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安徽人民 作者:趙劍敏 頁數:243
Tag標簽:無
前言
人活著,得靠信仰支撐?! ⌒叛龅囊劳悬c,在于情結。 中國人有許多情結,來自老祖宗傳下的文化情結,特別是四大名著的情結。在這四大情結中,三國的情結,實高于水滸、紅樓與西游,處于絕頂的高端,真可謂無人不曉,不論是白發(fā)漁樵,還是黃毛稚兒,甚至巾幗紅顏,也不管是否有濁酒斟飲,無不津津樂道,心向往之。 我挺相信緣,相信這天地萬物化合的自然結因。不止我和三國有緣,乃至中華民眾乃至世界民眾,都和三國有緣,生生不息之緣,薪火相傳之緣,透入父精母血之緣。 緣得因生,因在何處? 三國是個英雄時代,英雄輩出,如過河之鯽。其實,歷朝歷代都有不少英雄,為什么后人對三國的英雄情有獨鐘?關鍵在于,作為一個時代整體而言,三國的英雄特別有激情,特別有壯志,特別有抱負,他們敢于用頭顱與鮮血,去追求最高的人生境界,追求最大的人生價值,追求最佳的人生聲譽,不止是求生前名,且更追求流芳百世的身后名。如此的狀態(tài),決定著他們能毫不保留地獻出一切?! y世出英雄,是我打小就聽慣了的一句老話。這句老話,深扎在中國的土壤之中。記得有年去黃土高原,進入一處窮塬,和一臉皺紋目不識丁的老漢坐著閑聊,聊到王朝興亡,老漢將手中的煙鍋往腳后掌使勁敲了敲,口中吐出了這句話。話音伴著噴出的煙霧,徐徐在空中擴散,升往廣袤的天際?! ∮⑿郏瑸橛⑻刂苄?。他們或是茅廬寒士,或是公卿高官,或是白面書生,或是虬髯粗漢,或是天璜貴胄,或是販夫走卒,應有盡有,無所不在。然在那平世,他們多被俗情所束縛,被條規(guī)所禁忌,被律法所強制,俗貌遮掩了真性情。到了亂世,束縛變得松弛,禁忌漸被破除,強制淪為虛設,一掃窒息的空氣,個性始得以張揚。 亂世,是英雄的機遇,英雄的舞臺,英雄的世界。 英雄,在亂世中橫空出世,激越當代,傳之千秋?! ∵@不僅僅是種記憶,而是人類頑強生存的典型模式。 三國的英雄,是大英雄,是真男兒,是偉丈夫?! ∶鎸乃ナ阑雭y世的板蕩風云,一個個以超世之杰的雄姿,以市井之徒的狡相,以羽扇綸巾的儒雅,以彪形大漢的剽悍,以運籌帷幄的韜略,以沖鋒陷陣的搏殺,以書卷香氣的狂放,以武林高手的嘯傲,以珠璣琳瑯的繡口,以長劍出鞘的英氣,紛紛登上光怪陸離的舞臺,一展身手,大展身手?! ∮⒖∫擦T,丑陋也罷,高大也罷,矮小也罷,無論是什么形貌,都鎖不住由衷而發(fā)的萬丈豪情,運籌帷幄在虎帳龍營,縱橫馳騁在鐵血沙場,折沖樽俎在國際談判,激揚文字,揮斥方遒,壯懷激烈,指點江山,在那滾滾的紅塵中印下轍跡,在那綿綿的青史上鑿上功業(yè),在那茫茫的宇宙中矗立豐碑?! ∮暨_夫在紀念魯迅時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币驗椤皼]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最可憐的一個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出現卻不知愛戴的民族,是一個永無希望的奴隸之邦?!薄 ⊥旭R斯?卡萊爾在《論英雄和英雄崇拜》一書中說:“即使崇拜一顆星都有某些含義,那么崇拜一位英雄的含義該有多大呀!崇拜英雄就是對偉大人物的卓絕的敬仰。偉大人物始終是可敬可畏的;從根本上講,此外就沒有什么再值得敬佩的了,不獨在今日,而且在一切時期,它都給人的生活帶來了活力。” 人們喜歡三國,是出于他們英雄崇拜的情結,不論情態(tài)如何,都希望通過英雄崇拜,希冀人格之獨立,精神之自由。人雖有靈鈍、英庸、強弱之分,然而擺脫精神的壓抑,掙開俗世的桎梏,追求意氣的舒展,卻是一致的。現世不得,轉向古道,讓英雄們撫去他們的精神焦慮,慰平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傷,激勵他們的生存勇氣,讓人生多少酣暢些?! ∪藗兿矚g三國,喜歡三國英雄。可是,其他時代也有英雄,為什么那些英雄比不上三國的英雄? 其他時代的英雄,多貴族英雄,草莽英雄。唯有三國,從整體而言,多士人英雄。不是其他時代沒有士人英雄,相比之下,天壤之別?! ∪龂挠⑿?,是以士人為主體的英雄?! 『饬渴咳说臉藴?,知識只是一個因素,絕不是主要因素。士人在于孜孜以求人格的獨立,精神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有一副鐵肩,有浩然正氣,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敢作敢為,敢于捍衛(wèi)個人權益,敢為天下先,敢為天下?lián)懒x,身體力行不計個人安危地匡世濟民,除暴安良,鏟除社會的黑暗,救黎民于倒懸,為打造一個清平世界而奮斗不已。 士人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的棟梁?! ∪龂跃?,實在與士人相應的文化有關??此迫龂紳M金戈鐵馬,其實,在大競爭處,無不是文化的碰撞,激出電石火光,激出黃鐘大呂,激出高山流水,激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樂章?! |漢末的士人,也就是所謂的黨人,抱著以天下為己任的襟懷,為了懲治腐敗的政治,改變黑暗的社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惜舍生取義??墒?,在頑劣的現實面前,盡管付出了頭破血流的代價,到頭來,還是眼看著大廈將傾,王朝江河日下,走向衰亡?! ∪龂氖咳?,接受了黨人的教訓,繼承抗爭的精神,在大動蕩的條件下,終于丟棄了口頭批判,拿起了武器,建立了士人自身的政權。他們不再做毛,而做了皮,讓其他的階層做了毛,附在他們這塊皮上。