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詮言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封思毅 著  頁數(shù):183  字數(shù):1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莊子》對中國美學(xué)、中國文學(xué)、中國思想的影響長久而深入,這些文章本身就自成一個神秘詭奇的世界,古往今來,深入寶山的人不計其數(shù),都想一窺莊子思想的真面目,品得莊子思想的真精神??上f子的語言總是對讀者有一種抗拒,“寓言”、“重言”、“卮言”紛至沓來,讓人徒喚奈何。
   封思毅先生作為臺灣研究老子、莊子、韓非子等學(xué)術(shù)思想的著名學(xué)者,對莊子的研究頗有心得,《莊子詮言》介紹了莊子思想產(chǎn)生的思想環(huán)境,追溯了莊子思想的源流,抓住道與德、天與人、物與我、群與己、神與形的關(guān)系加以論述。聽了封思毅先生的講解,就知道莊子千變?nèi)f化、放言無忌的論述,其根本還是歸結(jié)、落實到人生的問題上,莊子還是要解決人在這個世界上何以自存的問題。因為這一點,古老的莊子和我們每一個現(xiàn)代人的人生連接起來。讀一讀莊子,讀一讀《莊子詮言》,可能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啟發(fā),有所幫助。
本書收入“臺灣商務(wù)印書館百年精品叢書”,在臺灣重版數(shù)次,廣受學(xué)界和讀者的好評。本次出版,重訂版式,更適應(yīng)當代讀者的審美和閱讀要求。

作者簡介

封思毅,當代詮釋諸子百家第一人、海外國學(xué)大師。重慶市綦江縣古南鎮(zhèn)人,生于1919年12月4日。封思毅是臺灣研究老子、莊子、韓非子等學(xué)術(shù)思想的著名學(xué)者,他已出版的專著有《老子述義》、《莊子詮言》、《韓非子思想散論》、《士禮居黃氏學(xué)》、《天放樓書錄》、《旅臺呤草》等;已發(fā)表的論文有《老與法》、《老子自然法觀念之探討》、《荀子之禮法兼治觀》、《孔孟有關(guān)軍事之垂訓(xùn)》、《老子之兵學(xué)原理》、《商鞅變法的文化意義》等50余篇;并主編、校正、審定出版《金石拓片簡目》、《明詩人小傳稿》、《剛伐邑齋藏書志》等書籍。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莊子總論………………………………………一
第一節(jié) 莊子時代及其思想概況.. . . . . . . . . 三
第二節(jié) 莊子思想之淵源.. . . . . . . . . . . 一三
第二章 道與德………………………………………一九
第一節(jié) 道與德的關(guān)系. . . . . . . . .. . . . 二一
第二節(jié) 道之解釋.. . . . . . . . . . . . . . 三〇
第三節(jié) 德之類別.. . . . . . . . . . . . . 四七
第四節(jié) 德之中心觀念. . . . . . . .. . . . . 五三
第三章 天與人………………………………………五九
第一節(jié) 天之涵義.. . . . . . . . . . . . . . 六一
第二節(jié) 『人』的評價. . . . . . . . . . . . 六六
第三節(jié) 天人關(guān)系的調(diào)整.. . . . . . . . . . . 七六
第四章 物與我………………………………………八七
第一節(jié) 物我同源說.. . . . . . . . . . . . . 八九
第二節(jié) 物我矛盾說.. . . . . . . . . . . . . 九六
第三節(jié) 物我變化說.. . . . . . . . . . . . 一〇五
第四節(jié) 物我分際說.. . . . . . . . . . . . 一一三
第五章 群與己…………………………………… 一二一
第一節(jié) 是非之齊.. . . . . . . . .. . . . 一二四
第二節(jié) 相忘之道.. . . . . . . . . .. . . 一三二
第三節(jié) 自然之治.. . . . . . . . . .. . . 一三九
第四節(jié) 至德之世.. . . . . . . . . . . . 一四五
第六章 神與形…………………………………… 一五一
第一節(jié) 形之生死觀.. . . . . . . . .. . . 一五五
第二節(jié) 養(yǎng)生的方式和歸趨.. . . . .. . . . 一六一
第三節(jié) 神之形成與活動.. . . . . .. . . . 一六六
第四節(jié) 神之逍遙游.. . . . . . . . . . . 一七〇
第五節(jié) 超化中之神形消長.. . . . . . . . 一七五
第七章 結(jié)論……………………………………… 一七九
