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選粹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多良 編  頁數(shù):110  

內(nèi)容概要

  《文物選粹》主要講述了作為幾代王侯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尤其是楚國最后的國都,壽州大地積聚了王室、貴族許多精細貴重物品和文化遺跡,造就了這里成為擁有大量文化遺存的勝地。因此,壽縣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美譽。特別是楚王墓和蔡侯墓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更是轟動學術界。楚王墓的發(fā)現(xiàn),開創(chuàng)了中國楚文化研究之先河。蔡侯申墓出土的器物被考古界視為春秋晚期的標準器。

書籍目錄

青銅銅學羊首尊銅缶銅匝平蓋鉉鼎犧首鼎龍形提梁蠶銅盤銅鬲銅壘銅方壺吳王光鑒蓮辦方壺蔡侯盥缶蔡侯簋蔡侯鐘銅鼎銅矛菱形紋矛銅削銅豹鎮(zhèn)蔡叔戈越王者旨于賜劍鄂君啟節(jié)大腐銅牛楚大鼎熊肯匝鼎楚王后踴楚王后鎬攫蛇銅鷹連弧紋日光鏡淮南龍氏作鏡四乳神獸鏡銅虎子鶴形錠斗耳杯燈錯金銀弩機錯金銀帶鉤“長興三祀”大鐘青銅佛像“城內(nèi)城”香爐劉海戲金蟾銅牛鏡座陶瓷陶俑網(wǎng)格紋陶翁綠釉平臺陶廁雙系青釉壺六系青釉罐四系青釉罐四系青釉壺黑釉盤口壺騎馬俑貼紙漏花黑釉執(zhí)壺壽州窯青瓷貼塑罐青釉瓷碟影青瓷缽黑釉白道小瓷罐雜項楚金幣金棺銀棺后記跋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戰(zhàn)國晚期,青銅禮器。通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腹圍290厘米,耳高36.5厘米,足高67厘米,腹深52厘米,重400千克。楚大鼎又名鑄客大鼎,圓口,方唇,鼓腹,圓底,三蹄足。頸附雙耳,上部外侈。腹飾一周圓箍,耳和頸部模印菱形幾何紋,足根浮雕旋渦紋,口沿刻銘12字,左腹下和前足根刻銘各2字,諸家解釋不一?,F(xiàn)藏安徽省博物館。本器1933年出土于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是我國現(xiàn)存的第二大鼎,僅次于商代的司毋戊大方鼎,在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東周三足圓鼎中,它要算得上是第一大鼎了,堪稱楚王重器。鼎口沿刻銘12字:“鑄客為集……侶.…一”腹下和前足膝部各刻“安邦”2字。鑄器者身份為“鑄客”,是從其他諸侯國聘請來的冶鑄師傅,并非楚國本地工匠,說明戰(zhàn)國時期各國手工業(yè)工匠可以憑借自身技術,受聘于雇主,不再是奴隸社會時期奴隸主的附屬物,在各諸侯國之間流動,身份較為自由。所以楚大鼎又名鑄客大鼎。另銘文中有“侶”字,因此還有稱其為“侶大鼎”。該鼎銘文中有些字因銹蝕已辨認不清。楚大鼎造型十分優(yōu)美、雄壯、威武,氣勢非凡,體現(xiàn)出對于一種權力力量的永恒追求。三只粗壯的蹄足給人以堅實、雄強之感;厚實的蹄部、足根部旋以簡單而有力的高浮雕轉渦紋,呈現(xiàn)出拔山蓋世的力量,讓人感到由它們托起這又重又大的鼎身只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后記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文物主要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文物又是一個地方悠久歷史的見證物,它較集中地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壽縣在周代曾為州來國地,蔡國、楚國、淮南王國均建都于此,后袁術稱帝,也建都壽春。作為幾代王侯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尤其是楚國最后的國都,壽州大地積聚了王室、貴族許多精細貴重物品和文化遺跡,造就了這里成為擁有大量文化遺存的勝地。因此,壽縣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美譽。特別是楚王墓和蔡侯墓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更是轟動學術界。楚王墓的發(fā)現(xiàn),開創(chuàng)了中國楚文化研究之先河。蔡侯申墓出土的器物被考古界視為春秋晚期的標準器。壽州大地所出土的文物,已部分被壽縣博物館收藏,其他分藏于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天津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等館。而壽縣博物館藏品在品位、檔次上在全省僅次于安徽省博物館,其主要以收藏楚漢體系文物為主,所收藏的各類文物中,國家珍貴文物就達2000余件,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館藏文物中,以青銅文物和陶瓷文物居多,較集中地反映了壽縣楚漢文化特色,地域性和代表性很強。這些文物均出土于壽州大地,是壽州悠久歷史的見證物。此書編輯時,僅遴選了銅器、陶瓷器和雜項三類,書畫等另有一書介紹。

編輯推薦

《文物選粹》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物選粹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