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第1版 (2007年8月1日) 作者:徐斌 頁數:395
Tag標簽:無
前言
浙江這塊并不算太廣闊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眾多的文化名人。他們?yōu)槲幕膫鞒校鼮槲幕膭?chuàng)新,竭盡了他們的才智,取得了偉大的成果。據我們的粗略統(tǒng)計,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學家皆占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而現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蓋領域之廣更使人瞠目結舌!面對這么一塊豐厚的文化寶藏,今天如果不做點什么,豈不愧對先人! 開辟鴻蒙,舊事難具論。但據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約在十萬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動。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勝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則透出了文明時代的曙光,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說。不過,與后來得到迅猛發(fā)展又逐漸被確認為華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勢地位明顯,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許就是這種弱勢地位的原因或者結果?! ”M管到西漢,浙江一帶仍被視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從較狹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經能夠成為那曲多聲部合唱中的一個聲部了。春秋時期的范蠡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和企業(yè)家,同時也是一個洞明世事的經濟學家。而王充,則以他的《論衡》震動了漢末的京兆?! ∥簳x南北朝時期與兩宋時期的兩次從北到南的人口大遷徙,以及吳越錢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來得以繁茂的關鍵。這其間的安史之亂,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長的關節(jié)點。自此,浙江這塊美麗的土地開始得到大規(guī)模和深層次的開發(fā),優(yōu)美的山水給了藝術家、詩人,乃至高士高僧無盡的靈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國的注意。藝術家王羲之、王獻之、曹不興、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貴,文學家謝靈運、沈約、駱賓王、孟郊、寒山、拾得、羅隱、周邦彥,宗教界的智頡、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畢昇、朱肱,都是對中國文化卓有貢獻的人物?! ∧纤握喽ǘ己贾莺螅憬幕丛谥袊幕奈枧_中心進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這一表演一直延續(xù)到了清代。也就是說,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后半期,浙江素領風騷,對中國文化貢獻卓著:在思想學術領域,涌現出永康學派陳亮、永嘉學派葉適等重事功、重現實的思想巨擘,他們的主張在今天仍然成為浙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思想資源;王陽明的心學獨樹一幟,引領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黃宗羲對政治社會的深刻反思,擊中了傳統(tǒng)中國的根本弊病。而黃氏與章學誠,則為中國史學的重鎮(zhèn)。文學領域,則有陸游、朱彝尊、龔自珍等大詩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漁、袁枚等與市民階層有深刻聯系能道時代之先聲者,亦有劉基、宋濂、于謙等在政治領域大有建樹且文學亦可觀者。藝術大師也極多,如馬遠、夏珪、趙孟頫、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陳洪綬等,不僅為一代名家,亦可為后世垂范。諸多的藏書家、刻書家和文獻大家如范欽、嚴可均等為文化之邦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氛。在與海外文化的交流溝通上,浙江也處于領先地位:陳元贊、朱舜水為中國文化遠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李之藻、楊廷筠、李善蘭等則師法西方科技,開中國文化近代化之先聲?! ∥黠L東漸,古老的中華從沿海泛起新浪。這一次在文化史上幾可媲美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國的發(fā)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紀再次放射出異彩。轉型期的文化大師,浙江有了王國維、章太炎、蔡元培。而魯迅更以其超凡的藝術感受力和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成為世界級的文化巨人。