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若輕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星云大師  頁數(shù):209  
Tag標簽:無  

前言

“語錄”為記錄一個人或眾人的言論,例如《論語》一書,就是中國早期的語錄的代表作,門徒們?yōu)榭鬃愉浧渲苡瘟袊乃枷爰把哉摰?,到了宋朝儒者講學所記下的語言筆錄,亦稱為語錄,《朱子語錄》、《兵家語錄》等,語錄的涵蓋層面,擴而論之,為哲學人生的記錄或宗教典籍。雖然語錄體的起源可追溯到《論語》,但有語錄之稱,卻始于禪宗的《六祖壇經(jīng)》,以后日益發(fā)展,成為禪家的專門文體。語錄的內(nèi)容為禪師說法開示,并不強調(diào)文詞的工整華麗,多以日常的俗語直說宗旨,其侍者與參隨弟子予以記錄,搜集成冊。其中以臨濟《慧照禪師語錄》、《黃檗禪師傳心法要》等最為著名。此外,五家七宗亦流傳有各語錄的代表作,至今禪宗語錄不下300余種。語錄也不限于中國禪家的講說、開示等,像《尼采語錄》、《海明威語錄》、《叔本華思想語錄》等,都是個人哲學理論的作品。大師弘法一甲子以上,留下的精彩言論立說,超過數(shù)千萬字,編輯群搜羅大師各地弘法的講演、開示、隨緣小參等,歷時一年,輯為三冊,本書為第一冊。一、《舉重若輕——星云大師談人生》:此篇輯有12類。大師對生活、倫理、修持、教育、處世、經(jīng)濟、世界、生命觀等,提出他依據(jù)佛陀的言說及弘法多年的教化經(jīng)驗,對大家面臨的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有詳盡的說明。二、《風輕云凈——星云大師談禪》:禪宗、凈土為修持的兩大主流。大師為臨濟正宗出身的法脈,對禪有他的精辟的見地;大師到臺灣第一個駐錫的宜蘭雷音寺,就是成立念佛會。在禪門凈土篇,對禪是什么、如何參禪、禪者的生活修持等,都有一貫清晰的解說。對于念佛法門,如何從持名念佛到肯定去建立“唯心凈土”,大師為大家提出很明確的指導: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凈共修。三、《心靈神悟——星云大師談佛學》:由于大師倡導及親身實踐“人間佛教”,而人間佛教已成為20世紀后的佛學思想的主流,因此有必要把大師對人間佛教的理念作有系統(tǒng)地收集。此篇從大師的思想體系破題,旁涉他一生弘法利生的給人利用、圖利他人……“給”的無量無邊的生命哲學觀。此外,人間佛教的法門修持、人間凈土的建立等,在此篇內(nèi)容,皆有大師恢宏的思維模式及弘法傳教的風格。大師的法語崇高如峻嶺,深廣如大海,三冊語錄不過是取大海之一漚、樹林之一木,必有疏失不足之處,望諸位仁者見諒。人心需要善美,煩惱需要凈化,這都必須依著佛陀慈悲與智慧的言教,大師的“語錄”本著佛陀的慈悲智慧的言論,做為推動人間佛教的根本思想核心,并且愿與大家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現(xiàn)世法樂的人間凈土。祈望這法海之一滴,令大眾見汪洋之浩瀚。編輯搜錄成冊,恐只字片語多有疏失,再者于篇章擷取一二,怕難以周全。唯愿諸位仁者能從三言兩語的“語錄”中,開卷有益,與大師接心,?;墼錾稀M濟

內(nèi)容概要

無論多久以前定下來的日程,總會到來;無論多苦多樂的事,也會過去。所以,只要有“一切總會過去”的認知,就不會去執(zhí)著快樂,太苦也不會去計較。該來的總是會來,與其推托不如面對現(xiàn)實承擔下來。    做人做事要能有不變的原則及隨緣的方式。所謂不變,就是在面對與道德、信仰、慈悲有關的事時,原則不可變更;事務性的事則可隨緣,不但隨緣還要隨喜,更要隨遇嚼安,隨心自在。    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于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人生的意義不在子壽命的久長,乃在于對人間能有所貢獻、有所利益。

作者簡介

星云大師,當今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也是知名教育家和慈善家。書中內(nèi)容選自大師各地弘法的精彩言論與生平著作,以淺白親切的的文字,揭示佛教的哲學內(nèi)涵,闡述人生處世的智慧,鼓勵人們在平和中進取,在和諧中奮發(fā)向上。

