的智慧集于一身。……毛澤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嘛!蘇聯(lián)人往死里捧了老吳這一通,究竟要干什么呢?越飛繼續(xù)寫道:一、“為了便于修復兩國睦鄰關系”,讓并不在政府任職的實權人物吳佩孚同意他們要在中國的領土上同日本人談判——在滿洲有駐軍的日本人一直是蘇聯(lián)人的后院隱患;二、讓吳接受蘇聯(lián)紅軍進占中國的附屬國外蒙古的現(xiàn)實。待越飛的軍事顧問、蘇聯(lián)總參謀部學院院長格克爾(A.I.Gekker)將軍自洛陽返回北京后,越飛立即給國內拍發(fā)了”絕密”級的電報:送斯大林。(格克爾)從吳佩孚那里回來了,說從未見過這樣完美的軍事秩序:秩序和紀律極其嚴整,操練和訓練比贊許的還要好?!憧矗菂擒姷膹姶髮嵙κ固K聯(lián)人以為找準了在華的代理人。即使到了民國十四年(1925年),蘇聯(lián)人依然沒放棄利用已離開政權中心的吳佩孚的愿望。其時,背叛了吳佩孚的馮玉祥又與盟友張作霖為爭華北的地盤打起來了,用蘇聯(lián)的槍炮武裝起來的馮氏的國民軍已經失利,馮不得不宣布下野,其部下則通電全國表示要“迎吳討奉”,即迎回吳佩孚領導他們討伐張作霖。吳大帥正在武漢出任“十四省討賊聯(lián)軍”總司令,欲與奉張決戰(zhàn)。只是,老吳最恨叛徒,“奉”是照討,但對“馮”之背叛,決不原諒!馮玉祥難受,但蘇聯(lián)人不難受,因為他們也信此言: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只要有人出面反對奉軍,蘇聯(lián)就會擁護。當時的蘇共中央曾專門開會討論并通過了中國局勢,他們的政治局會議第86號[特字]記錄中明明白白地寫著:中國的事態(tài)發(fā)展進程,越來越把吳佩孚和他所領導的直隸集團推到首要地位。吳佩孚正在成為核心政治領導人物,同時好像也在成為民族運動重新爆發(fā)的中心?!瓍桥彐诘男袆訒斐捎欣木置?,必須加以利用。有必要同吳佩孚聯(lián)合,聯(lián)合的結果應當是成立新的中國政府。下面的話暴露了蘇聯(lián)人的險惡用心:這種聯(lián)合不可能有什么牢固性可言,所以在進行現(xiàn)階段的戰(zhàn)爭和成立新的政府的時候,必須從建立真正統(tǒng)一的中國必然要繼續(xù)進行戰(zhàn)爭的思想出發(fā),不過這時已經是同吳佩孚及其追隨者的戰(zhàn)爭……吳佩孚沒讓蘇聯(lián)人如愿,盡管他擁有“哲學家的深思熟慮”和“老練果敢的政治家以及天才的軍事戰(zhàn)略家的智慧”,也盡管他麾下的軍隊讓蘇聯(lián)人看到了“從未見過這樣完美的軍事秩序”,但一個無限崇拜岳武穆、戚繼光的愛國軍人,哪會去犧牲國家疆土和民族利益以換取洋人的支持?清末在東北當過間諜的吳佩孚不會忘了“老毛子”曾怎樣掠奪與詐取我中華的大片疆土(他曾因奉派參加日軍諜報小組而被俄軍逮捕并判了死刑,幸于押解途中跳火車而逃),而列寧宣稱蘇維埃政府將放棄沙俄時代一切對華不平等條約后,不也照樣食言?學測繪的軍校畢業(yè)生吳佩孚大體上能計算出來,俄國人究竟想干什么——成立一個完全受他們控制的中國政府。但盡管如此,如果吳佩孚地下有知,于身后半個多世紀后聞知蘇共中央領導人明確提到了要利用他、待戰(zhàn)爭結束新政府成立再推翻他的陰謀后,想必還會冷汗涔涔吧!蘇聯(lián)人一定困惑極了,正如十幾年后日本人在“吳佩孚工作”失敗時一樣,他們總不明白,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極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國傳統(tǒng)軍人,一個公開向國人承諾過“四不主義”的硬漢子。蘇聯(lián)人的愿望適得其反,自茲吳佩孚更加仇視蘇聯(lián)人,也更認定“赤化”只會毀滅儒家的中國。對吳絕望后,蘇聯(lián)人才開始專一對廣州孫中山的工作,這才有了國民黨的起死回生,這才有了國共合作的局面,進而有了北伐的勝利與北京政府的垮臺。須記,在北洋政府時代,無論是段祺瑞、吳佩孚,還是張作霖,不管哪個系的軍閥當政,都沒有放棄對外蒙古的宗主國地位。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比較熟悉中國近代史方面的著作,在這方面……李潔的《文武北洋》,傅國涌的《葉公超傳》等,這些書都很不錯。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袁偉時 這本書少了幾分迂腐氣,多了幾分現(xiàn)場感,使我們在早已被冷落的遺址中間看到了許多被遺忘的歷史細節(jié)。 ——傅國涌 《文武北洋》,可謂民國史的好讀物。 ——作家 土家野夫  《文武北洋》,是我心中不可多得的民國史讀本。 ——作家 葉克飛 我昨天還在看一本北洋的書《1912—1928:文武北洋》,我們的正史寫北洋的時候都是“軍閥混戰(zhàn)”,就這一句。但是,我們是不是知道在北洋時代真正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 ——崔永元 我買了30本送人。 ——南方都市報、新京報前總編輯 程益中

編輯推薦

《1912-1928:文武北洋?梟雄篇》是民國以來最好看最生動的北洋軍政史!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他們的文韜武略,讓一個轉瞬即逝的時代沒有匆匆流逝。 北洋時代可能并不是一個顢頇武夫秉政、人文精神淪陷的時代。也許,它是古老中華步入選票時代的艱難肇始,是一些大人物意欲讓中國融入世界游戲規(guī)則的笨拙嘗試。 我們對所有試圖推進中國歷史進程的先人都懷有敬意。新增15萬字+100幅圖片=暢銷八年重編版!

