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浙江人民 作者:陳侃章 頁數(shù):483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200字左右)
他在東征北伐和中原大戰(zhàn)中,仗劍執(zhí)盾,縱橫捭闔,史稱“飛將軍”;他平息蔡廷鍇等發(fā)起的“閩變”,導致中央紅軍戰(zhàn)略上被動;他多次“圍剿”紅軍,致使黃公略犧牲,方志敏部傷及元氣;他抓獲并殺害瞿秋白、何叔衡、宣俠父,接納張國燾投奔國民黨,對國共關系影響深遠;
他既是“中山艦事件”的急先鋒,又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重要促成者。臺灣國民黨史書謂:蔣鼎文生平所行這兩件大事,直接影響中華民國歷史的發(fā)展方向;
他在民族危亡時,北上淞滬抗日;代表國民黨與中共談判,是工農(nóng)紅軍改編成八路軍的當事人;他在陜西嚴密布防,使日軍未能西越黃河,當?shù)孛庠馔刻?;“河南?zhàn)役”雖因各種原因折戟沉沙,然其可歌可泣的“戰(zhàn)場遺書”,當是國民黨最高軍階將領誓死抗日的心聲;
他多次拒任蔣介石委以的軍政要職,對國民黨政權的前景,已感失望;他赴臺初期,監(jiān)斬陳儀,審判吳石,為國民黨政權的綿延,不遺余力;
他關愛家鄉(xiāng),有些公益事業(yè)延續(xù)至今;他臨終叮囑,墓地須朝向西北,以面對大陸,魂歸故里。
作者簡介
近現(xiàn)代史志研究專家
書籍目錄
引 言 1
第一章 從新潮少年到革命軍人 1
一、 “蔣父”三擇學?!? 1
二、 小排長策動大獨立 / 8
三、 離浙赴粵追隨孫中山 /?。?
第二章 黃埔軍校重新起步 21
一、 自降三級入黃埔 /?。?
二、 黃埔一期,諸暨人初露鋒芒 /?。?
三、 蘇聯(lián)顧問,慧眼識珠 /?。?
四、 棉湖之役,血戰(zhàn)成名 /?。?
五、 中山艦事件的急先鋒 / 49
第三章 北伐征途,峰回路轉 55
一、 出師未捷起波瀾 / 55
二、 點編黔軍王天培 / 59
三、 傷兵團長,不期而至 / 63
四、 剪徑月黑風高中 / 68
五、 情定普陀山 / 75
六、 蔣介石親授錦囊妙計 / 77
七、 甫任師長立奇功 / 82
八、 “二蔣”密談火車上 / 89
九、 兩次主動讓權位 / 95
第四章 中原大戰(zhàn)飛將軍 107
一、 各派蓄勢待發(fā) / 107
二、 隱蔽奇襲軍被迫露真容 / 109
三、 亂戰(zhàn)中的飛將軍 / 114
四、 轉入反攻的突擊軍 /?。?0
第五章 南下“剿共”、北上抗日 126
一、 西北開發(fā)計劃未果 /?。保?
二、 兩個飛將軍血火碰撞 /?。保?
