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江西人民 作者:鐘恒 頁數(shù):261 字數(shù):150000
前言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的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和喜愛。中國農(nóng)耕文明是中國文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我們有長城、兵馬俑、故宮、四大發(fā)明這些無與倫比的文明成果,在我們祖先日常生產(chǎn)、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樁樁件件都閃爍著中國人智慧、開拓、包容的光輝。我們仔細研究一件小器具,一個小作坊、一些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會受到有益的啟發(fā)?! ∥沂寝r(nóng)民的后代,讀大學(xué)后離開了農(nóng)村,成為一名教師,一名公務(wù)員,住在一個小城鎮(zhèn),但我始終和農(nóng)村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即使現(xiàn)在,我每年也有五分之一的時間生活在農(nóng)村。我對農(nóng)耕文明太熟識了,也太有感情了。我趕牛犁過田,推礱礱過谷,揮椎打過米,到榨油坊榨過油,在江河放過排……現(xiàn)在,許多工匠慢慢地老去,許多器具慢慢地破損,許多農(nóng)耕文明漸漸退出了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與我們漸行漸遠,還有的已經(jīng)消失了。這,對中國文化、世界文化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环葚?zé)任攬上肩。我用了近兩年的時間,拍攝了100多幅農(nóng)耕文明的照片。根據(jù)這些照片和我的實際生活,我寫了100多篇小文章。我用照相機和筆頭盡量清晰而通俗地記錄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父輩是如何生產(chǎn)、生活的,是怎樣生老病死的。捕魚的魚梁、魚荷子,徽派建筑風(fēng)格的馬頭墻,木匠打造的千日床,農(nóng)民的犁、耙、小鐵器,有錢人家的銀器、銅器,外來的嗩吶,回蕩著遠古的古樂古韻,充滿情趣和神秘。浮橋、碾子、獨輪車……這100多幅照片和100多篇文章對于深厚的中國農(nóng)耕文明而言,也許只是滄海一粟,九牛一毛,但我想如果它能夠成為提醒國人熱愛我國古代文明的100多聲警鐘,成為國人發(fā)展經(jīng)濟、繁榮文化、錘煉胸襟,向偉大、強盛、文明、祥和的中國邁進的鼓點,成為世人了解古代中國偉大、富裕、寬容的一把鑰匙,我就心滿意足了。 2008年歲末于井岡山茨坪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我們不僅有長城、兵馬俑、故宮、四大發(fā)明這些無與倫比的文明成果,在我們祖先日常生產(chǎn)、生活和人際交往中,樁樁件件都閃爍著中國人智慧、開拓、包容的光輝,我們仔細研究一件小器具、一個小作坊、一些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會受到有益的啟發(fā)。
書籍目錄
