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楊永忠 著 頁數(shù):147 字數(shù):14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楊永忠教授探討了成都的心臟和靈魂,探討了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知識?!秳?chuàng)意成都》從蜀文化的根中追溯了成都的創(chuàng)意經(jīng)濟,剖析了創(chuàng)意集群形式比如成都東區(qū)音樂數(shù)字公園的現(xiàn)代表達。成都正在發(fā)生變化,但它保留了它的歷史脈絡(luò)。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對學者和政策制定者將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楊教授在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領(lǐng)域的研究中,引入了許多新的觀點。這些洞察,不僅與成都和四川,也與整個中國在21世紀實現(xiàn)其經(jīng)濟轉(zhuǎn)型相關(guān)。
作者簡介
楊永忠,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學會理事。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曾出版《民營經(jīng)濟進入壟斷行業(yè)的制度性壁壘》、《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學》等著作。在《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China
Economists》發(fā)表中英文論文60余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麥考瑞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lǐng)域:文化經(jīng)濟與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產(chǎn)業(yè)組織與政府管制。近期研究興趣:文化與技術(shù)、經(jīng)濟融合。
書籍目錄
序
1.時尚與工業(yè)交融 The Blend of Fashion and Industrial
成都東村的遐想
鏈接世界
2. 詩歌的現(xiàn)代表達The Modern Expression of the Poetry
詩意浣花,詩意生活
鏈接世界
3. 鄉(xiāng)村文化的變遷 The Change of the Rural
Culture
三圣花鄉(xiāng)探尋
鏈接世界
4. 與博物館對話Dialogue with Museum
夢回金沙
鏈接世界
5. 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Economic
走進錦里
鏈接世界
6. 吃道、商道與禪道Eating, Commerce and Zen
文殊坊美食街
鏈接世界
7. 文化企業(yè)家Cultural Entrepreneurs
閃閃紅星
鏈接世界
8.落葉的文化經(jīng)濟the cultural economy of Leaves
銀杏一條街
鏈接世界
9.酒的都市情結(jié)The urban complex of the wine
成都,一座來了就想沉醉的城市
鏈接世界
10. 老巷子經(jīng)濟學Old Alley Economics
寬窄巷子最成都
鏈接世界
附錄: 中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集聚區(qū)的形成路徑與演化機理
章節(jié)摘錄