三、 贛東“圍剿”方志敏 /?。?3
四、 北上抗日 /?。?7
五、 總領水師,編練新軍 /?。?1
第六章 “閩變”平息、“圍剿”得手 155
一、 對蔡廷鍇好難下手 /?。?5
二、 攻占瑞金,第五次“圍剿”得逞 / 168
三、 福建“綏靖”,收編地方武裝 /?。?8
四、 抓捕槍殺瞿秋白 / 184
五、 上將煮酒排座次 /?。?1
第七章 西安事變的歷史功臣 202
一、 苦勸與苦諫 /?。?2
二、 新職成為導火線 /?。?7
三、 槍聲響起 /?。?4
四、 一席對話,文動武移 / 221
五、 肩負張學良、蔣介石重托 / 230
六、 “和戰(zhàn)”陣營,天平傾斜 / 239
七、 再返西安,談判調(diào)?!? 249
八、 戴笠西安矯情“遺囑” / 260
九、 陶菊隱的直筆與曲筆 / 267
十、 蔣鼎文夫人的不白之冤 / 274
十一、 放鴿執(zhí)仗的反復 /?。?7
附錄:
一、 西安事變期間有關蔣鼎文的部分電報 /?。?3
二、 西安事變有關蔣鼎文的部分文函 /?。?7
第八章 陜西主持黨政軍 294
一、 與紅軍談判改編及抗戰(zhàn) / 294
二、 陜甘寧邊區(qū)的紛爭 / 304
三、 接納張國燾 / 308
四、 出任省主席前后 /?。?4
五、 與彭昭賢、胡宗南相得益彰 /?。?3
六、 與宣俠父豆萁相煎 /?。?2
附錄:
一、 重修黃帝陵廟碑記(1940年) 蔣鼎文/?。?5
二、 黃帝陵祭文(1938—1941年) /?。?6
第九章 河南戰(zhàn)役滑鐵盧 349
一、 這個總司令不好當 /?。?9
二、 “洛辦處長叛共”和“韋孝儒暗殺” / 351
三、 日軍的“一號戰(zhàn)役” /?。?5
四、 遺書終未釀成真 /?。?0
五、 與湯恩伯同道不相謀 / 363
六、 蔣介石投鼠忌器 /?。?2
第十章 桑梓情懷,終生所系 382
一、 盤山小學,盛況空前 / 382
二、 學生眼中的盤山小學 /?。?7
三、 創(chuàng)辦醫(yī)院,惠及鄉(xiāng)里 / 392
四、 實業(yè)實事,思路超前 /?。?4
五、 公益慈善經(jīng)費溯源 /?。?6
第十一章 軍人生涯的余響 401
一、 與傅作義機緣不盡 / 401
二、 憤而出洋遠游 / 403
三、 拒任要職,僥幸脫逃戰(zhàn)犯之列 / 405
四、 恩怨兩斷斬陳儀 / 410
五、臺海茫茫審吳石 / 416
六、組織旅臺同鄉(xiāng)會 / 420
七、將軍府院大宅門 / 425
八、長夜未眠終長眠 / 431
第十二章 相關史實與傳聞 437
一、蔣鼎文的生年 / 437
二、《蔣鼎文先生訪問紀錄》拾誤 / 439
三、毛澤東的修改與黃仁宇的疏忽 / 440
四、《周恩來年譜》一處失誤所本 / 442
五、陳誠《西安事變回憶錄》若干差錯 / 443
六、斯諾《西行漫記》誤植西安事變節(jié)點 / 445
七、宋文梅的相關誤記 / 446
八、蔣鼎文、張學良聯(lián)手接收東北之說 / 446
九、再次拒任“參謀總長” / 448
十、蔣鼎文怒斥宋美齡 / 448
蔣鼎文生平大事年表 450
附錄: 相關文獻
蔣鼎文、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王俊、黃杰等 / 465
主要參考資料 477
后記 481
章節(jié)摘錄
