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鑄就

出版時間:2010年9月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  作者:邁克爾?貝蘭  頁數(shù):310  譯者:張夔,楊柳,孫毅  
Tag標簽:無  

前言

三位革命領袖中有兩位死于非命。第一位革命領袖的頭骨被從41毫米口徑手槍中射出的子彈穿透,第二天駕鶴西游。子彈首先穿過了大腦的軟組織,然后在眼眶附近爆發(fā)威力。這位美國總統(tǒng)隨即被送往附近的一棟房子里,第二天早上7點剛過,他便停止了呼吸。第二位先生親眼目睹自己的肚子開了個口,里面的腸子橫流過一條街道,大量鮮血流在雪地上。沙皇被哥薩克人拉回宮殿后便撒手人寰。三位革命領袖里只有德國首相是安詳?shù)卦谧约捍采纤廊サ模砟?3歲。俄國沙皇尸體的運送遵循了王室和東正教的禮儀,尸體被送往了他祖先長眠的墓地??墒ケ说帽そz毫沒有悲傷的氣氛。亞歷山大二世在一片冷漠中黯然逝去。他那極具革命性的政治才能所得到的回報只是忘恩負義,連他的葬禮也相當寒磣。給沙皇尸體做防腐工作的人考慮著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或者說盤算著如何處理這剩下的軀殼。最終的決定是將四散的肢體切割、拼湊一番。當殯儀服務員為這具尸體的處理大傷腦筋的時候,大臣們正為另一件不同的事情絞盡腦汁。這個難題就是怎樣才能安頓好那一大群從華沙和柏林乘專列來到圣彼得堡吊唁的外國權貴。德國王儲可是在一間畫廊里解決自己的住宿問題的。更棘手的難題是王妃提出來的。通常,元首的遺孀將被視為主要的送喪人,但是這件事卻由于實際的情況而變得較為復雜。亞歷山大在瑪麗郡主死后不久就與他的情婦閃電結(jié)婚了,再加上是貴庶通婚,所以新娘無法得到公開承認。葉卡特琳娜·米哈伊諾芙娜這位通常被稱為卡婭的年輕女士成了這場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中聲譽掃地的一方。她甚至都不是個演員。這個女人其實是俄國古代貴族的后裔,但她并沒有皇室或者公國的血統(tǒng)。在俄國,王室成員必須與皇族結(jié)婚,連沙皇的侄子亞歷山大大公都稱這是“一條無情的法令”。謠傳亞歷山大二世想打破這一陳規(guī)舊俗,他希望把自己的婚姻公之于眾,希望在自己的寶座前為卡婭加冕,好讓她那栗色頭發(fā)上戴上象征皇后的桂冠。然而,當他在圣彼得堡大街上遭遇突如其來的死亡時,所有的一切都成了空想??▼I是在人群的推搡中護送自己逝去愛人的尸骨的。在路上,她發(fā)現(xiàn)俄國民眾都是目無表情。正午的太陽照射在圣以撒大教堂金色的圓屋頂上。衛(wèi)兵和教士、主教與神甫、騎士與皇族列隊從城中穿過。但黑暗已悄然降臨在歷史的轉(zhuǎn)盤上。亞歷山大二世的喪鐘預示著羅曼諾夫王朝開始走向衰頹。下葬的那天,卡婭蒙著厚厚的面紗,和宮廷里剩下的官員們一起在冬宮宏偉的樓梯腳下等待出發(fā)。和她一起的還有她的三個孩子,每一位都是逝去沙皇的血脈。8歲的那個男孩名叫喬治,人們也叫他“活力男孩”。旁邊則是他的兩個小妹妹歐嘉和卡婭。三個孩子都瞅著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新沙皇),他可是一路猛沖直奔下樓梯的。亞歷山大三世的相貌和他父親完全不同。死去的那個沙皇眼睛突出,眼神里飽含智慧,模樣更加英俊。