舉凡文學、藝術、教育、出版、學術、新聞,浙江無不人才濟濟,傲視全國,如茅盾、夏衍、郁達夫、吳昌碩、潘天壽、夏丐尊、張元濟、胡愈之、錢玄同、陳望道、邵飄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謂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興的科學技術界,浙江亦出類拔萃,有竺可楨、金寶善、姜立夫、嚴濟慈、童第周、趙忠堯等著名科學家。20世紀已經逝去,但我們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發(fā)揚光大,再放異彩。因為時代需要,因為中國需要,我們更希望因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綜合學術機構,一方面以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總結浙江文化發(fā)展的寶貴經驗,為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竭盡綿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大省的號召下,我們毅然啟動“浙江文化名人傳記”系列叢書一百部這個我院建院以來最大的科研項目。通過為浙江文化名人立傳,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發(fā)展的總體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見賢思齊,努力進取。目前叢書正在陸續(xù)面世,我們一定團結各方力量,堅持學術標準,爭取近年內完成這個浩大的學術工程。 本叢書共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紀五十部。本叢書中之文化名人,我們一般采取以下準則選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領域作出巨大貢獻,在全國有重大影響者。另外,喪失民族氣節(jié)者不入選,個別資料奇缺者亦暫不入選。其中選目,若有不甚恰當者,希社會各界批評指正?! ”緟矔鴱膭?chuàng)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財政廳的正確指導和真誠幫助,得到了諸多學術界前輩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單位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眾多文化名人的親屬及有關人士的無私協助。在此良好氛圍下,我們唯有在今后幾年焚膏繼晷,埋頭苦干,將這項工作盡可能做好,庶幾不負社會之公望! 是為序?! ?003年春于杭州
內容概要
王羲之生前主要的角色在于集名士領袖、政界顯要和王家代表于一身。從這樣一個視角探望,他一生中除了主政會稽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精彩華章。在他從政的三十余載間,朝中多次形成過“三人”權力核心:王導、郗鑒、庾亮;蔡謨、司馬昱、殷浩;桓溫、司馬昱、殷浩等等。遍觀朝野,王羲之是唯一一位與上述大員均關系密切,可隨時直言的人。他化解王導與庾亮的沖突,勸和桓溫與殷浩的嫌隙,上書司馬昱慎重北伐,轉修內政等等。這樣的大事、要事,乃是朝堂數十年間的空谷足音。只有名士領袖、王門代表的身份,加上“骨鯁”的性格,方能如此作為。王羲之對當時政壇有著全局性的影響,并非征西將軍府長史、會稽內史等地方職務可以局限?!稌绻艜ィ和豸酥畟鳌穼ьI你領略曠古書圣王羲之的傳奇一生。
作者簡介
徐斌,祖籍東北,生于華北,長在西北,自謂“三北”人,客居杭州。52歲。“文化大革命”期間,當過鉗工、車間干部、記者,1978年考入西北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后續(xù)讀碩士研究生,專攻魏晉南北朝史。1985年進入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從事歷史學、社會學研究,1992年起兼任《觀察與思考》主編工作。2002年至2004年任浙江工商大學雜志社社長?,F任浙江工商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先后撰寫或主編著作多部,發(fā)表論文、評論等百余篇,以及大量特寫、通訊。代表作《魏晉玄學新論》頗受學界好評,亦為讀者所歡迎。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生逢亂世瑯邪的名門王家王曠朦朧的背影王氏“佳子弟”第二章 烏衣巷里拜師衛(wèi)夫人宮前生死劫東床快婿第三章 宦海初航從王友到太守人幕征西將軍府身份特殊的使者第四章 出處之間追慕尚子平文人當了護軍將軍北游觀碑第五章 主政會稽居廟堂之上勸阻殷浩北伐思慮社稷之憂第六章 風流內史東土山水聚文友綜前代法后世從心所欲傳佳話第七章 蘭亭盛會一代名士領袖賦情曲水流觴神來之筆《蘭亭序》第八章 夢斷山陰應對朝局新變體制潛規(guī)則的報復永別官場第九章 寄情山水遍游東中諸郡試把金針度與人處江湖之遠第十章 魂系自然信步書法之巔金庭之內有吾家終生之化歸塵土第十一章 名滿千古翰墨傳家遠歷史選擇的書法一人書痕無跡神猶在第十二章 書韻永恒穿越古今的魅力歷經文化劫難光耀世紀之交附:王獻之傳第一章 瀟灑青春江左首姓的寧馨兒王家筆健又少年聚首心上人第二章 苦樂廟堂朝廷的寵兒風流為一時之冠身不由己成駙馬第三章 輔佐謝公直面最后的桓溫亦父亦師亦友護駕臨終前后第四章 獨步書壇年輕的書法泰斗天造地合得傳人抱憾辭世第五章 并稱二王神州何處覓墨寶交相輝映的雙子星站在父親身旁王羲之、王獻之大事年表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與兩漢期間說一套、做一套的“假名士”不同,王吉力倡道德教化,始終以身作則?!稘h書·王吉傳》記載:“始吉少時學問,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婦。東家聞而欲伐其樹,鄰里共止之,因固請吉令還婦。里中為之語曰:‘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其厲志如此。” 王吉的兒子王駿、孫子王崇,秉承王吉遺風,既是學者又為官從政,父子二人皆位至“三公”,在《漢書》中并躋循吏之列。