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中國音韻學研究會 編 頁數(shù):36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隆重紀念《廣韻》頒行千年,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開拓奮進、“脂、微”分部的學術演進與完善、等韻學與音系學、顏之推“南染吳越、北雜夷虜”謎題試由聲母索解、日譯吳音中帶一j一的一二等韻字、《爾雅》轉(zhuǎn)語研究述論、論《廣韻》真、諄分韻的語音條件、釋黃侃《廣韻》四十一聲類、從《集韻》“某讀”看《廣韻》收字審音嚴于《集韻》、《說文》段注與《廣韻》、《廣韻》系韻書與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秦隴則去聲為入”考試、《廣韻切韻譜》——遷本春彥先生在《廣韻》研究上的成就、《廣韻》各韻類字的分布及相關問題、《韻鏡》與相關韻書比較研究、《韻鏡》半舌半齒音重紐和舌音齒音非重紐、中古流攝唇音字的不規(guī)則演變和唇輔音與的異化、唐五代禮部貢舉音韻史問題獻疑等內(nèi)容。
書籍目錄
魯國堯·隆重紀念《廣韻》頒行千年,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開拓奮進劉艷梅·“脂、微”分部的學術演進與完善施向東·等韻學與音系學鄭張尚芳·顏之推“南染吳越、北雜夷虜”謎題試由聲母索解李香·日譯吳音中帶一j一的一二等韻字林亦·《廣韻》與粵語研究汪啟明、鄭源、符丹·郝疏《爾雅》轉(zhuǎn)語研究述論平山久雄·論《廣韻》真、諄分韻的語音條件羅偉豪·釋黃侃《廣韻》四十一聲類簡啟賢·從《集韻》“某讀”看《廣韻》收字審音嚴于《集韻》黃耀墊·《說文》段注與《廣韻》唐作藩·《廣韻》系韻書與中古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劉志成·“秦隴則去聲為入”考試巖田憲幸·《廣韻切韻譜》——遷本春彥先生在《廣韻》研究上的成就沈建民·《廣韻》各韻類字的分布及相關問題劉華江·《韻鏡》與相關韻書比較研究李開·《韻鏡》半舌半齒音重紐和舌音齒音非重紐張樹錚·中古流攝唇音字的不規(guī)則演變和唇輔音與的異化張民權·唐五代禮部貢舉音韻史問題獻疑照那斯圖·釋《蒙古字韻》“篆字母”王松木·明清韻圖研究之思想史轉(zhuǎn)向楊罕·《四韻定本》的入聲及其與《廣韻》的比較李軍·《五百家注昌黎文集》音注所反映的南宋語音張楚、工為民·《黃鍾通韻》與《古今中外音韻通例》韻圖構(gòu)造特點之比較研究孫宜志·從知莊章讀音的主體類型看《西儒耳目資》音系的性質(zhì)范新千·論清音入聲書卷字的今音聲調(diào)歧異現(xiàn)象田業(yè)政·元代江西詩人古體詩用韻所反映的方音特點宋洪民·八思巴字譯寫漢語元音時以單代雙現(xiàn)象考察桑字紅·再證《中原音韻》知莊章三組聲母合潘柏年·論陳澧校理《廣韻》諸本異同之方法吳勇、劉裕黑·周德清與《中原音韻》及其人其事竺家寧·音韻學在文學上的應用胡松柏、萬麗媛·南昌采茶戲舞臺語音的音韻特點與性質(zhì)蕭振豪·從《白石道人歌曲》旁譜初探南宋江西方言聲調(diào)季克廣·古壯字的性質(zhì)、源流及其對漢語史研究的意義聶娜·音韻學研究中的數(shù)學方法總體分析張竹梅·《廣韻》重紐在漢語方言中的語音投射張衛(wèi)東·說“怎”劉鎮(zhèn)發(fā)·再論“三等莊組源于二等韻說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客觀主義”過度追求邏輯、實證,排除人為、主觀因素,導致視界狹隘;“相對主義”則又推之太過、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強調(diào)主觀性而否定真理的存在。因此,個人傾向于采納Lakoff&.Johnson(1980)所提出的“非客觀主義”作為詮釋韻圖的概念框架,主張:明清韻圖之設計,既是以現(xiàn)實存在的方音作為客觀憑借,但同時也受到個人主觀概念結(jié)構(gòu)的影響;借由主觀、客觀因素相互競爭、彼此融合,等韻家得以建構(gòu)出“具有可接受性的理想化音系”。因此,韻圖詮釋者必須深入剖析等韻家的概念結(jié)構(gòu),考慮來自“反思層面”的非理性因素對韻圖設計所產(chǎn)生影響,方能合理解釋韻圖編制之內(nèi)在理據(jù),從而離析韻圖中所潛藏的現(xiàn)實音系。2.取材對象明清等韻圖品類眾多,但音韻學者在研究取材上卻是冷熱有別。當代學者多以建構(gòu)“語音史”為目標,持客觀主義的概念框架釋讀韻圖,韻圖“能否反映現(xiàn)實方音”,成為研究取材首要考慮之關鍵條件?!兜软崍D經(jīng)》《西儒耳目資》《五方元音》《李氏音鑒》等少數(shù)韻圖,被認定能實際反映明清時期的北方官話音系,因而備受學者青睞;至于為數(shù)眾多的雜糅型韻圖,因其中摻雜著陰陽術數(shù)思想,無法直接用以擬構(gòu)實際音值,故難以獲得“語音史”研究者的關愛眼光,甚至被貼上了“玄秘”、“虛妄”的負面標簽,而被剔除于研究名單之外?! ∪粍t,那些沾染玄秘色彩的韻圖,是否就不具有研究價值呢?當然不是。陳寅?。?930:508)云:“偽材料亦有時與真材料同一可貴。如某種偽材料,若徑認為其所依托之時代及其作者之真產(chǎn)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偽時代及作者,即據(jù)以說明此時代及作者之思想,則變?yōu)橐徽娌牧弦?。”某些雜糅型的韻圖,或許就“語音史”研究而言,應當被歸入“偽材料”而予以剔除,但在“音韻思想史”研究上卻轉(zhuǎn)變成“真材料”,成為窺探等韻家音韻思想的絕佳窗口?! ”疚闹鲝堃浴耙繇嵥枷胧贰睘檠芯磕繕耍膹恼J知的角度重新審視韻圖,試著為雜糅型韻圖賦予新的研究價值,那些以往被冷落、舍棄的無用材料,反倒成為首要關注的焦點。至于那些向來熱門的韻圖,雖然前人已曾廣泛討論過,但在更換的觀看視角之后,往往也能再發(fā)掘出許多被前人輕忽的寶貴信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