馬克·吐溫在克里米亞半島見到他時,認為他“身材高大,體型修長……是位面容堅毅的男子漢,盡管他仍然是個長相俊美的人”。與父親恰恰相反,亞歷山大三世外形臃腫,腦子也不太靈光。在他旁邊的是他的王后,來自丹麥的達格瑪公主,她是一位身材嬌小的褐發(fā)女子。王后年輕貌美,清新可人,從大理石地板上翩然走過,顯得格外動人。那時候的她全然不知自己的命運會比卡婭王妃更加悲慘。年邁之時,她還會坐在一節(jié)火車車廂里啜泣著遙望她的大兒子——那在幽禁中悄然逝去的最后一位沙皇??▼I王妃在新君主靠近時掀開了自己的面紗。新皇后達格瑪盯著她滿是淚痕的面龐看了一會兒。這女人看上去既年輕又漂亮——卡婭和達格瑪一樣,都是34歲的年齡——盡管這可是張繼母的面孔。這時候,大小朝臣都屏住了呼吸。因為亞歷山大死前是堅持要達格瑪和其他女大公視卡婭為皇后并依據(jù)傳統(tǒng)行鞠躬禮的?,F(xiàn)在角色對調(diào)了,達格瑪才是王后。如果她堅持要像正式切合那樣伸出自己的手,卡婭只得采取馴服謙卑的姿態(tài)。但是新王后并沒有這樣做,那個時候的她并沒有忘記皇室的尊嚴。達格瑪沒有表現(xiàn)得像王后一樣高高在上,反而更像個普通的女人,她和卡婭擁抱在了一起。關注到這些細節(jié)的人便得出結(jié)論:新沙皇和他夫人真是心慈人善,從今往后卡婭終于能被視作皇族的一員了。然而,新王后承認自己公公的情婦只是出于人性善良的突然進發(fā)?;适页蓡T們走出了冬宮,登上了送行的國家專列??▼I并未獲邀。前往彼得一保羅要塞的路上一直大雪紛飛,身著厚重大衣、凍得哆哆嗦嗦的士兵沿途列隊站立。綿綿大雪中,拉著皇室物品和鍍金飾物的馬兒掙扎著向前跑。最后,這一隊人馬總算是到達了要塞。在一間小教堂里,這些皇室成員看到了莊嚴而華美的一幕。手執(zhí)明燭、頭蒙斗篷的神職人員站著吟唱圣經(jīng)的篇章。一點搖曳的燭火在羅曼諾夫王朝那大理石的墳墓上方閃耀。但此情此景并未含有任何逝去的意味。生尚如此,死也亦然,亞歷山大似乎要努力隱藏自己輝煌的人生詩篇。新沙皇獨自一人徘徊在死去沙皇的遺體邊,像是要寄托哀思。當他前去親吻父親冰冷而僵硬的雙手時,亞歷山大三世數(shù)次撲倒在父親的遺體上。接著人們合上了靈柩,并將其放入了墓穴,悼念的人群也依照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習俗向墓穴里撒上泥土和樹葉。和逝去沙皇葬禮上冷冰冰的繁文縟節(jié)不同的是,林肯的葬禮則是群情激昂,民眾的表現(xiàn)甚至帶著幾分歇斯底里。許多美國民眾都希望去親近那逝去的生命,而對于逝去總統(tǒng)所在政黨的成員們來說,為黨犧牲就是種強有力的宣傳方式。與總統(tǒng)尸首在一定程度上的接觸是得到允許的,甚至可以說是受到鼓勵的。林肯的遺體一度被安放在紐約的市政廳,在那里,棺材打開著,前來吊唁的人們一進大廳就要去撫摸、親吻這位死去的總統(tǒng)的臉龐。由于前來瞻仰的人數(shù)過多,沾染的污垢使尸體呈現(xiàn)出不自然的深色,顯得發(fā)黑。專門負責尸體防腐工作的人數(shù)次要求清除總統(tǒng)先生面部覆蓋的油膜,畢竟那樣顯得不太莊嚴肅穆。然而,這個國家淳樸的民眾卻為自己的總統(tǒng)發(fā)起了一場宏大的送行。搭載總統(tǒng)遺體的列車疾馳過鄉(xiāng)村時正當春花爛漫,遠遠地能看見在荒蕪的農(nóng)場邊緣一個孤零零的小村莊里有個交叉路口,生活在那里的百姓沿著軌道肅立,為的是向慘遭謀殺的領袖致意。手絹遮住了多少雙被淚水模糊的雙眼??!