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浙江人民 作者:李慶 頁數(shù):258
Tag標簽:無
前言
1974年12月的北京。一個寒冷的冬天。中國經歷著大變動?!拔幕蟾锩弊叩搅艘粋€重要的關頭。整個社會在動蕩。一方面報章上宣傳“形勢大好”;而另一方面,在眾多的民眾心里,漸漸產生了各種疑惑。剛剛復出不到一年的鄧小平,堅定地走到了中國和世界政治舞臺的前臺,主管當時中國日常工作,他大刀闊斧,想要恢復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弄亂的各方面的秩序。此時,雖說林彪集團已經垮臺,但是江青集團,依然在政治上占有相當?shù)膭萘ΑR恢蓖α⒃谥袊物L口浪尖的周恩來總理,患癌癥動手術住進了醫(yī)院,毛澤東主席也患了重病,這些在當時中國的領導層中,已經不是什么秘密。整個中國,風云激蕩,變幻莫測。12月5日上午,百忙中的鄧小平副總理接見了日本創(chuàng)價學會第二次訪華代表團。當時,中日雖然已經復交,但是還沒有簽訂友好條約,也沒有直接通航。日本代表團是12月2日從香港經深圳轉入中國內地的。在兩天的時間里,團長池田大作一行活躍地和中國各方進行交流,展開了友好活動?;貒?,鄧小平副總理接見了他們。在會見中,池田大作向鄧小平副總理提出,希望見周恩來總理。鄧小平說:“這七八個月來,總理一直住院。病情比我們想象的要壞。他已經77歲了。這些年來,他事情多,太累了。一般說來,總理是非常高興和你見面的,但是我們黨要盡量‘管制’,不讓他工作。”并表示,一定向周總理轉達他的問候。委婉地回拒了池田大作的請求。池田等一行對此表示理解。晚上,在北京的國際俱樂部舉辦告別答謝宴會,招待各界人士。當時的中日友好協(xié)會會長廖承志等出席了宴會。宴會將要結束時,廖承志靠近池田,小聲地說:“池田會長,有點事要和您說?!眱蓚€人到了旁邊的一個房間。廖承志說:“周總理在等著您呢?!背靥镆宦牐煮@又喜。驚的是,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因為上午鄧副總理已經說過,總理病重,他以為這次是見不到周總理了;而喜的,當然是總理在重病的情況下,還愿意會見他。然而,他考慮到周總理的身體狀況,說:“我由衷表示感謝,然而,我不能去。這對總理的身體不好,我是不應該去的?!边@下輪到廖承志會長為難了:“這怎么好呢?”他可不能違背總理之命。池田看出了這一點,客氣地說:“那就遵命了。用兩三分鐘,只見一下面吧。請容我失禮?!庇谑?,他們一行,就在翻譯林麗韞的陪同下,乘車前往離宴會廳不太遠的305醫(yī)院。周總理已經在等著他們了。根據后來當事人的回憶,周總理在知道池田一行的愿望后,力排眾議,堅持要見他們。當時鄧穎超曾加以勸阻,說總理的身體狀況并不樂觀,就等下一次再見吧。醫(yī)生們的意見也是如此。但是,周總理堅持要見。時間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但是有關的人們還時時談起那次被稱為永世難忘的會見。癌癥進入晚期的周恩來總理,在住院期間,為什么還一定要會見這個既不是什么政要巨頭,也不是舊朋老友,還比他整整小30歲的日本人?這池田大作是個怎樣的人物呢?思想家在論說湯因比的《歷史研究》時,會想起湯因比還和池田大作有過那么一段交流,會想起他似乎強調過“東方文明”;政治家和國際關系的研究者則比較關心池田大作和周恩來、鄧小平、胡錦濤等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關系,以及他在中日關系中所起的作用;文學家介紹的是他對文學的評論,是他的《我的人學》,是他和巴金的友情,是他和金庸的對談;帶有宗教色彩的人士,則會記得他領導的“創(chuàng)價學會”是一個宗教團體,似乎和佛教有關;藝術家們會談起他在中國舉辦的攝影展覽和文化部頒發(fā)給他的藝術桂冠;教育家們也一定忘不了創(chuàng)價大學,會談到從那里留學回國的各類人物。凡此等等。說實在的,在當今的中國,沒有哪一個日本人被賦予了這樣多的頭銜,扮演著這樣多的角色:他是一個佛教教徒,是一個政治人物,是一個作家,是一個詩人,是一個藝術家,是一個教授;他是一個日本人,又自認是一個世界的公民;他是一個活躍的社會活動家,是一個學者,又是一個平民百姓。有的媒體把他罵得狗血噴頭,有的民眾又把他敬奉得宛若圣人轉世。他被打上了許多光圈。他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物。聽到過他名字的人們,往往從自己的特定角度來描述他,但是若追問一下他究竟是怎樣的人,大概就沒有多少人能回答了。所以,可以說,他既廣為人知,又不太被人了解。