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6-1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亞洲電視
Tag標簽:無
前言
香港開埠百多年,由一個小漁村發(fā)展成國際大都會、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聞名的旅游勝地,“HONG KONG”已幾乎成為無人不曉的名字。香港的奇跡,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自強不息、努力奮斗,締造而成。撫今追昔,鼓勵新一代港人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亞洲電視新聞部的大型重頭節(jié)目“香港百人”,是一個100多集的巨制,由新聞部采編人員,深入浩瀚的香港歷史和當今社會,選取了超過一百位對香港有貢獻的人物,以每集半小時、一人一個故事的紀錄片形式,重點介紹他們不平凡的經歷。 “香港百人”,他們來自不同階層、從事不同的行業(yè),但皆有出類拔萃的表現,其中有個人奮斗的成功歷程,亦有對社會無私的奉獻,更包括感人至深的勵志故事?!跋愀郯偃恕泵枥L了一個個觸動心靈的香港故事,正是從歷史的縱深、社會的橫切面,交織出一幅香港百年的畫卷。 亞視新聞部除了為觀眾提供深入明快的新聞信息,亦制作高質素的信息節(jié)目,并屢獲國際獎項。今次傾力制作“香港百人”,自推出以來備受好評,觀眾反應熱烈。根據亞洲電視委托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顯示,推算全港有超過115萬人收看,欣賞指數高達70分以上,節(jié)目獲得了香港市民大眾的良好口碑。 現經中華書局將節(jié)目內容編輯成書出版,相信能夠成為一本了解香港歷史、香港精神、香港人物的另類教科書。 亞洲電視新聞部
內容概要
本書全方位展示了香港名人的風貌,近距離接觸香港社會精英,深層次揭示香港繁榮秘訣。亞洲電視新聞部的大型重頭節(jié)目“香港百人”,選取了超過一百位對香港有貢獻的人物,以一人一故事的紀錄片的形式介紹他們不平凡的人生,現結集改編成書,當中有個人的奮斗歷程,亦有對社會無私的奉獻。他們能夠于各界取得成功,憑的就是一種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刻苦耐勞、勤奮拼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本書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
作者簡介
亞洲電視,于1957年5月29日正式開業(yè),于1982年9月24日易名亞洲電視并一直沿用至今。它是香港第一家電視臺,前身為香港首家商業(yè)電臺,亦是全球第一家華語電視臺,現時亞視覆蓋香港、澳門、廣東及北美近一億觀眾,是亞洲地區(qū)具有影響力的電視臺
書籍目錄
《香港百人(上)》目錄: 第一部分:政治界 首位華人大律師 伍廷芳 辛亥革命的滄海遺珠 楊衢云 跨代政壇元老 鐘士元 貼著左派標簽的校長 吳康民 與人民一起工作 鐘逸杰 站在運動前頭的強人 司徒華 愛國的領帶大王 曾憲梓 新界官民之間的橋梁 劉皇發(fā) 香港首位女衛(wèi)生福利司 黃錢其濂 首任香港行政長官 董建華 香港首位律政司司長 梁愛詩 港英立法局的末任主席 黃宏發(fā) 香港工運領袖 劉千石 相信香港會更好 范徐麗泰 潮州怒漢 詹培忠 不做政府的喉舌 張敏儀 民建聯創(chuàng)辦者 曾鈺成 “打工仔”發(fā)言人 鄭耀棠 眾人契媽 李麗娟 民主黨的領頭人 何俊仁 銀行家出身的財政司司長 梁錦松 做大事當仁不讓 梁振英 香港公職王 陳智思 香港國學之寶 饒宗頤 合力創(chuàng)辦私立大學 胡鴻烈、鐘期榮 光纖之父 高錕 第一代環(huán)保先鋒 周兆祥 從基因研究學者到港大校長 徐立之 樹博士 詹志勇 兩次成功“救?!钡男iL 梁紀昌 從“沙士英雄”到中大校長 沈祖堯 “女性諾貝爾獎”得主 任詠華 香港之星 陳易希、李安琪 九龍皇帝 曾灶財 香港樂壇教父 UncleRay 播音皇帝 鐘偉明 武俠大師查大俠 金庸 粵語流行曲貝多芬 顧嘉輝 唐山大兄 李小龍 拼合畫面的音樂裁縫 鄭國江 香港設計界“一哥” 靳埭強 集體回憶的紀錄者 水禾田 香港平民影后 鮑起靜 勇闖地球四極的第一個中國女性 李樂詩 香港劇壇教父 毛俊輝 名人幕后的形象軍師 張瑪莉 為音樂而生 閻惠昌 德國首席華人男高音 莫華倫 以藝術制造人生時刻 金培達 年輕的鋼琴大師 李云迪 …… 《香港百人(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李小龍+功夫=香港電影 無論是臺上或臺下,李小龍都是天生的主角,或者這和他出身梨園世家有關。