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簡史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胡炳生、郭懷中、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安徽人民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8-12出版)  

內容概要

《安徽科技簡史》的內容具有濃厚的安徽地方特色,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教科書的有益補充。安徽為華夏名勝之地,從風景秀麗的瑯琊山到氣勢雄偉的大別山,從山清水秀的新安江畔到蜿蜒千里的淮河之濱,名山大川,應有盡有;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栋不湛萍己喪贰穬热菥腿〔挠谂c這方美麗土地緊密聯(lián)系著的科學技術成就。
限于篇幅和教科書的編寫要求,《安徽科技簡史》在內容編排上是以安徽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為線索,以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出現的時間先后為順序,幫助您領略安徽科學技術從古到今的輝煌歷程,從那些耳熟能詳的歷史事實中看出安徽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那些鮮為人知的文化遺存中了解安徽人民對人類科技文明所做出的杰出貢獻,真正感到家鄉(xiāng)真可愛,祖國真?zhèn)ゴ蟆?/pre>

書籍目錄

第一課 安徽科學技術發(fā)展史概述一、安徽古代地理條件和人文環(huán)境二、輝煌的古代科技文明三、“科學救國”、“實業(yè)救國”的一百年四、空前繁榮的現代科學技術第二課 《夏小正》和芍陂一、《夏小正》二、芍陂及其歷史價值第三課 皖南古銅礦的開采和利用一、皖南商周青銅文化遺存二、漢代皖南銅礦開采和煉銅技術三、礦冶鑄造中心梅根冶第四課 兩漢三國時期的天文學一、劉安和《淮南子》二、《淮南子》中的天文學知識三、桓譚、王蕃在天文學上的成就第五課 從華佗到新安醫(yī)學派一、中國古代名醫(yī)華佗二、華佗的醫(yī)學成就三、新安醫(yī)學派第六課 從《南方草木狀》到《救荒本草》一、嵇含的《南方草木狀》二、陳翥的《桐譜》三、元代三部農書四、朱橚的《救荒本草》第七課 文房四寶一、宣紙二、徽墨三、宣筆四、歙硯第八課 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一、雕版印刷二、木活字印刷術和《旌德縣志》三、翟金生泥活字印刷術第九課 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一、從“三分損益法”到“十二平均律二、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三、十二平均律發(fā)明的重要意義第十課 商業(yè)數學的發(fā)展和程大位的《算法統(tǒng)宗》一、明代商業(yè)數學的發(fā)展和珠算的普及二、珠算大師程大位三、《算法統(tǒng)宗》中的數學成就第十一課 明中都皇城和徽州古建筑一、明中都皇城與皇陵石刻二、徽州古建筑第十二課 明清時期的天文學和物理學一、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二、梅文鼎的天文學成就三、齊彥槐自制天文儀器四、鄭復光的物理學成就第十三課 清代安徽數學學派及其影響一、天文歷算大師梅文鼎對數學的貢獻二、安徽數學學派的形成和發(fā)展三、清代安徽數學學派的歷史功績第十四課 近代科學思想在安徽的傳播一、吳汝綸與《天演論》二、皖籍留學生創(chuàng)立中國科學社三、“周美權數學圖書社”和《安徽俗話報》第十五課 近代工程科學技術一、洋務運動與安慶內軍械所二、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三、程士范與淮南鐵路第十六課 現代科學技術空前發(fā)展一、安徽現代科技人才濟濟,名人輩出二、淠史杭灌區(qū)工程三、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四、第一顆“人造太陽”在安徽升起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一步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1876年英國侵略者在強迫清政府簽訂的《煙臺條約》中,規(guī)定開蕪湖為通商口岸,并把安慶、大通作為準許外國輪船停泊的所謂“寄航港”。1902年增辟租界后,英、日、美等國資本家先后在這里開設洋行。在百余年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里,安徽境內水旱災害不斷,戰(zhàn)事頻仍,經濟比較落后,文化教育事業(yè)也欠發(fā)達,科學技術發(fā)展步履維艱。一批熱心科學事業(yè)的有識之士,抱著“科學救國”、“實業(yè)救國”的良好愿望,潛心研究。他們“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甚至背井離鄉(xiāng),遠渡重洋,學習西方現代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他們的努力雖然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近代安徽科學技術落后的局面,但對傳播現代科學技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時,面對船堅炮利的西方列強的侵略,引發(fā)了我國科技界對輪船制造技術的研究。1861年,中國第一個近代軍事工廠——“內軍械所”在安慶設立,這對我國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近代工程技術領域,安徽人還在礦山開采和鐵路建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1877年貴池創(chuàng)辦池州煤礦,這是安徽最早使用機器開采的煤礦。辛亥革命后,大同煤礦建成淮南第一座近代礦井。詹天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京張鐵路,程士范負責修建了淮南鐵路,為中國人爭了氣?!迥┟癯?,安徽有不少學者致力于科學思想的傳播。桐城人吳汝綸積極幫助嚴復翻譯《天演論》。懷寧人陳獨秀和桐城人房秩五于1904年創(chuàng)辦《安徽俗話報》,致力于科學知識的傳播。1915年,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志》(1916年9月第2卷更名為《新青年》),高舉科學大旗,反對迷信和盲從,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此外,阜陽人丁緒賢和懷寧人王星拱在英國留學時發(fā)起成立“中國科學社”,對推動我國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編輯推薦

《安徽科技簡史》是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安徽科技簡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