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雨衣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查爾斯·漢迪  頁數(shù):216  譯者:周旭華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空雨衣》是與德魯克比肩的“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經(jīng)典作品的最新版本。
  我們并非天生要當有名無實的“空雨衣”:薪水名冊上的編號,經(jīng)濟學或社會學研究中的“原始材料”,某分政府報告中的“統(tǒng)計數(shù)字”。社會與組織形態(tài)的變革會對組織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努力工作的核心人員,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他們是否會像作者在《空雨衣》一書中所說的,遇到變成“空雨衣”的危險呢?
  在本書中,查爾斯?漢迪為我們理清頭緒,無論組織與個人,應該如何去管理現(xiàn)實中的悖論,以及如何將“空雨衣”填滿。

作者簡介

  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
  當代最知名的管理思想大師,“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位管理大師”之一,管理界的預言家、哲學家,被譽為“大洋彼岸的德魯克”。
  英國《金融時報》稱他是歐洲屈指可數(shù)的“管理哲學家”,如果說德魯克是管理學之父,那么查爾斯?漢迪就是當之無愧的“管理哲學之父”。
  20世紀最具創(chuàng)見的組織行為大師,以“組織與個人的關(guān)系”“未來工作形態(tài)”的新觀念聞名于世。
  畢業(yè)于牛津大學,曾在殼牌公司擔任高級管理人員;后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斯隆管理學院追隨本尼斯、阿吉里斯等大師進行組織研究;再后來他返回英國參與創(chuàng)辦了英國首家管理學研究生院——倫敦商學院。

書籍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迷思
 今天,許多人很幸運,不需要為生存而工作??墒菃栴}來了,工作不是為了生存,那該是為了什么?一連串問題被提出來,各種各樣的答案也蜂擁而至。對許多人而言,人生是一場掙扎,是一個迷思。
 第1章 我們在哪兒
 第2章 當代九大悖論
第二部分 平衡悖論的三種方法
 悖論令人困惑的原因在于,它要我們接受相互矛盾且同一時間背道而馳的事物,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與相反事物相安無事。其實,人生好比蹺蹺板,假如我們掌握事情的原理和竅門,知道相反兩端彼此的需要,那么無論居高居低都能順心。
 第3章 S型曲線:持續(xù)成長的秘方
 第4章 甜甜圈原理:核心與邊界之間
 第5章 中國式契約:雙贏的戰(zhàn)略
第三部分 穿越悖論的八條蹊徑
 我們不要變成“空雨衣”,它讓我們正視一件事:如何在較大的環(huán)境框架下,為個人的愿望與決策找到立足的空間。除非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能夠擔負起若干個人的責任,否則根本沒有希望穿越悖論。因此,我們必須通過改變組織結(jié)構(gòu),將更多權(quán)力下放給小單位與地方單位,以開辟出新的蹊徑。
 第6章 雙重公民身份
 第7章 逆向授權(quán)的藝術(shù)
 第8章 超越利潤
 第9章 新型企業(yè)
 第10章 虛擬辦公室
 第11章 人生四季之美
 第12章 學習型社會
 第13章 建立公平的計分卡
第四部分 找尋人生的意義
 我們?nèi)际恰斑M化鏈”中的偶然。未來幾十年間,世界將會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地方,我們需要借助所能找到的一切助力,確認自己在世上的位置與角色。如果我們想找尋人生的意義,那么延續(xù)感、聯(lián)結(jié)感和方向感將是對抗迷思與無力的最佳解藥。
 第14章 延續(xù)感
 第15章 聯(lián)結(jié)感
 第16章 方向感