名人推薦

我比較熟悉中國近代史方面的著作,在這方面……李潔的《文武北洋》,傅國涌的《葉公超傳》等,這些書都很不錯。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袁偉時 這本書少了幾分迂腐氣,多了幾分現(xiàn)場感,使我們在早已被冷落的遺址中間看到了許多被遺忘的歷史細節(jié)。 ——傅國涌 《文武北洋》,可謂民國史的好讀物。 ——作家土家野夫 《文武北洋》,是我心中不可多得的民國史讀本。 ——作家葉克飛 我昨天還在看一本北洋的書《1912—1928:文武北洋》,我們的正史寫北洋的時候都是“軍閥混戰(zhàn)”,就這一句。但是,我們是不是知道在北洋時代真正發(fā)生了什么樣的事情? ——崔永元 我買了30本送人。 ——南方都市報、新京報前總編輯程益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1912—1928:文武北洋?梟雄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6條)

 
 

  •   本書以人物為經線,以時間為緯線,實地探訪歷史遺跡,爬梳史料,帶著溫情與敬意親近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等北洋時期代表人物,追述他們在晚清民國大變革時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嶄新的視角,生動的筆觸,還原了北洋時代的風貌,顛覆了人們對北洋的既有認識,呈現(xiàn)出中國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型期間的政治生態(tài)、人物風采。
  •   因為意識形態(tài)的原因(主要是革命史觀和階級史觀),在打小所受的歷史教育中,我習慣于對很多歷史時期定格化,人物形象臉譜化——比如北洋時代,就是被教課書妖魔化最深、臉譜化最重的代表之一,只要一提到北洋二字,就一定是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北洋軍閥就必然是個個窮兵黷武、竊國賣國。但隨著近些年社會上思想趨向多元,人們對歷史的反思也在不斷深入,這種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歷史觀正在動搖。

    李潔,是青島資深報人、著名人文學者,雖然算不上是專業(yè)的歷史學者,但近年來卻一直“試圖用自己的文字沖開覆蓋在歷史上的層層污穢或金粉”,以盡量看清他“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與體態(tài),再通過他們,了解一下他們那個時代的真相”。而《1912-1928:文武北洋》就是他對我們慣性思維中北洋歷史深刻反思的結果,也是他所謂的“清污工程”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這本原為一本的書,重編的時候根據所寫人物的身份而分為梟雄篇和風流篇兩冊。其中梟雄篇共寫了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和張作霖五個所謂的軍閥,即所謂的梟雄。這五個人,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科書中,都是有定論的,而且無一例外都是反面人物,已經被高度妖魔化和臉譜化了:袁世凱是向出賣革命者的告密者、革命果實的竊取者、簽訂二十一條的賣國者、自稱洪憲皇帝的獨裁者;黎元洪是被強迫拉進革命隊伍的“床下都督”;段祺瑞是直皖戰(zhàn)爭的發(fā)動者,是制造三一八慘案的罪魁禍首;吳佩孚是殘酷鎮(zhèn)壓二七大罷工的劊子手;而張作霖則是與日本人相勾結的土匪,是殺害革命先驅李大釗的反動軍閥……

    然而,歷史是復雜的,人性也是復雜的,歷史中的人物遠不可能只有一副面孔,好人不會都是唐僧,壞人也并非個個殺人如麻。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受革命史觀和階級史觀的影響,把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認識和評價唯一化、絕對化,以階級立場來按需寫史,為他們畫上相應的臉譜,不但遮蔽了他們的原貌,掩蓋了他們的性格,甚至還多有歪曲之嫌,許多歷史真相,就此被掩藏起來。如此,歷史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李潔這本書中所寫到的五個人,在歷史教課書中就是被絕對否定的,而李潔這本書則以人物為經,以時間為緯,帶領我們走訪他們的故居、憑吊他們的墓園,以揭掉強加給他們的臉譜,還他們以來本面目,讓我們得以更真切、更全面的認識他們,評價他們,進而正確認識和評價他們那個時代。

    有人說這是為他們翻案,我頗不以為然。在我看來,這只是糾正了以前歷史觀的偏頗罷了。畢竟,有幾個人知道,袁世凱能夠當上總統(tǒng),其實不是竊取而是眾望所歸,而匆忙稱帝則是受人蠱惑;黎元洪在北洋時代不但德高望重,而且是一個極有成就的實業(yè)家,創(chuàng)辦了大量的實業(yè);段祺瑞號為“北洋三杰”,有“三造共和”的美譽,而且人格形像頗佳,有“六不總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占)之謂;吳佩孚號為“玉帥”,堅持“四不”原則(不納妾、不積金錢、不留洋、不走租),晚節(jié)更是可嘉可嘆;張作霖雖出身草莽,卻游走于日俄之間,正是因為寸土不讓,才在皇姑屯被日本人陰謀殺害。他們不光會內斗,不光會混戰(zhàn),還有可以稱得上是高尚的愛國情操,還有很強的人格魅力……

    不管怎么說,這五個“梟雄”作為北洋時代的人物,必然帶有北洋那個新老交替、劇烈動蕩時代的烙印,必然有那個時候的悲喜哀愁,他們不可能脫離那個時代而生存。從這一點來說,甚至他們的混戰(zhàn)都能理解——剛剛從封建專制時代走出來的他們,缺乏強大的外力約束,自我約束又很弱的情況下,唯力是從似乎是第一選擇,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也就不再只是簡單的沖動。其實,功也好,過也好,都已凝結成為我們民族歷史的一部分,消失在遼遠深邃的歷史時空之中。李潔這本書,在讓我們認識到他們不為所知的另一面的同時,也生動的還原出整個北洋時代除了“軍閥混亂、民不聊生”之外的另一層面貌——不但經濟上發(fā)展很快,還廢除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不但武力收回了外蒙古,還曾派兵到俄境護僑;不但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制度,民眾還享有最為充分的“民主自由”、新聞言論自由……

    曲解歷史容易,科學、公正、客觀的認識和評價歷史卻難。過去,為了某種需要,用厚厚的油彩為他們畫上了無比邪惡的臉譜,使他們符號化。今天,要還歷史以本來面目,正確理解、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和時代,第一步就是要把他們從臉譜之后解放出來。如此,就必須象錢穆先生所說的那樣,懷著一種溫情與敬意,象李潔所做的這樣,掀掉曾經強加給他們的臉譜,撫掉歷史不盡的風沙,把他們還原成一個人,還原到屬于他們的時代。用寬容、理性、多元的歷史態(tài)度,和多角度、全方位的歷史視角進行觀察和解讀,由此而無盡的接近歷史,接近真相。但是,我也相信,近來影視劇中對于那個時代的刻畫不但揭掉了臉譜,而且給畫了彩妝,不無美化之嫌,甚至已經是過了頭。我們也必須避免由無限丑化的極端走向極力美化的極端。