如此以士人為主體的政權,是歷史的唯一,念天地之悠悠,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叫亩摚龂氖咳擞⑿鄱际桥涯?。從袁紹,到曹操,到劉備,到孫權,無一不是叛逆。說他們叛逆,是叛逆了主流社會。然而,當主流社會頂著正統(tǒng)的名義,實質卻偷梁換柱,背離了正義與公平之時,這些士人英雄的叛逆,正是一種大無畏的糾正,希冀恢復正義與公平。功德圓滿,他們從叛逆變?yōu)榱酥髁鳌! ∪龂M管是個亂世,甚至到了血流漂杵的地步,然正在這殘酷的環(huán)境中,卻出現了一系列的道德楷模。道德的核心在于倫理,具體的體現是忠、仁、義、禮、智、信。忠與奸、仁與暴、義與詐、禮與蠻、智與愚、信與叛,之間展開了一場場扣動心弦的較量。在鐵與血的錘煉下,幾乎難以想象,但卻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一個個道德楷模,猶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映紅了殘破的江山?! ≈业拇恚芯瞎M瘁的諸葛亮;仁的代表,有以民為本的劉備;義的代表,有氣貫長虹的關羽;禮的代表,有學富五車的鄭玄;智的代表,有恪守正義的荀彧;信的代表,有積善布德的管寧。 這些代表構成的道德符號,為中華民族的道德建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文化與精神的雙遺產。 統(tǒng)一,是中國文化中最大的元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化成天下一家,四海一家,是簡單卻有力的證明。三國盡管是分裂時代,但統(tǒng)一的精神卻貫徹始終?! ≡诖笠唤y(tǒng)觀念的浸淫下,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抑或是孫權,都保持著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他們都要王天下,而非霸天下,即使暫時的霸天下,也是為了終究的王天下?! ∶珴蓶|有言:“漢末開始大分裂,黃巾起義摧毀了漢代的封建統(tǒng)治。后來形成了三國,這是向統(tǒng)一發(fā)展的。三國的幾個政治家、軍事家,對統(tǒng)一都有所貢獻,而以曹操為最大。司馬氏一度完成了統(tǒng)一,主要就是他那時打下的基礎。” 三個政權分別掃蕩了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曹魏在北方的統(tǒng)一,蜀漢在西南的統(tǒng)一,東吳在南方的統(tǒng)一,都是爭取統(tǒng)一的表現。三個局部的統(tǒng)一,最終換來了三家歸晉的大統(tǒng)一?! ∥覍θ龂裕运械囊磺?,然最著迷的是三國呈現的人格?! ∪龂挠⑿蹅?,充滿著陽剛之氣,大陽大剛。使得整個三國朝氣蓬勃,振奮昂揚,積極向上,不斷進取,顯示出個體的強勁,顯示出民族的強勁,顯示出國家的強勁,海納百川雍容大度的強勁。三國盡管天各一方,但在那個時代,無可爭議地都屬于強國,世界之強國。 國家是無數民族的集合,民族是無數個人的集合。國格在于族格的凝聚,族格在于人格的凝聚。強健的人格匯成強健的族格,強健的族格匯成強健的國格?! ∷械母?,落實到最后,就是尊嚴,人的尊嚴,民族的尊嚴,國家的尊嚴。要獲得尊嚴,得需堅韌不拔的勇毅,生死度外的奮斗,前赴后繼的執(zhí)著,加上智慧的較量,膽略的比拼,苦役的承擔,加上風骨的不屈,人格的獨立,精神的自由。林林總總,呈現出個體的精氣神,民族的精氣神,國家的精氣神。由高貴的個體魂,打造出高貴的民族魂,打造出高貴的國家魂?! 『茈y想象,一個精神萎靡的民族,能夠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改造國家的前提,是改造民族的素質,改造民族素質的前提,是改造個體的素質。僅僅著眼經濟的提升,是遠遠不夠的。唯有人人能自尊自強自立,那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有希望,才有復興的大希望。 有人問我:為何愿用生命去寫三國? 我的回答是:一言以蔽之,借三國激揚中華民族魂?! ∽詈?,我要斟三杯酒:一杯敬給陳壽先生,感謝他以如椽巨筆,給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不朽名著《三國志》;一杯敬給羅貫中先生,感謝他以生花妙筆,給中國人帶來了瑰偉奇書《三國演義》;一杯敬給三國所有的英雄,感謝他們以生命體驗,給中國人豎立了激揚民族魂的信心?! ∥迩甑奈拿?,其實,彈指一揮間。 不足百年的三國,猶如流星劃過天空。 古今之距離,不過就是昨天與今天?! ∥铱傆X得,古人比今人更可親近,他們把心扉向汗青敞開,毫無保留貢獻了生存經驗、教訓、智慧,猶如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后人的漫漫長夜?! ∫虼?,我私下愿把曹孟德當作里巷豪兒,與之煮酒論英雄;把諸葛亮當作坊間智者,與之抱膝嘯宇宙;把陶淵明當作近鄉(xiāng)老叟,與之荷鋤種豆苗;把李清照當作鄰家女孩,與之佳時探芳草;把李太白當作東閭朋友,與之攜劍至華山;把蘇東坡當作西窗同道,與之賞竹燒豬肉?! 【实奈幕?,必來自于生存的挑戰(zhàn)?! ∧强此圃礁呒壍奈幕?,其實,越來自于生活?! ∪龂惺ト?、賢人、哲人與偉人,一切的著述、箴言、行為與實踐,無不來自生活,來自充滿俗世常情的生活,那是火辣辣生命碰撞坎坷、曲折、痛苦與煉獄,得出真切切的體驗、總結、提煉與發(fā)揮,是在烈焰煎熬中鳳凰涅槃后產生的理想、抱負、擔當與指南,是污水濁泥升華的高屋建瓴,人間煙火烘托的鯤鵬展翅,涓涓細流匯成的百川歸海?! ∧_踏實地,壯志凌云?! ∵@是三國文化的精粹所在,是三國歷史的精華所在,是三國人物的精英所在,更是三國生存的精彩所在?! ∥以O定的寫作對象,多是一個大時代,能夠集中體現中國人精神的大時代,以激勵當下的人們,獲得昂揚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源泉。 