章節(jié)摘錄

  有位年輕朋友最近在倫敦一家銀行找到份頗為光彩的工作,某晚我請他出來小酌,他卻說:“晚上九點以前我下不了班?!蔽覇柕溃骸澳愕墓ぷ饕恢边@樣?”他答道:“那倒不是?!钡盅a充說:“我的同事希望我和他們一起多加會兒班,即使周末也不例外。我不能讓他們失望?!闭w說來,這是一份令人振奮的工作,而且薪水很高,只是極度耗神?! ∩娴墓健 ∫患掖笏帍S的老板曾簡單明確地歸納出自己的政策,他提出了一個“1/2×2×3=P”的公式,即在5年之內(nèi),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員人數(shù)減半,每人的薪水加倍,產(chǎn)量成為3倍,便是公司的生產(chǎn)力“P”(productivity)或利潤“P”(profit)之所在。也許并非所有公司都可以如此明確地套用這個公式,但類似做法的確非常普遍:好工作、高薪水、高業(yè)績,但人員更精簡。這種做法據(jù)說有助于增強組織的共識?! ∪欢@類工作并不適合所有人。對于希望在生活中多點空間做其他事的人來說,就不適合。無論男女,凡是希望照顧家庭者,接下此類工作都會相當辛苦。小孩固然可以托人看管,但照顧的品質(zhì)卻不盡如人意。一位身為人母的女性業(yè)務經(jīng)理說:“每次因公出國,我都堅持要公司支付我念睡前故事給孩子聽的越洋電話費?!比欢?,為人父母者所要做的,又豈止是在電話里念睡前故事?  一周工作70小時的確耗力傷神。雖然“效率”可節(jié)省部分時間,彌補一些精力的大量流失。但當效率運用不當時,只會落得心力交瘁。“被掏空”(burn out)這個詞能夠成為流行語有其根據(jù),絕非憑空產(chǎn)生。過去,人類以一生47年的時間來分攤10萬小時的工作時間,現(xiàn)在,“充實”的工作者,卻將這些工作集中在30年之內(nèi)。于是我們要問,真的有必要在一個肩頭擔子已不勝負荷的人身上增加工作量嗎?在高薪背后隱藏著某種風險。有時候,最沒保障的事似乎竟是提供一份有保障的工作。  在醫(yī)藥技術(shù)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我們八成可以活到75歲。假如每個人一生的工作時間是30年,那么幾乎人人在結(jié)束工作生涯后,仍然有25年的日子要打發(fā)。這25年不能算是真正“退休”,每個人都有機會在此期間另創(chuàng)事業(yè)。心理學大師榮格相信,人生上半段是為下半段做準備。奇怪的是,如今絕大多數(shù)人都渴望擁有完整的后半生,但卻沒人為此做好準備,許多人平白浪費他們的下半輩子。一位朋友說:“我只希望和以前一樣?!比欢?,很不幸,我們不太可能繼續(xù)過一樣的日子?!  ?/pre>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如果說彼得·德魯克使管理登上大雅之堂,湯姆·彼得斯將其推而廣之,那么查爾斯·漢迪則賦予了管理所缺失的哲學的優(yōu)雅和雄辯?!  I導力大師 沃倫·本尼斯    漢迪的著作深得我心。組織的基本模式將如何發(fā)展,工作生涯的未來將會怎樣,對于這些重要問題他都給出了深入淺出的精辟回答。閱讀他的著作是我生命的里程碑,他的觀點深深震撼了我?!  芾泶髱?湯姆·彼得斯    漢迪總是如此的優(yōu)雅,他是管理領域真正的大家,在世界眾多的管理思想家中堪稱翹楚?!  稄膬?yōu)秀到卓越》《基業(yè)常青》作者 吉姆·柯林斯

編輯推薦

  歐洲最偉大的管理思想大師,“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經(jīng)典作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空雨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條)

 
 