詩意浣花,詩意生活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多美的文字,如涓涓細流,似天籟之音,綿長流轉(zhuǎn)。每一首詩都像一道風景,而每一道風景都需要有心的人去欣賞。作為感性動物,我們追求美,向往浪漫,渴望愛情,而詩歌將這些純潔的祈愿轉(zhuǎn)化成文字,溝通起或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用它巨大的感化和力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思想通過這些只言片語得以延續(xù)和交流?! ”娝苤?,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遠古的卜辭,到汨羅江畔屈原的聲聲吟唱,再到盛唐時期瑰麗雄奇的文化霸主……,詩歌猶如涓涓細流,浸潤著炎黃子孫的每一寸皮膚、每一粒細胞。而詩人就像那一滴滴匯聚溪流的水珠,他們用自己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使得這條文化之溪永無止境地向前駛?cè)?。 而說到詩人,就不得不提到“詩圣”杜甫。杜甫,字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他一生命運坎坷,政治失意,生活困窘,由于生活上的顛沛流離,他的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先是在長安應試,落第后度過了十年“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四處漂泊,最后來到成都,筑茅屋于浣花溪畔,創(chuàng)作了《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病橘》、《登樓》、《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二百四十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敃r的草堂、浣花溪是杜甫靈感的源泉和創(chuàng)作的土壤,見證了一首首名作的誕生。世事變換,轉(zhuǎn)眼一千二百多年過去,詩圣早已遠去,唯有草堂和浣花溪在歲月的河流中保存下來,并隨著2003年以詩歌文化為主題的浣花溪公園在此誕生而成為中國詩人的文化歸屬。這一中國詩歌文化的主題公園,依托杜甫草堂這一詩歌文化圣地,氣勢磅礴筑于浣花溪畔,希望以此為基點帶動中國詩歌文化的重新崛起。整個公園由萬樹山、滄浪湖和白鷺洲三大景點組成,浣花溪、干河兩條河流穿園而過,在城市森林公園和都市濕地公園的地理結(jié)構(gòu)中,形象地演繹著詩歌文化的詩意韻味?! ≡?010年一個瑟瑟的秋日,我乘車來到了詩人的圣地,來到了浣花溪畔。身處于被譽為中國詩人的第一個“家”的浣花溪公園,心中頓生出許多敬畏,為它無與倫比的的美麗,為它深刻濃厚的詩歌氛圍,更為給人們帶來的詩意的生活?! ×⒂诟珊又系娘L雨廊橋,青色的磚瓦、雕花的圓柱、大紅色的屋檐、插有古畫的燈籠,浣花溪公園古樸的大門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多么完美的情景再現(xiàn)啊,一座仿古橋瞬間將游客的心靈帶回到那個樸實的農(nóng)耕時代。穿過風雨廊橋,來到萬竹廣場,眼前是一派和諧的生活景象--年輕的媽媽推著睡著嬰孩的小車,一臉滿足;不知愁的孩子們你追我趕,樂此不疲;年邁的爺爺奶奶不緊不慢的打著太極,平靜安詳;青春靚麗的少女們,天真浪漫地吹著彩色泡泡……,此刻的浣花溪,不僅承載著詩的不朽和傳奇,更扮演著一個洗凈社會鉛塵浮華的角色?! ≌驹谌f竹廣場的中央,映入眼簾的是華夏第一鼎--源泉。此鼎以春秋文化符號為原型,意在彰顯中國詩歌興于春秋,源遠流長。該鼎高4.5米,寬6米,重7噸,鼎的整體形狀為橢圓形。設(shè)計者創(chuàng)造性地將傳統(tǒng)鼎的形狀做一演變,讓人眼前一亮,也讓詩歌文化被瞬間濃縮。源泉雕塑的右邊是建于竹林中的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知竹吧,平日約上三五好友,在知竹吧里泡上一壺好茶,聊聊天,聽聽戲,那是何等愜意的詩意生活。雕塑的右邊是2006年建起的紅色詩墻,整個詩墻以紅磚做基,上面銘刻著毛澤東、朱德、陳毅、聞一多等現(xiàn)代名人的詩作?! ≡慈?,就是久負盛名的詩歌大道。寬三米、長二百余米的詩歌大道,按時間順序列出了中國自《詩經(jīng)》、《楚辭》開始的歷代杰出詩人,整條大道由詩人、詩句貫穿始終。大道主體以大理石為面,銅制的“星星”鑲嵌其間--上面鐫刻著著名詩人的朝代、姓名、生卒年。