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家雄 主編  頁數(shù):116  
Tag標簽:無  

前言

  近些年來,“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解讀童心”、“聆聽童聲”等已經(jīng)成為幼兒園教師口中頻繁出現(xiàn)的話語,很多地方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幼兒園園長也在敦促教師去觀察和“紀錄”兒童的學習。在倡導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的背景下,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似乎有其必然性,因為一個兒童教育工作者只有懂得和理解兒童,才能有效地去教育兒童?! 〈蟾旁诹吣昵?,我并不明白“兒童的學習是看得見的”這個道理,盡管我能閱讀與此有關的瑞吉歐、哈佛零點方案等一類的書籍,但是我卻始終不懂得如何能“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內(nèi)容概要

作者曾將部分紀錄材料作為我在國內(nèi)外講臺上講述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案例,博得了眾多幼兒園教師和專家的認同和贊賞。我從教師們的反饋中了解到,教師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學習,他們對兒童的理解有所改變和加深。我深深感受到了紀錄在“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方面的魅力。    我們在將自己做成的案例進行編輯出版的同時,也翻譯出版了一本同樣題目的著作《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這本書是由瑞吉歐和以加登納為首的哈佛零點方案研究人員合作編撰的。這樣做,能使讀者對照中外作者的各自研究文本,更深刻地理解紀錄的內(nèi)涵和方法。    在我們編輯出版《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這本書的同時,我們還編撰了它的姊妹篇《紀錄,讓教師的教學有意義》。那本書從教師教學的視角出發(fā),關注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這樣做,能使讀者從兒童學習和教師教學兩個角度反思幼兒園教育,從而使自己在感悟中獲取黑會性知識。

作者簡介

  朱家雄,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委員,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幼兒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主講課程:學前教育原理,幼兒園課程,幼兒衛(wèi)生學等。主持的研究項目有“學前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規(guī)格和課程方案的研究與實踐”(教育部項目)、“幼兒教育改革實驗研究” (教育部項目)等。主要著作有《幼兒園環(huán)境與幼兒行為和發(fā)展的研究》,《皮亞杰理論在早期教育中的運用》等。

書籍目錄

第一篇 走向“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第一章 一個令人矚目的熱點——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第一節(jié)  “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在國外的探索與研究    第二節(jié)  “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在中國的引介與嘗試  第二章  為什么要透過紀錄看兒童的學習    第一節(jié)  教育價值取向的變革要求    第二節(jié) 紀錄的優(yōu)勢第二篇 走近“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第一章 做紀錄,要記什么    第一節(jié) 紀錄的內(nèi)容不是普適性的,而是情境化的    第二節(jié)  紀錄的內(nèi)容不是完全客觀的,而是帶有主觀性的    第三節(jié)  紀錄的內(nèi)容不是大一統(tǒng)的,而是具有文化性的  第二章  做紀錄是一個選擇的過程    第一節(jié)  做記錄是一個受規(guī)制的過程    第二節(jié) 做紀錄是一個選擇的過程    第三節(jié)  使內(nèi)隱的選擇過程外顯,有助于做出有效的選擇  第三章 做紀錄是一個賦予意義的過程    第一節(jié)  紀錄的價值不體現(xiàn)于展示,而體現(xiàn)于意義的生成    第二節(jié)  意義生成是主體建構的,而不是客觀呈現(xiàn)的    第三節(jié)  意義生成不是普遍性的,而是情境性的    第四節(jié) 將賦予的意義用于改進教育教學實踐第三篇  走進“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床下取鞋  風鈴  恐龍的世界  雞蛋的沉與浮  誰來做老師  玩平衡架  玩拼板 壘高 雞媽媽與小雞 烏龜結婚 爬梯脫困 菜死了 玩沙 安裝杯柜門 撿豆子 穿珠 團繩子 會“尿尿”的輪胎 我要吃糖 “不聽話”的球 剪硬板紙 “老鼠洞”的深淺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走向“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第一章 一個令人矚目的熱點——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對兒童的學習有何種理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育、教學目標的確定,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選用,教育、教學手段的采用以及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的運用;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與教師、兒童與兒童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影響環(huán)境的布置以及對環(huán)境布置所賦予的意義,等等。簡言之,對兒童學習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會決定或改變整個教育、教學的面貌。因此,對教師來說,尋找一個可以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兒童學習的有效途徑顯得十分重要?! ≡谌藗儗ふ疫@種有效途徑的過程中,“紀錄”逐漸地被凸現(xiàn)出來。于是,“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日漸成為學前教育實踐工作者所關注的焦點?! 〉谝还?jié) “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在國外的探索與研究  目前,“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已成為國外不少著名學者所致力的研究課題,國外許多幼教機構的教師也都在嘗試運用“紀錄”·來理解和研究兒童的學習。追溯這種教育研究和實踐在幼兒教育領域興起的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在當今世界上受到如此的禮遇,與意大利瑞吉歐·艾米利亞(Reggio Emilia)幼兒教育實踐的風靡世界有很大的關系。  “紀錄的運用”,被認為是“瑞吉歐·艾米利亞教育取向在幼教領域里最特別的貢獻”。在瑞吉歐,教師一直注意觀察、收集和紀錄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實例,教師也經(jīng)常聚集在一起,對關于兒童學習的紀錄進行深入的討論。例如,在“小水坑的智慧”這個紀錄中,教師就很詳細地紀錄了兒童是如何在水坑中、在鏡子中、在紙上和用手電筒等探究影像和影子的。那里的教師之所以會做這樣細致入微的生動紀錄,就因為他們認為,紀錄有一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兒童的學習過程、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最終的學習成果都變得清晰可見,可以成為理解兒童學習的寶貴的研究資料。

