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彭美英 頁數(shù):207
Tag標簽:無
前言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不同的國家、民族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傳統(tǒng)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使我們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F(xiàn)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為當代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使傳統(tǒng)文化的生存和發(fā)展出現(xiàn)了困境。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已經成為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以及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保存和發(fā)展我們各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使之有效地參與到當代社會發(fā)展進程之中,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包括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在洶涌澎湃的現(xiàn)代化大潮中,重視搶救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和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已成為一項非常緊迫和重要的任務?,F(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發(fā)展,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各國傳統(tǒng)文化不同程度的損毀和加速消失,這會像許多物種滅絕影響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樣影響文化生態(tài)的平衡,而且還將束縛人類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制約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社會的全面進步。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發(fā)展,既是對各民族文化之根的追溯,也是保持文化發(fā)展延續(xù)性的前提,同時也為現(xiàn)在與未來的文化發(fā)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因此,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保護本土文化,倡導文化多樣性,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促進文化資源和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良性互動,防止盲目的、急功近利的、破壞性的開發(fā),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愿意與各國交流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探尋國際合作的方式,促使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工作不斷推進。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既包括物質形態(tài)的傳統(tǒng)文化,也包括非物質形態(tài)的傳統(tǒng)文化。目前,關于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協(xié)作機制和國內立法已經比較完備,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有專門國內法的國家還很少,國際間的合作也還很不夠。值得贊賞的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充分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迫切性與重要性,并且已經開始努力推動世界性的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程。
內容概要
本書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之一,全書共分5個章節(jié),主要對正字戲的基礎知識作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正字戲淵源與概況、正字戲聲腔與伴樂、正字戲傳統(tǒng)劇目、正字戲表演特色、正字戲著名演員。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書籍目錄