    事實上,對于這些人,后人給他們畫上臉譜的時候他們不知道,而如今摘除臉譜去窺探真相的時候他們同樣不會有所感覺,考量的只是后來者直面歷史,還歷史以本來面目的態(tài)度和勇氣。揭掉臉譜的過程,也就是檢討我們自己歷史觀的過程。就根本上來說,我們如何看待歷史,對于歷史本身已經無所改變,唯一能夠改變的只是我們自己。而直面歷史,還原歷史真實,科學、公正、客觀的對待和評價歷史人物的最大意義就在于,讓我們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找到前行的路。那么,我們可以先由李潔先生的這本書,由臉譜化現(xiàn)象最嚴重的北洋時代開始。
  •   1912-1928,一個武夫當國的時代,短短十六年,因為有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這一批北洋人物輪番當政,所以人們習慣上稱之為“北洋政府”時期。對于這一時期,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那是一個軍閥混戰(zhàn)不休,百姓暗無天日,戰(zhàn)火烽煙四起,遍地白色恐怖的時代。所以,對于那些軍閥頭子,人們已經不屑去了解他們的真實性情,因為他們莫不是一副窮兵黷武的莽夫模樣,殘暴狠毒,為達政治目的而寧讓百姓涂炭于戰(zhàn)火之中。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逆民稱帝,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段祺瑞掃射游行學生,釀成震驚宇內的“三.一八”慘案;吳佩孚鎮(zhèn)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殺害工人領袖施洋和林祥謙;張作霖討赤反共,絞殺共產黨領袖李大釗。他們是殘暴的軍閥,鎮(zhèn)壓革命的劊子手,是國共北伐要消滅的最大反動勢力。多少年來,歷史教育傳遞我們的就是這些,我們也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毫無異議的走到今天,很少有人愿意去驗證這是否就是歷史的真實。

    曾看過一本《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在那本書中,作者唐啟華先生通過對歷史史料和檔案的深入研究,再現(xiàn)了北洋政府通過外交渠道與列強周旋,竭力維護中國主權和利益的不懈努力,改變了我傳統(tǒng)印象中北洋政府“賣國求榮”的罪惡形象,也讓我發(fā)現(xiàn)北洋軍人們也有其救國愛民那可愛的一面。于是,我知道,曾經被灌輸的許多觀念都是錯的,成王敗寇,當政者總是喜歡把自己“塑造”成歷史上最正義的一方,沒有例外。于是,我不再盲目聽信,不再固守成見,開始注意去觀察,去思考,去研究到底哪些才是真實的歷史,尤其是那些歷史的惡人,他們果真有那么惡嗎?我不相信。

    李潔先生這本《文武北洋-梟雄篇》印證了我的不信。撥開刻意籠罩的歷史迷霧,他帶我們走訪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這幾位北洋梟雄遺留的痕跡,近距離觀察那曾經的是是非非,盡可能拭去人物身上被歷史附著的灰塵,還原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真實存在。于是我們看到,在袁世凱及外交人員的堅持下,被迫簽訂的“二十一條”并不包括最有損中國利益的第五項,并且簽約之后,袁通電全國要員,“凡百職司,痛定思痛,應如何劌鉥心神,力圖振作”。黎元洪幾番在位,全憑德望,雖無軍權,卻敢為維護民國基業(yè)而奮力抗爭。段祺瑞先總理后元首(臨時執(zhí)政),“通電清帝退位,抵制袁氏稱帝,驅除張勛復辟”,博得了“三造共和”的美譽。吳佩孚一代儒將,治軍有方,終生恪守“不做督軍,不住租界,不結交外國人,不舉外債”的“四不主義”,寧死不當漢奸。張作霖,身處日俄虎狼之間,機智周旋,不讓寸土與人,終慘遭日本算計而命喪皇姑屯,臨死時還不忘“告訴小六子(張學良),以國家為重,好好干吧……我這臭皮囊不算什么……”。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北洋大人物們,他們雖然性格迵異,作風不同,但他們之間卻有一個關鍵共同點,那就是在中國主權與國家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決不含糊。想想,這些曾被我們稱為“帝國主義走狗”的“封建反動軍閥”們,他們反動嗎?他們是走狗嗎?他哪個不曾為中華之強盛而百般努力?哪個身上不曾散發(fā)著鐵骨錚錚的英雄氣?他們沒能取得通常意義上的“最終勝利”,不過是時運不濟,時勢弄人罷了。歷史是需要時間沉淀的,離得愈遠,看得愈清,多年以后,我相信這些被污穢附著的北洋梟雄們終會得到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   歲月的流逝無法阻擋時代發(fā)展的滾滾潮流。時至今日的2012年,我們再次回首那段1912年---1928年的歷史和人物之時,也許心情也和以往有著某種的不同。在如此一個和平的年代,在如今的言論自由的社會,在現(xiàn)今見多識廣的人們面前,那段過去歲月中的歷史人物其實也有更多值得我們去深入感觸之處。

    此次這部李潔的增訂版中,的確融匯了太多那個時候的印跡。相當的有可看處;相當的值得一讀?!段奈浔毖?梟雄篇》集中刻畫的是民國時代的五大梟雄。一別以往對他們的全盤否決,此處的觀看點和分析面更為地深入和透徹。我們不再徘徊于以往諸多的批判和否決的立場;我們更多的是集中于就事而論事的要點中。摘下有色的眼鏡,我們其實看到的是一個個更為立體的,全面的,多方面的,矛盾的歷史人物。盡管他們是梟雄,但是他們的文韜武略同樣有著可圈可點之處。以往片面的一棍子打死或者看扁這些歷史人物其實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行為。這樣只會誤導讀者去真正地認識那段曾經發(fā)生過的歷史。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本人其實是非常地佩服這位作家的。雖然這是一部增訂本,其實我原本也未曾讀過這系列的叢書。完全是站在一個全面的,客觀的,多方面的,深層次角度認識由此刻畫的歷史。對于那些以往讀過此書的讀者而言,我相信他們肯定也別有一番收獲。書中的內容據記錄又新增加了15萬字,額外增加了100幅歷史圖片。所以,我在看書的過程中完全就是融入作者所營建的圖文并茂的立體感觸之中。

    書中分不同的章節(jié),一一地對作者所選取的五位梟雄進行著相關的介紹和講解。有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亂世之中出能力,孰是孰非今日論。相信我們以往腦海中對于這些人物的反響基本都是屬于陰暗面的代表。但是,透過此書,我們看到的是更加全方位的介紹。書中不僅涵蓋和涉及這些人物當年從政之時的某些重要主張,觀點和方向。書中同樣介紹著歷經數年之后今日這些梟雄們的歸處。尋訪他們過去的足跡,追蹤他們今日的安息之所,窺探他們當年的政治謀略,暢想中國歷史因為他們的存在而發(fā)展的軌跡----