書籍目錄

星云大師略傳編輯緣起生活觀倫理觀修持觀處世觀儀禮觀教育觀經(jīng)濟觀管理觀世界觀生命觀宗教觀附錄

章節(jié)摘錄

有的人發(fā)生困難,遭遇挫折,卻不去檢討原因,只在果報上計較,于是怨天尤人,忿恨不平。殊不知凡事有因有緣,才會有果,自己所受的果報,正是自己植下的因,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如能了此真理,就會甘心受報,坦然自在,縱使受苦,也只是今生。否則今生再造苦因,來世還要再受苦果,如此輪回不已,生生世世受苦,終將永遠不得解脫。因此,了解佛教的緣起、業(yè)報、因果、無常、苦空等義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人生,了悟人生,進而掌握人生,開創(chuàng)人生。——《佛教叢書·教用·佛教與人生》所謂生活的佛教,就是說話、走路、吃飯,不論做任何事,都應該合乎佛陀律儀的教化,例如:佛法中的發(fā)心,可以運用于我們的生活中,敦親睦鄰、孝敬親長、友愛手足、幫助朋友。佛法不是畫餅充饑、說食數(shù)寶,應該身體力行,徹底去實踐,進而擴充運用于家庭、學校、社會,不可以把生活與佛法分開?!度碎g佛教系列·宗教與體驗·我的宗教體驗》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我們離開人間,到他方去過生活,也不是等我們死了以后,才有出世的生活,更不是只為自己了生脫死,不管世間的災難困苦。所謂出世的生活,一樣在世間上生活,只是要把佛教出世的思想、無邊深廣的悲智,運用于救度眾生的事業(yè)上。期使每一個人能發(fā)出離心,了脫生死,更促進世界繁榮,國家富強,社會安和,到處充滿著佛法的真理與和平。——《人間佛教系列·緣起與還滅·從入世的生活說到佛教出世的生活》一般不了解佛教的人,以為研究佛法之后,世間的一切都要放棄。其實,佛教并未要求每個人都出家,一樣許可男婚女嫁;吃葷、吃素,也不會對學佛構(gòu)成太大的問題;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甚至各家經(jīng)論、宗派,不僅不會成為日常生活的束縛,更能幫助我們了解佛法,實踐受益。所謂“山高豈礙白云飛,竹密不妨流水過”;有了佛法,不會被任何知見的高山所阻擋;有了佛法,也不會被煩惱的繩索所系縛。有了佛法,人生才能無往不利。——《人間佛教系列·學佛與求法·學佛前后》一般人大多過著以下的生活:1.以物質(zhì)為主的生活,因為物質(zhì)占了我們生活的主要部分。2.以感情為主的生活,因為人是感情的動物,所以佛說“眾生”為有情。3.以人群為主的生活,因為人不能離群而獨居。4.以根身為主的生活,因為一般人都是依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追求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快樂。人雖然過著物質(zhì)、感情、群居、根身為主的生活,但是:1.物質(zhì)是有限的,不能滿足我們無限的欲望,所以我們要有“合理的經(jīng)濟生活”。2.感情是多變的,不能永遠令我們滿意,所以我們要有“凈化的感情生活”。3.人群是利益沖突的,不能長久和平相處,所以我們要有“六和的處世生活”。4.根身是無常的,因緣會招感聚合離散,所以我們要有“法樂的信仰生活”。——《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一天有二十四小時,我們除了吃飯、睡覺、工作之外,借由正當?shù)膴蕵穪碚{(diào)劑生活,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一般社會的娛樂,重在感官刺激,佛教則重視內(nèi)心的調(diào)和,例如:禪師教人栽松、除草、耕耘、種植,讓身心與田園自然融和,享受寧靜的禪悅法喜,或在坐禪之后,利用跑香、經(jīng)行來調(diào)節(jié)身心。而念佛的人,念佛之外,也要繞佛、拜愿,這些都是身心的娛樂?!镀臻T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在家信眾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娛樂生活?只要不是縱欲,不是沉溺于傷神妄念的酒色財氣之中,只要是正當?shù)膴蕵?,都是可以追求的,例如:晨起的運動,睡前的音樂欣賞,白天定時的散步,或是閑暇時,三兩好友相約旅游、座談、喝茶、談道,乃至抄經(jīng)、烹飪、琴藝,即使是參加朋友之間的舞會、聚餐等,也無不可。不過,娛樂生活也應有其條件與注意事項:1.參與的分子,必須是“諸上善人”。2.參與時間分配要適當,例如: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工作八小時、睡眠八小時,另外的八小時吃飯、盥洗、娛樂等,要平均分配。3.活動的地點要注意安全。社會上常有山難、水難等意外頻傳,故外出應注意安全。甚至玩火、賭博、酗酒等,這些都不是正當?shù)膴蕵?,應該避免?.參加活動時,最好夫妻一起出席,不但彼此可以認識共同的朋友,培養(yǎng)共同的話題,同時也能避免感情出軌的機會?!镀臻T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人間佛教的生活觀,主張生活必須佛法化,也就是除了金錢、愛情以外,還要增加一些慈悲、結(jié)緣、惜福、感恩的觀念。有了佛法,生活更為充實。——《普門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人生不必只追求享樂、富有;人生不要做金錢的奴隸,應該增加生活的情趣、提高生活的品位。例如住家環(huán)境的整潔美化,有助于生活品質(zhì)的提升,因此,每日勤于打掃庭院,把家里整理得窗明幾凈、舒適,院中亦可蒔花植草,以增進生活意趣。乃至偶爾與三五好友到郊外游山玩水,也會提升生活的品位。尤其能把自我融人工作或大自然之中,如花朵般給人歡喜,如山水般給人欣賞,如橋梁般供人溝通,如樹蔭般讓人乘涼,如甘泉般解人饑渴;能夠自我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這才是吾人所應該追求的生活品位?!镀臻T學報·人間佛教的藍圖》人都想要自由,假如能將感情淡化一點,就可以求得人生的自由自在。倘若只在二人的感情世界里徘徊、周轉(zhuǎn),天天過著被感情誘惑、束縛的日子,還有什么獨立的人生可言呢?因此,每天凈化自己的身心,擴大心胸去關心更多人、更多事,生活才能過得安樂富有?!镀臻T學報·佛教對“青少年問題”的看法》生活的體驗在充實人生:生活重在體驗,要有體驗,就要充實人生。如何充實?認識自己的不足,加強新觀念、新技術(shù)、新知識,開發(fā)潛能,與時俱進,厚植生命的資糧,這都是充實人生的方法。除此,還要發(fā)揮才能,積極投入社會,服務人群,使自己為眾人所用,成為大眾生命的一部分。充實人生,才能開創(chuàng)人生。——《星云法語·生活的健康》佛法說人身難得,所以我們要愛惜生命。愛惜生命,就要珍惜人生、愛惜生活,有以下四點:1.省嗜好以養(yǎng)心:人都有良好、適度的嗜好,可以怡情養(yǎng)性;不良的嗜好,成為癖性,甚至嗜好太過強烈,就會變成貪心,變成執(zhí)著,成為煩惱的根源,因此生活中省一省嗜好,可以長養(yǎng)自己清廉的心。2.崇退讓以和眾:忍與退,是與人相處不可少的法門,如果說“忍”是一種擔當,那么“退”就是一種涵養(yǎng)。所謂“耐一時,火坑變作白蓮池;退一步,便是人間修行路”。一個人能夠謙退、不比較、不計較,自然就有人緣,自然就能和眾。3.減耗費以惜福:滴水如金,絲縷似銀。世間無論什么東西,都來之不易,因此要懂得珍惜。生活中能減少一點浪費,減少過度消耗,就是愛惜自己的福報。福報如同銀行里的存款,懂得惜福,才不至于耗費用盡。4.重實踐以成事:一個人事業(yè)能成功,努力實踐是很重要的因素。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實踐,漫天的理論,猶如空中泡影,也是徒勞無用?!缎窃品ㄕZ·愛惜生活》P6-9