跋 記 …………………………………………… 一八五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第六章神與形 有關(guān)莊子思想中,所論外界宇宙及人生究竟,與乎一己面對此若干莫測之義諦和現(xiàn)象,所應(yīng)取之看法和態(tài)度,暫由以上各章探索既畢。現(xiàn)在,回歸到自我,試看其對于一己之切身問題,作何考慮。 人反求諸身,可顯而易知者,首為一己之形體,再即不易得見而卻支配形體之精神。兩者相較,形為外,神為內(nèi),形有生有死,神有存有滅。形生則神存,形死則神滅,相互關(guān)系密不可分。故《太史談?wù)摿乙浮酚性疲骸吧裾?,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贝藶橐话愎灿兄J識。 惟先必須附加說明,在莊子想象中,神乃由心流露而出。故心為神之體,神為心之用。所以論及形與兩者的關(guān)系,常將心與神混用而不加區(qū)別。在內(nèi)篇中,原多見為“心與形”相對。如“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齊物論》)“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同上),“容將形之,心且成之”(《人間世》),“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同上),“無形而心成者邪”(《德充符》),“其心志,其容寂”(《大宗師》),“有駭形而無損心”(同上)皆是。雖然這七篇中,也有單獨談神,或單獨談形之處,都并未將兩者合論。偶爾有之,亦僅提到神與部分形體,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均見《養(yǎng)生主》),而非指與全體之關(guān)系而言。但這當中,有一種微妙的觀念出現(xiàn),即“游心”一詞是。如“乘物以游心”(《人間世》),“游心乎德之和”(《德充符》),“游心于淡”(《應(yīng)帝王》)之類。莊子所要求心之本體,當為“如死灰”(《齊物論》),“守其宗”(《德充符》),何以能游?故能游者,顯然為心之作用,即神之游。從這微妙觀念,可以看出兩種意義:一是心與神的體用關(guān)系,借得證明,二是從重心轉(zhuǎn)變?yōu)橹厣瘢嗉磸撵o態(tài)的人生觀,轉(zhuǎn)變?yōu)閯討B(tài)的人生觀,過渡的關(guān)鍵在此。如此一來,直到外雜篇,才有神與形的兼提并舉。如“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在宥》)?!靶稳?,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保ā短斓亍罚┡蓟蛞灿袑⑿呐c形對比之處。如“南榮趎曰……心之與形,吾不知其異也,而狂者不能自得”(《庚桑楚》)。又如“莊子聞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謂”(《則陽》)。但遠不如內(nèi)篇之常見。從這些用語的前后更動,也略可看出莊子(或與其后學(xué)之間)思想上一種變遷的痕跡來。 在神與形二者中,形指肢體,所含意義比較單純;莊子對此,亦從常識方面著眼,故不贅論;而于神則否,包涵內(nèi)容較多。且以稱謂來說,除神之外,或曰精神,或曰神明。三者不同之處,應(yīng)是神為心之用,這在前面講過;而“精”則為神之內(nèi)斂,如《天地篇》云:“神之又神,而能精焉”;而“明”則為神之外露,如《列御寇篇》云:“明者唯為之使,神者征之”可以概見(注一)。唯神、精神、神明,名雖各有不同,實則一體的三種變化,彼此相互涵攝。故本章所講之神,即已同時包括精神與神明的意義在內(nèi)。復(fù)欲在此附帶說明,其中神明一詞,在《莊子》書中,又有兩種用法:一為“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天道》)“配神明,醇天地?!薄肮涯軅溆谔斓刂?,稱神明之容?!保ň姟短煜隆罚儆谧匀恢衩?。不在我們討論之列,另即本章主要所講,乃在“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澹然獨與神明居”,“天地并與,神明往與”(均見《天下》)這種內(nèi)心所具之神明。前謂“明者神之散”,神散后外露之明,當為“純白不備,則神生(性)不定”(《天地》)的純白之象?;驗椤凹兯刂?,唯神是守”(《刻意》)的純素之理。由純白之象與純素之理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明,匯成與神關(guān)聯(lián)的一種自然而純樸之內(nèi)心狀態(tài)。這在道家精神修養(yǎng)的理論上,極具重要性。既以唯神是守及神性(生)之定,為自然而純樸之內(nèi)心狀態(tài)的實現(xiàn)要件;則隨心知外傾之“勞神明為一”(《齊物論》)及“外乎子之神”(《德充符》)均非所宜。 一、形之生死形體由生而少而壯、而老、而病、而死,古今賢愚,均所不免。莊子一生表現(xiàn),雖然言行曠達,意境超越;關(guān)于人生生死之大變,且與窮達、富貴、饑渴、寒暑同視,認為皆“事之變,命之行”,不可入于靈府。