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方國榮,顧鐵林 著 頁數(shù):186
前言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ㄇ把裕 【奕税蔡┦枪畔ED神話中一個戰(zhàn)無不勝的英雄,他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象征?! ∪欢鳛楹I癫ㄈ麞|和地神蓋婭的兒子,安泰戰(zhàn)無不勝的秘訣在于:只要他雙腳不離開大地——母親,他就能汲取無盡的能量而所向無敵?! “蔡┑拿孛鼙涣硪晃挥⑿酆绽死账共煊X了。赫拉克勒斯將他舉離地面時,安泰失去了母親的庇護,立刻變得軟弱無力,最終走向失敗和滅亡?! “蔡┦侨祟惖南笳?,地球是母親的象征。人類離不開地球,就如魚兒離不開水一樣?! ∪祟愃娴牡厍颍怯赏恋?、空氣、水、動植物和微生物組成的自然世界。這個世界在人類出現(xiàn)以前幾十億年就早已存在了,人類后來成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并通過文明進程征服了自然世界,成為自然的主人?! 〗I(yè)化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高度物質(zhì)文明。然而,安秦的悲劇又出現(xiàn)了:工業(yè)污染,動物瀕滅,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人口倍增,資源枯竭,糧食危機……地球母親不堪重負,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遭到人類自身嚴重的危害?! ∪祟愊裼⑿郯蔡┠菢?,曾努力依靠科技來擺脫對地球母親的依賴。人造衛(wèi)星、航天飛機上天,使人類向月亮和其他星球“移民”成為可能;通過對宇宙的探索和征服,人類努力尋找除地球以外的生存空間,流傳幾千年的神話開始走向現(xiàn)實?! ∪欢瑢τ趶V袤無際的宇宙和大自然來說,智慧的人類家族仍然是幼稚的——人類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對宇宙時空來說只是滄海一粟。任何成功的旅程都始于足下——人類在本世紀仍然無法脫離大地母親的庇護?! ∶绹茖W家“生物圈二號”的實驗,企圖建立起一個模擬地球生態(tài)的人工生物圈,用以脫離地球后的人類能到宇宙中去生存。然而,英雄安泰式的美好理想失敗了,就本世紀可預見的人類科技文明而言,地球生物圈無法人工再造,它將成為人類的偉大夢想而因此付出代代相傳的努力! 英雄失敗后最大的收獲是“反思”。舍近求遠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們何不珍惜我們現(xiàn)在的生存空間,愛我地球、愛我母親、愛我大自然,使她變得更美麗呢? 這使人類更清晰地認識到:人類雖然主宰著地球,同時更依賴著地球以及與地球萬物的共存;如果人類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嗌倌晔敲魈斓闹魅?、世界的主人,21世紀是科學、文明、人與自然取得和諧平衡的新世紀。保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保護人類家園是每個青少年義不容辭的職責。 《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是一套引人入勝的自然百科和環(huán)境保護讀物,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爐。你將隨著這套書系遨游太空和地球,遨游海洋和山川,遨游動物天地和植物世界;大至無際的天體,小至微觀的細菌——使你從中學到豐富的自然常識、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使你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建立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從而激發(fā)起對大自然、對人類本身的進一步關心?! ∪蛐缘摹白闱驘帷北磉_了人類的愛“球”意識和進取精神,然而,競爭需要規(guī)則,世界需要和諧?! ∈澜缟嫌泻芏嗲颍祟愐涯苤圃斐龈魇礁鳂拥那?。但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別無選擇!愛地球、愛自然就是愛世界;就是愛母親、愛人類、愛你自己。讓我們從了解母親開始,珍惜我們的“球籍”,用“愛”來讀這套書吧! 方國榮