大道表面,設(shè)計者還用平面銅燈形式腐刻眾詩人的簡歷, 用雕塑藝術(shù)的形式刻下了不同形式的優(yōu)美的古漢字,游客步行其間, 把休閑散步與觀景韻詩結(jié)合起來, 把文化和藝術(shù)結(jié)合起來, 形成了歷史題材雕塑和游客休閑鑒賞的互動?! ≡姼璐蟮赖膬蓚?cè),由雕塑家葉毓山“操刀”的25位歷代著名詩人栩栩如生--龔自珍,手執(zhí)長卷,高談闊論;林則徐,身著官服,凝視前方;李清照,身形消瘦,清麗脫俗;楊慎屈膝斜坐,雙目犀利;黃庭堅,雙手憑欄,溫婉淡然;駱賓王,昂首往前,興致盎然;陳子昂,雄心勃勃,振臂高呼……。設(shè)計者們將他們幻化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詩歌文化的述說者,“牽引”了無數(shù)人的目光。眾詩人的身后是綠的走廊,古樹婆娑,光影重重,銀杏、香樟、修竹枝繁葉茂?! ≡姼璐蟮赖哪┒耍莾勺鹩镁薮鬂h白玉大理石做成的雕塑,雕塑一左一右,渾然一個整體。居左的為杜甫,只見他正襟危坐,呈靜深思狀。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心中裝著的,依然是那一腔沸騰的報國熱血與哀鴻遍野的民眾戚傷。居右的自是詩仙太白,雕塑中的他還是那么狂放不羈,揮手臨風攬月,衣袖飄飄。他的浪漫穿越千年,通過一尊雕塑被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李杜的身后是以浮雕形式塑造的屈原形象,只見他身挎巨龍,仰天長嘯,引來眾多仙人、神鳥,設(shè)計者巧妙地將其詩歌中眾多的美好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使得詩人的整個形象更具詩的魅力。三人的雕塑后面是一片密林,林中錯落地擺放著刻有《天問》、《山鬼》等詩句的奇石和“三蘇”、“三曹”的塑像,三蘇似在進行激烈的討論,三曹則若有所思地相互凝視,兩大詩歌家族終于得以在浣花溪相逢。 穿過密林,就是杜甫草堂的南門,門前立著一塊傳統(tǒng)雕花裝飾的青白石板制成的照壁,照壁前方平放著一塊白色大理石,上面刻有元稹用以紀念杜甫的詩句。草堂、公園以這樣一種方式連接起來,自然流暢,充滿古色古香的韻味。草堂大門一側(cè),張貼著 “文化名人走進草堂”的系列講座介紹,只見眾多文化名人薈萃:王蒙開壇講授杜甫的詩文化精髓,舒婷登臺朗誦成名作《致橡樹》,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以“溫一壺月光下酒”講述人生起伏的心路歷程……。據(jù)說,這被譽為中國詩歌版的“百家講壇”。 公園的另一重要景點--滄浪湖,位于公園中心地帶,杜甫草堂的旁邊,水面積約4.3萬平方米,主要由草堂入口廣場、淺灘、溪流、小島和一座位于島上的景觀建筑“浣花居”組成,營造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意境。設(shè)計者們結(jié)合中國傳統(tǒng)的娛樂情趣和從容悠然的詩歌意象,在湖邊建起了鳥友之家和小池塘。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和顏悅色的老人,他們或聽鳥叫、或逗鸚鵡,或喝茶、或讀報,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擺龍門陣,爽朗的笑聲似乎穿透了陰霾的天氣,讓人心中為之豁然開朗;而蹲坐在池塘邊專心釣魚的老人,目光則緊盯著平靜的水面,生怕錯過了什么,時不時跑來搗搗亂的小孫兒,又讓老人嚴肅的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 如果杜老先生看到這樣的場景,該是多么欣慰。“生還對童稚,似欲忘饑渴。問事竟挽須,誰能即嗔喝·”,詩歌中這樣一種天倫之樂的場景,如今每日都在浣花溪公園上演,而不再是戰(zhàn)亂年間的點點奢望?! 镍B友之家往前,發(fā)現(xiàn)了一個造型獨特的單座椅子,細細看來才發(fā)現(xiàn)內(nèi)有乾坤。其實,那是一個抽象的手持寶劍的詩人形象,設(shè)計者的創(chuàng)意真是讓人嘆為觀止。走進湖畔的樹林,發(fā)現(xiàn)兩位詩人的塑像,他們就是“梁州夢契”中的白居易和元稹,只見他們高舉酒杯正喝到興頭,整座雕塑結(jié)合傳統(tǒng)鏤空藝術(shù)和現(xiàn)代抽象藝術(shù)特點,于簡潔的形象中散發(fā)出詩人飄逸和靈動的氣質(zhì)。