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ABC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法元、吳琦辛、夏漢寧、(美)高漢主編  頁數(shù):367  譯者:吳可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漢字、漢語及其相關(guān)的知識;介紹了中國人的姓名、問候語、稱謂等常識;介紹了中國的節(jié)目、歷法、節(jié)氣和神話傳說等饒有趣味的話題。第二部分,我們開始試圖引領(lǐng)你向中國文化的縱深邁進,以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在這個部分,你可以看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變遷和朝代更替;你可以了解為泱泱中華作出貢獻的56個民族;你可以熟悉中國人的婚俗和家的觀念;你可以知道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以及中國的算盤、珠算、驛站、驛道、轎子、馬車;你可以喝那些為中國文化作出巨大貢獻的歷史名人老子、孔子、莊子等親密接觸;你還可以欣賞到流傳千古的名篇巨制——《詩經(jīng)》《楚辭》《漢賦》《史記》《漢書》等。第三部分,你仍將徜徉在中國歷史文化的殿堂中,在尋訪長江文化、八大古都、宮廷建筑、寺廟建筑之后,你還可品味到獨具中國特色的茶文化、酒文化、和八大茶系;在觀賞漢服、旗袍、折扇及各地民間工藝之余,你還能探秘中醫(yī)中藥、中國象棋、武術(shù)等等;你還可以品讀魅力無窮的中國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唐詩宋詞、元曲雜劇、明清小說等。第四部分,一個新奇的世界在你面前打開:中國園林、民居、皇陵、陶瓷、圍棋、京劇、昆曲、越劇、黃梅戲、敦煌壁畫等等,一定會帶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儒學(xué)、道學(xué)、佛學(xué)、中國藏書文化、科舉文化等等,讓你盡享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中國現(xiàn)代作家魯迅、郭沫若、胡適、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人的佳作名篇,帶著你在文學(xué)的天空中盡情地翱翔。

書籍目錄

Chapter 1 第一章 Unit 1 第一單元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haracters 漢字的起源;Chinese Writing and Chinese Language 漢字與漢語;Chinses Characters and Calligraphy 漢字與書法;Using the Same Character,the Same Track Gauge 書同文,車同軌;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文房四寶;The Dialects 地方方言;Unit 2 第二單元  Names 姓名;Greeting Styles 問候方式;Kinship Appellation 親屬稱謂;Chinese Zodiac 生肖;Unit 3 第三單元  The Traditional Calendar—The Agricutural Calendar 傳統(tǒng)歷法——農(nóng)歷;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二十四節(jié)氣;The Spring Festival 春節(jié);The Pure Brightness Day 清明節(jié);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節(jié);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jié);The Double Yang Festival 重陽節(jié);The Temple Fair 廟會;Unit 4 第四單元  The Emperors Yan and Huang 炎黃二帝;Da Yu Controls the Water 大禹治水;Pangu Creates the Universe 盤古開天;Nv wa Goddess Makes Human Beings 女媧造人;Houyi Shoots the Sun 后羿射日;Unit 5 第五單元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ing Maid 牛郎織女;Meng Jiangnv 孟姜女;Liang Shangbo and Zhu Yingtai 梁山伯與祝英臺;The Legend of the White Snake 白蛇傳;Hua Mu-lan 花木蘭;Chapter 2 第二章 Unit 1 第一單元  Chinese Dragon Culture 龍文化;The Vicissitudes of the Dynasties 朝代變遷;Minority Ethnic Groups 少數(shù)民族;Family Ideology 家的觀念;Marriage Customs 婚俗;Unit 2 第二單元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四大發(fā)明;The Abacus and Calculation 算盤和珠算;Post Roads and Relay Stations 驛站和驛道;The Sedan and Horse Carriage 轎子和馬車;Unit 3 第三單元  Yellow River Culture 黃河文化;The Silk Road 絲綢之路;The Great Wall 長城;The Terracotta Warriors 兵馬俑;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 in China 五岳;Lakes 湖泊;Unit 4 第四單元  Lao Tzu 老子;Chuang Tzu 莊子;Confucius 孔子;Mencius 孟子;Mo Tzu 墨子;Sun Tzu 孫子;Han Fei Tzu 韓非子;Unit 5 第五單元  The Book of Songs 《詩經(jīng)》;Poetry of the South 楚辭;Han Fu and Han Yue Fu 漢賦和漢樂府;The Record of the Grand Historian,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Han 《史記》《漢書》;Chapter 3 第三章 Unit 1 第一單元  Yangtze River Culture 長江文化;Tea Culture 茶文化;Wine Culture 酒文化;The Eight Cuisines 八大菜系;Unit 2 第二單元  Han Attire 漢服;Cheongsam 旗袍;Chinese Folding Fans 折扇;Folk Arts and Crafts 民間工藝;Unit 3 第三單元  The Eight Great Ancient Capitals of China 八大古都;Palace Architecture 宮廷建筑;Temple Architecture 寺廟建筑;Unit 4 第四單元  Currency 貨幣;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s 中醫(yī)中藥;Chinese Chess 中國象棋;Martial Arts 武術(shù);Folk Musical Theater 曲藝;Traditional Folk Musical Instruments 民族樂器;Chinese Painting 中國畫;Unit 5 第五單元  Th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四書五經(jīng);The Eight Great Prose Masters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唐宋八大家;Tang Dynasty Poetry 唐詩;Song Dynasty Poetry 宋詞;Yuan Dynasty Opera,Mixed Theater 元曲、雜??;Nove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小說;Chapter 4 第四章 Unit 1 第一單元  Gardens 園林;Residences 民居;The Imperial Mausoleums 皇陵;Unit 2 第二單元  I-go 圍棋;Exorcising Dance 儺舞;Beijing Opera 地方戲;Dunhuang Murals 敦煌壁畫;Jingdezhen Porcelain 景德鎮(zhèn)陶瓷;Unit 3 第三單元  The Ancient Schools of Education 古代的學(xué)校教育;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Culture 科舉文化;The Ancient Book-Collecting Culture 古代的藏書文化;Confucianism 儒學(xué);Taoism 道家學(xué);Buddhism 佛學(xué);Unit 4 第四單元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紅樓夢》;Water Margin 《水滸傳》;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三國演義》;Journey to the West 《西游記》;Unit 5 第五單元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新文化運動;Hu Shi 胡適;Lu Xun 魯迅;Guo moruo 郭沫若;Mao Dun 茅盾;Ba Jin 巴金;Lao She 老舍;Cao Yu 曹禺;Appendix A Brief Chronology of Chinese History 附表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Postscript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書法藝術(shù)進入了新的鼎盛時期??瑫⑿袝?、草書發(fā)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瑫蠹矣袣W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草書代表則有張旭、懷素。顏真卿、柳公權(quán)也是這一時期著名的書法大家。宋朝書法尚意,同時介導(dǎo)書法創(chuàng)作中個性化和獨創(chuàng)性,凸顯出一種標(biāo)新立異的姿態(tài),并給人以一種新的審美意境,代表人物是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到了元代,書法總的情況是崇尚復(fù)古,宗法晉、唐而少創(chuàng)新,元朝書壇的核心人物是趙孟頫。  明代書法家有擅草書的劉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隸的宋遂和名滿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以及祝允明、文征明、王寵“三子”。明末書壇則放浪筆墨,狂放不羈,這種風(fēng)氣在清代進一步延伸,如朱傅山、“揚州八怪”等人的書法創(chuàng)作,他們的作品璀璨奪目,可謂是中國書法文化的又一大景觀。(劉雙琴編著)公元前221年之前,在中國存在許多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之間經(jīng)?;ハ喟l(fā)動戰(zhàn)爭,常使人民處于戰(zhàn)亂之中,整個國家也四分五裂。這些諸侯國主要為:韓、趙、魏、楚、燕、齊、秦等七個國家?! ≡谶@七個諸侯國中,有一個諸侯國在戰(zhàn)爭中逐漸強大起來,這就是秦國。秦國當(dāng)時君主叫贏政,他就是后來的秦始皇。自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贏政發(fā)動了消滅六國的戰(zhàn)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所說的“秦滅六國”。贏政消滅六國以后,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quán)制度的國家——秦朝(前221-前206)。贏政認(rèn)為自己的功勞可以勝過遠(yuǎn)古時代的三皇五帝,因此自稱為“皇帝”。贏政為了讓自己的皇帝之位子子孫孫永遠(yuǎn)繼承下去,因此將自己稱為“秦始皇”。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實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政治變革,以維護秦帝國的統(tǒng)一。例如,為了改變統(tǒng)一前分封制所造成的地方勢力過于強大的現(xiàn)狀,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為避免老百姓造反,秦始皇下令將各地的武器都收歸中央,進行統(tǒng)一的銷毀;為了抵御少數(shù)民族的入侵,秦始皇還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并花費大量時間修筑長城。現(xiàn)在的長城就是在秦始皇修筑的基礎(chǔ)之上不斷增加并修復(fù)的。萬里長城是人類一項偉大的奇跡,它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的標(biāo)志;為了統(tǒng)治全國人民的思想,秦始皇還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政策;此外,秦始皇還統(tǒng)一了國家的法律、度量衡和貨幣等等。