前言農(nóng)食篇 艾米果 熏制魚肉 粽子 甑蒸飯 擂茶 做豆腐 做酒 竹籃子和稻草結(jié) 茶 做涼粉 火焙魚農(nóng)器篇 青箬笠·綠蓑衣 大水缸 燈 農(nóng)耕小鐵器 火盆和手爐 犁 葫蘆 碾子 水井 壇壇罐罐 獨輪車 石磨 礱 碓 風(fēng)車 風(fēng)景樹和公用井 禾桶 鋸子農(nóng)技篇 夏歷·公歷 沙鐘和貓的眼睛 自制蚊香 擺渡 窖 城墻與護城河 浮橋 手工裁縫 榨油坊 千日床 趕尸 千層底布鞋 鐵匠鋪 筷子 打草鞋 彈棉花 刮痧 煙斗 算命先生 風(fēng)水先生 按摩師 瓦匠 理發(fā)師 馬頭墻農(nóng)趣篇 照泥鰍 牧童短笛 釣魚 搖籃 燒瓦塔 抓鬮 猜謎語 圍獵 鸕鶿捕魚 魚荷子 魚梁 釣黃鱔 放風(fēng)燈 踢鍵子和跳房子 陀螺和鐵環(huán)農(nóng)政篇 文房四寶 線裝書 印章 信使 拜年 祠堂 發(fā)蒙 鬼節(jié) 葬禮 轎子 婚禮 哭嫁 報春人 亭子·石街·石拱橋農(nóng)藝篇 打擊樂器 船工號子 小戲劇 撂地雜耍 山歌 民間燈彩 民間舞蹈 唱號音 打繃繃 嗩吶農(nóng)貿(mào)篇 貨郎擔(dān)和磨刀匠 算盤 戥稱和稈稱 銀器 銅器 千棕萬桐子孫不窮 銅鏡 銅幣 放排 元寶石農(nóng)俗篇 鬧元宵 剃滿月頭 吃臘八粥 吃齋 吃新 清明節(jié)祭祖 蒔田酒
章節(jié)摘錄
熏制魚肉 冬天,葉落水涸,正是捕獲野獸和抓魚的好時節(jié),野獸和魚捕得太多,吃不完,就要加工貯存,等待來年春夏時節(jié)食用,于是就有了熏制魚肉的工藝?! 〈蠹s在父系氏族時期,中國人就已掌握了熏制魚肉的工藝,距今至少6000年。換句話說,6000多年以來,中國人就一直傳承著這一食品加工的手藝。熏制的魚肉融人中國的各大菜系當(dāng)中,成為美味佳肴?! ∪绾窝启~肉? 只要是葷腥的物質(zhì),就可以熏制成臘味。由于氣候的不同,南北制作臘味的方式不太一樣。打來的野獸飛禽,或是殺了自家養(yǎng)的牛羊豬狗、雞鴨鵝鴿,先要把內(nèi)臟取出來,然后把鹽敷上去,正反兩方面都敷。敷好鹽后,碼在水缸或木盒中。水缸和木盒必須是干的,不能有水滴。裝好這些敷上鹽的魚肉,上面用蓋子蓋好。這樣做有幾個好處:可以使鹽盡快溶解,被肉吸收,還可以阻止老鼠、貓來偷吃,外面的灰塵也不會浸到肉里去。腌兩天左右,就可以取出來,用棕葉或小麻繩、小棕繩穿起來,掛到一個木棍上,擱在灶前熏。冬天的南方,燒柴火取暖,柴火就在灶臺前燒,順便也就可以熏制魚肉,出太陽的話,就把這些魚肉拿到太陽底下去曬。 如果要熏制豬腿或五六斤重的雞、鴨、鵝,還要采用更為復(fù)雜的工藝。先要把大鐵鍋燒紅,把鹽倒入鐵鍋中,把要腌的豬腿等在鐵鍋中和鹽不停地拌在一起翻炒,直到把肉烤出一層油為止。特別厚的肉,中間還要劃幾刀,把滾燙的鹽塞進去,然后趁熱將腌制好的肉塊放在瓦缸或木桶中。因為這些肉塊大,吸收鹽分比較慢,存放在木桶里的時間要長一些,至少一周。如果是腌制大的火腿,還要更長一點,要半個月以上。據(jù)說,金華火腿要腌制七七四十九天。 所有腌制的肉都必須是剛宰殺的新鮮肉,這樣熏出來的肉才鮮美。也有的地方把熏制的肉統(tǒng)稱為臘味,臘肉、臘魚、臘鵝、臘雞,臘了的鴨子則叫板鴨。熏肉的時間是入冬以后到來年入春之前。熏干或曬干的肉可以掛在廚房的樓板下面,也可以重新放在缸里或木桶中密封好。熏制的肉一年內(nèi)吃都可以,如果因潮濕生了點綠色的霉點,用水洗凈,仍然可以食用,口味一點都沒有影響。火腿保存的時間要長一些,兩年之內(nèi)都可食用,切出來的肉紅紅的。 熏制的肉可清蒸,也可以小炒,還可以煲湯,做的方法很多,無論怎么做,都很好吃。特別是江西、湖南、四川、重慶這些地方的農(nóng)民家里,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都熏制魚肉,數(shù)量很多,有些人家把二三百斤的一整頭豬都做成臘肉,豬的內(nèi)臟也全部做成臘味。