他首先是一個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一個日本人。他是一個普通的庶民之子,沒有權勢的背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來,留下了一行行腳印,留下了一片片色彩斑斕的思想和情感的云霞。他是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一個面向未來的人。他所處的時代,雖在某種程度上說,比我們稍微早一些,但基本當屬同一個時代。他80年的人生經歷,有些也許我們也曾經歷過。他思考的問題,有的也許我們也思考過或正在思考。在這樣的時代,他是如何度過的?如何行動的?有沒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呢?在他身上映現(xiàn)出來的那些社會現(xiàn)象和問題,他是如何對待的?如何思考的?有沒有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地方呢?那么,就讓我們來追尋一下他走過的生命歷程。
內容概要
本書撰寫了一個人的生平事跡——池田大作,因為他是一個公眾人物,不可能寫下每個細節(jié),這里只是根據公開的資料,進行勾勒速寫,所以,只能是一個概略的輪廓。全書原則上按年代的順序展開,但是,鑒于有些事情前后有關,為了便于敘述和閱讀,做了適當?shù)恼{整。本書主要是面對一般讀者的“教養(yǎng)”性讀物。傳主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物,他的很多活動,都是思想文化層面的“對談”,涉及的問題帶有深刻性。所以引用了一些資料,包括池田自己的敘述和已經發(fā)表的資料,以便讀者正確了解傳主的思想。
作者簡介
李慶,日本國立金澤大學教授,兼任中國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五卷本《日本漢學史》、《中國文化中人的觀念》、《顧千里研究》、《中國文學史》(合著)、《東瀛遺墨》(編注)、《中國文化史名著舉要》(執(zhí)筆);譯著:《氣的思想——中國文化中的自然觀和人的觀念》、《六朝道教史研究》、《唐代研究指南》、《中國小說世界》、《明季黨社考》(合譯)、《中國人的機智》(合譯)、《中國詩史》(合譯)多種;發(fā)表論文百多篇。
書籍目錄
序章一、海風的洗禮 東京灣邊的棄兒 小學時期 學徒的血 空襲戰(zhàn)火下的廢墟二、大地的足跡 戰(zhàn)后的日子 創(chuàng)價學會和恩師戶田 《少年》雜志 愛情之花 走出困境三、事業(yè)的追求 學會的發(fā)展和《三國演義》 關西的前線總指揮 北海道的抗爭 戶田會長之死四、磨煉和擔當 大阪選舉事件 在拘留所的日子里 法庭上的斗爭 重任在身 創(chuàng)建創(chuàng)價大學五、環(huán)球矚目的聲音 環(huán)球之旅 和歐洲思想家的對談 振聾發(fā)聵的提議 和湯因比的對話六、中日友好的橋梁 在恢復中日邦交的潮流中 永生難忘的會見 和中國領導人的會晤 周恩來“夫婦之櫻” 和中國各界人士的交往七、世俗和宗教的旋渦 “妨礙出版”事件 《月刊筆》事件和“蓮宗破門” “強奸”事件八、在世界的舞臺上 克里姆林宮的講壇 和基辛格的對談 面向美洲的第三世界 獻給非洲的頌歌 和戈爾巴喬夫的交流九、文學和藝術的沙龍 法國文學中自由和正義的呼喚 俄國文學中對人性的思考 和印度文化的共鳴 和金庸談中國文學 詩歌和情感 攝影和音樂中的美十、對文明的思考 對聯(lián)合國的建議 關于宇宙和生命的思考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現(xiàn)實的戰(zhàn)爭和歷史問題 直面人生 思想的歸宿
章節(jié)摘錄
一、海風的洗禮生在北京皇城根兒的人,喜歡自稱“咱老北京”,以區(qū)別住在郊外的或后來遷入北京的外來戶。生在上海市區(qū)的人,對自稱為“我是上海人”的新一代,時而會從眼角瞥出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神色,情不自禁地冒出句:“儂阿(第三聲)是上海人?”據說,日本正宗的“東京人”,也講究這一套。如果不是祖孫三代都在現(xiàn)在的神田附近出生、長大的人,就不被認為是標準的“江戶之子”。池田大作把自己稱為“江戶之子”,但他加了一點說明,這里的江戶,大致就是現(xiàn)在的東京,而不是嚴格意義上只限于東京的“神田”。他在東京灣邊上的海風中出生,從小就經受了海風的洗禮。