編輯推薦

  這本書從選題、寫作、翻譯、插圖到編輯出版歷經(jīng)兩年,中間幾易其稿,反復(fù)修改。這不僅是因為一本書,特別是一本好書的誕生本來就要歷經(jīng)千錘百煉,更是因為它是一本特殊的書。它在國外發(fā)行,主要讀者是熱心漢語的大學(xué)生們,因此我們也就順理成章地稱了中國文化的宣傳者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這無疑增加了我們肩頭的責(zé)任感,整個編撰的過程便慎之又慎了。要了解中國,飽覽她那充滿魅力的名山大川和旖旎風(fēng)光,這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真正了解中國,更應(yīng)該步入她那絢麗多彩的文化殿堂,去解讀她那豐富而又悠久的歷史。因為,只有讀懂中國文化,才能真正讀懂中國!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化ABC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我買這本書主要是熟悉一下中國文化用英文怎么解釋的,以便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文化。剛買來,拿給對中國文化稍有了解的外國人看,看得他們一頭霧水,也許是因為寫得太死板了,像教科書,或者沒有考慮到西方人(英語國家)寫作的慣例吧。
  •   中國文化ABC(英漢雙語版),很好,英語適中,適合看。。。
  •   這本書特別實用,既有中文也有英文,一些基本的中國文化都有相應(yīng)的英文,作為英語閱讀材料和中國文化介紹教材都很不錯。就是有點枯燥,沒有圖片和彩圖什么的,不適合兒童看。
  •   作為一個英語專業(yè)的人,讀她,絕對可以與眾不同,表達精辟.
  •   不錯,快遞人很好,書也很官方很好。
  •   弟弟從加拿大回來玩,送他這個他很喜歡,中英對照,對于那些中文已經(jīng)不靈光的在國外長大的孩子很方便
  •   為了苦逼的考試上了。。個人覺得應(yīng)該不錯雖然還沒看。。
  •   發(fā)貨速度快,快遞員態(tài)度極好,滿意~
  •   滿懷希望的拿到書的時候,還是有失望,因為整體感覺不是那么好,書籍名稱能吸引人,還是中英文版的,但是書籍內(nèi)容太單薄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