    無論當年是多么地風流倜儻或者是權傾一方,無論當年是多么地壯志激昂或者是躊躇滿志,無論當年是多么地過錯或是失誤,歷史不會因為他們某個人的存在而停止前行。與此同時,無容置疑的是歷史同樣因為他們的決策而有著某種不同的影響。如此地客觀實在,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一個最為直面的歷史回顧。文武北洋中的梟雄同樣有著他們的可圈可點所在。
  •   對于中國歷史,人們習慣于用簡單的朝代更替來表示發(fā)展的脈絡。比如中國人從小學就開始背誦的“唐宋元明清”。朝代之間的戰(zhàn)亂分裂時期被一帶而過,在這個簡單的脈絡中還能夠被傳誦的分裂時期,大概也就只有“春秋戰(zhàn)國”與“魏晉南北朝”吧。放眼近代史,更是如此。清后與新中國之前的那段歷史總給人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上學的時候,我雖然很喜歡歷史,但是最不愛學近代史,現(xiàn)在想來那種對于近代史的迷糊感應該是主要原因。古代史,因為歷代史學家的研究評判,每個朝代、每個大事件、每個大人物基本都有明確的評價和深刻的剖析,所以易懂好學。而近代史,明明離我們更近卻讓人更看不清了。這樣說來,忽然覺得歷史是需要距離感的,站得更遠反而能夠看得更清。
      
    在中國歷史的研究上,有許多的大家值得我們敬仰,他們字字真言,可以把歷史研究推到哲學理論的高度。然而,更多的像作者這樣的歷史研究者和歷史愛好者同樣值得我們尊敬,他們孜孜以求,致力于用自己的認知和見識還原一段比較“合情合理”的歷史。我在這里所說的“合情合理”包括兩個意思,“合情”和“合理”。所謂 “合情”,是指合乎當時的歷史背景;所謂 “合理”,是說合乎當時的人物行為邏輯。在我看來,作者所奉獻的這套《文武北洋》就是這樣的,作者通過對歷史足跡的追尋,并加以合理的推斷,向讀者展現(xiàn)了北洋時代重要歷史人物的風采。按序言的說法,這套《文武北洋》已是第三版了。第一版原本是一本書;在第二版的時候,將一本書中的兩個部分“赳赳武夫”和“彬彬文士”拆分成了兩本,一本是《梟雄篇》,一本是《風流篇》;現(xiàn)在的這個版本延續(xù)了兩本的形式。這套書的再版,想必也是受辛亥革命100年紀念風潮的感染,然而,書的內容本身卻沒有明確的“辛亥”味道和逢迎意圖,所以讓人覺得純粹可讀。
      
    回味梟雄篇,作者“合情合理”的記述,讓我對那些“赳赳武夫”有了全新的認識。本書的“赳赳武夫”主要有五個,李鴻章、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和張作霖。相比較前四位,第五位張作霖的戲份顯得不是太多、太重。在戲份更多更重的前四位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佩孚。
    按照作者的記述,吳佩孚在當時已是“風光無限”、“眾望所歸”,然而,他卻沒有“再往前多走一步”,而是隨著局勢的急轉直下步步衰退了。這讓很多人感到困惑,我也大膽地推測一下,大概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視吧。其一,受家鄉(xiāng)精神或傳統(tǒng)的影響。山東在歷史上自古以來多出將相,而且因為是儒家思想的發(fā)源地,“忠君愛國”“仁孝忠義”的思想比其他地域更為強烈和深刻。作為山東人的吳佩孚最終也沒能夠沖破這層障礙、另起爐灶,而是步步衰退了。其二,吳佩孚當時的實力還不足以讓他下定決心,獨抗大旗,走上武力統(tǒng)一中國的道路。這從吳佩孚的官職和當時北洋政府的控制情況可以推測一二。直魯豫巡閱使副使、兩湖巡閱使,放眼中國版圖,顯然,東北、西北、江南、華南、東南、西南都不在吳佩孚的實力范圍之內。其三,沒有可靠的經濟后盾。書中沒有提到吳佩孚有什么重要的經濟措施和手段,比較而言,馮玉祥在這方面倒是很有兩下子。不止如此,吳佩孚還堅持“四不”,不舉外債。沒有經濟后盾,興兵起事自然是步履維艱了。盡管如此,吳佩孚的形象還是被高大地樹立起來,讓人敬佩不已。
    另外作者在書中援引了許多蘇俄解密的檔案,把蘇俄的幕后推手列為影響當時局勢的一項客觀因素。很有意思的是,就在蘇俄和日本都吳佩孚充滿“興趣”的時候,吳佩孚居然登上了美國的《時代周刊》的封面,成為登上該刊的第一個中國人,可見美國對于這位秀才出身的軍閥也是饒有興趣。這就讓人很想知道,這些“饒有興趣”的國家還做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努力”呢?這些“努力”對當時的局勢又發(fā)揮了什么樣的影響呢?期待有更多的資料被挖掘出來。
      
    再說風流篇,風流篇的“彬彬文士”主要有四位,楊度、章士釗、李大釗和陳獨秀。較之后面三位,楊度的“曝光率”好像少一點,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閱讀楊度這一篇是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此前在讀陳寅恪的作品時,了解到陳寅恪對于中華民族的界定是以文化分而非血緣種族分。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楊度也有這樣的見識,雖然不知是誰更早提出這一觀點(兩人的年齡好像只差16歲),但至少說明當時的有識之士是有共識的,只是后來局勢的變化,使得許多的文人學士各自分散了。
    近代的湖南,可真是人才濟濟、革命家輩出,岳麓書院上的門聯(lián)“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倒成了一句真實寫照了。有兩個湖南人很厲害,屢經滄桑巨變卻不曾倒伏,一個是楊度,一個是章士釗。楊度號稱“幫忙不幫閑”,而章士釗則信奉“君子群而不黨”的士人風格,或許這兩位正是因為特立獨行的獨立人格,才獲得了眾多政治派別的青睞吧。
    作者筆下的這些“彬彬文士”,一方面驕傲強勢,一方面又有許多可愛的“小性情”。即使素昧平生,他們也可以單純地“以字會友”,或許這正好體現(xiàn)了“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士人風格和信條。章士釗在看了孫中山的字之后立即對其刮目相看。無獨有偶,這位老先生在看了袁世凱的字后,也頗具好感。而楊度的書法更是了得,不僅怡情還能養(yǎng)家護身,周總理還向其女索過墨寶呢。書中附了一張《游學譯編》第一期封面的圖片,封面上的四個字想必應該是楊度的手跡吧,連我這個門外漢都嘖嘖稱嘆、愛不釋手。百度了一下,果然“尤其是他學習顏真卿行書大有成效”。
      