婦女們抱著孩子,學童們攥著綴有黑邊的美國國旗。點著煤油燈的車站里,一群少女胸前環(huán)繞黑色飾帶,身著圣潔白衣,聚在一起吟唱著贊美詩。一些哀悼者高舉手寫的標語:“榮譽歸于應得榮譽之人”、“杰出的烈士”、“華盛頓,開國之父;林肯,救世英雄”、“人雖死,話猶存”……負責運送林肯遺體的列車是聯(lián)邦政府為總統(tǒng)設的專列。林肯生前常常乘坐這趟車;這趟車包括一間會客室和一間臥室,裝修得很舒適。由于總統(tǒng)逝世,車被漆成了黑色,車窗也掛著黑色的窗簾。護送總統(tǒng)遺體的有總統(tǒng)的親屬、各界友人、各級官員和來自美聯(lián)社、《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列車深夜穿過紐約中部時,車上的人無不為等待一睹總統(tǒng)靈柩的群眾數(shù)量而吃驚。在孟菲斯和沃倫斯的小鎮(zhèn)上,悼念者手舉火把傍路而立。在羅徹斯特,市長和大批市民凌晨三點時還在聚集等候。很快,總統(tǒng)專列到達了伊利諾伊?!盎丶摇?,一幅標語這樣寫道:“來安息地吧!”另一幅標語這樣說。在芝加哥停留后,列車穿越了大草原直奔伊利諾伊州首府、林肯的故鄉(xiāng)斯普林菲爾德。遺體一整晚都將都擺放在州議會,以供公眾瞻仰。第二天下午,艷陽高照,靈柩被抬入議場臺階下的一輛靈車。這時,成千上萬的悼念者開始吟唱:上帝的兒女們,在你們前進的時候盡情地歌唱吧,歌唱你們的救世英雄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我們正遵循著先輩們所走過的道路回到上帝的身邊,他們現(xiàn)在是快樂的,我們很快就會看到他們的快樂。靈柩被送往橡樹山陵墓園,放置在一具石棺中。三位革命領袖當中,唯獨德國首相逃脫了非命之死的魔咒。這是個充滿疑惑的幸運,因為奧托·馮·俾斯麥備受死亡痛楚的折磨。林肯和亞歷山大是在權力的巔峰黯然隕落,唯獨俾斯麥能全身而退,因為他懂得什么將被歷史遺棄。剛剛接過俾斯麥打下的江山的威廉二世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力,非常急切地想要除掉這位重臣。年輕的“愷撒大帝”急躁易怒的脾氣、變幻無常的個性與粗俗無禮的講演——一半混雜著路德教派的說教,一半攪和著帶有血腥氣息的攻擊性話語——給人留下了“罹患歇斯底里癥病人的印象”。遭謀殺的亞歷山大的孫子,沙皇尼古拉二世則愚鈍到被人稱為“威廉的堂兄”。“他都吵瘋了!”尼古拉的大叫聲不絕于耳。從權力之巔墮下的俾斯麥,已經(jīng)無法再輔佐那位帝國的蠢材了。當然,這一點也可以理解,畢竟輔佐一位元首并非易事,尤其是對象成了易怒的威廉的時候??上з滤果溣X察到他年輕君主頑固脾性的時候已經(jīng)太晚。因此,所有他制定的策略和戰(zhàn)略都不見成效。這新的“愷撒大帝”可是個任性頑固又驕傲自大的主子。此人以為頭戴刻有黑鷹和骷髏的普魯士軍國主義徽章是無上榮光。他還有個怪異的嗜好,居然喜歡擺弄自己衛(wèi)兵的小胡子,要把胡子的末端高高翹起。可是軍旅文化只是形成威廉奇異心理怪癖的部分原因。在某些地方他還耍著小聰明。這個自命不凡的軍人摒棄了自己地位的驕傲,轉(zhuǎn)而成為了一個小心翼翼的藝術愛好者。在波茨坦宮殿洛可可宮燈的照耀下,甚至閱兵場上嚴守軍令的人也熔化了他的嚴厲,人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此時的他倒成了個既有藝術情趣而又敏感細膩的年輕人。