總序第一章 正字戲淵源與概況 第一節(jié) 淵源流傳 第二節(jié) 科班劇團 第三節(jié) 廟臺戲臺 第四節(jié) 演出習俗第二章 正字戲聲腔與伴樂 第一節(jié) 正音曲 第二節(jié) 昆腔 第三節(jié) 雜調與亂彈 第四節(jié) 伴樂 第五節(jié) 演唱藝術 第六節(jié) 樂器第三章 正字戲傳統(tǒng)劇目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劇目考略 第二節(jié) 正音曲劇目 第三節(jié) 昆腔劇目 第四節(jié) 雜調劇目 第五節(jié) 亂彈劇目 第六節(jié) 提綱戲第四章 正字戲表演特色 第一節(jié) 行當角色 第二節(jié) 功法程式 第三節(jié) 特色演技 第四節(jié) 特色舞美第五章 正字戲著名演員 第一節(jié) 表演藝術家陳寶壽 第二節(jié) 先輩名伶 第三節(jié) 當代傳人第六章 正字戲繼承與發(fā)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二節(jié) 正音曲劇目珍本《劉希必金釵記》曲昆兼用劇目。漢朝鄧州南陽縣劉希必,字文龍,娶妻蕭氏三日,在年屆六旬的父母鼓勵下,上京赴試,夫妻在洗馬橋上道別,互道珍重。蕭氏許下八條大愿,又付與劉文龍金釵、弓鞋、菱花三般古記,自此別離而去。文龍途中遇到一個不學無術的同年,一起赴京。半路碰上盜賊,他機警脫險。抵京后赴考,得中狀元,游巡三天。曹丞相要招他為婿,遣媒說親,文龍實言家有“六旬父母,三日之妻”,拒婚不從。曹丞相上奏皇上,遣其出使單于國,單于把公主許配與他。文龍原不從,但單于對文龍百般威脅,劉只好屈從,但日夜不安。公主詢問原委,劉曉以漢邦禮儀,告知家有父母及糟糠之妻。公主極表同情,愿犧牲愛情,許以路費,加給番衣,設法協(xié)助劉化裝逃脫。番將追趕不及,文龍得回帝京?;爻筠o官歸家,但圣上嘉其孝義,賜官二十八州提點,并賜尚方寶劍,先斬后奏,許其省親。文龍家中父母嬌妻,自文龍赴考之后,朝夕思念,盼其衣錦回歸,但音訊渺茫。蕭氏問卜禱祝,日夜盼郎歸來。又變賣首飾,誠心奉侍翁姑。不覺21年過去,公婆疑文龍已亡。適逢鄉(xiāng)里宋忠,三十無妻,托媒翁吉公求婚,公婆允許,迫蕭氏改嫁。蕭氏堅守不從,佯稱須往洗馬橋解除八項大愿和三般古記,方可改嫁。蕭氏在洗馬橋祭告丈夫后,即將投河自盡,幸太白仙翁相救。恰好此時劉文龍回程至此,訊問蕭氏,暫不相認,喬裝后往宋忠處賀婚,席問顯示身份,宋忠和吉公畏罪投河。劉文龍離家21年,面貌大變,父母與蕭氏均不敢相認,文龍道出臨行相送,許下大愿,付與古記,終于夫妻相認,拜見雙親,合家團圓。此劇宋元戲文《劉文龍菱花鏡》《永樂大典?戲文》《南詞敘錄?宋元舊篇》著錄?!逗教们V》于“元傳奇”內著錄,戲名別稱《蕭淑貞祭文重會姻緣記》,當以女主角而得名。原本已佚,唯見《九宮正始》等收錄少量曲文。今本《劉希必金釵記》(全題作《新編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劉希必金釵記》)系明宣德七年抄錄,情節(jié)與原本略有出入?!短覉@記?白面關公斬熊虎》故事見彭宗百《關帝本紀》。出孤本元明雜劇《桃園結義》、明代弋陽腔大戲《三國傳》(七本)。秀才韓秀義攜妻魏氏清明上山掃墓,路遇貪官雄虎。雄虎見魏氏美貌,誣魏氏欠官糧而捕之。韓秀義路遇關公,告之冤情,關公抱不平,斬雄虎,救出魏氏。
后記
因為2007年“文化遺產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展演”,催生了這本書。如今,耗時一年多撰寫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正字戲》一書即將付梓,真是感慨萬千。首先要說的是感謝。本書的編寫,得到了國家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本叢書的主編王文章先生的重視和關懷,得到了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汕尾、陸豐兩級黨政和廣東潮?。ㄕ謶颉鬃謶?、西秦戲)改革與發(fā)展基金會的高度關注,得到了廣東省藝術研究所、陸豐市委宣傳部、海豐縣檔案館、陸豐市檔案館、碣石玄武山管委會的大力支持。在此,謹表深深謝意!編寫本書不少同志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使我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首先感謝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鄭長鈴副主任對我的信任,感謝浙江人民出版社周向潮先生、張彥能先生對我的支持。本書初稿文字部分的打字由鄭木恭負責,所用的圖片資料,早期由陳鵬飛幫助拍攝了一部分,大部分圖片由黃賢嘉、李燕圣下鄉(xiāng)拍攝。在音樂唱腔方面,前期得到潮劇音樂研究員鄭志偉的啟發(fā);在音樂資料方面得到正字戲劇團作曲秦欽、司鼓林炳煥等人的幫助;在尋覓正字戲老前輩藝人的資料等方面,鄭守治給予幫助。他們的幫助和支持都是無私的。在這里,我深深道聲謝謝。本書內容涉及較全面,從正字戲的歷史淵源、聲腔與伴樂、傳統(tǒng)劇目考略、各行當演變與表演特點,到機構、演出習俗,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后正字戲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筆者均深入走訪在世藝人,搜集正字戲歷代名伶宗師存留資料,研讀古曲殘本和館藏史料,認真考證,著筆謹慎,力求準確、全面。但由于筆者學識有限,加之編寫時間倉促,難免有紕繆,衷心地希望讀者批評指正。編寫本書,謹向為正字戲事業(yè)付出辛勤與努力的歷代藝術家、先輩們致以深深的敬意。編寫本書,只為讓世人對這個600多年來偏隅粵東一帶的南戲遺響一一正字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而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心。編寫本書,為感謝那些長期以來關心、幫助、支持正字戲事業(yè)發(fā)展的各界熱心人士。編寫本書,為激勵那些為正字戲的傳承與發(fā)展而默默耕耘著的人們,更期盼著正字戲這朵藝術百花園中的奇葩能夠越開越絢麗!
編輯推薦
《正字戲》: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