    北洋時代是一個強人、能人濟濟的時代。然而,那些強人似乎又不夠“強”,能人似乎又不夠太“能”。我們在唏噓那些強人、能人命運的時候,不得不承認北洋時代終究成為了統(tǒng)一“王朝”更替夾縫中的一個歷史片段。這些歷史片段,如同戰(zhàn)爭中的先鋒或者刺探,或成或敗,都為中國歷史的后續(xù)發(fā)展開辟了道路。作者每每、頻頻與歷史足跡的靈犀與邂逅,總讓人羨慕不已。其實,仔細想想,這都是“用心”的善果。歷史沒有對錯,也不會因為任何人的褒貶而改變。它博大精深、悠遠厚重,只要用心地去探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所以,才會有并一直會有許多的歷史學家和歷史愛好者前赴后繼、孜孜以求,致力于發(fā)掘歷史的不同面。
  •   “北洋時代可能并不是一個顢頇武夫秉政、人文精神淪陷的時代。也許,它是古老中華步入選票時代的艱難肇始,是一些大人物意欲讓中國融入世界游戲規(guī)則的笨拙嘗試?!痹?,一說起“民國”,我想到的就是孫中山、蔣介石等人,那他們之前呢?

    讀到這本《文武北洋•梟雄篇》才發(fā)現(xiàn),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他們在我腦子里都被自動屏蔽了,或者說,是社會把他們屏蔽了。他們的時代,我們用“軍閥混戰(zhàn)”四個字就概括了。

    可以說,這是一本“發(fā)掘之書”,“打撈之書”。那個時代,總統(tǒng)是選舉出來的;那個時代,報紙上刊登諷刺總統(tǒng)的漫畫不會被查封;那個時代,中國沒有放棄外蒙古;那個時代,領袖不與日本人合作。那個時代也有日本的狡詐、蘇聯(lián)的陰險……令人扼腕長嘆。
  •   
    歲月如長江滾滾向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站在今天的位置我們只能回首過去的一切,不論是歷史事件還是歷史人物,隨著時代的不同,回憶他們的心情也不盡相同。我們以前也許過分苛責一些歷史人物了,認為他們應該如何如何?有時候因為他們未能如何如何,我們就對他們嗤之以鼻,甚至有時候就徹底把對方深深的打入底谷。
    此次李潔這部作品《文武北洋-梟雄篇》主要回顧了1912年---1928年的歷史和人物,這些人物主要是當時的五個梟雄。一改以往以一種批判的態(tài)度來冷酷批評這些人物,懷著一顆悲天憫人之心來描述著當年的故事,用一種全方位的、多面的講述著。全書通過不同的章節(jié)用一些相關的介紹和講解作者從北洋中選取的五位梟雄,這些人物是: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
    那個時代究竟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成就一個時代。不論怎樣,這些梟雄讓那個時代更加精彩,看著這些曾經的反面人物,看著李潔新的描述,是不是覺得這些反面人物不是當年我們宣傳的那樣。我們循著他們的步伐,我們看著他們當時的主張、觀點,從一些側面來探究他們當年的政治主張或者謀慮。
    本書被譽為迄今為止學界之外講述北洋歷史影響較大,且最值得閱讀的著作之一。而且已經被多次再版,且此次修訂后都增加了一些內容,作者對其中的修訂部分都做了仔細的準備和探究。
  •   北洋其實很精彩《文武北洋》梟雄篇

    一提到民國進入我們腦海的就是孫中山,然后是蔣介石,還有就是袁世凱。這么多年的歷史教育告訴我們,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好人好得不得了,壞人壞得壞透頂。好人的資料好人的書隨處可見,壞人的書,壞人的故事基本上很難找到。所以對于北洋,僅僅挺留在一個表面上,并不知道北洋都是誰的天下,都發(fā)生了那些故事。

    看了這本《文武北洋》感覺很震撼,第一次看這么客觀介紹北洋政府的書。書中寫了四個人: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這在我們的歷史書里都是反面角色,不過當你走進歷史,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歷史的進程中,沒有臉譜化的丑角,每一個人都是有正反兩面的。人都是復雜的,尤其是能夠站到歷史的風頭浪尖上的領袖們,肯定有他們的長處。如果簡單的以成敗論英雄未免有點小氣。

    作者并不是簡單的介紹這些人物的歷史,其實民國的歷史現(xiàn)在也出版了不少,不過那時候的歷史畢竟距離現(xiàn)在快過去一百年了,里面的事件人物都對我們越來越陌生,所以作者并沒有只是停留在歷史當中,每篇文章都是從尋訪這些歷史名人的遺跡,尋訪他們的故居,尋訪他們的歸葬之地來開始,并且貫穿全文的。這就讓這本書具有了極強的現(xiàn)實感,讓我們感覺作者和我們一樣活在當下,對于當下來說,這些歷史變得更加可貴。而且書中還配上了很多插圖,很多都是作者在尋訪過程中親自拍攝的。

    當我們走進歷史,在書中翻閱那些歷史的細節(jié)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變得生動具體了起來,歷史變得有趣了起來,人不再是臉譜和面具,讓你感覺他們也都有血有肉,有成功有失敗,犯過很多罪大惡極的錯誤,也做過很多值得稱頌的好事。歷史不應該把他們徹底遺忘,畢竟這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書中關于張作霖的內容在最后,也最少,看得有點不過癮,因為我家在撫順,多次去過元帥林,也去過沈陽的帥府,去過大青樓小青樓,去過九一八紀念館,如今三洞橋已經不在,但是當年創(chuàng)辦的東北大學還在,東北大學的舊址還在。我們現(xiàn)在過高的稱頌張學良,其實和他父親張作霖比起來,張學良真是個孬種。張作霖就是敢和日本人叫板,當時誰都知道中國和日本的實力差距,但是張作霖夾在日本和俄國兩個大國中間,一點都沒有給我們中國人丟份,沒讓日本人占一點便宜,所以日本人才視他為眼中釘,非要除之而后快??墒堑搅松賻?,竟然讓人打到了北大營都不讓還手,幾十萬海陸空軍,就這樣眼看著把老家給丟了,簡直說不過去。張學良不過是個喜歡抽大煙的公子哥,那有張作霖的氣魄。如果老虎廳里面的送命的楊宇霆、常蔭槐還在的話,東北也絕對不會這么窩囊就送給了日本人,讓人家消掉了大牙。
  •   看歷史人才能夠成長,這本書還原出整個北洋時代的面貌,顛覆了人們對北洋的既有認識,探究了共和發(fā)軔期的政壇風云。近代史是補課。
  •   《文武北洋·梟雄篇/風流篇》,我都看過了。是我最近以來看的最好看的一套書。梟雄篇的幾個武人——袁世凱等,原來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很“可惡”的,基本相當于電影里的“大反派”,各個兇神惡煞,誤國誤民,風流篇的幾個文士,在我的印象中也是各種政治錯誤,這些印象都來源于我們的教科書,主流書。這些認識現(xiàn)在看來是不符合實際的。我喜歡這套書,就是因為它告訴了我一群全新的北洋人物,他們有血有肉,有硬骨也有軟肋,他們做了在他們的立場上認為是“對”的事情,他們犯的“錯誤”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環(huán)境下不是那么的不堪。我們真的應該重新評價他們,而不是輕易的去批判?!段奈浔毖蟆愤@套書正是提供了這一新的思路和新的材料來重新認識歷史和歷史上的這些人物。
  •   看《文武北洋》,讓我對那個年代的人和事有了新的認識,不禁悠然神往。比如,以前所受的教育,都是把袁世凱簡單地置于恥辱柱上批判。然看過此書才想到,袁世凱盡管有做皇帝的迷夢并因此身敗名裂,然他當大總統(tǒng)的確是選上的,而且遙遙領先。盡管袁克定編了假《順天時報》來騙老袁,然而卻沒有封閉報館,拿被閹割的真報紙來忽悠老袁。袁世凱也很依靠外界報紙來了解世情,而當時的報紙能毫不客氣地批判、攻擊合法當選的總統(tǒng)。
    另外一個人物是段祺瑞,盡管有向學生開槍的污點不可回避,然“三造共和”的功勛也不可忽視。
    不說了,推薦閱讀。
  •   但凡能走到一定位置的人,但凡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即使那些被后人嘲笑的角色。北洋時期的武人(即所謂“軍閥”),過去我們總說他們權力欲熏心,“軍閥混戰(zhàn)”給中國造成巨大災難,爭的都是個人利益;卻忽略了他們“天下為公”的一面。