另外一座潛藏在密林中的雕像是陸游,作為一個曾追尋杜甫足跡的北宋詩人,他也曾在成都小住過一段時間,曾在浣花溪留下過“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qū)m到浣花溪”的名句。塑像中的他,手中握著一把油紙傘,仰面朝天,一臉羈旅的滄桑和無奈?! 牧种写┏觯刂鴾胬撕掀閸绮黄降涅Z卵石小徑一路往前。只見一個木質(zhì)渡頭立于湖水之上,古樸典雅,渡頭的前端掛著三個紅紅的大燈籠。這又是在講述什么呢?四下環(huán)顧,才發(fā)現(xiàn)這里展現(xiàn)的原來就是“野渡橫舟”的詩歌意境。在中國詩歌中,詩人多以柳岸、渡口、木船、笛聲等為意象,營造出自然、野逸的審美境界。作為一個詩歌主題公園,當代的設(shè)計者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典型的詩歌場境。只見渡口,身穿肚兜的牧童橫笛吹奏,坐下的黃牛側(cè)耳傾聽。渡頭對岸,一只白鷺在湖中覓食,兩只鴨子正把頭埋進翅膀下息憩,它們旁邊橫著的正是一艘老舊的木船。所有的東西在此呼應而成一個整體,向游客展示著詩歌悠遠的意境?! ‘斘疫€在享受這自然幽靜的野渡場景時,來了一群少男少女。從他們驚異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也被這刻意的自然震撼了。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拍照,在城市中難得一見的清凈之地肆意地笑著鬧著?;蛟S城市已經(jīng)壓抑了他們太久,在這里,他們找到了另一種生活的狀態(tài),找到了一種內(nèi)心的愜意與松弛。或許,這就是詩的魅力;或許,這就是設(shè)計者希望達成的效果--用這樣一片與世無爭的凈土來洗滌心靈的塵埃?! 脑姼璐蟮乐胁客螅且黄嗍[的竹林,名曰:“竹靜”。轉(zhuǎn)眼就來到一個掛有“竹雨聲”牌的竹制門樓前,門樓立于一段向上的石階中部,匠人們別出心裁的做出這樣的設(shè)計,可謂用心良苦!在傳統(tǒng)的詩歌意境中,竹林是寧靜神秘的,是領(lǐng)悟佛家禪宗思想的圣地,眾多的詩歌都賦予了竹林人間奇境的地位。而這樣一級一級向上的石階,將詩人于內(nèi)心深處參禪悟道的連續(xù)不斷地心路歷程外化,也正好契合了竹林這樣一種獨特的象征意味。 登上石階,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片濃密參天的竹林,曲折的小徑穿梭其中,星星點點的日光從葉縫中漏下來,猶如滿地的繁星。詩歌中超然物外的意境瞬間呈現(xiàn)在面前,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大概也逃不過如此吧!只是建筑者們這樣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舉動,讓我們這些讀詩、賞詩之人有幸身臨“綠竹通幽徑,青蘿拂行衣”的意境中,去親身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時那純凈的心靈。這樣一片集詩意與禪意于一體的竹林,自然會吸引都市的藝術(shù)愛好者。這不,這里正在進行COSPLAY為主題的攝影活動??粗麄冊诰G意的掩映中那如花笑顏和臨風聲影,我突然感到,竹林于某種意義已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植物,也不僅僅是一種藝術(shù)品,更成了我們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沿著蛇形的石板小道來到竹林深處,遠遠地看到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心里不免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這位老者也來這兒聆聽竹林深處詩人們的傾訴?帶著疑問,走進一看才發(fā)現(xiàn),所謂老者,其實是一個設(shè)計者有意為之的雕塑。只見他瘦骨嶙峋,仰面朝天,雙目緊閉,嘴角微微翹起,手中撫著一把古琴,神態(tài)安然自若。