內(nèi)容概要

短短十載光陰,三位領袖解放了千千萬萬人民,重塑了各自幅員遼闊的國家,自那時起形成的國際力量格局延伸至今:    美國總統(tǒng)亞伯拉罕·林肯還一個被壓迫的種族以自由,改寫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歷史。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敲碎了綁在農(nóng)奴身上的鐵鏈,為俄國帶來了法律典章和制度規(guī)范。    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摒棄了無能的舊勢力,擊敗了奧地利和沒落的拿破侖帝國,德意志民族從此團結(jié)一心。    這三位領袖鑄就的帝國,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冷戰(zhàn)、乃至未來的時光中,都居于主導地位。本書生動地講述了三次劃時代變革和三位領袖的傳奇故事。

作者簡介

邁克爾·貝蘭,律師出身的暢銷書作家,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著有《最后的貴族》(The Last Patrician)等暢銷書,現(xiàn)與妻女生活在紐約。

書籍目錄

致讀者前言第一篇 墜入陷阱  第1章 懸崖邊的三個民族  第2章 叛逆者現(xiàn)身  第3章 針尖對麥芒  第4章 奴役的罪惡  第5章 蓄勢待發(fā)  第6章 暴力  第7章 硝煙漸起  第8章 大戰(zhàn)前夜  第9章 拼死一搏  第10章 道德危機  第11章 王牌在手  第12章 “這是上帝的決定”  第13章 自由的預感  第14章 沒有最糟,只有更糟第二篇 革命的高潮  第15章 不論權屬  第16章 恐怖的屠殺  第17章 謎團  第18章 為未來而戰(zhàn)  第19章 國魂尚存  第20章 真正的勇士  第21章 權力與誘惑  第22章 悶鼓  第23章 奇恥大辱  第24章 生不如死  第25章 殺戮第三篇 自由與恐懼  第26章 走向深淵  第27章 尚欠火候  第28章 時候未到  第29章 死亡還是勝利  第30章 剝奪!剝奪!  第31章 魔鬼之酒  第32章 “這是你們的新世界”尾聲 來之不易的自由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682年即位的彼得大帝改革了俄國憲法。在他看來,一個奴隸國家絕不會實現(xiàn)其偉大。他選擇法蘭西、西班牙、德意志的政制作為公民政體的典范,這些國家的政制取代了中世紀時代的有限君主制,建立起以強大軍事力量為后盾的絕對政府。但通過這種改革,彼得只是將專制政權轉(zhuǎn)換成另一種形式而已。然而,并非所有與祖輩政治遺產(chǎn)的決裂都是成功的。他對強制手腕偏愛有加。為打擊改革反對者的氣焰,他屢次動用砍頭、車裂、火刑等酷刑。1762年掌權的凱瑟琳女王緩和了彼得的奴役制。在日漸衰落的18世紀,俄國似乎不再是一個奴隸制國家,但也沒有就此成為一個自由國度。這個國家矛盾重重,飽受打擊。日趨衰朽的專制政體,雖足以遏制臣民的力量,卻無法抹殺他們的希望。人們心懷不滿,也不再怯葸畏縮。顯而易見的是,危機即將來臨。初登帝位的亞歷山大決意阻止可能發(fā)生的災難,但欲將何為?兩條行動路徑初見端倪:一是延續(xù)強制政策,另一則是喚醒自由。像英、美這樣的國家在18—19世紀時就已經(jīng)解放了民眾的力量,并很快在貿(mào)易、工業(yè)和資本積累方面超越對手。他們的企業(yè)家創(chuàng)新精神引發(fā)了一系列技術革新,并重塑世界。曾有一段時間,似乎是一旦自由體制平穩(wěn)建立,將會實現(xiàn)上述所有成就。但一個互為消長的反應產(chǎn)生了,世界上的特權階級都會捍衛(wèi)自己的權力。在俄國、德意志和美國,大公們在自由與保護權力的強制哲學之間舉棋不定,騎虎難下。