在繼大唐盛世之后,我又找到了三國。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最膾炙人口的一段,上有陳壽《三國志》,下有羅貫中《三國演義》,將這段歷史演繹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淮硕悏鄣摹度龂尽繁M管被譽為二十五史中的良史,但畢竟是史料勝于史辨,再加上古語言文字的時代限制,今天廣大讀者已無法予以流暢閱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中國的名著,且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世界名著,尤其在日本、韓國、東南亞擁有廣大的讀者??墒?,這是本文學名著,其中頗多虛構,在使讀者充分領略時代人物的豐采的同時,卻留下了與事實不盡相符的遺憾。再者,由于文言文的緣故,對今日廣大年輕人也產生了閱讀障礙。 與魯迅、胡適同代的史學大家顧頡剛先生,在生前就《三國演義》多虛構的遺憾,衷心希望能有一部反映真實的《三國演義》問世,以慰國人?! ∏靶┠赀^世的史學大家前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方詩銘先生,也有如此的愿望,認為《三國演義》是通俗演義,“但通俗演義終究是通俗演義,是否有人能夠寫出一部符合歷史真實的新的《三國演義》呢?顧頡剛先生就這樣設想過?!笨墒牵诌z憾地說,“但這個工程實在太大了,恐怕很難實現?!薄 ∑渌穼W家也頗多有這種希望和失望?! 》皆娿懴壬呐畠悍叫》遗浚е鴮ふ蚁M男那?,虔誠地說道:“如果真能寫出一部新的《三國演義》,再現歷史的真實,那是最能告慰于前輩的。” 確如方詩銘先生所說的那般,寫出新的《三國演義》,工程實在是太大,以一人之力難以完成?! ∥易杂咨钍苋龂难?,又曾配合中央電視臺拍攝的《三國演義》,在《三國大觀》中撰寫過三國人物,此外,還撰寫過多篇有關三國的論文和學術隨筆。以此為底蘊,作者立愿圓一圓前輩史家之夢,寫出一部合乎歷史真實的新的《三國演義》。當然,真實的新的三國,不能再叫演義,而應是大史詩。 為此,我暗暗作了十多年的史料準備工作,包括正史、編年史、雜史、起居注、職官、傳記、儀注、刑法、目錄、譜牒、方志、筆記、稗乘、文賦、詩詞、令曲、天文、地理、氣象、植物、動物、農諺、考古,以及古今研究成果等數據,各種文本多達數百多種?! ∨c此同時,忙中偷閑,盡量擠出時間,游歷大江南北,塞外大漠,尋訪事跡故地,觀察山川形勢,憑吊英烈名賢,進行實地采風,積累靈動素材,尋找歷史風云的流動感,給寫作奠定必要的儲備,包括心理和材料的雙重儲備?! ∪f事俱備,只欠東風?! 『沃^東風,就是如何寫? 大學者梁啟超曾相當自豪地說:“中國于各種學問中,惟史學最發(fā)達,史學在世界各國中,惟中國最發(fā)達?!薄 ≈袊氖穼W,原本是優(yōu)秀的,其不是以簡單的文字符號,將歷史記錄成青菜豆腐式的流水帳,而是把人的鮮活生態(tài)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到史圣司馬遷降世,優(yōu)秀的史學表現方式,被演繹成《史記》。這部不朽的經典作品,雄踞文史二壇,激蕩著人們的心靈,打造了一個歷經千載而依然生氣盎然的史學傳統(tǒng)。遺憾的是,在明代發(fā)微,至清朝泛濫的文字獄,迫使乾嘉學派將漢時史學的附屬——考據學,尊奉為史學廟堂的正宗牌位,走進不無貢獻卻極其枯燥煩瑣的境地,使史學與大眾生活所脫離,被人們敬而遠之。步入近世,情況愈發(fā)地糟糕,史學蛻變?yōu)閷W者謀生工具,擯棄靈性,擯棄才情,擯棄大氣,擯棄史學的核心——人的原生態(tài)及人的生存意義,竟還美其名曰樸學。試想,如此風干的史學,豈能再有生命力?豈能再煥發(fā)出強大的精神感召力? 要改變枯燥的史學,得有途徑,得有方法,這途徑與方法,看似苦海無涯,看似踏破鐵鞋無覓處,其實,正在燈火闌珊處:借鑒史圣司馬遷的文史哲合一精髓?! ∥摹⑹?,加上哲,原親密無間。從春秋戰(zhàn)國的諸子百家,到魏晉的玄談眾賢,到唐宋八大家,到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無不是文中夾史,史中含文,并充滿著哲學思辨。其文汪洋恣肆,讓人百讀不厭,掩卷長思,余音繞梁?! ≈袊奈慕y(tǒng)、史統(tǒng)、哲統(tǒng),三位一體,當出自一統(tǒng)。 將文、史、哲強行割裂開來,弄成三個互不相關的學科,切斷它們內在聯(lián)系,各搞各的,那是學界接受了西學的影響,非中華的傳統(tǒng)。拖史學走出困境,唯一的良方妙藥,是通過文學、哲學的幫助,重續(xù)文史哲合一的學統(tǒng),重建執(zhí)世界牛耳的輝煌?! £P鍵之關鍵,得將歷史寫活?! ∪龂且粋€已經入土的時代,沒有任何一個活人能充當見證人的時代。但還有蟲蠹風朽的斷簡殘篇,有布滿暗紅水漬綠銹斑駁的文物,有黑幽森然角缺身裂的碑石,我決意憑借所有與三國有關的印跡,以歷史現場的手法,以心理學的睿識,去打通秦時明月漢時關的障礙,將古人故事予以“復活”,“還原”歷史場景、人物活動及風土人情,構勒出時代、王朝、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軌跡,揭示盛衰轉化的生態(tài)起伏,揭示成敗相依的悲劇因素,揭示禍福相倚的永恒命題?! ⊥伙@宏大的特色,推出全景式的敘述,以大手法寫大歷史,蔚成波瀾壯闊包羅萬象的大史詩。以大歷史、大時代的背景,來映照大舞臺、大畫卷;以大英雄、大豪杰的奮斗,來表現大困頓、大坎坷;以大仁者、大智者的博愛,來呈現大光明、大境界。