設(shè)計者巧妙地把高僧形象轉(zhuǎn)化到現(xiàn)實中,并將其與竹林融為一體,恰好應了那句婦孺皆知的名句“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詩歌中那種幽遠、安然的唯美意境,就這樣被設(shè)計者以實體的形態(tài)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值得一提的是,老者手中的琴并非典型的古琴形象,而是將其抽象化,展現(xiàn)的是一把琴體,使得整座雕塑更具一種禪宗精神?! 闹耢o出來,是一片鋪滿鵝卵石的空地,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上面有一個木質(zhì)的小盒子。正當我揣測它有何用處時,發(fā)現(xiàn)盒子上用藍色寫著“鳥類覓食盒”。仔細一看,盒子里還零星地散落著幾粒鳥食。小小的一個食盒,于細微處將人們熱愛自然、享受生活的情趣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人與鳥就這樣在現(xiàn)實中達到了自然、融洽。正要離開時,發(fā)現(xiàn)幾個小孩正在鵝卵石中尋覓,一問才知道他們正在進行由家庭組織的尋寶活動。突然,一位小朋友大叫起來,原來他找到了一個玻璃寶瓶。打開瓶子,里面有一張紙條,寫作一行秘笈:知識和經(jīng)歷是人生最大的寶藏!我會心的笑了,以這樣感性的方式傳遞這樣的價值觀,那是多么詩意的教育啊?! 〈┻^鋪滿鵝卵石的空地,深入到久負盛名的萬樹山腹地,于掩映的樹蔭中發(fā)現(xiàn)了一條石板鋪就的小徑。沿著小徑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覺中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雕塑群。走進一看,原來他們就是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雕塑中第一個吸引我的是“詩仙”李白的雕塑,頭斜倚著,緊閉雙眼,因醉酒熟睡嘴不自覺地微張,而手邊還東倒西歪的放著一個酒杯和酒壺,相信每個看到的人都不由會心的一笑。這是怎樣一位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詩歌狂客??!緊挨著李白塑像的,是瀟灑名士崔宗之,他袒露著胸襟,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長衣則松松垮垮地搭在他身上,瀟灑的氣韻瞬間噴涌而出。另一個和李白比肩的重要人物是“草圣”張旭,他脫下帽子,露出頭頂,長發(fā)因沒有了帽子的約束而四處飛揚,如此酣暢地表現(xiàn)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獨立的性格,看來設(shè)計者定是煞費苦心啊!蘇晉則亦醉亦禪,端坐于眾人之上,閉著雙眼,神態(tài)自若,仿佛在參悟佛理,又仿佛在打盹入睡。除此之外,還有賀知章、李適之、李琎、焦遂,每個人都形神迥異,盡展詩中的情態(tài)。 沿著石板小路往上,走過一段石梯,仰頭便見山丘之上的茅草亭,給人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登上石梯,發(fā)現(xiàn)茅草亭中坐著眾多的老人,細細一聽,才明白原來他們正在為計劃經(jīng)濟是好是壞而爭執(zhí)不休。我不禁笑了,在這樣一個以杜甫詩歌文化內(nèi)涵為依托的詩的世界里,人們的情趣從個人延伸到了國家,從浣花溪延伸到了世界。 詩歌大道的右邊,有一條岔開的小道,這便是新詩小徑。整條小徑長約200米,被翠竹包圍,分成生命詩篇、愛情詩篇、故鄉(xiāng)詩篇等幾大板塊。小徑兩邊或立書狀詩碑,或鋪詩磚,展示著聞一多、艾青、徐志摩、北島、舒婷、海子等現(xiàn)代、當代詩人的佳作。小徑中部還有一個小小的詩歌廣場,廣場中央以草書大寫一個“詩”字,周圍環(huán)繞著“游人詩墻”。詩墻上寫著“靜由心生”、“坐觀云起”,游人可以按程序?qū)⒆约旱脑姼杓炎饔懒魤ι?。而不少人則以水作墨,以黃沙石鋪就的廣場地面作紙,旁若無人的寫著、念著。小徑的盡頭,熱愛音樂的人們正在此匯聚,你伴奏我演唱,詩與歌在這幽靜的小徑中交織成一道精彩的人文盛宴?! ∽叱鲂略娦?,穿過婆娑挺拔的銀杏林、樟樹林,走過道旁錯落有致地鑲嵌著花卉的蜿蜒曲折的拼石小路,眼前是一片蘆葦叢生的濕地。