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大年三十(1895年1月25日),晴空薄云,微風送溫。浙江省諸暨縣盤山村,心急的人家在午時時分就開始擺上供品謝年,祭拜天地的爆竹聲不時響起,香燭味、火藥味陣陣飄忽,過年的氣氛濃重彌漫。 然而在蔣子朗家,尚無過節(jié)的氣息。老婆杜氏的肚子昨晚起陣陣疼痛,孩子尚未生下,接生用的開水,熱了又冷,冷了又燒。接生婆神色凝重,額頭上不時沁出陣陣汗珠,但孩子在娘肚子里就是不肯出來。蔣子朗在門外踱來踱去,焦急得不知怎樣才好。突然,一陣響亮的哭聲傳出,孩子呱呱墜地。接生婆沖門外的蔣子朗大叫:“恭喜你了,是個胖小子?!? 囿于農(nóng)村多年習慣,其時的蔣子朗還是不能跨入內(nèi)房。突然,接生婆重重地叫了一聲“咦”,蔣子朗剛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連忙投去急切的目光。“這孩子腳下怎么有這東西?”再也顧不得傳統(tǒng)了,蔣子朗大步闖入,俯身一看,孩子的腳掌凹陷處有一顆碩大的紅痣,在小小的嫩腳上特別顯眼,紅痣上的柔軟細毛,縷縷清晰可見。 對于這種異常,蔣子朗心中不太踏實,剛過完除夕,他即去找算命先生,報上生辰八字,并特別說明兒子腳上的紅痣。算命先生屈指掐算,喜滋滋地對蔣子朗拱手道:“你家要出人頭地了?!泵柡喂剩忝壬f道:“腳掌生紅毛,將來必定走四方,還是一個飛毛腿。這孩子將來了不得,子朗弟到時不要忘記我?。 ? 自此后,蔣子朗家生了個“了不得”的小孩就遠近傳播開來。 盤山,又名磨石山,因村西的一座山形似磨盤而得名。村前有一條浦陽江的支流,原稱浣水(今名陳蔡江),從會稽山主峰東白山發(fā)源而來,河水清澈,深可泛舟,人貨運輸,大多通過竹排往返。村邊還有一條陸路,通往30多里外的縣城。盤山是諸暨的一個大村,現(xiàn)有700多戶人家,主要是蔣姓宗氏。 蔣姓在浙江有三個大族,即奉化蔣介石一支,海寧蔣百里一支,諸暨蔣鼎文一支,均系南宋時期從江蘇宜興輾轉遷入浙江定居。諸暨蔣姓主要分布在盤山村和湄池滸山村。滸山村的蔣姓聞人有文學名家蔣智由、蔣瑞藻,軍事名家蔣尊簋等;盤山村的蔣姓要人有國民黨高級將領蔣伯誠、蔣鼎文、蔣志英等。諸暨還有一個蔣姓分支約在清朝中葉遷至紹興,即中國近代銀行家、浙江興業(yè)銀行的創(chuàng)辦人蔣抑卮和20世紀80年代的臺灣國民黨中央秘書長蔣彥士這一族。 盤山蔣氏在民國時期的中興,契合了劇烈變動的時代,蔣伯誠、蔣鼎文等投身軍校,隨之從軍,憑借軍政才干,脫穎而出,建功立業(yè),步步高升,位至軍中至尊,隨后又影響乃至澤被周圍之人。蔣鼎文家世代業(yè)農(nóng),曾祖蔣瑞玉,祖父蔣占治,又名陞魁,曾人武庠,祖母張?zhí)蛉耍?870年9月28日生下長子蔣子朗,也即蔣鼎文的父親(名堯,字子朗,以字行)。蔣子朗15歲時,其生母病逝,蔣占治繼娶俞氏,生次子蔣福根。尚有姐妹四人。蔣子朗娶杜家山杜氏為妻,于25歲那年生下蔣鼎文,后又生一子一女,子為蔣鼎五,女為蔣昭容,嫁給同村黃永祿后不久病故。還有兄弟姐妹六人,未及長成而夭折。 從《蔣氏宗譜》上反映,蔣子朗為“關”字輩,蔣鼎文為“睢”字輩,“睢三百二名,名鼎文,字寶篆,號銘三,光緒二十年甲午十二月三十日午時”出生。弟弟蔣鼎五,字周人,號亞宗,生于宣統(tǒng)三年(1911)八月二十五日,上海國立暨南大學商學院銀行會計學系畢業(yè),獲商學士學位。 同所有農(nóng)家一樣,蔣氏家境清貧,且耕且讀。蔣鼎文祖父蔣占治,考入武生學堂,未獲大的發(fā)展。父親蔣子朗讀書稟賦甚好,在就讀私塾時就受到東陽名宿吳鞠泉賞識,本想繼續(xù)升學,終因家貧不得不中途輟學,作為長子,自然過早地挑起了贍養(yǎng)家庭的重擔。 