    他們固然有“私心”,但更有巨大的“公心”。袁世凱早年長期駐在朝鮮進行對日外交,折沖樽俎,不辱使命;吳佩孚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最終遇害;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的事更是家喻戶曉。“愛國”二字他們當之無愧,值得敬佩。
  •   這本文武北洋真的太值得一看!很多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都和事實想去甚遠。作者既不是歷史學家 也不是專業(yè)作家 所以行文上沒有老練的刻板 反而那些平常句式讀來親切。通過探訪故址 以人物為主線 顛覆了很多既有認識。在寢室 躺床上 來一本!
  •   歷史就是、還是歷史,不因為意識形態(tài)、黨派偏見、成王敗寇而改變,大風過去還是能夠還原歷史的原貌。我曾認為中國有兩個時期是文化最繁榮、思想最解放、政治最民主的時代就是:民國和戰(zhàn)國,但是兩者性質有本質的不同,要了解近代的中國必須了解民國,了解真正的民國,這本書是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民國,以管窺豹,看看北洋的人物,他們都是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真正人物。
  •   北洋其實很精彩《文武北洋》梟雄篇 一提到民國進入我們腦海的就是孫中山,然后是蔣介石,還有就是袁世凱。這么多年的歷史教育告訴我們,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好人好得不得了,壞人壞得壞透頂。好人的資料好人的書隨處可見,壞人的書,壞人的故事基本上很難找到
  •   讀了此書,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對一些人物的認識確實很片面。比如,從歷史課本上知道袁世凱是賣國賊,別的就不甚了解啦;只知道北洋政府在幾個軍閥的交替統(tǒng)治下,社會黑暗等等??戳诉@書,不能說自己就對袁世凱、段祺瑞等這些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但是更正了自己以往的一些片面觀點是肯定的,也讓自己意識到以后認識一個人一定要全面,這樣才有資格去評判其功過是非!
  •   雖然在看書之前心里早已做好了顛覆歷史的準備,可一路看來,仍然是觸目驚心。北洋,教課書告訴我們,那是一個軍閥混戰(zhàn),國弱民貧,滿目蒼夷的混亂年代;它還告訴我們,孫中山是那個時代的“圣人”,其余如袁、黎、段、吳、張等皆罪不可赦。
    而讀此書當知,其謬多矣!軍閥,只不過是當代編者撰出來的詞,其時被冠以軍閥之名的眾人決非一介武夫,其身史更不可以軍閥而代之。
    以史為鏡,此書當是!
  •   個人覺得比歷史教科書里面的人物要豐滿,觀點也比較公正。不像教科書里面先戴一個反動的帽子。文中對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吳佩孚,張作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介紹,使我們更清楚的了解他們。而不只是像教科書里面只提了一個名字。
  •   剛開始想買這本書的時候,曾經猶豫了幾次,原因是我買過好幾本有關北洋時期的書,看過別人的評價很好后,就義無反顧的買了,但是看過之后,發(fā)現(xiàn)有些書的觀點仍然拘泥于我們長期接受的歷史觀,毫無新意可言??催^這本書后,感覺有兩點,第一,作者文筆很好,所寫內容很吸引人。第二,作者對我國歷史上曾經的領導人給予了應有的尊重,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傳統(tǒng)二分法下的一群竊國大盜和禍國殃民的家伙,還原了歷史人物的真實,豐富了我們的歷史觀。準備再買另一本《文武北洋 風流篇》,使之成為一套。
  •   最近關注起民國歷史的一些書。其實,最先是因為去云南騰沖,然后看了騰沖抗戰(zhàn)等相關的一些書,了解了很多以前教科書上沒有的歷史,于是來了興趣,買了張鳴的辛亥和五四兩本書看??赐旰螅刨I的北洋文武這兩本書。相對于張鳴的那書,這兩本書是以人物為主線,角度不同。但是對比著看,可以看到同樣的事件,會稍有不同的解釋。很有意思。
  •   小時候看過一個電視劇《北洋水師》,演的什么都記不清了。這本書里面的黎元洪就是北洋水師出身,一讀才發(fā)現(xiàn)他在甲午海戰(zhàn)中竟然跳海殉國,九死一生。好久沒有讀過如此真實地反映北洋歷史的書了,贊!
  •   重新認識北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人。那時候,傳統(tǒng)的文化還沒有在人心中根除,人還有敬畏,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骨氣。讀了之后,對老袁,是同情;對吳佩孚,是敬佩。那個時候,輿論很自由,不像現(xiàn)在。
  •   北洋軍政史,讓人了解了那個時代的一些風云人物。
  •   這本書有“梟雄篇”和“風流篇”兩冊。書中很多材料是我以前沒看到過的,很有價值,簡直就是一種歷史揭秘,看完讓我對北洋時期的人物和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甚至可說是顛覆了我原來的認識,很多內容讓我感到surprise。我就喜歡看這樣的。