  •   學管理,對于大師之作,應該好好讀一下!
  •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od
  •   朋友推薦的書。書很好,快遞夠快了,打開的時候包裝什麼的都很好,書乾淨,品相也很好。
  •   正在啃,很喜歡
  •   書是正版的,內(nèi)容很豐富,很好
  •   湛盧文化出品,此書佳品。
  •   作為送禮用的,不錯。推薦企業(yè)高管閱讀
  •   了解了很多東西,很專業(yè)的
  •   還沒讀,整體感覺不錯。
  •   一般般,。。。
  •   有點用不上,超大企業(yè)里可以用一些里面的想法,普通小企業(yè)還是老老實實的搞原生態(tài)管理吧
  •   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的經(jīng)典書
  •   空雨衣 - 查爾斯·漢迪
  •   喜歡看這類書的應該不多
  •     這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書。書中提到的中空雨衣照片可參考以下的鏈接。
      
      http://www.pbase.com/mmingo/image/48615855/original
      
  •     題目the empty raincoat,指的是Charles Handy在明尼阿波利斯的公園中看到的一尊名為“無言”的雕塑,主題是一件筆直挺立的青銅雨衣,里頭空無一物。Handy將空雨衣作為人類所遭受的迷思的象征:我們在世上走一遭,不是要做有名無實的“空雨衣”,如薪水冊上的編號、經(jīng)濟學中的原始資料或是政府報告中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因為人生的意義決不在于充當某部大機器的齒輪,終日疾轉(zhuǎn),不知目標何在。
      
      這個迷思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生產(chǎn)物質(zhì)財富的本源是最求幸福,但在物質(zhì)充裕的同時,每個人的靈魂卻反而空洞而充滿困惑
      
      ***************************************
      
      Handy在第一部分提出了困擾當今人類社會的九大悖論:
      
      1.智慧成為新的資產(chǎn),可這種資產(chǎn)很難轉(zhuǎn)移,無法衡量,并且每個人擁有的機會都是平等的
      
      2.人們?yōu)榱素敻欢ぷ?,卻又在工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淘汰一部分人,使其失去收入,由政府賦稅救濟。整個社會也因此處于零和的狀態(tài)。
      
      3.人們通過將工作標價來提高生產(chǎn)力,卻導致許多民眾喪失技能,甚至失業(yè)的副作用
      
      4.時間的商品化:我們?yōu)榱隋X而如同浮士德般出賣自己的時間,富足之后又會愿意花錢換取時間的節(jié)省
      
      5.富裕的假象:富國向銷售的商品,窮國買不起。于是富國不得不輸出資本和技術(shù),幫助窮國富起來。盡管這對于富國國內(nèi)的工人并不是好消息。
      
      6.看不見的組織:組織要求對成員的控制,卻又要給予員工獨立工作的授權(quán)。正如那個故事——老管理者告訴新管理者:“好的是,12000人為你工作;糟的是,他們并不知道有這回事?!?br />   
      7.世代差異:每代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與前一代不同;但在規(guī)劃未來時,又理所當然地認為下一代應該和這一代相同。
      
      8.自我實現(xiàn)與團隊至上的矛盾
      
      9.正義的兩難:人們追求公平,即每個人能夠平等地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將勤勞的人與懶惰的人劃上等號,這又是一種不公平。
      
      ***************************************
      
      那么,如何平衡這些悖論?Handy講了3種方法:
      
      1.S型曲線
      
      曾經(jīng)幫助我們走到今天的途徑,今后卻不再有效。換句話說,我們要解決的是如何跑贏時間。
      
      S型曲線即一條正弦曲線,我們不能在過了波峰之后再彌補,而是要在即將到達波峰的時候,利用仍然充裕的資源和信用,開始新一輪的S曲線增長。原始曲線和新一輪曲線之前的橄欖形區(qū)域,是一段混亂的時期。這是很好理解的:在順風順水的時候,著手推翻現(xiàn)有的做法,對任何人都是困難的。
      
      如何確定自己處在曲線的什么階段?作者認為,組織與個人,每2-3年,就一定要尋求新的方向。
      
      盡管我們不太可能早早放棄第一條曲線,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過去”并不是我們通往“未來”的最佳指引,并為此做好準備。
      