以期成為三國英雄的大聚會,三國精神的大盛典,三國文化的大展示。 結構是大敘事,但有入木三分的刻劃,細致入微的描寫,絲絲入扣的情節(jié),引入民間生態(tài),揭示生存挑戰(zhàn),關懷生命意義,在茫茫的苦海中,搭乘普渡眾生的大慈航。 始終置于心頭的座右銘有兩通?! ∫煌ㄊ鞘肥ニ抉R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煌ㄗ陨黹L期打造的:以史學為筋骨,以文學為血肉,以哲學為靈魂?! 〖较刃锌撮T道,外行看熱鬧,雅俗共賞,既是面對學者的陽春白雪,又是面對大眾的下里巴人,更是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錦繡長卷?! ∷抉R遷寫《史記》,飽受凌辱而當仁不讓,說:“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鬃幼浜笾劣诮裎灏贇q,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薄 ∥覍憽洞笕龂?,飽受困頓也當仁不讓,跟著說:“先人有言:'自陳壽卒千余歲而有羅貫中。羅貫中卒后至于今六百歲,有能紹奇世,正大道,繼三國,本仁義禮智信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薄 ⌒∽硬徊?,然天賜之命不敢辭,決意在符合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寫活時代,寫活人物,寫活三國,以饗讀者,包括中外今后讀者。以上對得起玄天,中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黃地。 半輩摯愛,半輩積累,半輩鋪墊,終于起筆?! ∈旰?,十年心血,十年玩命,終于殺青?! ∥遢d宣揚,五載交涉,五載破關,終于付梓?! 洞笕龂菲薮螅q如大江東去,咆哮濺雪,吸納百川,奔騰入海,吞吐萬象,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必賞者賞之,貶者貶之,贊者贊之,批者批之。 盡管在寫作中,我已是殫心竭慮,焚膏繼晷,襤褸篳路,使出渾身解數,力求做到史料翔實,詮釋準確,撰寫精到,觀點公允。然面對工程的浩大,典籍的紛繁,見解的矛盾,落點的無窮無盡,肯定會百密一疏,捉襟見肘,甚至貽笑大方?! ∪龂侵腥A的三國,是世界的三國,是所有人的三國。我在此莊重地承諾,《大三國》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式的,向所有人開放,但愿能拋磚引玉,不論是真知灼見,還是當頭棒喝,抑或是不屑辱罵,只要有益于此書的改觀,我必誠心恭受,并致以十二萬分的感謝,在出修訂版時一一采納。 但愿國人,同舟共濟,齊來幫助完善《大三國》。
內容概要
該叢書采用大散文筆法,對學術研究進行通俗化寫作,全面敘述真實的三國歷史,是目前國內研究三國歷史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通史性著作。
大三國·第一卷:風起青萍
大漢雄風勁飚四百年,到頭成強弩之末。君主昏聵,宦官專權,外戚裙舞,肩負道義的士人奮起抗爭,釀就千古奇冤的黨錮之禍。官場腐敗,邊境不寧,天災連著人禍,民不聊生,激出黃巾黃旗黃海洋。殘陽泣血,風起云涌,卷起一場天崩地坼的大變局。亂世造英雄,袁紹、曹操、劉備、孫堅等豪杰,摩拳擦掌,從地平線上紛紛冒出身影。
大三國·第二卷:天下板蕩
政壇猶如走馬燈,官場好似戰(zhàn)場。大將軍何進欲對十常侍決戰(zhàn),可出師未捷身先死。袁紹、袁術兄弟奮起神勇,將宦官們送上不歸路。西北軍閥董卓相機入京,廢立天子,穢亂宮廷,倒行逆施。天下諸侯結成反董大聯(lián)盟,擁戴袁紹作了盟主。曹操、孫堅執(zhí)堅披銳,打得董卓將洛陽焚為白地,西竄長安。王允設計拉攏呂布,將董卓點了天燈。
大三國·第三卷:鐵血沙場
董卓余部殺向長安,王允慷慨就義。西京陷落,軍閥關中大交兵,爭奪天子,獻帝流亡般返歸洛陽。公孫瓚崛起于幽燕大地,成了冀州主人的袁紹,無法容忍兩強并立,滅了公孫瓚。曹操東進兗州,收降三十萬黃巾軍,擊敗爭奪的呂布,為父報仇,血洗彭城;審時度勢,迎獻帝于許都,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袁術雄占南陽,劉備得領徐州牧。
大三國·第四卷:英雄逐鹿
劉備得徐州,攪進呂布,失了徐州。與之瓜葛不斷的袁術,以為天命所歸,肆無忌憚登上帝位,最終分崩離析,吐血而亡。曹操三征徐州,于白門樓斬了呂布;煮酒論英雄,嚇跑寄身許都的劉備。孫堅進攻劉表陣亡,孫策收拾殘眾,鐵軍橫掃,稱霸江東。曹操收降張繡,展開官渡之戰(zhàn),擊敗袁紹,兵進冀州,滅了袁氏集團,再東臨碣石征烏桓。
大三國·第五卷:鼎足分立
曹操拜丞相,揮師南下荊州。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劉表逝世,劉琮投降曹操。劉備棄樊城而走,于長坂坡被曹操擊破,聯(lián)合劉琦,進駐江夏。孫權聯(lián)劉抗曹,諸葛亮出使江東,周瑜羽扇綸巾,赤壁之戰(zhàn)大敗曹操,三家鼎足分立。劉備橫掃四郡,取得南荊州,再以借荊州,暫緩孫劉沖突。孫權北據合肥抵御曹操,南向圖謀交州。
大三國·第六卷:王氣繽彩
劉備入吳迎娶孫夫人,沖破周瑜羈留,返回荊州。曹操唯才是舉,文姬歸漢。劉焉經營益州,接了位的劉璋,為抗擊張魯侵犯,迎劉備入蜀。潼關大戰(zhàn),馬超戰(zhàn)敗,先投張魯,再投劉備。反客為主,劉備取了益州。孫權捍衛(wèi)合肥,與張遼大戰(zhàn)逍遙津,把交州納入版土。曹操晉升魏王,與劉備爭奪漢中,會戰(zhàn)陽平關。劉備獲勝,稱漢中王。
大三國·第七卷:烈士暮年