但對此一生死問題之討論,仍最熱烈。書中提到有關(guān)生死的話,隨處可見。這是因為最高的哲學(xué)智慧,必得包含死之智慧在內(nèi),才算完全,莊子當然不會對之置而不問。萬物之出入變化,在宇宙間為習(xí)見之現(xiàn)象,在人而言,出則為生,入則為死,生生死死,前后波隨,彭祖殤子,同歸虛寂。莊子面對此有涯之生,深覺人生之短暫無常,亦有感喟之時,如說: 生者喑醷物也。雖有壽夭,相去幾何?(《知北游》) 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同前) 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邪。(《田子方》) 人生或如“喑醷物”,或如“白駒過隙”,或如“交一臂而失之”,這與朝菌、蟪蛄,不知晦朔、春秋何異。同樣均可謂之“此小年也”。隨此有如“小年”的短暫之生而來,逕為不可知之死。死誠為一未解之謎,超越人之經(jīng)驗。生生死死相續(xù),又無何方法,可加禁阻;而且每一個人,隨時隨地,可能罹此遭遇。這隨時隨地可能遭遇之死,其內(nèi)在之理,又不可由推演而得,遂致人生終結(jié),神秘難知。莊子在一種無可奈何之心情下,試把由生到死之大變,作了幾層解釋。 (一)由生到死,乃屬一項自然界的必然演化。對于這項自然界的演化過程,有如晝夜的推移不息,非人事所能為力,予以改變或避免。如說: 生死,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大宗師》) 死生存亡……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guī)乎其始也。(《德充符》) 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悲夫!(《達生》) 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死生非遠也,理不可睹。(《則陽》) (二)由生到死,可能系人生之一種解脫方式。在未曾(或?qū)⒂肋h)明了死之真象前,生死無法作實際比較,則不能遽爾判定,生一定較好,死一定較壞。也許情形恰正相反,亦予惡乎知說: 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死之非弱喪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齊物論》)。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在偉大的諸傳統(tǒng)中,據(jù)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態(tài)智能,它強調(diào)在自然的循環(huán)過程中,個人社會的一切現(xiàn)象和潛在兩者的基本一致?!薄绹锢韺W(xué)家、諾貝爾獎得主卡普拉“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xué),它推斷人類在獲得文明的同時,已經(jīng)打亂了自己與‘終極實在’精神的和諧相處,從而損害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人類應(yīng)該按照‘終極實在’的精神生活、行為和存在?!薄鴼v史學(xué)家阿諾德?湯因比“道家,信自然力萬能,而且至善;以一涉人工,但損自然之樸……老莊崇虛想、主無為、貴出世、明哲理、重平等、明自然等;孔孟崇實際、主力行、貴人事、明政法、重階級、重經(jīng)驗等?!薄袊麊⒚伤枷爰摇⒔逃?、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梁啟超“中國哲學(xué)是我們這個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公正地說,這個世界的精神孕育者,應(yīng)當是柏拉圖和老子,亞里士多德和莊子,以及其他一些人?!薄聡魉固卮髮W(xué)教授赫伯特?曼紐什“道家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這對西方文化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薄商m萊頓大學(xué)教授施舟人

編輯推薦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百年精品叢書:莊子詮言》擇其重點,分立五題,以一身為主,推之與人、與物、與天、與道之關(guān)系,由內(nèi)而外,逐加論究;末復(fù)渾融成一體,附以表解,脈絡(luò)一貫,分可獨立成篇,合之全豹自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莊子詮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提供了臺灣學(xué)者對莊子的解讀版本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