蔣子朗是個急公好義之人,善為鄰里排解糾紛,家境雖不寬裕,還時不時做些慈善義舉,久而久之,凝聚了一批親朋好友,在四鄰八鄉(xiāng)享有威望。面對養(yǎng)家糊口的現(xiàn)實,他知道自己這一輩已難有大的前程,就把家庭的希冀和前途寄托在兩個兒子身上,對他們悉心培養(yǎng)教育。 蔣鼎文5歲那年,他的大舅杜兆麟在杜家山主持私塾。杜家山是個小山村,離盤山有10多里路。蔣子朗不顧蔣鼎文年幼,把他送到杜家山,寄居舅家。幼年的蔣鼎文有時白天上山撿柴,晚上與外婆在油燈下誦經(jīng)伴讀,生活清苦,然甘之如飴,如此約有4年時光。 到了蔣鼎文9歲那年,蔣子朗又把他送到距家40多里的斯宅象山民塾。象山民塾是當時諸暨的名校,會聚了一批遠近聞名的塾師,還因為蔣子朗的妹妹嫁到斯宅,對蔣鼎文有個照應。 斯宅坐落在會稽山主峰東白山下,村的西側是形似獅子的獅山,東側是狀似大象的象山,斯宅江從兩山夾峙中汩汩流出,山不高而峻秀,江不寬而明澈,學塾因背靠象山而得名。 斯姓是一個大族,其村雖在大山深處,在清朝乾嘉年間卻出了一個以做山貨生意而發(fā)達的財主斯元儒。斯元儒大興土木,在村的東首建立了有千根柱子落地的大宅院,后人習慣稱之為千柱屋。大宅院的正門門額上刻有“于斯為盛”四個大字,寄托了斯元儒的心愿和希望。這座建筑歷經(jīng)200余年風霜而不衰,名頭越來越響亮,現(xiàn)已列為全國文保單位。在千柱屋后面的松嘯灣,斯元儒又建造了一座三層樓房的筆峰書院。頗值一提的是這三層樓房,室內(nèi)上下競無樓梯,而是用長梯送往二樓、三樓,早上把小孩送上樓,然后抽掉梯子,中午用一根繩把飯菜吊上,到傍晚,再拿來梯子接下,以此來督促孩子苦讀。 即或是同族,文化教育也互相較勁。稍后,另一斯姓名人斯華國在筆峰書院的不遠處建了一座學塾與家廟兼容的建筑,后人俗稱為“華國公別墅”。華國公別墅原為斯姓子孫家塾,后來開始招收非斯姓的子弟,逐漸發(fā)展成民塾,這個民塾對就讀子弟考取文武科的童生、舉人、進士者分別給予重獎,以激勵四方子弟來讀。鼎盛的教學之風,在清代中葉,就在這個山村向四處蔓延。P1-4
后記
這本蔣鼎文傳,從醞釀動筆到束之高閣再到成稿出版,綿延20余年,對于其間的潮落潮生還得溯源幾句。 20世紀80年代下半葉,我因緣際會,逐漸發(fā)現(xiàn)了諸暨籍國民黨將領較多這一歷史現(xiàn)象,經(jīng)過多年悉心發(fā)掘整理,會同何德康先生寫成《諸暨籍國民黨將領傳》初稿,將其中的100多位將領小傳發(fā)表于公開出版的1992年《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47輯和供稿給《中國國民黨九千將領》。由于這是人文地域性的原創(chuàng)課題,因而引起較大反響,全國多家媒體轉發(fā)。諸暨是國民黨將軍縣的概念就這樣形成,也由此在社會上廣泛傳播開來。為減少差錯,對歷史負責,又將這批人物小傳打印,廣為散發(fā)征求意見,以便再度修改。未幾,我下海離諸赴外經(jīng)商,何先生不幸患病謝世,全書的修改出版就這樣暫時擱置。 有心人收存了這份“征求意見稿”,并適時關注這事的動靜。10多年后,我們幾位原來的同事,對這本書稿情況非常了解者,在將此書稿精華全錄的同時,又借助于新興的網(wǎng)絡,按“名”索驥增加了一些內(nèi)容,一本國民黨諸暨籍將領的書籍就這樣巧妙地出來了。要出版這一特定群體的小傳,且內(nèi)容體例相同,這就無法避開我們原創(chuàng)性的歷史研究成果。這100多位將領的小傳是我們歷經(jīng)數(shù)度寒暑、燕子銜泥般集聚后結成的果實。然該書編著者在書中競不置一字,還以開創(chuàng)者口吻自居,誠謂掩耳搖鈴也。 