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發(fā)展研究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沈士光  頁數(shù):449  字數(shù):380000  

內容概要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至40年代的中國共產黨江西蘇維埃政權和延安邊區(qū)的體制,顯示了政治制度的歷史延伸性和承續(xù)性。不過,任何制度的有效運行都要付出巨大初始成本,政治制度也不例外。因此,要健全和完善我國政治制度,體現(xiàn)制度預設的初衷,發(fā)揮出越來越強大的制度優(yōu)勢,一方面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應該有充分的信心!  本書是作者參加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浦興祖教授國家重點課題《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史》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該書要展現(xiàn)的是1977年到1982年這五年間我國政治制度恢復和變革的歷史。全書共分9個章節(jié),主要對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發(fā)展作了探索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黨的領導制度的歷史性變革、政府行政制度的改革探索、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一國兩制”構想、基層民主的悄然興起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沈士光,1964年生,上海人。文學學士、法學碩士,現(xiàn)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公共行政倫理學。已出版的著作主要有:《公共行政學》(副主編)、《機關公務文書寫作》(主編)、《公共行政倫理學導論》(獨著

書籍目錄

第一章  黨的領導制度的歷史性變革  第一節(jié)  集體領導制度的重新確立    一、黨的領導制度的集體反思    二、集體領導進入制度改革議程    三、切入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    四、八二憲法:黨和國家政治職能的歸位    五、特殊時期的顧問委員會制度設計  第二節(jié)  逐步規(guī)范黨內民主和監(jiān)督制度    一、黨內民主實現(xiàn)歷史性突破    二、為黨內民主建章立規(guī)    三、中央紀委的重設和職能方針第二章  最高權力機關的制度回歸  第一節(jié)  最高權力機關的制度安排    一、新中國新制度新時期新發(fā)展    二、我國人大制度成長的里程碑    三、全力提升人大的立法權能    四、整體性構劃權力機關職權    五、逐步加強權力機關各方面的制度規(guī)范    六、不斷探索行使人大監(jiān)督權的有效途徑  第二節(jié)  《選舉法》的頒布與首次縣級直選    一、選舉理念的重要突破    二、我國首次縣級直選大實踐    三、選舉法、組織法的修改    四、不斷總結選舉經(jīng)驗,推動選舉制度的發(fā)展第三章  政府行政制度的改革探索  第一節(jié)  政府行政領導制度的轉換    一、行政首長負責制的確立    二、地方政府行政領導體制變革  第二節(jié)  機構改革和政府管理體制的變革    一、國務院機構的迅速擴大和1982年的機構改革    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三、突破計劃經(jīng)濟的藩籬,實行放權讓利等改革措施第四章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重現(xiàn)生機  第一節(jié)  民主黨派政治和組織活動的恢復    一、民主黨派恢復活動和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    二、落實政策,民主黨派漸露生機  第二節(jié)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不斷發(fā)展    一、多黨合作制度新的政治基礎    二、多黨合作的十六字方針    三、重啟政治協(xié)商活動第五章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和“一國兩制”構想  第一節(jié)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迎來歷史轉機    一、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恢復    二、高度重視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建設    三、促進民族區(qū)域自治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    四、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化的法制保證  第二節(jié)  “一國兩制”的構想和初步實踐    一、“一國兩制”理論的形成    二、“一國兩制”的初步實踐第六章  干部人事制度大調整  第一節(jié)  政治精英整體性轉換    一、恢復組織路線,啟動干部新老交替    二、干部選拔制度的標準及落實  第二節(jié)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試水    一、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建立離退休制度    二、干部制度改革的多方面探索第七章  基層民主的悄然興起  第一節(jié)  村民自治的起步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初建    一、村民自治的起步    二、企業(yè)領導制度的改革    三、改進企業(yè)中黨的領導方式    四、工會性質的重新定位和理順與職代會關系  第二節(jié)  人民信訪工作    一、信訪高峰和信訪工作的逐步規(guī)范化    二、總結經(jīng)驗,逐步使信訪工作有章可循第八章  20世紀的第三次法律革命  第一節(jié)  我國司法制度的全面恢復    一、司法工作步入正?;?   二、黨委審批案件制度與司法獨立行使權    三、歷史性審判有力地推進了我國法制建設  第二節(jié)  司法行政制度在發(fā)展中不斷規(guī)范    一、兩度修改憲法和兩院組織法    二、不斷恢復和發(fā)展我國司法的相關制度第九章  建設邁向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和革命化的軍隊  第一節(jié)  改革人民軍隊領導組織制度    一、軍委領導體制的變化    二、軍隊組織體制的創(chuàng)新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初期軍隊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    一、鄧小平啟動軍隊體制改革    二、我國軍事制度恢復和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三、改革軍隊干部人事制度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黨的領導制度的歷史性變革  1976年10月,中國的政壇在毛澤東主席去世一個月后發(fā)生了巨變。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非常措施,逮捕了極“左”路線代表“江青集團”。以1978年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發(fā)表了《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闡述了黨的領導制度要進入全面改革階段。中共中央開始著力改革權力過分集中、黨政分開、以黨代政等問題。1982年通過修改的憲法又對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進行重大的調整?! 《砹_斯學者費奧克蒂斯托夫認為,1976年10月以后“中共著手修訂自己的理論觀點,探索國家社會經(jīng)濟、精神和政治發(fā)展的新途徑;正是在這個階段,形成了確保國家逐步擺脫危機局面和基本上順利實行新的社會經(jīng)濟政策的方針?!彼忉屨f:“中共的新方針,即后來稱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一節(jié) 集體領導制度的重新確立  從“江青集團”倒臺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被認為是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發(fā)展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給老公買的,專業(yè)用書,挺好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