圍繞荊州主權,孫劉兩家兵連禍結。關羽單刀赴會,拒絕魯肅歸還荊州要求;兵圍魏方樊城,水淹七軍,出偏師北伐,威震華夏。呂蒙偷襲江陵,關羽敗走麥城,走上英雄末路。曹操逝去,曹丕改朝換代,終結東漢,創(chuàng)建魏朝。劉備亦步亦趨,締造蜀漢。孫權憑借長江天險稱吳王。劉備為關羽報仇,以求規(guī)復荊州,揮師東征,夷陵之戰(zhàn),被陸遜火燒連營。
大三國·第八卷:縱橫捭闔
劉備白帝城托孤,劉禪繼位,諸葛亮成為相父,治理蜀漢,重構蜀吳聯(lián)盟。孫權耍弄曹丕,遲遲不送質子。曹丕親征東吳,連步赤壁后塵,望江興嘆,英年早逝。司馬懿屢創(chuàng)神話,確立在曹魏特殊地位。諸葛亮欲要北伐,先行南征,七擒七縱孟獲,穩(wěn)固大后方。吳魏對決,孫權獲石亭大捷,黃袍加身,建立東吳。魏、蜀、吳三國正式鼎立。
大三國·第九卷:絕世手筆
諸葛亮拉開北伐曹魏序幕,兵出祁山,收姜維,失街亭,揮淚斬馬謖。北伐一次未成,接二連三,直至六次,與司馬懿打得驚天地泣鬼神,遺恨病死五丈原。割據遼東的公孫淵,虎帳翻覆手,戲東吳,逗曹魏,火中取栗。司馬懿奇兵躍千里,掃平遼東;接著端了曹爽集團,控制朝政。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接過權杖,玩曹家天子于股掌之間。
大三國·第十卷:三家歸晉
姜維秉承諸葛亮遺志,連連北伐,殆無成功。孫權英雄暮年,安排繼承人失措,造成朝廷內部大紛爭,歸葬梅花山。諸葛恪執(zhí)政,伐魏失利,遭孫峻暗算。司馬昭點鐘會、鄧艾為將,發(fā)動伐蜀戰(zhàn)爭,劉禪出降,蜀漢滅亡。司馬炎完成司馬昭未竟之業(yè),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禪讓,建立晉朝;大舉伐吳,孫皓出降,東吳滅亡,三家歸晉,天下一統(tǒng)。
作者簡介
趙劍敏,男,祖籍江蘇無錫,1955年3月出生于上海。上海大學歷史學教授。長期研究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代典章制度、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等。于京、滬、港、臺出版《盛世魂》、《竹林七賢》、《細說隋唐》、《五代史》、《皇冠與鳳冠》、《遠去的牧歌》等著作,另有拿著六部,在海內外報刊發(fā)表論文、散文、雜文數十篇。曾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妒⑹阑辍?、《竹林七賢》已由韓國首爾時代出版社推出韓文版。
書籍目錄
《大三國》十卷總目錄
第一卷: 風起青萍
第一章.王土已非樂土
第一節(jié).長棚吃著殘筵
1.走馬燈
2.砥柱頂著黑流
3.學生運動
第二節(jié).黨啊黨
1.王道不再蕩蕩
2.無冕之王
3.黨錮
第三節(jié).金駝望著血河
1.舊符換新桃
2.腥紅曙光
3.大清算
第二章.靈帝不靈
第一節(jié).亂云繞危樓
1.青蛇躺在龍椅上
2.禁錮變屠殺
3.魚兒躍出殘網
第二節(jié).蟲的傳人
1.枯了芭蕉殘了櫻桃
2.此仇何時了
3.肥水流
第三節(jié).五彩圖騰
1.羌笛伴金戈
2.涼州三明
3.遼水長
第三章.黃巾漫舞
第一節(jié).天災連著人禍
1.自然大災害
2.天下怨
3.水能覆舟
第二節(ji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1.青萍微動
2.大風起兮云飛揚
3.黃巾黃幟黃海洋
第三節(jié).皇墻內外硝煙
1.十常侍
2.血珠掛草尖
3.涼州又起戰(zhàn)亂
第四章.曹劉孫
第一節(jié).沛國有個曹操
1.半島中央渦水流
2.阿瞞
3.奸雄乎?能臣乎?
4.二十而立
第二節(jié).涿郡走出劉備
1.桑樹如蓋
2.士人的桂冠
3.桃水,桃園,桃花
4.健牛出郡
第三節(jié).富春來了孫堅
1.富春人氏
2.錢塘弄潮兒
3.西征漫記
4.從長安到長沙
第五章.皇姓漸漸虛化
第一節(jié).彼可取而代之
1.真龍未必是天子
2.北方有赤氣
第二節(jié).何大將軍出場
1.裙帶舞榮屠夫
2.鳳冠與軍旗同輝
第三節(jié).門閥袁氏
1.好個四世三公
2.袁閎兄弟
3.袁紹與袁術
第二卷:天下板蕩
第一章.宮廷大喋血
第一節(jié).君側激變
1.老帝換少帝
2.將軍元帥的決戰(zhàn)
3.外戚火并
第二節(jié).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
1.軍營蟬鳴陣陣
2.七月流火
3.長劍難出鞘
4.引豪杰入京
第三節(jié).真龍變土蛇
1.從朝陽到夕陽
2.角色大轉換
3.失算失頭顱
4.宦官到了大限
第二章.董卓入京
第一節(jié).從涼州到洛陽
1.天子還了宮
2.西涼武夫
3.問是誰的江山
第二節(jié).朱門連著皇門
1.焦尾琴
2.廢立的預謀
3.獻帝代了少帝
第三節(jié).帝都,俺的天下
1.鳳冠墜地
2.敦煌人蓋勛
第三章.討董巨浪
第一節(jié).人神共憤
1.金光映了魔影
2.橄欖枝
3.周公耶?王莽耶?
第二節(jié).渤海連著中原
1.碧波好條鯨
2.負人與負我
第三節(jié).諸侯大聯(lián)手
1.義旗起
2.酸棗歃血
3.遙推大盟主
4.英雄譜
第四章.潼關挑著兩頭
第一節(jié).下棋兒
1.弘農王別姬
2.大宏論
3.京師要換地
第二節(jié).遷都
1.皇甫未能輔皇
2.燒了洛陽去長安
第三節(jié).鏖戰(zhàn)連著大謀
1.曹孟德一馬當先
2.文臺起兵
3.北線戰(zhàn)局
4.諸侯謀立新帝
第五章.大崩潰
第一節(jié).云水卷成敗
1.奪取洛陽
2.傳國璽之謎
3.暮靄籠罩聯(lián)盟
4.冀州換主人
第二節(jié).兩京連風煙
1.王司徒
2.嘿,萬歲塢
3.中原再變局
第三節(jié).落日襯了長安
1.呂布戲貂蟬?