這些地方即便做香腸,也都用煙熏?! ‖F(xiàn)在,一年到頭都可以買到新鮮的魚肉,保鮮技術(shù)相當(dāng)發(fā)達,但到了冬天,家家戶戶還是喜歡熏制魚肉,因為熏制的魚肉味道非常特別?! ◆兆印 ◆兆邮且环N具有獨特文化內(nèi)涵的食品?! ∠鄠?,戰(zhàn)國時代楚國政治家、文學(xué)家屈原,同貴族集團子蘭、靳尚等人不和,勸說楚王改革政治,任用賢才,振興楚國,但受到楚王冷落,遭讒言革職,屢被放逐,最后自沉汨羅江而死。他的死訊傳開后,楚國人民失聲痛哭,紛紛包裹粽子,投入汨羅江,希望汨羅江的魚蝦吃粽子,不要去吃屈原的尸體。他留下了《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25篇光輝著作,詩人的愛國精神影響深遠?! 〈撕竺磕甓宋绻?jié),大江南北的中國人便會以包粽子的方式,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jié)一大早,大人起床后先用一個木桶或臉盆浸好糯米,再往糯米中灑一些生石灰或早稻稻草的草灰水,到了中午,這些糯米就會變成嫩黃色。根據(jù)各地植被情況,可用箬葉、葦葉、芭蕉葉等去包裹這些糯米,糯米中還會放上紅棗、臘肉、綠豆、豆沙甚至一些海產(chǎn)品,包裹成圓錐體或扁圓柱體狀,外面再用棕葉撕成的絲或布條、帶子捆住。扔進鐵鍋中,用柴火、煤火或木炭火慢慢去煮。不久,整棟房子甚至整個村莊都彌漫著粽子的香味。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鴨子、大蒜子、雞蛋、鴨蛋、粽子、肉和一些時新的蔬菜,喝自家釀制的燒酒。燒酒當(dāng)中浸一些雄黃,俗稱雄黃酒,大人還會把雄黃酒涂抹在小孩的太陽穴上、眉宇之間和肚臍上,然后帶著自家的男孩子到河里去游泳,大人們到大河深潭中去游,小孩則到河灘、河邊或小河中戲水?! 《宋绻?jié)正是南方漲水的季節(jié),大江小河中都漲了水,河里的魚也就特別地多,鯉魚、馬刀、馬嘴、鯽魚、鲇魚、花泥鰍……馬刀、馬嘴魚特別心浮氣躁,三兩人追一陣子,它們就會亂竄,鉆進水草中不動彈,用手輕易就可以捉到。鲇魚和鯽魚慢悠悠地從一塊石頭底下游到另一塊石頭底下,用石頭狠狠地砸這塊石頭,就會把它們震昏,震昏的魚翻卷肚子浮出水面,輕易就可以捉到。從岸上隨意掰一根帶節(jié)的小樹條,往魚鰓上一穿,不久,就會抓到一長串的魚。端午節(jié)前后的魚特別肥美,熬湯、小炒都是美味。 在河里折騰了大半天的男人們回家的時候,每人手里提回來一長串的魚,肚里的食物消化得也差不多了,鍋里熱氣騰騰的粽子,正好是美味。這時候也不分是哪一家的,大家聚到一起,東家端幾碗,西家提幾個,主人家勺出剛釀制好的米燒,又開始喝酒吃肉,吹牛聊天?! ◆兆永镉捎诜帕耸摇⒌静莼业乃?,實際這些是純自然的堿,具有保鮮作用,箬葉也具有保鮮功效,倘若不增加肉、魚之類的餡,粽子是可以保鮮好長一段時間的。也有些地方會把煮好的粽子晾掛在屋檐下的竹篙上,半個月都不會變質(zhì),可能曬得硬硬的,只要重新蒸一下或煮一段時間,粽子的味道依然香美?! ◆兆与S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每當(dāng)農(nóng)歷五月初五,無論居住世界任何地方的華人都會做粽子吃,不是所有吃粽子的人都知道這是為了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都知道這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傳統(tǒng)。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