編輯推薦

  一代宗師的人生感悟,舉重若輕,如流水載物般,處處無礙,遇事承擔,如獅子奮迅般,沖破難關。擁有金錢是神氣,會用錢是智慧,所以我們不一定要做個擁有多少財富的人,能夠做一個善用財富的人更重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舉重若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于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人生的意義不在子壽命的久長,乃在于對人間能有所貢獻、有所利益。
    星云大師是現(xiàn)代的覺著,慈悲為懷,倡導人間佛教,功莫大焉!
  •   人生在世哪的事事如意,如何舉重若輕,眾生苦苦尋覓,星云大師給出自己的解答,可供參考。
  •   開啟人生智慧的鑰匙
  •   喜歡,已經(jīng)買第二次了
  •   家里有一本挺厚的, 又買了
  •   幫人買的,聽說挺暢銷。
  •   很喜歡星云大師的書,可以使人內(nèi)觀和思考。
  •   摘選的短句,不夠成體系
  •   Ggy
  •   人生!這是一個多么吸引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人生閱歷,經(jīng)歷不同,對人生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一個人該如何度過度過自己的一生?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這本書是星云大師對人生的看法,在書中大師闡述了他為人處世的智慧。 星云大師何許人也?他1927年出生于江蘇江都,12歲剃度出家,21歲時出任南京華藏寺住持,授記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1949年赴臺灣,1967年創(chuàng)建佛光山,廣設道場和佛教學院,培育佛教人才。 星云大師是一位佛學大師,主張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對人生的看法有獨到之處,值得我們好好借鑒一番。這里可舉一例:星云大師認為我們現(xiàn)在處于工業(yè)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如果不能隨時利用零碎的時間,一定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無所適從。我們必須拾掇零碎的時間用心思考,才能完成許多的心愿和事業(yè)。這很有道理,時間是靠擠的,不擠永遠覺得不夠用。用擠出的時間用心思考,我們的事業(yè)會有所成的。
  •   很好的書,利于修身養(yǎng)性
  •   簡直就是語錄,有些大失所望,不過里面講的道理還是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