內(nèi)容概要
《青少年自然百科探秘14:名山異洞》是一套引人人勝、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旨的自然百科讀物,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爐。你將隨著這套書系邀游太空和地球,邀游海洋和山川,邀游動物天地和植物世界;大至無際的天體,小到微觀的細菌——使你從中學到豐富的自然常識、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使你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建立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從而激發(fā)起你對大自然、對人類本身的進一步關心。
書籍目錄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前言)◎談山說洞◎洞穴是人類最早的房子峨眉山上看“佛燈”“樂山睡佛”之謎巖鹽山形成之謎吞吸動物的怪洞洞中的無形“殺手”海底的“無底洞”地下“水晶洞”雪山上的“藍血野人”龍棲山自然保護區(qū)猴島上的猴子王國蜥蜴成堆的庫辛島安第欺山麓中大兀鷹阿爾泰山蝴蝶溝神奇的猛犸洞穴世界四大死亡谷復活節(jié)島之謎鳥島上的故事孤島上的袋獾園貓島的故事“平頂海山”的形成東山島上“風動石”“車牛山島”聽鳥鳴普陀山上海蝕洞◎自然山色◎世界屋脊第一峰江劈巫山生奇峽桂林山水甲天下“滇池臥美人”——西山廬山飛峙鄱陽湖“黃山歸來不看岳”峰泉洞瀑雁蕩山奇巖曲溪武夷山太湖七十二峰海邊巨龍——嶗山東勝云臺花果山銀裝素裹的天山林海雪原長白山五大連池火山群天涯海角五指山海上巍峨阿里山◎名山覽勝◎五岳獨尊數(shù)泰山佛國仙境峨眉山西岳華山天下險嵩山古剎與觀星臺恒山峭壁懸空寺“清涼世界”五臺山蓮花寶地九華山七十二峰武當山秀冠五岳數(shù)衡山石窟寶庫麥積山莫干山下磨劍處虎踞龍盤紫金山◎別有洞天◎善卷洞、張公洞、靈谷洞“地下龍宮”蓬萊洞富春江畔的瑤琳仙境清風靄云靈棲洞“上下通水”孽龍洞地下伏流騰龍洞九疑山上紫霞洞七星洞天千年詩南國之寶蟠龍洞瀉玉流光天泉洞貴州高原織金洞“夜郎古國”夜郎洞云南阿廬溶洞群雨燕云集的燕子洞北國“神居”本溪洞古海滄桑樵嶺洞沉睡千萬年的白云洞北京西山石佛洞
章節(jié)摘錄
峨眉山上看“佛燈” “峨眉佛燈”是峨眉山的四大奇觀之一。在天氣晴朗而又沒有月光的晚上,站在峨眉金頂睹光臺上,遠眺群山,放眼森林,就會看到“佛燈”。開始時星星點點,繼而千點萬點,彌漫山谷,恰似點燃了萬盞“佛燈”。從外表看,它既像螢光,又像磷焰,既像燈光,又像繁星,閃閃爍爍,讓人難以確定真實面目?! 》馃粲址Q“神燈”、“圣燈”,早在唐朝時就有記載。從那時起,十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在不斷探索著它的形成原因,但迄今為止仍然是各執(zhí)一詞,沒有定論?! ∮腥苏J為,佛燈其實就是磷火發(fā)光造成的效果。在峨眉山這樣的地方,產(chǎn)生磷火的自然條件是非常具備的,千百年來動物尸體的腐爛過程會產(chǎn)生大量的磷化氫。它們就給“佛燈”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清代的樓黎然在《游峨眉山記》中就這樣說:“在荒山為鬼火,在名山為佛燈。” 有的人認為,在金頂上看到的佛燈,其實是光線反射、折射的結果。30年代,著名作家許欽文在親自游歷峨眉山后指出,佛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數(shù)目不多,光線較短,顏色發(fā)紅,相對靜止;另一種顏色發(fā)綠,長長的不斷搖動。他認為,前一種不過是山下居民家的燈光和街燈,后一種則是峨眉縣和青龍場一帶水田、江河所映出的星星倒影?! ∵€有人認為佛燈是動物帶磷發(fā)光形成的。1938年,張志和在《峨眉游記》中說:“傳峨眉山中有螢火蟲長寸許,能發(fā)此光。”他又說在金頂上曾看見一西籍傳教士從舍身巖攀緣而下,在叢林中發(fā)現(xiàn)了這種發(fā)光的螢火蟲,數(shù)以萬計,時飛時停,時高時低,時聚時散,飄于空中,宛若燈火萬點?! 