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三峽

出版時間:2003-9  出版社:福建人民  作者:王鳳竹  

內容概要

三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段渾然天成的山水畫廊,同時它又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隨著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三峽險峻綺麗的景色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將在緩緩上升的長江水中淹沒。為搶救和保護峽江兩岸的歷史文化瑰寶,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開展了與三峽工程一樣舉世矚目的世紀工程——三峽文物保護工作。王風竹、余西云合著的《永遠的三峽——文物世紀大搶救》,首次全面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三峽地區(qū)文物古跡及人文景觀保護和搶救的基本情況,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留住了在三峽存儲千年的歷史文化信息,使三峽成為永遠的三峽。    首先要肯定的是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的深沉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峽江兩岸的一些人文景觀,是中華文明庫藏之瑰寶,顯示了我國人民的創(chuàng)造偉力,是無法再生的資源。在這兒可以找到文化 的始源、根柢、依據(jù)、歸屬。某些古跡文物,甚至成了崇高、偉大或神圣事物的永恒喻體(如屈原與愛國主義),它們的存在表征著華夏民族普遍趨同的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歸屬感與虔敬感。作者是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作家的敏銳與史學家的良心及文化保護者與搶救者的身份對三峽發(fā)言的,通過翔實的史料、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展示了三峽文物搶救工程中的一些重大發(fā)現(xiàn),解謎疑云舊跡,鉤沉舊史陳說,稽考來龍去脈,回答了史學、考古學研究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為研究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有利的理論和史料上的支撐,并對一些問題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看法,給讀者留下了許多思考和啟迪空間。如《老觀廟文化》一文,先介紹了一些考古發(fā)現(xiàn),又與中堡島的同期遺存在器類組的品種、形狀、地理分布上做比較,最后得出了結論:“這兩種文化除繼承了部分早期文化因素外,而少見中原及周邊文化的影響,說明夏朝后期似乎已經(jīng)喪失了對三峽地區(qū)的控制?!?   書中說明處文字客觀平實,精確顯白;描寫時文才斐然,珠璣紛呈;闡發(fā)處精見迭出,力透紙背。幽深的歷史情境、發(fā)掘保護的現(xiàn)場實錄與專家的學識見地、文人的趣味雅興相融,觸景生情的感悟、縱橫捭闔的闡述相交織,歷史與現(xiàn)實相接軌,三峽一帶發(fā)文明與世界文明相撞擊,讓我們的視線被書中的文字與圖片牽引而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穿梭,突破一個個歷史斷層而轉入對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思考中。其藝術上的進擊姿態(tài),為我們建構起了一個宏闊的審美空間。    三峽深厚的文化積淀、作者的學識素養(yǎng)共同作用,打磨成適合閱讀、思考與參考的范本,其更為突出的意義,是三峽文物并沒有隨135米水位蓄水而歷史地“退場”,而是以另一種形式深刻地留存著,以新的面貌向未來延伸,對后世產(chǎn)生巨大影響。作者在為我們提供史料的同時,也多少刺激了我們對淹沒于江水的三峽的回味與遐想和對三峽的將來的更殷切的期待。它潛在地提供了我們進行文學史學兩方面開拓的可能。我們也從中領悟到作者對歷史古跡的深沉思考和人文觀照,能體會出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意識、現(xiàn)代意識。    文本內容的豐富性、資料的權威性也值得稱道。作者選取了幾個切入點,既做全景掃描(如第一輯),又做焦點透視,上自遠古,下至當今,內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學、宗教、藝術、歷史、地理、水文、考古、民俗、交通等諸方面。幾乎是對幾千年來三峽一帶歷史發(fā)展的總結,是一種鳥瞰與沉淀。通達古今、淹博多識的作者窮搜博覽,披沙揀金,對三峽文物進行了徹底而系統(tǒng)的梳理,拾遺補缺,調閱參考了許多資料,對已有資料,仔細甄別,相互印證,剔偽存真,探索與思考從單一到整體,從局部到全面,從感性到理性,從古跡中體現(xiàn)出的歷史動態(tài)演進到搶救性挖掘、恢復和維修、拆遷與復建等可持續(xù)發(fā)展新途徑,有力地拓展了建設文化生態(tài)的豐富內涵。    在《忠州三闕歷千年》、《千古流芳屈原祠》等篇章中,資料翔贍,考辨縝密,顯示了作者過硬的文獻考證功力。作者還清晰勾勒出闕、屈原祠等遺跡及端午等習俗的演變軌跡,透視其內在的文化底蘊,以饗讀者。書中第三輯的每一篇均以七個字為標題,對應著連貫著,一氣呵成,氣勢磅礴。又如大量的文物、碑刻圖片,卓然可觀,這些文物均為我國人民戛戛獨造,是壁立千仞的傳世瑰寶。總之,兩位作者以獨具匠心的運思視角、沙里淘金的審慎態(tài)度、高屋建瓴的宏大氣魄,編織出一道瑰麗的人文景觀。    書策劃精心,設計清雅厚重,印刷精美,制作大氣精良。策劃者賴炳偉先生,努力在浩瀚的書海中張揚自己 的個性,不斷開拓新的選題增長點,而且往往以其首創(chuàng)性引人注目。出版社工作人員與作者的共同運思,鉤沉輯佚,爬羅剔抉,使文本體例嚴整,編??煽?,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令人目不暇接的精美圖片,使三峽的精髓赫然在目。既提供了閱讀欣賞研究之便,又擴展了我們的視覺與心理空間;既有實用性,又有收藏價值,神韻獨具,競放異彩,又較好的文化定位,為讀者提供了一份高品位的精神食糧。    本書以權威的資料、圖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反映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三峽地區(qū)文物古跡及人文景觀保護和搶救的基本情況,通過地下考古發(fā)掘材料探討了三峽地區(qū)的古代文明,通過地面文物介紹了三峽古代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交通和民俗風情,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三峽美麗的風光和璀璨的歷史文化。

書籍目錄

三峽文物世紀大搶救的序曲三峽古代文明和她的地下文物  三峽古人類及早期文化  楠木園文化  柳林溪文化  大溪文化  哨棚嘴文化  白廟文化  老關廟文化  朝天嘴文化  路家河文化  東周時期的文化遺存  小田溪巴人王墓  秦漢至唐宋時期的文化遺存風貌獨特的地面文物  忠州三闕歷千年  江上明珠石寶寨  文藻勝地張飛廟  鹽業(yè)奇觀白兔井  劉備托孤永安宮  瞿塘明珠白帝城  大寧河畔大昌城  巴山夜雨秋風亭  千古流芳屈原祠  峽江遺韻新灘鎮(zhèn)  大禹治水黃陵廟  天橋鐵柱連環(huán)鎖  古峽迷霧話懸棺  峽中棧道與纖道引人入勝的石刻題記  山下碑林白鶴梁  三峽洪水題刻  粉壁墻題刻  粉壁墻題刻  峽江詠嘆主要參考資料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永遠的三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過去的三峽離我們遠去,未有書中的相片能夠撩起我們的回憶。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