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約安·克里斯托福·阿諾德 頁數(shù):247 譯者:楊基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人人害怕遭遇意外事件、恐怖攻擊;害怕疾病與死亡;害怕孤獨與悲傷…… 本書不但講述了多位平凡的男女老少如何得到力量克服深層恐懼的經(jīng)歷,更穿插了托爾斯泰、狄更斯、克爾凱郭爾等人發(fā)人深省的小故事。本書將幫助讀者產(chǎn)生堅定的信念:即使身處焦慮時代,亦能將生命發(fā)揮到極致,安然面對人生各樣危機與挑戰(zhàn)!
書籍目錄
序引言第一章 根基第二章 恐懼第三章 絕望第四章 喪子第五章 尊重第六章 童心第七章 期待第八章 預備第九章 意外第十章 棄醫(yī)第十一章 天佑第十二章 苦難第十三章 信仰第十四章 勇氣第十五章 醫(yī)治第十六章 關懷第十七章 死亡第十八章 哀悼第十九章 復活作者后記編者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根基 我6歲那年,我那出生僅一天的妹妹瑪麗安死了。我甚至都沒見過她活著的樣子,然而她對我童年生活的影響遠遠大于其他人。她的出生和死亡對我的姐妹和我,甚至多年以后對我自己的孩子都無疑造成了巨大影響。 當時是1947年,我們家住在巴拉圭的森林里,那是一個小型的社區(qū),里面只有一所設備簡陋的醫(yī)院。就在瑪麗安出生前,我媽媽經(jīng)歷難產(chǎn),兩天時間極其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險。當時,媽媽的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幸好醫(yī)護人員幫助她心臟重新起搏,但是她仍然昏迷不醒。我父親請求醫(yī)生給她做剖宮產(chǎn),但醫(yī)生警告他說:“要是現(xiàn)在做剖宮產(chǎn),你妻子會死。要救她的話,唯一的辦法就是放棄孩子,否則母子都保不住。”這是一種異常艱難的處境:我的父母都堅信所有的生命都是神圣的,任何人都無權剝奪生命。于是,父親出去,到林子里去禱告?! ∷貋淼臅r候,媽媽終于醒了,但是尚未脫離危險。然后,誰都沒想到,孩子成功地自然分娩了。她的頭上有一小片青淤,是助產(chǎn)儀器留下的疤痕,但除此以外,她看起來蠻健康的。我的父母都相信這是上帝介入的結果?! ∪欢鴭寢尭杏X到這個孩子依然不大對勁?,旣惏矝]哭,也沒有睜開過眼睛。第二天,她就死了。幾個星期以后,媽媽給她在德國的兄弟寫信說: 我們曾如此盼望這個孩子的出生,在她出生時還經(jīng)歷了那么多痛苦,但她就這么離開了,我們甚至還來不及了解她以后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可真讓人受不了啊。有時候,這看起來那么不真實,就像是一個飛逝的夢。但我想得越多,就越感激上帝,因為他曾讓瑪麗安活著來到這個世界。雖然只有幾小時,但她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歡樂,并且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加彼此珍愛。這樣看來,雖然她生命短暫,但我感覺她完成了在世界上的使命。 說到父親,他一輩子都為著當初沒有放棄胎兒而感謝上帝。這次體驗鞏固了他的信念:不論一個靈魂在地上存活的時間多么短暫或者多么長久,它總有一個神圣的目的。他將這一信念傳遞給了我,讓我深深地尊重生命的奧秘,不僅是出生的奧秘,也尊重死亡的奧秘,以及每一個人生命的神圣性,而不論其壽命長短?! ∧菚r候,我還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有各種壞習慣,時不時地給自己找麻煩。就和其他男孩一樣,我熱愛無鞍騎馬,喜歡遠足狩獵,我喜歡看高卓牧人(南美草原地區(qū)的牛仔,有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混合血統(tǒng)的牧人——譯者注)放牧賽馬。我幻想著自己某一天也會成為一個高卓牧人。然而,瑪麗安的影響總是在我的心里,像一粒慢慢發(fā)芽的種子,在我心底扎根,至今仍然還在?! ≡谀瞧瑏啛釒У奶焯美?,土地肥沃、生活多姿多彩,但疾病和死亡也潛伏在我們四周。我常常和父親送食物和其他補給品去醫(yī)院。在醫(yī)院里,我們每天都目睹人生悲慘的一面。很多病人營養(yǎng)不良,麻風病和結核也很普遍。有各種婦科綜合癥;兒童死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腦膜炎,或者脫水;男人被倒下的樹木砸傷,或者酒后鬧事被刀捅傷。 父親經(jīng)常給我們講耶穌,講他如何為貧窮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他告訴我們2000年以來,許許多多的人為著耶穌而愿意奉獻一切。