私德無瑕,堪稱世人師表。大史學家班固對祖孫三人的評語很有意思:“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稱稍不能及父,而祿位彌隆。皆好車馬衣服,其自奉養(yǎng)極為鮮明,而亡金銀錦繡之物。及遷徙去處,所載不過囊衣,不畜積余財。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故俗傳‘王陽能作黃金’。”王家之風別有一番個性化的旨趣,不貪不占,也不標榜“君子固窮”,“君子憂道不憂貧”,在不蓄積“金銀錦繡”的前提下,好吃喝玩樂,極盡人事。如此作為,比起那種假模假樣的名教禮法,更無可共言了?! “喙藤澰唬?ldquo;《易》稱‘君子之道也,或出或處,或默或語’,言其各得道之一節(jié),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故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人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春秋列國卿大夫及至漢興將相名臣,懷祿耽寵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節(jié)之士于是為貴。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王、貢之材,優(yōu)于龔、鮑。守死善道,勝實蹈焉。貞而不諒,薛方近之。郭欽、蔣詡好遁不污,絕紀、唐矣!” 這是說,士人行世之道,大抵有兩途,出仕為官和歸隱山林,各有所長與所短,出仕者多,隱逸者少。隱逸的清節(jié)之士品行高貴,卻也長于獨善其身而短于兼濟天下。真正的大名士能夠實現兩者的完美結合,或出或處,全看時局而定。王吉祖孫就是這樣的人。政局尚屬清明,事有可為時,他們廉身勤政,守善道,進諫言,盡己所能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情;主荒政亂,直言無路時,便遠離體制,潔身自好。王崇在王莽亂國之際,也與郭欽、蔣詡一樣,謝病辭官以“避王莽”,舉家歸臨沂閑居了。 古代的文化傳承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名士之家往往形成文化世家,文脈綿延,清風奕載,江山易主而不斷,累代百年而不衰,始終以“道德文章”示范天下,引領風氣,為世人景仰的社會支柱、政治中堅和文化載體。這奇跡般的傳承在兩漢魏晉間尤為突出,如韓城司馬家、扶風班(彪)家、東海蕭(望之)家、上黨馮(奉世)家、南陽鄧(禹)家、沛郡桓(榮)家、涿郡崔(駟)家、華陰楊(震)家等等?,樞巴跫乙嗍沁@諸多文化世家中的一支。王吉祖孫三代入《漢書》名臣列傳,其文化厚度、直臣之風,乃至出處兩可的氣質,已然凝結成為王門的文化基因、安身立命之本。王家后代生于斯、長于斯,汲取營養(yǎng),樹立根本,家門之內便是他們“修齊治平”的人格養(yǎng)成所。東漢以降,王氏一門文脈沿襲,稟承“內圣外王”的為人行世之道,在朝在野,或拯世救物、厚積薄發(fā),或于出處交替間韜光養(yǎng)晦、修德篤學,終在魏晉之際進發(fā)出光耀千古的輝煌。誕育了王祥、王覽、王導、王羲之、王獻之等政治家和文化巨匠。他們無一例外地有著家族門風特有的標識,只是各寫濃淡輕重而已。 如果說王吉對王家有著奠定家風之功,那么,魏晉之際的王祥和王覽便是跨人門閥士族,使之顯赫于世的“圣祖”了?!稌x書》于開國名臣卷中,將王祥、王覽昆仲列在首席,超過了司馬氏所倚重的寵臣何曾。就權勢而言,王氏遠不及何氏,然從史家的眼光衡量,無論政治倫理還是個人道德而言,王祥均孚眾望,堪為《晉書》列傳之首?! ⊥跸椋?ldquo;性至孝。早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這個“臥冰求鯉”的孝舉故事,成為“二十四孝”中的一個,臨沂南仁里的那條小河亦被后人改稱為孝河。王祥對中國社會的道德倫理產生了深遠影響?! ⊥跤[,也就是王羲之的曾祖父,雖然與王祥同父不同母,但同樣具有一顆善良、仁愛之心。“覽年數歲,見祥被楚撻,輒涕泣抱持。至于成童,每諫其母,其母少止兇虐。朱屢以非理使祥,覽輒與祥俱。又虐使祥妻,覽妻亦趨而共之。朱患之,乃止。祥喪父之后,漸有時譽。朱深疾之,密使鴆祥。覽知之,徑起取酒。祥疑其有毒,爭而不與,朱遽奪反之。自后朱賜祥饌,覽輒先嘗。朱懼覽致斃,遂止。”古今中外后娘虐待兒子者或不在少數,然像朱氏競欲毒死兒子的實屬罕見。好在王覽的百般維護,否則何來王家日后的榮耀。王覽的行為自然為遠近所知,博得高行之名,“覽孝友恭恪,名亞于祥。” 王祥成年未久,父親去世,家鄉(xiāng)淪為漢末逐鹿之戰(zhàn)場。王祥奉繼母和懷抱中的弟弟王覽到朱氏老家廬江,避亂耕田二十余年。直到魏文帝曹丕黃初年間,已“年垂耳順”時,方在王覽大力勸說,并“為具牛車”的情況下,應“徐州刺史呂虔檄為別駕”。王祥到任后,展其“兼濟天下”之長技,撥亂反正,政績斐然。“于時寇盜充斥,祥率勵兵士,頻討破之。州界清靜,政化大行。時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
媒體關注與評論
盡妙窮神,作范垂代,騰芳飛譽,冠絕古今,惟右軍王逸少一人而已。 ——歐陽詢 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執(zhí)行草之權,父之靈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獨絕也?! ?mdash;—張懷
編輯推薦
王羲之的人生追求更遠遠超越輔翼當朝的境界:以“道統(tǒng)”引導“政統(tǒng)”,用文化理想和文化成就滋養(yǎng)社會。他仰慕嵇康、阮籍社會關懷的遠大目光和寬闊胸襟。如此波瀾壯闊的一生,經典地詮釋了中國士人的理想人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正是這種眼界、氣質、閱歷和真情,滋潤了王羲之的書法,使其達到他人無以企及的境域。《曠古書圣:王羲之傳》將帶領你領略曠古書圣王羲之的傳奇一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