東京灣邊的棄兒東京荏原郡大森町(現(xiàn)在的東京都大田區(qū)大森北),有一個商人家庭,這家人姓池田。1928年1月2日,主人池田子之吉的第五個兒子誕生了。這個嬰兒剛出生就遭到了“被拋棄”的厄運。那年,他的父親41歲。按日本算命的說法,當年正是在遭“厄運”的前夕。日本當時有一種民間的風俗,要把剛出生的孩子丟棄到外面,再被人撿起送回來,這樣一來,就可以消災。于是,剛出生的這個孩子,就成了父親消災的特別用具。當然,撿孩子的人是事先都說好的,原本不會出什么事情。但是,事情總會有意外。那一天,不知怎么的,家里把嬰兒放到了村中的某個地方,事先說好要去撿的人還沒到,卻被過路的人看到了,以為真是被丟棄的嬰兒,于是便把嬰兒送到村的管理機構。而這一邊,去撿的人到了約定的地點一看,嬰兒不見了,慌了神,連忙跑到池田家報告,全家人這下全亂了套。后來總算找了回來,虛驚一場。這個嬰兒,就是池田大作。池田家,從大作的祖父一代起,就一直生活在東京。在東京大森(在今天東京的大田區(qū))海邊,從事海苔的養(yǎng)殖和生產。海苔,中國一般統(tǒng)稱為“紫菜”,但是,日本的海苔種類頗多,所以,筆者在本書中,還是用“海苔”這樣的說法。當時大森的海苔,在整個日本堪稱“一霸”,流行全國。每年的秋天,池田家在海中插上竹竿,到了冬天,當一般日本人過年的時節(jié),就要冒著寒風,到海中去采集海苔,那是他們家最忙的時節(jié)。由于經營得法,20世紀初期,在大森眾多的海苔經營者中,池田家的規(guī)模一度處于屈指可數(shù)的地位。買了有動力的漁船,雇用了30多名打魚的工人從事漁業(yè)。此外,還參與了當時對北海道的開發(fā)。1919年,池田家想在北海道的釧路購買國家發(fā)賣的土地,進行開拓。為此,大作的父親子之吉多次往返東京和北海道之間。后來因為家業(yè)不濟,才不得不放棄。池田家家道中落,一方面是由于這一行業(yè)賺錢,加入的人多了競爭激烈,而更主要的是因為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池田家附近海岸的海底下沉,于是投資的那些養(yǎng)殖場都付諸東流。父親子之吉在遭災以后,仍然從事海苔生產這一行。他是池田家的第二個男孩。在大作2歲時,子之吉分家獨立,住到■谷(也在現(xiàn)在東京的大田區(qū))附近的海邊。子之吉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物,用中國話說——倔得可以。大作曾這樣談到父親:他的這種倔頭脾氣是從祖先傳下來的。據說,在江戶時代的后期(日本的天保時期,約1836年前后),天氣異常,全國都鬧饑荒。于是幕府放糧救荒。大家都去取救濟糧,就是池田家不去,因為“拿那里發(fā)的糧食不合道理。我們就是吃草也總能活下去”。池田認為,這個傳說雖有后來人添加的色彩,但是,反映了他們家族的某種性格。大作的父親繼承了家庭的這種“倔”傳統(tǒng)。果斷決行,少言寡語,大凡做事,就認準一條路走下去,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決不回頭。同時也要求孩子們,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盡力做好。有一次,幼年的大作在池塘邊玩耍。夏秋之際的關東地區(qū)(東京一帶)藍天白云、和風麗日。海水是青色的,樹木依然帶著濃郁的綠色,這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年幼的池田大作,自然也免不了受大自然的吸引,看著那在藍天上忽上忽下飛舞的蜻蜓,幾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他追趕著想要抓住蜻蜓問個究竟,結果,蜻蜓沒追到,他卻一下子落到了路邊池塘里。池塘里的水雖說并不很深,但落下去,還是沒過了他的頭頂。大作不斷地掙扎,一瞬間,感覺就要不行了。當時,他的父親正在旁邊。看見兒子落了水,在水中撲騰掙扎,快沉下去了,卻毫不慌張,冷靜地下水,把大作救上岸。此時大作已經失去了知覺。后來,大作這樣回憶:在自己已經絕望時,感覺到兩腋下有一雙大手插了進來,身體不知怎么就被舉起來了?!澳鞘歉赣H。我在夢中抱住父親,想,有救了,便一下子失去了意識。當有知覺時,已經躺在房間里了?!焙髞?,醫(yī)生也被叫來了,但是在這期間,子之吉一句話也沒說。這位父親對子女們的要求非常細致和嚴格。比如,打掃衛(wèi)生,必須把家中所有的地方都擦得一塵不染。日本的房子有許多紙糊的窗,他要孩子們必須把每個窗格子都擦得干干凈凈,如果用手指抹一下,發(fā)現(xiàn)有點灰塵,那就免不了挨一頓訓斥。子之吉在大作小學二年級時得了病,一直臥床,前后長達五年。