我曾寫了關于《諸暨籍國民黨將領傳來龍去脈》一文,并收于2008年出版的《遠去歸來的昨天》一書中,對相關不端略有說明。當年在匯集那本書稿時,不意翻到早歲所寫蔣鼎文傳略稿。原來當時設想以《諸暨籍國民黨將領傳》為群像,再把其中影響較大的將領,逐個單獨寫出,系列成書,而蔣鼎文則是我第一個著手的單體,然寫了四五萬字,終因原始資料不足中途停下。 想不到多年后的隨意聊天競促成此書。原來我公司在商務上與臺灣于日江、王文洋、王雪紅等組成的“好又多”公司(現(xiàn)并入美國沃爾瑪)有緊密合作。其間一位叫孫崇炎的臺灣客商也聞訊前來洽談,彼此從對方的口音中知道是碰到了老鄉(xiāng)。這段商務合作雖沒談成,然兩人卻成了忘年交。稍后得知孫家原是諸暨殷實大戶,孩童之時漂泊到臺灣,在那里成為資深空軍飛行員,其所帶學生不少成為臺灣空軍的執(zhí)掌者。退役后,他經(jīng)商有聲有色,每年偕夫人陳韶芬女士到杭州住上一段時間。兩年多前,我們在閑聊中不期然談到蔣鼎文。我說,10多年前我曾有寫蔣鼎文傳的動議,后感到原始資料尤其是臺灣方面的資料欠缺,尚未寫成。陳女士接話說,臺灣方面需要幫忙嗎?當時僅知她是一家大公司的高層,沒想到她大學念的是政治和哲學,且對文史熟稔,又因家庭關系,與何應欽、胡宗南等國民黨將領的子女多有接觸。我于是開列清單,她竟費心幾乎全部找到,或復印或快遞給我,有些書籍因當年印刷數(shù)量少,僅剩孤本,她遍覓臺灣,硬是從一所大學圖書館中尋得。又聯(lián)系好臺灣“國史館”、臺灣“國家圖書館”,使我在那里看到不少大陸無法看到、無法知道的檔案資料。 與此同時,她設法聯(lián)系上蔣鼎文先生的后人。特別是蔣的小兒媳程伶輝女士,熱情有加,她也在開辦公司,共同的語言自然多了一層。與蔣鼎文夫婦一起生活多年的程女士,知曉不少鮮活故事以及外界難以知曉的隱情,提供了不少原始資料和圖片。 蔣鼎文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深有影響的人物,如中山艦事件、西安事變,他都是主要參與者;與共產(chǎn)黨爭斗,他不遺余力,黃公略血灑疆場,方志敏部傷及元氣,瞿秋白、何叔衡遭殺,宣俠父被害,張國燾脫逃,袁曉軒叛共等等,都是他一手策動經(jīng)辦;還有中原大戰(zhàn)力戰(zhàn)成名,平定李濟深、蔡廷鍇等發(fā)動的福建事變,及審判吳石、監(jiān)斬陳儀的“杰作”。當然在北伐時期,他血戰(zhàn)疆場;在民族即將淪喪之際,他亦挺身而出,北上抗日;代表國民黨與共產(chǎn)黨談判紅軍改編時亦有“寬宏”之處;在陜西守土有責,不讓日軍西越黃河……后來他對國民黨政權深感失望,多次拒任蔣介石委以的軍政要職等等。 稍感不解的是,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在國民黨將領傳記鋪天蓋地的時候,至今沒有關于他的傳記,即或零星散見各處,也多是風花雪月,陳陳相因,藥方只販古時丹也。 既然沒有人系統(tǒng)寫過,覺得把發(fā)生過的歷史首先據(jù)實寫出或有價值。有點偶然因素也促成此書。從民國成立后迄今,諸暨出了五個半省(市)長(不計相當級別或以上的),分別為蔣尊簋、蔣伯誠(代理省長,以半個計)、蔣鼎文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呂祖善、蔣巨峰、黃奇帆,其中蔣姓四人,而盤山村就有三人,這里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還有現(xiàn)在網(wǎng)上提問蔣鼎文是何人,這倒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一家以出版文史書籍為主的出版社,一個終生以民國史為職業(yè)的大學教授,在出版戴笠傳記時,競把蔣鼎文寫作“蔣鼐文”,初以為是筆誤所致,后見這個“蔣鼐文”出現(xiàn)10多處,散布于多個頁面,就知不是疏忽可解釋。