2.童謠
3.點天燈
第三卷:鐵血沙場
第一章.海內一盤沙
第一節(jié).長安,無法長安
1.蔡邕的悲劇
2.王允的再失策
3.西京陷落
第二節(jié).壯麗的屠宰場
1.玉石俱焚
2.獻帝坐了三駕馬車
3.馬騰與韓遂
第三節(jié).關中大交兵
1.先去了樊稠
2.酒?女人
3.李傕郭汜大火并
第四節(jié).再向東邊去
1.張濟的調停
2.爭天子之戰(zhàn)
3.還都洛陽
第二章.燕趙慷慨地
第一節(jié).黃土沿向黑土
1.宗室有支荷花
2.大嗓門公孫瓚
3.界橋之戰(zhàn)
第二節(jié).誰是挾弓的童子
1.戰(zhàn)幽州
2.按著童謠造個京
3.兩州合了一家
第三章.兗州連著揚州
第一節(jié).阿瞞明著走
1.借得黑風入東郡
2.吾之子房
3.占兗州
4.美須髯的程昱
5.得了青州兵
第二節(jié).南陽不陽
1.兩面交惡
2.三面樹敵
第四章.兩個大來回
第一節(jié).征徐州
1.殺父之仇
2.陶謙其人
3.泗水血水浪
第二節(jié).輪到劉備顯身手
1.在沒路處尋路
2.老牧思新牧
3.坐進彭城
第三節(jié).得耶?失耶?
1.赤兔馬千里行
2.汪洋浮三城
3.濮陽大戰(zhàn)
第四節(jié).柳暗花明又一村
1.煙散好個碧
2.攻克最后的叛地
3.義薄云天
第五章.挾天子以令諸侯
第一節(jié).建立新都
1.思天子
2.西行漫記
3.許縣變?yōu)樵S都
第二節(jié).沒牧笛的牧歌
1.豐收年
2.人才如潮涌來
3.血色鸚鵡洲
第四卷:英雄逐鹿
第一章.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第一節(jié).真男兒
1.風虎云龍
2.城亂雁聲稀
3.轅門射戟
第二節(jié).袁公路的符命
1.換交椅為龍椅
2.仇家親家反覆間
3.二虎相爭
第三節(jié).下邳成了澤國
1.并州兒
2.淮泗羽書急
3.白門樓
第四節(jié).走馬燈
1.留下溫風再西還
2.煮酒論英雄
3.四面楚歌
第二章.紫氣東來
第一節(jié).長劍代代出鞘
1.鳳林關
2.將門虎子
3.有兒如孫郎
第二節(jié).定要過江東
1.屈中求伸
2.蛟龍出海
3.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三節(jié).江東霸王
1.吳會立門戶
2.再造吳越
3.戰(zhàn)丹陽
第四節(jié).靈臺奏凱歌
1.西征連著西征
2.兵不刃血取豫章
3.獨行的代價
第三章.內外風雨稠
第一節(jié).寶刀時翦金花碎
1.衣帶詔
2.小沛連著下邳
第二節(jié).山不轉水轉
1.張繡難繡藍圖
2.絕影來去
3.匡琦之戰(zhàn)
第四章.官渡之戰(zhàn)
第一節(jié).兩強遭遇
1.文字的較量
2.似乎都是忠臣
3.南下的前奏
第二節(jié).大戰(zhàn)的序幕
1.決機
2.討曹操檄
3.救白馬
第三節(jié).火炙楊柳
1.從白馬到官渡
2.酷暑中亮劍
3.以少勝多
第五章.北方初定
第一節(jié).疏疏晴雨弄斜陽
1.各回大本營
2.儒宗鄭玄
3.乘風行
第二節(jié).兄弟鬩于墻
1.本初走了
2.黎陽應著河東
3.鄴城郊外收麥
第三節(jié).東臨碣石
1.水煙籠烽火
2.冀州易主
3.兵車轔轔
4.征烏桓
第五卷:鼎足分立
第一章.魚得水
第一節(jié).焦點匯到了荊州
1.曹孟德拜丞相
2.八及之中有劉表
3.髀里肉生
第二節(jié).龍飛鳳舞
1.高士隱在漢濱
2.鳳雛
3.臥龍
第三節(jié).三顧草廬
4.澹泊寧靜
5.隆中對
6.奇詭的別說
第二章.楚城接漢水
第一節(jié).內憂外患
1.的盧躍檀溪
2.立嗣的風波
3.高樓密啟
第二節(jié).白旗映著血袍
1.降耶?戰(zhàn)耶?
2.長坂坡
3.荊州換了主人
第三節(jié).興亡生死倏忽間
1.童謠
2.讓梨與捐軀
第三章.紫髯兒
第一節(jié).孫劉聯(lián)盟
1.伯符傳了仲謀
2.日出江花紅勝火
3.如麟的文臣
4.似虎的武將
第二節(jié).流星破空入月城
1.子報父仇
2.三征黃祖
第三節(jié).紅粉?俠骨?悲情
1.妻報夫仇
2.孔雀東南飛
第四章.赤壁之戰(zhàn)
第一節(jié).乾象開大江
1.魯肅自請使命
2.孫劉定盟
3.江陵的遙想
第二節(jié).冬已深
1.刀斫入奏案
2.夏口合盟
3.赤壁遺址
第三節(jié).檣櫓灰飛煙滅
1.鐵礁突兀江心
2.蔣幹不曾盜書
3.大決戰(zhàn)
第五章.狂飆卷出英雄
第一節(jié).云夢一場夢
1.痛定思痛
2.兩點成一線
3.江陵攻守戰(zhàn)
第二節(jié).攘外還得安內
1.兵鋒到了合肥
2.蠻夷真蠻
3.更南的地兒
第三節(jié).時耶?運耶?命耶?