即使生活難以自理,周圍的親朋都伸出援助之手,他還是頑固地拒絕:“麻煩了別人,你們長大了就抬不起頭。就是舔鹽巴也別接受援助?!边@就是他的話。由此可見其性格之一斑。大作的父親在文化觀念上,也和當時一般的日本人有些不同。他不受當時日本社會風潮的影響,沒有那種盲目的日本自大狂,對于朝鮮和韓國比較有好感。他堅持認為,朝鮮的文字是非常好的。大作很小的時候,他就教大作朝鮮語的發(fā)音,所以,長大以后,大作還記得。他到過朝鮮半島,不止一次地提到,釜山的夜景,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也許那塊土地在他心里打上了深刻的印記。這一些,都對池田大作的思想觀念和人格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生活是現(xiàn)實的。父親病倒,失去了主要的支撐者,池田家的家業(yè)徹底地衰敗了。家庭落入了貧窮的溝底,有時連維持日用開支的錢都沒有。有一次,一個親戚來看望臥床的子之吉,留下了100元(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的1萬日元吧),大作的母親非常感動,一直記著這件事。直到大作長大,還叫大作報答那個人。大作的母親是個勤勞的婦女,堅韌,樂觀。她是當時東京“古市場”(現(xiàn)在大田區(qū))一個農家的女兒。1915年和池田大作的父親結婚。此后,就一直默默地和丈夫一起支撐著這個家。冬天,是海苔采集最忙的時候,早飯是在凌晨2點前后,午飯在上午10點,晚飯在下午5點左右。在午飯和晚飯之間,還要準備一頓點心。作為海苔業(yè)家的主婦,要做好這些,起早摸黑乃是家常便飯。母親常常連吃午飯的時間也沒有。不僅如此,她也要和男人一樣,駕著采海苔的小船,出海采集。雖然如此,大作很少看到過母親愁眉苦臉的樣子。她一生生育了七男一女,還從親戚家領養(yǎng)了兩個孩子。要養(yǎng)大這么多孩子,可想而知,決不是件容易的事。池田大作后來這樣回憶自己的母親,她“一直在勞動,家務的針線活也從不停手”,“手上一直都裂著口子,剛過五十便已經滿頭白發(fā)”。
后記
總算到了可以告一段落的時候了,這本書,是在完成了一項長期的著作計劃后的間歇寫的,也算是做了一件事情吧。在中國雖然已經出版了不少池田大作的著作,在報上時而也可見到他的名字,但至少筆者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似乎還沒有一本比較完整的他的傳記,也還沒有一本比較全面地介紹他生平和思想的書——也許有,筆者未見。那就務必請寬恕我的孤陋寡聞。撰寫一個人的生平事跡的書,按照現(xiàn)在一般的說法,被稱為“傳記”,而傳記又有各種不同的寫法??梢允撬孛枋降?,可以是速寫式的,甚至可以是漫畫式的?;蛟敿?,或簡略;或注重時間的排列,或著眼大事的描繪。池田大作是一個公眾人物,不可能寫下每個細節(jié),這里只是根據公開的資料,進行勾勒速寫,所以,只能是一個概略的輪廓。全書原則上按年代的順序展開,但是,鑒于有些事情前后有關,為了便于敘述和閱讀,做了適當?shù)恼{整。還有,這本書主要是面對一般讀者的“教養(yǎng)”性讀物。傳主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物,他的很多活動,都是思想文化層面的“對談”,涉及的問題帶有深刻性。所以我引用了一些資料,以便讀者正確了解傳主的思想。這樣,有的地方或許就稍顯冗長,也請讀者諒解。在寫作中,引用了不少是池田自己的敘述和已經發(fā)表的資料,有的在國內已經有了中文的譯本,筆者自然要加以引用和參考,因此要對先行的研究者表示感謝,不敢掠美。而有些部分,因為手邊只有日文原本,則由筆者直接從日文譯出。凡是引用的,一般都注明出處,同時在書后列出征引文獻目錄,以便查考核對。寫池田大作,是因為通過這個焦點,可以反射出有關人生的各種問題和這個時代各方面的情況,可以使我們一起,進一步地思考。在這個急劇變化,各種“速成”品行銷全球的時代,不知道這樣比較花費時間、或許會讓人思考的書,有多少生存的余地。應當也還有存在必要的吧。最后,要對促使此書得以問世的責編章依表示由衷的感謝。寫下這一句話,我立刻就感到頗為俗套,但還是不想抹去。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隨著時光的流去,都會漸漸淡漠、消逝。墨寫的文字,當然沒有現(xiàn)實生命那樣豐富和感性,但是,總還會存在下去,因為,它可以引發(fā)人的思憶。李慶2007年8月
編輯推薦
《池田大作傳》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