    此外,本書在對人物的敘述過程中,既深度剖析,又充滿人情味。整部書張弛有度,看的過程是享受的過程。
  •   我比較熟悉中國近代史方面的著作,在這方面……李潔的《文武北洋》,傅國涌的《葉公超傳》等,這些書都很不錯。
  •   我上個有買了同是作者張潔的《文武北洋》,文人的風流篇,寫的楊度、章士釗、李大釗和陳獨秀,寫的非常好,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都展現(xiàn)出來,作者是下了工夫的。今天我們又注重事實,不能一邊倒,使我們看到了真實的,有血有肉的真人,不再是一個版本,“離事件越遠,可能揭示的事情就越真實”。
  •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內容描述與歷史教科書上的有很大出入。只有不同的聲音,才能讓普通讀者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歷史。應該說北洋時代的歷史人物都是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熏陶,并且或多或少受西方思想影響的,他們的理想應是為了振興民族,拯救國家,而不是單純?yōu)榱藠Z取政權,他們應該得到尊敬。
  •   通過對北洋時期幾個具有代表意義的政客文人的真實描述,作者試圖還原那個籠罩在團團迷霧中不為我們所知的時代來。文字是誠懇而具有可讀性的。
  •   我覺得文武北洋就是還原歷史原貌,非常棒。
  •   走出教科書對北洋時代的片面描寫,較為客觀的反映了北洋時代的各個主角的生平,在文字中還原了北洋時代的風貌,讓我不由想起了北洋大學的校歌“花堤藹藹,北運滔滔,巍巍學府北洋高 ”
  •   真的,我說這本書(其實還有一本“風流篇”)絕對是寫北洋題材最好看最有料的,沒有糟蹋好材料,還原北洋文人武士的真面目,了不得!

    李潔這廝還參與抗議青島四十億民脂民膏植樹活動,牛逼!
  •   作者觀點獨到,顛覆了歷史教科書給我們對北洋時代的印象,也讓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歷史書雖然可以修改,但是良心和真相永遠都在人間!
  •   讀完這本書,使人們對北洋政府大佬們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真相是不能被隨意掩埋的,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要全面、真實,不能戴著有色眼鏡去審視,也不能被特定歷史階段的官方評價所左右,追尋真相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真理的過程。
  •   從另外的角度給我們展示了北洋時代政治人物的特點
  •   作者從紛繁的史料中,擦掉給“好人”臉上涂抹的金粉,也掃除給“壞人”身上潑的臟水,廢除面具化寫作,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讓我們了解一個真正的北洋。看梟雄,鑒風流,也許看清歷史的本來面目,才能看清未來吧!
  •   很好看的一本書,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作者以優(yōu)美的文字,嚴謹的歷史考證,給我們重述北洋人物不一樣的風采。其實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遠不像歷史課本上那么簡單,那么單一,甚至那么極端。誰都不想做反動派、賣國賊。處于那個外憂內患的中國,當權者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極其無耐的。國家、人民和權力,在當時似乎是無法平衡。
  •   文字簡單,又不同于其他的歷史書籍,深入淺出。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有獨到之處。 不過僅僅把注意力放在北洋的這樣幾個人物上面有點略顯局限。北洋三杰中只對段做了描繪,馮和王沒有提到。以人物為章節(jié)又把整個北洋時期的發(fā)展過程刻意打斷。不過此書對我們了解北洋是不可多得的。
  •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北洋時代的梟雄們,值得一讀。
  •   連續(xù)看了3個晚上看完此書,顛覆了以前北洋軍閥的形象,書中每個軍閥都有獨立的人格和高處不勝寒的孤獨,軍閥并不是戰(zhàn)爭機器,他們也有血有肉,富有個性的生動的形象躍然紙上。當做歷史散文,值得一看。
  •   書的格局很好。每個人都是從尋訪他們的故址開始,讓人一下走進了真實的歷史,真實感撲面而來。
    趣味性很強。作者語言幽默詼諧,自成風格。北洋人物們在沉重的歷史下面,時而可恨,時而可愛。
  •   在眾多國人看來,北洋時代的歷史是空白的,我們所知道的也是篡改的。但現(xiàn)在看,北洋時代的那些猛人們并非草莽英雄,乃真英雄也。
  •   好書,一本客觀描述歷史人物的書,讓你全面了解北洋時期的風云人物
  •   五一假期,原打算給老師們發(fā)水果籃。一看這套書不錯,干脆改成發(fā)《文武北洋》全套。老師們都很喜歡這套書。五一在家看,既長知識,又可以娛樂。
  •   無意中讀到了這本書,感覺很好。它客觀、真實,現(xiàn)在很難有一本書能夠拋棄那些根深蒂固的舊觀念,去獨立的觀察和思考。書中通過尋訪這些北洋人物的故地來展開人物的層層故事,感覺事雖遠、情尤近。跟著作者踏進他們的故居,跟著作者一步一步地循著當年的腳步,來走進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戰(zhàn)爭,他們的內心世界。
    這本書我從一開篇就一刻不停地看下去,直到最后,依然意猶未盡。他們的喜怒哀樂,一直在我心中游蕩??赐暌院螅艺嬗幸环N沖動,就是循著書中的故址去游訪一遍。
  •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在于大量的歷史照片,有袁世凱和日本人簽訂《二十一條》的原件(事實上關鍵的條款老袁沒答應);有張作霖被炸死整個過程的照片(連續(xù)五六張,看上去非常震撼。前段時間還在網上看到有人說東北王是被俄國人搞死的,要是寫那個帖子的人看過這系列照片肯定就不會瞎說了);還有張作霖、段祺瑞死后靈堂的照片等,很多獨家猛料。照片看上去肯定是最過癮的。
    看簡介說作者之前是做媒體的,也難怪,純粹做歷史的學者很難把歷史寫得如此生動有趣味,他采用的完全是小說的一套筆法,出入于史料和人物故址之間,時不時針對當下含沙射影地評論幾句,讀起來不累,而且能夠引起共鳴。這也是需要技巧和功力的。偏偏他的史料功夫做得非常扎實,幾乎沒有用什么二手材料。
  •   以另外一種視角真實再現(xiàn)了北洋時期人物的風采
  •   書寫的很好,對北洋時代的大人物都有獨特細致的刻畫和分析,讀起來也很流暢,值得一讀。
  •   作者以優(yōu)美的文字,嚴謹的歷史考證,給我們重述北洋人物不一樣的風采。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有獨到之處。 不過僅僅把注意力放在北洋的這樣幾個人物上面有點略顯局限。書不錯,就是運輸的時候把書封腰弄破了,有點小遺憾。
  •   都說北洋軍閥時期是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候,實則不然,看看這本書吧,得承認他們是那兒時代的精英。
  •   但凡對歷史和民國史 有點興趣的人 都要看這本書 寫的很客觀 告訴你 北洋人物真實面目是什么樣子的 鄭重強烈推薦?。。。。?!
  •   有史實有故事,不是呆板的描述歷史人物,沒有那種沉悶乏味的感覺。作者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北洋。書已經看了一半,很喜歡,放在抽屜里,一有閑暇我就拿出來看。
  •   看后,對北洋時期的人物和事件有了新的認識
  •   不一樣的北洋,不一樣的歷史,撥開重重迷霧也無法還原一個真實的北洋,作者拾起歷史的碎片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不一樣的北洋。
  •   值得一讀,原來北洋是一個那么好的時代呀,向往。
  •   一直對北洋時代感興趣,不僅僅是因為出了那么多大師,而更多的是覺得它直接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歷史走向。很是向往那個時候的學生生活,也許在那種雜亂與鮮活的狀態(tài)里可以看得更遠。那時候才是真正重視教育與知識的年代,或戎馬一生,或激揚文字。都是為了鮮活的中華,我就是不明的被正史罵的狗血淋漓的那些人是怎么身處高位了,放開視野,可以看得更遠。