這說明蔣鼎文的影響已經(jīng)不彰,連這些作者、責編、校對都不大熟悉了。今天若再不寫出,恐怕會被時間湮沒,于是決定利用業(yè)余跋涉。 復筆后略略體察到學界為什么一直沒有寫出蔣鼎文傳的原因了,因為寫蔣鼎文難度確實不小。第一,他本人不愿寫回憶錄,認為真實寫出,會得罪上下同儕;更認為敗軍之將,“江山”都丟了,寫回憶錄有何用?第二,系統(tǒng)的檔案資料太少,大多零星散見于文字海洋中。第三,抗戰(zhàn)勝利后,他退出與共產(chǎn)黨火線爭斗,對于這位退居二線的將領,中共也不常提及,客觀上使其印記逐漸淡去。第四,蔣鼎文一再告誡子女親友,不要從政從軍,里面的水太深太渾,再加他生性淡泊,不愿為文,致使他的子女有所忌憚,因而生前也沒有相關文字傳世。 然我畢竟有一定的積累,加之這次又看了不少當時無法看到的檔案文獻資料,不斷地觸摸歷史深處,總算勉力完成書稿。 所撰盡量充分占有材料,不輕信一家之言,用多種材料特別是立場不同的國共兩黨材料互求印證;對矛盾之處,逐條排查;對明顯丑化或美化之說棄之不用;對受制于特定時代的宣傳體文史資料,盡力正本清源。階級史觀的文字雖無法全部排除,但盡量以民族史觀為基準,期圖接近真相。有些個案,有若干符合場景的心理描述。初稿出來后,先請飽學之士、亦師亦友亦親的趙祖光,寧波才子、大學同窗戴松岳看了一遍。他們提出不少修改意見,我多有吸收。初衷是不求活色生香,但求留下一壇家釀,至于能否散發(fā)余香,那只有待讀者諸君和時間老人檢驗。 付梓之前,從書稿相關章節(jié)中提煉出《蔣鼎文,西安事變的有功之臣》一文,上?!段膮R讀書周報》刊出后,各大媒體多有轉載,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較大反響。上海人民出版社對出版書稿表示興趣,但希望按他們已出民國人物書系的風格略作修改。我覺得書稿是個性化的體現(xiàn),再加無暇,不大想調(diào)整,因而商至浙江人民出版社,該社領導甚為重視,選派資深編輯作為責編。 從保存檔案資料完整性角度出發(fā),本書對一些來自臺灣的文獻資料大多原貌刊出,這其中自有立場相左的問題,相信讀者有明鑒能力。 對于本書,除上述提到陳、程、趙、戴傾力相助外,還有斯培光拍攝相關照片,趙善燦、錢漢東、黃仕忠、毛漢成、許林章、曹建軍、余小林、白亮、蔣培本等提供資料和方便,在此一并致謝。早先接受訪談的人士和吸收參考的相關成果,在本書中我已另有說明,此處不再述及。 今年1月恰逢大學畢業(yè)30周年,謹以此小書作一紀念。 陳侃章 2012年1月
編輯推薦
他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之臣;他是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他是槍殺瞿秋白、接納張國燾的當事人;他多次拒任蔣介石委以要職的國民黨最高軍階將領。 這本《飛將軍蔣鼎文》由陳侃章著,是“國民黨將軍縣”的第一本一級上將傳記。本書作者根據(jù)海內(nèi)外檔案文獻資料,悉心寫成第一本蔣鼎文傳記,許多鮮為人知的真實情節(jié),錯綜復雜,首次公開披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