新的強制哲學建基于兩點之上。一是父權主義,它表現(xiàn)為不同形式,且?guī)в懈鳂觽物?,是反對自由國家的強有力武器。俄國和美國南部的土地所有者辯稱,他們的家庭體制體現(xiàn)了父權制原則:雇傭工的主人就像仁慈憐憫的父親在關心愛護他,因此他要比殘酷世界里自由勞動力市場上的工人幸福得多。在德意志,頭腦精明的普魯士貴族已經(jīng)在尋求實行一項父權制法典,以此來規(guī)約大眾,使他們從屬于國家。最新的父權制政府理論認為,“國家關愛臣民就像父親愛護孩子一樣”,自由史上的偉大學者麥考利爵士如此評論。新的父權制政體應該管制學校,監(jiān)督體育場,規(guī)定勞動與娛樂時間,確定何種書該讀、哪些藥能吃……第二個立足點是大公們所擁護的軍事民族主義。除卻辯護者的浪漫浮華之辭,這種民族主義極力鼓吹優(yōu)等民族可將意志強加于劣等民族之上。美國南部的種植園主夢想奴役整個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德意志的民族主義者妄圖將丹麥、法蘭西、波蘭納人德意志帝國版圖。而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懷著大斯拉夫情緒的浪漫民族主義者們渴望擊潰奧托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通過制造一種誘人的沙文主義盛世景象,民族主義者們冀圖轉(zhuǎn)移受父權制壓迫的群體的任何幻想。與此同時,他們又在尋求開發(fā)新的壓榨空間。尤其是民族主義者們不斷強化激進的大國沙文主義,成為統(tǒng)治者的最穩(wěn)妥支撐。軍事民族主義如同獨裁的父權主義,建立在同一個假設之上,即并非所有人生來平等,因為“有些人比其他人更為平等”。對沙皇亞歷山大來說,最簡易的路徑莫過于采用強制手段。為此,他只需將自己置于大斯拉夫民族之首,擦亮承自拜占庭的彌賽亞之鷹。這樣他才有望擊敗土耳其帝國,登上君士坦丁堡的金色王座,俄國所面臨的問題也將會因為獲取一個更廣闊的帝國迎刃而解。甚或,俄國可能一躍成為長久以來奢望成就的“第三個羅馬”。但是沙皇與王朝的傳統(tǒng)分道揚鑣了,他選擇了最艱難的路徑。在不斷加劇的世界性危機的關鍵時刻,亞歷山大判定,自由將主導未來。他毅然決定打碎桎梏,釋放國家的潛能。他無意放棄自己的權力,因為這似乎走得太遠。雖然嘲弄帝國的偽君子很有誘惑力,但是鑒于其國家的局勢和其本人王權的不穩(wěn)定性,沙皇所設想的改革步伐確實異常大膽:他要解放農(nóng)奴。夜空中寒風肆虐,而暖氣融融的冬宮里,沙皇在席間來回穿梭,觥籌交錯。雙層釉色窗外,旖旎迷人的北國風光——白雪覆蓋的廣場和建筑在高高的基石上的寺廟——奇異地提升了他的權威;也許只有超凡的權威人物才能在這樣一個荒涼寂寥的冰天雪地里塑造一個首都。冬宮里的宴會桌上,擺滿了稀有而精美的餐具和那些只有獨裁政權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亞歷山大在每張宴會桌上都是寥寥數(shù)語,寒暄客套,然后將盛有香檳的玻璃杯放在唇邊,輕輕呷上一口;賓朋們則心滿意足,因為他們正與最高領袖共進晚餐。在下一張宴會桌上,沙皇會機械般地重復同樣的動作。無論轉(zhuǎn)向何方,他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面孔,他們因為跳舞和飲酒,更因為接近權勢人物的激動而紅光滿面。他意識到歡樂的面容總有一天會變?yōu)槌蠲伎嗄槨K胂蟮母锩鼤乖S多軍士和官員感到不快。一旦處事失當,就會激使他們公開叛變。而在首都擁有農(nóng)奴的權貴們毫無疑問就會爆出反對改革的政策,恢復窮兵黷武的傳統(tǒng),組建新的軍團,洗去昔日委曲求全之辱——昔日的軍士沒有抵制自由號角的號召。但高層的貴族們在沙皇實行改革、砸破其附庸的鎖鏈時能耐心地站在一旁,依舊收取他們的莊稼,烹調(diào)他們的美食,玩弄他們珍奇的寶物嗎?