1.分地兒
2.橫掃四郡
3.借荊州
第六卷:王氣氤氳
第一章.銅雀臺
第一節(jié).青山點點愁
1.脫網之魚
2.折了江東巨擘
3.鳳來兮
第二節(jié).朝陽照出樓影
1.唯才是舉
2.學效周文王
第三節(jié).戰(zhàn)亂的文壇
1.建安七子
2.文姬歸漢
第二章.蜀道難
第一節(jié).太陽神鳥
1.西南飄忽天子氣
2.變臉
3.劉璋接了劉焉的班
第二節(jié).龍的舞蹈
1.花開花落
2.張松獻地圖
第三節(jié).同祖同宗不同心
1.都在思量
2.法正的說法
3.船隊過了三峽
第三章.隴右連著巴蜀
第一節(jié).夾關那個戰(zhàn)
1.關中聯(lián)盟
2.沙場秋點兵
3.繞黃渡渭
第二節(jié).學了鳩占鵲巢樣
1.截江救阿斗
2.葭萌冒出萌芽
3.金雁折了翅膀
第三節(jié).關山月
1.涼州涼
2.馬兒按轡頭
3.劉姓換了劉姓
第四章.飛龍在天
第一節(jié).從海邊到江濱
1.交州入了吳圖
2.金陵的瑤光
第二節(jié).淝水在此會合
1.濡須口
2.戰(zhàn)皖城
3.逍遙津
第三節(jié).九錫的深意
1.一代名臣隕落
2.進爵國公
3.自己當國舅
4.許都未遂政變
第五章.王氣終于出現
第一節(jié).星分牛斗
1.天府開了新國
2.不審勢寬嚴皆誤
3.五斗米道
第二節(jié).云道歸九重
1.桃花飄零
2.得隴是否望蜀
3.魏公升魏王
第三節(jié).陽平關之戰(zhàn)
1、定軍山
2、山不轉水轉
3、漢中王
第七卷:烈士暮年
第一章.金戈重畫云夢
第一節(jié).借地還地
1.美髯公
2.談笑收三郡
3.單刀赴會
第二節(jié).威震華夏
1.兵進樊城
2.初戰(zhàn)
3.水淹七軍
4.一片汪洋兩孤城
第三節(jié).大立天地間
1.非復吳下阿蒙
2.這一個計字怎么了得
3.打穿包圍圈
4.大意失荊州
5.走麥城
第二章.一壺濁酒
第一節(jié).飲食男女
1.老驥伏櫪
2.紅酥手
第二節(jié).寧有種乎
1.累累的碩果
2.云氣青色如車蓋
3.才高占八斗
第三節(jié).誰能爭得太子位
1.低能的英才
2.終于棄了雞肋
3.國本與己本
第三章.龍椅坐了曹家兒
第一節(jié).銅雀飛來又飛去
1.醫(yī)神人不神
2.吾為周文王
3.最后的兒女情
第二節(jié).青山如浪屋如舟
1.七十二疑冢
2.殿暗復見殿明
3.相煎何太急
第三節(jié).王袍換了皇袍
1.九品中正制
2.黃龍白雉齊舞
3.禪讓真麻煩
第四章.倒挽銀河洗太陽
第一節(jié).你剛唱罷我登場
1.養(yǎng)子畢竟不是親生
2.一盞孤燈照
3.西漢東漢又蜀漢
第二節(jié).爾等稱帝吾稱王
1.武昌魚
2.屈中求申
3.天象?人心?權術
4.黃鶴載得九錫來
第五章.夷陵之戰(zhàn)
第一節(jié).龍有龍的脾氣
1.芳蘭當門
2.鐵定要東征
3.還是有人勸諫
第二節(jié).銀浪素云出夔門
1.白縞大軍
2.和沒能議成
3.江東男兒多才俊
第三節(jié).蜀吳大對決
1.牽牛
2.火燒連營
3.尾聲
第八卷:縱橫捭闔
第一章.換了人間
第一節(jié).彤云壓魚復
1.白帝城
2.永安宮
3.托孤
第二節(jié).蜀宮深深深幾許
1.虞美人草
2.阿斗
第三節(jié).相父
1.武鄉(xiāng)侯開府
2.化干戈為玉帛
3.蜀吳再貼心
第二章.誰主沉浮
第一節(jié).武功是實功
1.河西那條走廊
2.質子沒能質來
3.沙場紙上雙交鋒
第二節(jié).大親征
1.二州三點鏖戰(zhàn)
2.飲馬長江
3.天塹限南北
第三節(jié).文治是真治
1.皇覽煌煌
2.孔廟香煙又繚繞
3.霸王道雜之
第三章.家事連著國事
第一節(jié).婆婆?兒子?媳婦
1.娘親帶著外戚
2.花開花落
3.伴日的霞光
第二節(jié).皇家兒郎
1.黃須兒
2.與洛神凄舞
3.金殿入夢去
4.朝門開合又一帝
第三節(jié).司馬本出顓頊
1.孝敬里閱譜牒
2.祖?父?兄
3.兩魚合抱成太極
第四章.天威
第一節(jié).錦花繡長策
1.楠樹蔭掩丞相府
2.預定心戰(zhàn)
第二節(jié).三路平南中
1.打個中間開花
2.向著太陽前進
3.七擒七縱
第三節(jié).南征掉頭是北伐
1.大會師
2.復反與復平
3.歸帆要換征馬
第五章.開閶門
第一節(jié).吳魏大對決
1.柳拂旌旗
2.西陵寄片書
3.石亭大捷
第二節(jié).江東有了天子
1.西山頂上
2.黃龍鳳凰雙飛來
3.相府居何人
第三節(jié).虎踞龍盤
1.寧飲建業(yè)水
2.武昌成了陪都
3.石頭城上升畫旗
第九卷:絕世手筆
第一章.北伐
第一節(jié).戰(zhàn)云涌起
1.出師的前奏
2.新城寄舊人
3.神兵飛躍千里
第二節(jié).祁山成了名山
1.空城計?