李小龍原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即是加州三藩巿出生。當年父母怕他養(yǎng)不大,幫他改了一個女孩子的乳名叫“細鳳”,“小龍”是他參與電影拍攝后所改的藝名。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四大名丑之一,這造就了李小龍自小便展開童星生涯,三個月大已經在三藩巿當地的粵語片《金門中》亮相,而他擔任主角的《細路祥》也是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電影。 1959年李小龍到美國升學,1970年回港,先后拍下《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斗》,以及只拍了一半的《死亡游戲》,這僅僅四部半的電影屢破當年紀錄,例如主演的第一套作品——《唐山大兄》,此片創(chuàng)香港開埠以來最賣座的紀錄,公映二十三天,票房高達三百一十九萬七千四百元?!毒溟T》的票房更超過四百四十三萬元,《猛龍過江》再下一城,票房狂收五百三十萬零七千元。 李小龍風頭一時無兩,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性,到了現今,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仍不禁贊嘆:“李小龍居然只憑四部半電影,便令全世界的影迷為之瘋狂,這真是一個奇跡?!?正如李小龍電影中這一句經典對白──“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堂堂正正的氣勢,配合李小龍爆炸性的功夫演繹,塑造出新的中國人形象。投射個人感情,面對自我身份認同,都促使李小龍在華人社會中走紅,何國良甚至認為李小龍能夠為當時受苦的低下階層出一口氣:“現在我們仍然經常重復『我讀得書少,你唔好呃我』等經典對白,這道出了那種代表低下層人民的情緒。在香港成長,在香港成名,在香港去世,但李小龍的成就不止局限于香港,他的影響力足以遍及全世界,歐洲和日本無數影迷都很崇拜李小龍?!?“李小龍”三字包含著民族情緒、愛國主義,他痛打外國人,他出完拳后的那一下充滿自信的叫聲,相信永遠不會有人忘記他,他就是李小龍。 李云迪 年輕的鋼琴大師 現在持有香港身份證的李云迪,1982年在重慶出生,現在已是一名蜚聲國際的年輕鋼琴家。李云迪四歲開始學習彈鋼琴,得過大大小小的獎項。十七歲時,得到波蘭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音樂成就更進一步,去到高峰。 李云迪自己也感到彈琴對他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他說:“我確實很喜歡彈鋼琴,每次坐在鋼琴上都很興奮,有一種很自然的感覺,這種自然感是天生的,也是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我有些同學,一坐在鋼琴前就覺得很枯燥,而我就可以長時間坐著練琴,至少兩個小時不會離開座位?!?就是這樣,過了三個寒暑,直到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之前,郭老師一直指導李云迪。天賦加上努力,令國家在2000年挑選他參與波蘭肖邦國際鋼琴大賽。要勝出這場比賽一點也不容易,因為這是古典音樂界中最權威的比賽之一,每五年才舉辦一次,評分標準也非常嚴格。李云迪得獎的前兩屆,都沒有人拿到金獎,而指間非凡的琴聲除了令他得到金獎,他也頓然成為全球焦點,從此踏上巡回演奏生涯,香港更成為他第二個家。 香港印象 李云迪經常來香港演出,不論是商場或是政府舉辦的一些活動,原來他自小對香港已有好感。例如根據2006年的一個訪問中,李云迪說過:“我喜歡香港的食物,也喜歡這里的生活方式,我覺得是較接近年輕人的那種感覺,非常有動力、有活力。” 因此,他最終在2006年決定透過優(yōu)才計劃,申請成為“香港人”,這樣除了多了一張香港身份證,還多了一份責任感,李云迪說:“這樣覺得跟香港的感覺及關系更接近了,也感到責任更大了。因為我希望在到香港后的這一至兩年中,與演藝學院合作,透過自己的一些能力去推動鋼琴方面的發(fā)展,特別是給香港在鋼琴方面有才能的小朋友一些協助,能夠幫助他們,與他們分享一些經驗,所以舉辦了大師課,每年都會有一到兩次的交流?!?/pre>編輯推薦
一本了解香港歷史、香港精神、香港人物的另類教科書!也是一部香港精英成功打拼的勵志史!本紀錄片在香港有超過115萬人收看,目前在優(yōu)酷網等著名視頻網站播放! 講述李嘉誠、霍英東、包玉剛、金庸、李小龍、李云迪、何鴻燊的傳奇故事!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