后記

“大國崛起之路”一直為社會關注,于其解釋,眾說紛紜;及至探究方法,各家亦是云泥殊路。而所謂“先發(fā)經(jīng)驗”,亦被后發(fā)者引為鏡鑒。由是,譯述、紹介大國圖變、改革、崛起之歷程乃成知識界贊襄現(xiàn)代化實務之職責所在。本書可算作此類著作之一,其中所載1861-1871年美、德(普)、俄三國諸事,毋寧說是從歷史人物視角詳述三國變革之起落浮沉,淺明通俗,適讀者眾。我輩幸得浙江人民出版社王鑫君賞識薦舉,勉力完成轉(zhuǎn)譯工作,其間因“庶務”牽纏,譯稿幾經(jīng)延宕,誠為惶恐。譯述中,鄧集湘老先生和張潤澤老師多次就專業(yè)問題給予指點,在此謹致謝忱。吾輩才學窳陋,初涉譯事,力有未逮,疏漏在所難免,誠望讀者方家不吝賜教。

編輯推薦

《帝國的鑄就:漩渦中的改革巨人(1861-1871)》編輯推薦:861—1871年是世界近代史上具耀眼的十年。在這十年中,俾斯麥、亞歷山大二世和林肯分別鑄就了三個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國家,《帝國的鑄就:漩渦中的改革巨人(1861-1871)》作者邁克爾。貝蘭展現(xiàn)的正是三位領袖驚心動魄的改革歷程。讀者將會看到,面對質(zhì)疑、困惑與陣痛,三位領袖都做出了事關國家前途的重大決策。這些決策暗含一個具有長久重要性的問題:自由國家是如何鑄就的,又是如何走向毀滅的?俾斯麥說自己是自由國家的敵人:亞歷山大二世為改革事業(yè)痛苦傷神,最終心灰意冷:林肯則稱自由事業(yè)的核心是使全人類獲得自由。在20世紀的世界危機中,林肯留下的這一思想幾近毀滅,正是在這場危機中,自由開始與一種宣揚恐懼與高壓的學說分庭抗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帝國的鑄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本書描繪了美國、德國和俄國三位著名領袖所領導的改革大業(yè)。美國的林肯解放了黑奴,德國的俾斯麥帶領德意志帝國走上了國家主義的道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為改革大業(yè)難以推進而傷神。
  •   外國人的視角和中國人就是不一樣
  •   歲半看看吧
  •   美俄德三大國的歷史重要變革,領導人的魄力相當重要
  •   如果不看內(nèi)容,是本印刷不錯的書,但翻譯的不怎么滴,內(nèi)容也一般,建議喜歡這方面知識的朋友選擇單一描寫各個國家崛起的書籍(英文版本的更好),這本三個國家放在一起的寫的太粗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