2.戰(zhàn)略出現分歧
3.軍出隴右
第三節(jié).鐵血卷戈去
1.痛失街亭
2.總算得了姜伯約
3.揮淚斬馬謖
第四節(jié).繼續(xù)北伐
1.瞅個好時機
2.二次北伐
3.三次北伐
第二章.明帝是否真明
第一節(jié).青黃相接
1.欲開新氣象
2.以內制外
第二節(jié).落日度朱欄
1.翔鳳凌波
2.塞上曲
第三節(jié).故人如落葉
1.一代偉人離世
2.親人凋零
3.顧命輔弼四去三
4.山陽藥簍子
第三章.天步幾時回
第一節(jié).又向烽塵
1.重新領了丞相
2.大雨阻魏師
3.四次北伐
第二節(jié).云霧籠罩祁山
1.五次北伐
2.李平被貶
3.失意的人兒
第三節(jié).隕星隕落
1.五丈原
2.吳軍進兵又退兵
3.赤星投入蜀營
第四節(jié).長使英雄淚滿襟
1.大名垂宇宙
2.死諸葛走生仲達
3.楊魏火并
第四章.遼東那塊地
第一節(jié).面對中原的幾茬人
1.豹子下山
2.淺醉臨深淵
3.德澤亂世
第二節(jié).渤海兩岸是一家
1.虎帳翻覆手
2.戲東吳
3.逗曹魏
4.燕王大折翼
第五章.大討曹
第一節(jié).換了人間
1.西看窗日又斜
2.尊前一曲歌
3.高平陵亂云
4.王凌之變
第二節(jié).老馬帶出小馬
1.青出于藍
2.金鑾殿易主
3.毌丘儉之變
第三節(jié).路人皆知
1.家門移作國門
2.諸葛誕之變
3.天子橫尸街頭
第十卷:三家歸晉
第一章.名跡竟是誰留
第一節(jié).白羽揮流星
1.空遺恨
2.夜夢一牛頭
3.鳳凰來翔
第二節(jié).北伐余音
4.繼承丞相遺志
5.崎嶇黃沙道
6.洮水血浪
7.黃皓那廝
第二章.鐘山起暮靄
第一節(jié).仲謀已老
1.呂壹來專政
2.風浪激越東宮
3.立嗣總撓頭
第二節(jié).大帝乘鳳西去
1.庭院滿枯藤
2.梅花山
第三節(jié).叢菊綴石岡
1.幺孩登位
2.小諸葛
3.淮南恥
4.迅雷忽逝
第四節(jié).秋風漸黃江南岸
1.天梯峻險
2.過亮則不亮
3.欲說還休
第三章.蜀水注進大海
第一節(jié).正一天風露
1.腰間橫玉帶
2.竹林七賢
3.拼接大版圖
第二節(jié).北風卷南云
1.門戶豁然洞開
2.二士爭衡
3.綿竹成仁戰(zhàn)
第三節(jié).錦花忽驚墜
1.戰(zhàn)耶?逃耶?降耶?
2.亡國音
第四章.晉移了魏祚
第一節(jié).南柯夢驚散
1.螳螂捕蟬
2.黃雀在后
3.童子挾彈丸
4.天道無情
第二節(jié).今日是何朝
1.樂不思蜀
2.公爵變王爵
3.紅日耀了金冊
第五章.江山如此多嬌
第一節(jié).朝霞瞬轉陰霾
1.似乎有了新氣象
2.荒淫帶了暴戾
3.最后的瘋狂
第二節(jié).拉鋸戰(zhàn)
1.收復交州
2.西陵浪遏飛舟
3.戰(zhàn)爭與和平
第三節(jié).滿江紅
1.征吳總構想
2.添上幾筆濃墨
3.讓號角吹響
4.總攻開始
5.金陵王氣黯然收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隱居能奉事雙親,清貞而不絕俗塵,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 郭泰不是擔著空名,一直做著實事,不少惡徒在他的勸化下,改惡從善,成了有益于社會的人;不少后生在他的點教下,發(fā)憤圖強,成了社會的有用之才。他默默地做著,做得天下士人無不敬佩。他站在出世和人世的界線上,補救著社會。 有卓見的郭泰,最大的卓見是,從不作危言,不作政權人事的評論。他雖憎恨惡勢力,但不激進,一步一個腳印,細水長流,從根本上提高民眾的文化,改造民眾的素質,變革民眾的面貌。 和所有同時代的士人相比,郭泰的使命更加任重道遠,富于歷史意義。 賈彪是個血性男子。大氣,大志,大節(jié),慷慨激昂,有定見,善大處著眼。游學洛陽,被太學生視為主心骨,名聲大噪。 賈氏有兄弟三人,以壯烈并稱,皆獲高名,然數賈彪名聲最隆。人稱: “賈氏三虎,偉節(jié)最怒?!?賈彪初仕州郡,舉孝廉,出任新息縣長。他的治政,從移風易俗人手,糾正民因貧窮而溺殺子女的陋習,感化盜賊革心洗面,在亂世中,開出了一方寧土。當地人為紀念他,敬稱他為“賈父”,生男名“賈子”,生女名“賈女”。 郭泰、賈彪曾游學太學,被太學生視為同窗,奉為冠蓋。 李膺、陳蕃、王暢三人,都是朝廷重臣,是士人官員中抑制宦官勢力的代表人物。太學生對他們崇拜得很,可謂五體投地,以各人的特色,編出了三句順口溜式的評語: “天下??钤Y,不畏強御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 上下呼應,互為褒獎。以太學為基地,原先松散的士人,開始擰成了繩。這股繩愈擰愈長,愈擰愈粗,蔚為大觀。 在任何時空任何人類的組合,因人員的利益多元化,無論旗幟多么鮮亮,目標多么高尚,總免不了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士人的攏結,其中有相當一些是借此為己謀利者,他們打著為國為民的幌子,站在這塊能快捷獲取名聲的跳板上,希冀一個筋斗翻入青云;蹲在這個直鉤釣魚的釣臺上,釣起為卿為相的大利。這些人一旦在此沒有收獲,很容易挪動身子,把屁股坐到惡勢力的板凳上去,并反戈相向,謀害本來的同志。立場與行為變了,可目的未變,仍是要大利。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lián)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魯迅 《三國演義》是一部好書,我們并不否認……羅貫中所見到的歷史真實性成了問題,因而《三國演義》的藝術真實性也就失掉了基礎?! 簟 度龂萘x》是通俗演義,但通俗演義終究是通俗演義,是否有人能夠寫出一部符合歷史真實的新的《三國演義》呢? ——顧頡剛(現代著名歷史學家) 三國鼎立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個地區(qū)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導致了分裂傾向的加劇……魏、蜀、吳三大割據勢力,它們的統(tǒng)治者在各自的區(qū)域內削平了較小的割據勢力,鞏固了內部的統(tǒng),并且都力圖打破均衡局面,實現全中國的統(tǒng)一?! 宀潱ìF代著名歷史學家) 《大三國》,較之《三國志》則顯活潑靈動,較之《三國演義》,則顯嚴謹有據,取長補短,兼顧平衡,雅俗共賞,蔚然大史詩?! 齑舐罚ā段膮R報》高級編輯)
編輯推薦
《大三國(套裝共10冊)》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薦
三國鼎立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個地區(qū)封建經濟的發(fā)展,導致了分裂傾向的加劇……魏、蜀、吳三大割據勢力,它們的統(tǒng)治者在各自的區(qū)域內削平了較小的割據勢力,鞏固了內部的統(tǒng)一,并且都力圖打破均衡局面,實現全中國的統(tǒng)一。 ——翦伯贊 現代著名歷史學家 《大三國》,較之《三國志》,則顯活潑靈動,較之《三國演義》,則顯嚴謹有據,取長補短,兼顧平衡,雅俗共賞,蔚然一大史詩。 ——朱大路 《文匯報》高級編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