      2.甜甜圈(中間實心,周圍空心),用來解決悖論的空間維度,即如何接受一對矛盾的概念。
      
      甜甜圈的核心部分,使我們在工作上或其他人生角色中必須做的事情。但核心不是全部,在外圍我們要開辟彈性空間,超脫單個職責的束縛,發(fā)揮個人的潛能,實現(xiàn)對人生的終極責任。
      
      人們都討厭束縛,但較大的空間不見得令人喜歡。因為更多的選擇意味著更多的錯誤。做的不夠,可能比做錯了還要嚴重。
      
      對于個人來說,為了實現(xiàn)工作上的“甜甜圈”,可以將以錢為目的的核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組成一個工作組合(Portfolio)
      
      讀到這里,我明白了過去研究IBM Enterprise 2.0時沒想明白的問題,為什么組織要扁平化和社會化?其實是為了讓個體和組織的邊緣都更有彈性,形成個體和組織的甜甜圈(其實更像是鳥巢的形態(tài))。所以,未來的組織不是一張普通的網(wǎng),這個網(wǎng)有緊致的內(nèi)核和彈性的外延。
      
      3.中國式契約:基于同理心的妥協(xié),帶來雙贏。
      
      如何把握妥協(xié)的度呢?妥協(xié)的是利益,而不是原則。不懂相互妥協(xié)的通常下場就是囚徒困境。
      
      ***************************************
      
      然后,作者提出了穿越悖論的八條蹊徑:
      1.雙重公民身份:講的是建立共同愿景
      2.逆向授權(quán):講的是組織的新形態(tài)。即成員授權(quán)給中心,外圍業(yè)務單元保留專業(yè)的能力,而中心負責協(xié)同和基礎服務,如同一種黏合劑。同時,中心在形式上可以分散甚至虛擬化。
      這里,作者提出,一個基本業(yè)務單元,應以130-150人的規(guī)模為宜
      3.超越利潤:公司的目標不應是單純的掙錢,而是為了讓這個組織可以持續(xù)地發(fā)展得更好,而不是更大
      4.新型企業(yè):以股東制為核心的美式結(jié)構(gòu),不見得要作為主導。德式和日式的結(jié)構(gòu)也許更好。
      5.虛擬辦公室:組織將由棱角分明的“鉆石”變成彈性的“泥巴”
      6.人生四季之美:人生的安排也可以彈性。作者自己提出了一種四階段的劃分,坦率的說,并無新意。但重要的是我們要在觀念上認識到,人生是可以通過工作組合的方式動態(tài)安排和變化的。
      7.學習型社會:Robert Reich將現(xiàn)代美國勞動人口分為三類:例行工作操作者(如工人)、個人服務提供者(如醫(yī)生)和符號分析者(如分析師、律師)。符號分析者只占人數(shù)的20%,卻占領了絕大部分智慧,并因此壟斷了財富。學習型社會,就是要打破這種智力的壟斷。
      8.建立公平的計分卡:麥克納馬拉謬論說明,金錢作為社會的唯一度量是非常危險的。對于個人來說,只有更多地將人生體驗的度量從金錢中抽離出來,生活的品質(zhì)才能提升。
      
      ***************************************
      
      最后,作者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層面,同這些迷思斗爭之后,我們?nèi)松囊饬x到底是什么?我們要尋找的圣杯是什么?
      1.延續(xù)感:無論是親子間的情感還是企業(yè)的基業(yè)長青,我們追求的都是對未來的責任感
      2.聯(lián)結(jié)感:很好理解,人是社會的
      3.方向感:說白了,我們需要愿景,需要信仰
      
      ***************************************
      不要對這本書抱太高的要求,它不是指引人類到達精神彼岸的神諭。只要作者的思考能觸動我們心中的某一點,就足夠了。
      
      最后提一點,Handy對語言的掌控也無愧于大師的身份,緊致而平實,讀起來感覺很好。
      
  •   歸納的很好,謝謝分享。
  •   猜你應該是否定思維者~~~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