這,就是白鷺洲了。白鷺洲以“日落看歸鳥,潭澄羨躍魚”的詩歌意境為背景,人工營造了大片濕地,充滿了獨特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景觀。在這兒,可以看到白鷺遠離人群,孤傲地棲息在岸邊,或用長長的嘴巴;梳理它們潔白的羽毛;或目不轉(zhuǎn)睛,眺望著空闊的遠方;或把喙伸進水中,似在探尋著什么;或挨著水面低飛,舞動著它們美麗的翅膀,在平靜的水面激起層層漣漪;或一飛沖天,在湖光倒影中展示它們綽約的身姿。偶爾也會游過來幾只野鴨子,它們倒是很不怕人,悠游自在地靠近岸邊,安逸地享受著游人的投食。觀鷺區(qū)種有大片喬木林和蘆葦叢,水邊設(shè)有觀鷺的步道和木橋,漫步其中,愜意地看著閑庭信步的白鷺和蘆花紛揚的蘆葦叢,人、詩、自然瞬間合為一體。設(shè)計者以一種自然的方式、以眾多詩歌意象為材料,拼就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畫般的場景。山丘上還建有一個川西民居風格的“觀鷺軒”,透過軒中的玻璃墻,看著這水墨畫,盡可體會杜甫那“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情畫意?! 『臀彝性诎樦薜?,還有一隊由老師帶領(lǐng)著來游覽的學生,他們積極地向老師詢問著“這是什么?”“那是什么植物?”“為什么要把這個建在這兒?”,老師耐心地向同學們解釋著身邊的植物和四周的建筑特點,整個白鷺洲成了一個寓教于樂的自然課堂。在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環(huán)境中,大概所收獲的知識也充滿詩歌的馨香吧?! 〈┻^長滿蘆葦?shù)陌樦?,走過小橋流水,再拐一個彎兒,一座茅草屋就展現(xiàn)在面前。此情此景,不免讓人想起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中那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現(xiàn)”。細看之下,此茅屋全無為秋風所破歌的景象,只見以茅草為頂,黃土做墻,老式的豎欄式小窗鑲嵌于土墻之中,房檐上明晃晃地掛著一個大紅色的燈籠,茅屋的下方還綁著一個小小的竹筏。整個茅屋則以木樁做基,坐落于湖水之上,和周圍綠意、清水融為一體。詩人門筆下鄉(xiāng)村生活的溫暖和愜意,在這里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徑直來到茅屋的木柵欄門前,本想探訪探訪屋主,結(jié)果門上赫然寫著“主人出工了,請改日來訪”,小小的一個提示牌讓人會心的一笑,不得不承認設(shè)計者們真是心細如塵啊。簡單的幾個字,一下就把人拉到了那個田園世家的時期,又讓人心中有一種隱隱的期待,看來這文字的藝術(shù)還真是不可小覷。透過木門往里窺探,看見久違的鐵犁頭和石磨歪歪斜斜的靠在墻邊,看來設(shè)計者并非簡單地羅列詩歌意象,更結(jié)合了時代背景和社會現(xiàn)實,用一種自然流暢的生活形式將其擺放和展示出來,讓人的目光與這一切在交匯的瞬間,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催^溪橋人家,來到菁華廣場,已經(jīng)到了浣花溪公園的另一個入口,也是我整個旅程的盡頭。環(huán)顧菁華廣場,孩子們在自己的樂園里玩兒著、蹦著,用彩沙畫著畫,用顏料涂著石膏像,從他們身上仿佛能看到日后那些藝術(shù)家的影子?;蛟S多少年以后,這些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浣花溪于他們的意義,不僅只是一種游玩,更讓他們明白了藝術(shù)的樂趣?! ≡诹魬僦校赝麄€行程。我突然覺得,一個浣花溪公園,其實就是中國數(shù)千年詩意生活的濃縮啊。穿越在詩歌大道中,游客感受到的是中國詩歌文化的源遠流長;漫步于新詩小徑,游客又可以一覽現(xiàn)代詩歌的輝煌篇章,想象未來中國詩歌欣欣向榮的景象。而這里每年舉行的成都詩圣文化節(jié)、浣花溪全民讀書月、文化名人走進草堂、夜游草堂等系列活動,更是潛移默化間向人們傳遞著詩意的文化。在自然雅致的景觀和建筑中,這里正編織著成都版的詩歌夢想和詩意的生活?!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