〉搅?0年代,有人推測是某種氣體燃燒,從而形成了佛燈萬盞的現(xiàn)象。理由是,佛燈出現(xiàn)時往往是由一點亮起,逐漸增多,又時聚時現(xiàn),飄飄蕩蕩,這種現(xiàn)象說明它是某種氣體在燃燒?! ?983年,井岡山總體規(guī)劃委員會派出一個普查隊,對峨眉佛燈現(xiàn)象進行了實地考察。他們對發(fā)光地區(qū)的土壤、枝葉和不發(fā)光區(qū)的土壤、枝葉進行采樣化驗,證實發(fā)光與含有機磷無關。這就否認了第一種觀點?;灲Y果表明,發(fā)光的枝葉上寄生著一種叫密環(huán)菌的真菌,當這些枝葉含水量達120%時,就會發(fā)光,干燥后光亮消失。這些枝葉之所以能在夜幕中光芒四射,是因為密環(huán)菌遇到雨水和氧產(chǎn)生摩擦作用而形成的。這一種看法以實地考察為基礎,有較高的可信程度,但又不能貿(mào)然否定其他說法?! 皹飞剿稹敝i 四川省樂山有座馳名中外的樂山大佛。后來,又在樂山大佛外圍發(fā)現(xiàn)了另一尊全身長達4000余米,由幾座山體構成的“巨型睡佛”?! 淼阶罴延^賞點“福全門”,從樂山河濱舉目望去,逐漸可見仰睡在右青衣江畔的石佛。這尊古佛酷似直身仰臥的石人,形態(tài)逼真的佛頭、佛身、佛足,分別由烏龍山、凌云山和龜城山聯(lián)襟構成。佛頭、佛身由整座烏龍山構成。那山石、翠竹、綠蔭、山徑、亭閣、寺廟,分別呈現(xiàn)為石佛卷曲的頭發(fā)、飽滿的前額、長長的睫毛、平直的鼻梁、微啟的雙唇、剛毅的下頜,看起來栩栩如生。佛身是巍巍的凌云山,山上九峰相連,猶如石佛寬厚的胸脯、渾圓的腰、健美的腿。佛足,實際上是由蒼茫的龜城山的一部分構成。腳板翹起,豎看宛如頂天立起的“擎天足”,充滿了無窮的神力?! 「钊梭@奇的是那座樂山大佛,竟不偏不倚地被古人雕琢在石佛的胸脯之上。這正應了佛教所謂的“心中有佛”、“心即是佛”的禪語,這是不是樂山大佛所“暗示”的天機呢? 人們今天再到樂山拜望大佛,放寬眼界,便會看到71米高的樂山大佛坐東向西,而4000余米長的石佛則頭南足北。號稱“世界之最”的樂山大佛像是偎依在“石佛”懷中,一坐一臥,佛中有佛,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實為天下一大人文奇觀?! 飞绞鹁烤故窃鯓有纬傻模窟@是個巨大的科學和自然之謎?! ‖F(xiàn)在有一種推斷占著上風,認為樂山巨佛產(chǎn)生于公元前221-206年,也就是距今2100多年的時代?! ?jù)《史記·河梁書》中記載:“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边@里的“冰”,是指李冰,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創(chuàng)造者,而“離堆”就是烏龍山。也就是說,2100多年前,古人就鑿開麻浩河,造就了石佛的頭。 如果說佛頭是不經(jīng)意而成的話,那么,為何唐代僧人慧靜在創(chuàng)造烏龍寺后,要立下法規(guī),不許任何人隨意挪動和砍伐烏龍山的一百一草、一樹一木?代代僧眾都視此為神圣不可侵犯之法規(guī),因而才保證烏龍山林木繁茂,四季常青,佛頭也因此而完美無損。為何樂山地區(qū)至今還流傳著凌云大佛與小青蛇是如何護守烏龍山一類的神話故事呢? 據(jù)研究樂山大佛的有關部門和專家們介紹,迄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和聽說關于石佛的記載和傳說。那么,石佛雄姿純屬山形地貌的巧合嗎?那為何佛體全身人工的刀斧痕跡比比皆是呢?為什么1200多年前的唐代開元初年,海通法師劈山雕琢樂山大佛偏偏選中了凌云山西壁的棲鸞峰,雕在了巨佛心胸處呢? 現(xiàn)在烏龍寺的僧人們身處“佛”中卻并不知“巨佛”,如今一被點破,他們便認為山成巨佛為天然因素居多,甚至于干脆說烏龍山是受佛的靈氣所致?! 〕耸鹦纬芍i之外,再就是“福全門”之謎了。浮在江面之上的樂山城與三山隔水相望,但要看到容貌逼真的石佛身形,其最佳處只有“福全門”了。其他任何一處觀賞效果都不是最好,或是看上去身首異處,或是佛頭不清。是不是先人暗隱“玄機”,以“?!庇鳌胺稹?,寓意唯在此處才是觀賞石佛全貌的“佛”全門呢? 究竟是天工之巧,還是人工之巧?樂山區(qū)佛諸多之謎,正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人們正期待著能在短期內(nèi),揭開這一巨大的自然和科學之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