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尋蹤

出版時間:2011-08-01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玉英 編  頁數(shù):251  

內容概要

  《新世紀江西文化十年(2001-2010)·故園尋蹤:考古大發(fā)現(xiàn)》集中介紹江西17項重大考古成果,重點披露為海內外矚目的考古大發(fā)現(xiàn),廣大讀者可由此了解江西先民的杰出創(chuàng)造,了解悠久燦爛的江西文明歷史,藉以激勵我們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繼往開來,續(xù)寫更加輝煌的嶄新篇章。

書籍目錄

《故園尋蹤——考古大發(fā)現(xiàn)》綜述陶業(yè)與稻作文明起源地——世界級考古洞穴仙人洞與吊桶環(huán)探尋青銅文化之路——瑞昌銅嶺銅礦采冶遺址神秘的南方青銅王國——新干商代大墓南方青銅文明的圣殿——吳城商代遺址中國最早的商業(yè)化窯業(yè)生產中心——鷹潭角山商代窯址千年懸棺探秘——鷹潭龍虎山崖墓群列棺陣陣 古冢沉香——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中國青瓷的重要發(fā)祥地——豐城洪州窯遺址獨步天下 珍瓷名窯——吉安永和吉州窯遺址絲衣飄拂 華貴絢麗——德安南宋周氏墓暈染江山 耀世華光——高安元青花瓷窖藏民窯瑰寶 瓷苑奇葩——景德鎮(zhèn)湖田窯陶瓷圣地 御窯遺珍——景德鎮(zhèn)明清御窯破解白酒起源之謎——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中國造紙術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高安華林造紙作坊遺址厚葬競奢華 金玉夸豪富——明代藩王及其家族墓盛妝出土的大明王妃——寧靖王妃吳氏墓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述野生稻和栽培稻在吊桶環(huán)與仙人洞早晚不同地層的分布規(guī)律及其相互消長的變化情況,表明在兩處新石器時代早期諸地層中,從早至晚野生稻植硅石的比例逐漸減少而栽培稻的比例相應遞增,揭示了大源盆地的原始居民由以采集野生稻為主的攫取性經濟向以人工栽培稻為主的生產性經濟這一生存方式的轉化過程?! ∥覀儽仨毺貏e注意到,吊桶環(huán)的E層和仙人洞的3CIA層、3CIB層是各自的關鍵層位,它們各自出有相同類型的石制品,同時都開始出現(xiàn)最早的陶器,而且又同時開始出現(xiàn)人工馴化稻的植硅石,即多個極為重要的人類文化因素在此時產生,我們將其稱屬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最早階段,其年代大體在距今17000年到13000年范圍內。有意義的是,湖南道縣玉蟾巖洞穴遺址中也曾出土4枚稻谷殼,據(jù)農史學家初步電鏡分析,是屬于一種兼有野、秈、粳綜合特征的從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類型。與此同時,該洞穴遺存也出土有少量使用貼塑法成型、內外施繩紋且有編織印痕的夾炭早期陶器。玉蟾巖遺存的年代,參照其附近文化性質相同的三角巖遺址的碳-14測試數(shù)據(jù)(12600+120年),估計其年代當在13000年前,即大體也在上述吊桶環(huán)遺存E層和仙人洞3C1A層的年代范圍之內,考慮到仙人洞與吊桶環(huán)遺存中與栽培稻伴出的最早期的條紋陶、素面陶陶器似比玉蟾巖的早期陶器有更多的原始性,所以我們可考慮將仙人洞與吊桶環(huán)人工栽培稻的出現(xiàn)時間推前至距今約13000年左右,即比玉蟾巖要早?! ”娝苤?,晚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初是人類發(fā)展史上至為關鍵的發(fā)展階段,其年代大致集中在距今17000年至10000年之間,這個時期正處于更新世末次冰期的晚段。在這一時期,地球上一些地區(qū)的遠古人類經歷了從舊石器時代的攫取性經濟向新石器時代的生產性經濟的過渡,其中涉及農業(yè)、畜牧業(yè)、制陶術、紡織工藝的發(fā)生以及早期聚落、宗教、藝術的起源等一系列深刻影響后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大事件,而江西萬年仙人洞與吊桶環(huán)遺址的上層年代幅度恰好在這一范圍之內,因此,兩遺址的完整而清晰的地層堆積以及豐富的文化遺物具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也就在這一年代跨度內,具體說在距今17000年前后,仙人洞與吊桶環(huán)的遠古居民發(fā)明了陶器,在距今13000年前后,又開始將野生稻馴化成栽培稻,即原始農業(yè)產生,此外,局部磨制或磨制石器的出現(xiàn),骨器上的刻符與記數(shù)的出現(xiàn)以及蚌飾品的使用,反映早期記數(shù)和原始藝術的產生,以上這些都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重大事件,是新石器時代到來的標志,也是中國南方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基本特征?!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故園尋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