    亞程之軍 20120509
  •   了解北洋軍政史的一本不錯的書
  •   已看完,文筆好,觀點也好。 聽聽另一種對北洋風云人物的描述
  •   比較全面地了解北洋那些風云人物。
  •   北洋時代的風風雨雨。
  •   要想了解真實的北洋軍閥時代,就要看看此書。
  •   與教科書上不一樣的北洋時代
  •   不一樣的北洋,精彩的時代。
  •   中華民國北京政府.北洋軍人.
  •   很輕松,但感覺作者史料功底很扎實,化繁為簡,非常不容易。讀完之后對整個北洋時期的歷史和感官完全翻過來了
  •   讓我認識到了一個全新的北洋政府,真希望能多一些這樣展示真正歷史史實的書
  •   至此,梟雄篇和風流篇都收齊了,北洋時期的中國,是在近代史里被忽略的,但他又是那樣的激動人心。
  •   看完這本書后,完全顛覆了對北洋的看法,看完后馬上買了另一本風流篇
  •   對北洋那一段歷史,總是似懂非懂。這本書,通過游記的方式,真正地讓我認識了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   這是一個真正研究北洋歷史的人才寫得出的,推薦
  •   對于北洋各巨頭皆有生花妙筆般的評論,顛覆十惡不赦的北洋軍閥形象
  •   這本書盡所能從客觀的角度看待北洋歷史,重洗了那段歷史在我心中的印象。它不像歷史課本上的簡單明了是非對錯那么分明,它從當事人角度來看待他們所作所為,將一件件歷史攤開重看,每一件事讀完都會將我心中原有的模子打碎,讓我嘆息一聲原來是這樣。值得一讀。
  •   還原被掩藏的北洋
  •   在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北洋時期的那些軍閥們
  •   真的是本好書啊,把歷史書上不太介紹的北洋時期的歷史介紹了一下。語言也很詼諧,看到半截,總是忍不住咯咯笑~
  •   另一個角度的北洋史
  •   感謝作者寫了多這些北洋的梟雄的故事,我一直以為,北洋軍閥全部是壞蛋,直到看了財金郎眼,才知道他們很重視教育,一直以為國民黨只打共產黨,不打日本人,知道看了《一寸河山一寸血》,才知道,日本人幾乎都是他們打的,唉!
  •   一直對民國初年,北洋當政時期很感興趣,希望可以從這本書中看到一些什么
  •   不一樣的北洋史,值得一看
  •   從另一方面了解的北洋軍閥的歷史,原來有些東西是不一樣了
  •   適合看一看不一樣的北洋歷史
  •   了解北洋歷史必讀!
  •   別樣視角,別樣北洋。值得讀!
  •   作者客觀地評價了北洋時期的英雄們 他們應該被銘記
  •   是一本了解北洋時期的好書
  •   了解一個意想不到的北洋
  •   從另一個角度看北洋,胸中有血心頭有傷的文人情懷啊。
  •   看第一篇有關袁世凱的就震驚了。我們教科書一直是把老袁標簽化定位為反面人物,陰險狡詐篡取革命果實。讀完這本書才發(fā)現(xiàn),原來老袁也曾經有過輝煌的過去,壯懷激烈的青年時期,在朝鮮也是苦心經營,為了國家的利益和日本人斗智斗勇過。這么一個人要說他像教科書所說的心甘情愿簽訂《二十一條》甘為日本人的走狗,真是說不過去。作者寫史、論人采用的是一種大眾能夠接受的方式,文筆飽含感情、生動好讀,李潔走訪故地,訪問他們的后人,結合大量第一手的資料,并融入自己多年的人生體驗來分析人物的性格、動機等,真正的做到了“理解之同情”,把人物置入大的時代背景里面去分析。這是這本書最為難得的地方
  •   感覺淺顯了一些 適合北洋科普
  •   讀過后愛不釋手,據說還有“風流篇”講北洋文人的,期待ING
  •   挺不錯的一本書,北洋系統(tǒng)里也有不少能人啊
  •   作者李潔以素描的筆法很詳實地還原了歷史人物的真面目??陀^的反映了當時代的真實情況。讓人感到歷史就是歷史,與空洞的政治說教沒有任何關系。袁世凱臨終的自挽聯(lián)就完全表漏了他的愛國情結;段祺瑞的臨終遺言就他的人生向大家做了一個滿意的交代。我看了后,非常受教育,我們一定要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多的是繼承,而后才能談到批判,沒有繼承,就沒有資格去批判。
  •   看懂北洋才能了解那個年代
  •   書質量很好,看起來很舒服。不過文物北洋有一點隨筆的感覺
  •   看完以后才知道,所謂軍閥原來還有更廣闊的另一面。名士更是輩出啊。壯哉北洋。
  •   作者是個有心人,也一直懷著北洋這個題目走了他想去探尋的地方
  •   寫的很好,文筆流暢,寫實,寫情。了解北洋不可不看
  •   告訴我們不一樣的“北洋”
  •   我覺得孩子們都應該看一看,真的是教科書上看不到的北洋!
  •   沒想到袁世凱還有愛國的一面,更沒想到傳說中的懦夫,滿口黃陂腔的黎元洪卸任總統(tǒng)后居然還干出了那么大一番事業(yè)
  •   評價太晚了!已經看完很久,但是看了兩遍,還放床頭隨手翻閱了一段時間,并且推薦對兒子看。一本客觀評價民國風云人物的書,也是一本顛覆了民國歷史教材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