編輯推薦

  在我們編輯出版《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的同時,我們還編撰了它的姊妹篇《紀錄,讓教師的教學有意義》。那《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從教師教學的視角出發(fā),關注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這樣做,能使讀者從兒童學習和教師教學兩個角度反思幼兒園教育,從而使自己在感悟中獲取黑會性知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紀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6條)

 
 

  •   在討論了“為什么要做紀錄”,“紀錄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紀錄”等問題以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用紀錄去干什么”的問題了。當今,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際工作者將他們的關注點放置于“紀錄”,為的是“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也為的是“讓教師的教學有意義”。
      令人矚目的研究課題:透過紀錄看兒童的學習

      對兒童的學習有何種理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育、教學目標的確定,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選用,教育、教學手段的采用以及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的運用,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與教師、兒童與兒童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影響環(huán)境的布置以及對環(huán)境布置所賦予的意義,等等。簡言之,對兒童學習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會決定或改變整個教育、教學的面貌。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尋找一個可以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兒童學習的有效途徑顯得十分重要。

      在人們尋找這種有效途徑的過程中,“紀錄”逐漸地被凸現(xiàn)出來。“透過紀錄看兒童的學習”,不僅成了學前教育實踐工作者所關注的焦點,而且也成了世界上不少著名學者所致力的研究課題。

      例如,《兒童的一百種語言》的作者之一,美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喬治·福門教授提出,對兒童“尋常時刻”的紀錄是理解兒童學習的一個不可多得的窗口。所謂的尋常時刻即指“占據(jù)兒童一天中絕大部分時間的時刻,當一天結束時,尋常時刻就構成了兒童的生活經(jīng)歷?!盵1]一個孩子試圖從塑料包裝紙中擠出冰棍,或試圖解開紐扣,或為使玩具車沖上斜坡而不停地想辦法,都是尋常時刻的例子。尋常時刻雖然很尋常,很微小,甚至很不起眼,但卻是兒童探索事物、解決疑惑或問題的學習時刻,因此福門教授認為,對尋常時刻加以紀錄,就可以使兒童的學習經(jīng)歷“變得可見”[2],就便于教師對兒童的學習進行重溫、分析和解釋。

      又如,在瑞吉歐,教師一直注意收集和保存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實例。例如,在 “小水坑的智慧”這個紀錄中,教師就很詳細地記錄了兒童是如何在水坑中、在鏡子中、在紙上和用手電筒等探究影像和影子的。那里的教師之所以會做這樣細致入微的生動“紀錄”,就因為他們認為,紀錄有一個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兒童的學習過程、他們所經(jīng)過的路徑、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最終的學習成果都“變得清晰可見”[3],可以成為理解兒童學習的寶貴的研究資料。美國著名幼兒教育家琳蓮·凱茨也認為,瑞吉歐的紀錄提供了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信息,可以讓教師了解幼兒的意圖,因而是教師對兒童學習進行研究的一種重要形式。

      在借鑒瑞吉歐經(jīng)驗的基礎上,美國學者出版了一本題為《學習的窗戶——紀錄幼兒的工作》的書,琳蓮·凱茨在為該書寫的序中就寫道,紀錄的巨大貢獻之所以是可能的,就是因為紀錄“把幼兒在教室里的經(jīng)歷變成可見的和可理解的東西”,它“提供給教師和父母關于兒童在他們工作過程中的思維的啟示”。

      再如,多元智能的倡導者加德納和瑞吉歐的研究者們近年來對“紀錄”進行了合作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專著,而這本專著就正是以《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為書名的。在這個研究中,他們強調(diào),“紀錄這個術語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有著不同的含義”,而對于他們來說,“瑞吉歐教育實踐中紀錄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關注兒童是怎樣學習的,學到了什么”,紀錄的焦點就是“放置在讓學習看得見”。[4]因此,在他們的書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很多關于兒童學習的具體案例。

      由此可見,“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已經(jīng)逐漸成為了“紀錄”的要義,“透過紀錄理解兒童的學習”已經(jīng)成為了學前教育領域內(nèi)一個日益高漲的呼聲。

      “透過紀錄看兒童的學習”在我國的引介與嘗試

      近幾年來,在我國,也已經(jīng)有一些幼兒園從國外的經(jīng)驗和自己的研究中獲得了靈感,開始嘗試運用紀錄這一工具作為研究兒童學習的平臺,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以上海市兒童世界基金會普陀幼兒園為例,3年前,該幼兒園的教師們著力對“如何觀察、記錄兒童的尋常時刻”這一課題進行了實踐研究,他們用攝像機將一個個尋常的但又能反映兒童學習過程的片斷拍攝了下來,并嘗試以這些紀錄為平臺來對兒童的學習進行解讀。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教師在嘗試通過紀錄理解兒童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出現(xiàn)了這樣的感慨:兒童的學習原來是這樣的;以前知道的關于兒童學習的理念原來是這個意思,等等。譬如,有這樣一個兒童學習的場景:一個 2歲多的幼兒睡醒后發(fā)現(xiàn)鞋子在床底下,于是他想把鞋取出來。他想了很多種辦法,如用手去拿、用繩子去套、把一條腿伸到床底下去勾、兩條腿一起伸到床底下去夾等等,最終成功地把鞋取了出來。教師們在對此進行解讀的時候,十分感慨地說,這段紀錄不僅讓她們清晰地看到了發(fā)生在“床下取鞋”中
  •   讓我對瑞吉歐課程有了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幼兒教師必備的資料書
  •   非常適合幼兒園教師學習的書!值得推薦!
  •   只能說只有我們?nèi)ビ^察和紀錄孩子的行為,才能了解孩子,才能親近孩子,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會成長。
  •   這本書和幾本觀察記錄的書一起閱讀,對于觀察、記錄和紀錄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   各種案例和分析充分證明記錄能促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
  •   國內(nèi)不多的關于瑞吉歐的研究的資料、
  •   對教師的幫助是明顯的,特別是新教師,解決不少難題
  •   作為老師,看到這本書,讓我感受很深,原來孩子的學習、孩子的世界這樣精彩,老師真的需要細心去觀察、去了解孩子。
  •   對于書寫教育案例和反思很有幫助
  •   非常好,給我們剛工作沒多久的幼兒園老師有很大的啟發(fā)和示范作用。
  •   生動的案例,用事件解讀綱要
  •   對于一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很有意義~!推薦
  •   閱讀,感悟,記錄。
  •   從另個角度看到孩子的世界~
  •   很實用的一本書,方便操作
  •   這本書對幼教工作者有很大的幫助,值得一讀!
  •   這本是老師推薦我們買的~很不錯~對教育評價很有幫助!
  •   挺不錯的書,看了大半了,記錄方法很適合學前工作者
  •   操作性很強 都是一些例子 很實用
  •   不錯的書,對教育者有一定的實際作用
  •   實用參考性強
  •   送貨很快 一天就到了
  •   里面的案例很經(jīng)典,很適合幼兒教師使用
  •   幼兒園老師的專業(yè)成長書
  •   對幼兒園的老師很有用
  •   一本圖文并茂的好書,使我們學到了很多記錄孩子活動、分析幼兒行為的方法。
  •   老師推薦過這本書,寫的很好。剛拿到的這本書,沒有想到這么薄,正合我意~
  •   還不錯,但內(nèi)容不夠豐富。
  •   理論性挺強 看過一些后覺得讓自己對幼兒有了新的認識方式
  •   喜歡,因為喜歡才買,心得以后更新。
  •   挺好的書,不過還沒細看,看完再補評吧。
  •   沒什么大用,寫的很通俗
  •   書上大致是通過對一些實例進行分析講解來闡述如何進行觀察記錄,實例也比較多,就是理論部分較少
  •   這本書比較薄 書的紙張也一般般 不過內(nèi)容還可以
  •   沒有太多的實際指導意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