我們最喜歡瓦西里·奧斯波維奇·拉喬夫(Vassili Ossipoviteh Ra—choff)的故事。他是個俄羅斯貴族,但他離開了自己的家族,放棄了財富,行走在鄉(xiāng)間,幫助受苦的人和臨死的人。長久以來,他的形象時常盤旋在我的腦海中。 十幾歲的時候,我離開家,去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一個使團工作了幾個月,主要是在辦公場所附近打雜跑腿?! ⌒瞧谔焐衔绱蠹叶家龆Y拜,但我有時候不參加,卻跑到貧民窟去找我的朋友。我在那兒有不少朋友。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簡直可怕至極——用竹子搭成小棚子,里面擁擠不堪,滿地流淌著又臟又臭的廢水,蒼蠅和蚊子密密麻麻。孩子在路上成群結隊地游蕩,很多人是孤兒,還是扒竊能手。有些孩子給人擦鞋,擦一雙鞋五分錢。我對這份工作很感興趣,后來一有機會就背上包,同他們一起去擦皮鞋。那些孩子們就一點點地告訴我他們的生活情況。很多人的父母死于戰(zhàn)爭或熱帶疾病。他們也曾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死于疾病、營養(yǎng)不良,或缺乏生活必需品,他們自己則在困苦、恐懼和危險中掙扎著求生?! 〕抢镆挥斜﹦?,我們所在的街道就會發(fā)生槍戰(zhàn)。我們整天整夜都聽見附近坦克的轟鳴聲與槍炮聲。子彈從我們的屋頂呼嘯而過。在窗邊就能看到士兵被打死,這就是戰(zhàn)爭,而我當時只有13歲,又遠離家人,所以內心無比驚恐。我要是被子彈打到,那怎么辦? 我的姨婆莫尼卡和我們一起住,她看到我很害怕,就來安慰我。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她是個護士,曾經(jīng)在前線服役。她給我講臨死的士兵把頭枕在她的腿上,如何因疼痛和對死亡的恐懼,而像小孩一樣哭泣;他們如何因自己的罪而悔恨落淚,如何因為永遠不能再見到自己所愛的人而感到痛苦萬分??恐\的信仰,莫尼卡安撫他們,并使他們在、臨終前得到安息?! 〉匀挥羞@樣一個問題困擾著我,那就是:人為什么非死不可呢?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邪惡?莫尼卡就讀《羅馬書》第八章給我聽,告訴我一切受造物如何痛苦呻吟,渴望被拯救。她的話真的減輕了我的恐懼,特別是對死亡的恐懼。像父親一樣,她告訴我上帝為我們在浩瀚的宇宙中預備了一個地方。我對此深信不疑,感覺那個地方非常真實,而不是虛幻的。這一信念一次又一次地激勵著我?!恶R太福音》所記載的耶穌的奇妙應許也給了我安慰:“看,我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薄 〔畈欢?0年以后,我又一次親身體驗死亡。(當時我家已經(jīng)離開南美,回到美國,在紐約利夫頓協(xié)助建立一個新的社區(qū)。)當時美國民權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沒有人能對此無動于衷。馬丁·路德。金的形象當時(至今仍舊)激勵著我。雖然很多人恨他,他也頻頻遭到威脅,死亡的陰影想必也一直在他的腦海中徘徊,但是他堅持正義的信念永不動搖,他看上去簡直無所畏懼。就在他被刺身亡的前幾天,他坦承了一切,并且解釋他為什么拒絕向恐懼屈服: 和任何人一樣,我也想活得長久。長壽總是好事。但我現(xiàn)在不看重這個。我只想遵行上帝的旨意。他允許我登上了山頂。我俯瞰山那一邊,已經(jīng)看到了應許之地。我也許不能和你們一起到那里去。但是今天晚上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們——作為一個民族——必將抵達應許之地!所以我今晚很高興。我不再憂慮任何事,也不害怕任何人。我的眼睛已經(jīng)看到了主再臨的榮耀! 對于我來說,馬丁·路德·金的生命本身傳達著一個重要的信息。1965年春天,一個朋友和我到阿拉巴馬州旅行,我們親身體驗到了馬丁·路德·金那深深的愛和謙卑。在參觀塔斯克基學院(Tuskegee Institute)時,我們聽到了吉米·李·杰克森(Jimmy Lee Jackson)的死訊。吉米是一個年輕人,8天前在附近馬里昂(Marion)市的一場和平示威中被警察毆打,受了重傷?! 『髞恚杂^者描述當時那種極端混亂的景象:許多旁觀的白人砸爛照相機和攝影機,把街上的路燈打爛,而警察粗暴地攻擊黑人游行者,其中很多人當時正在教堂的階梯上禱告。吉米看到一名州政府的巡警在狠狠地毆打他的媽媽,他就抓住那人,然后一顥子彈打中他的腹部,他的頭上也遭到了警棍的猛擊,他被打得奄奄一息。由于當?shù)蒯t(yī)院拒絕接收他,人們只好把他送到塞爾瑪(Selma)。他在那兒把這一切告訴了記者。幾天后,他就去世了。 聽到吉米的死訊,我們立刻驅車前往塞爾瑪。儀式在布朗教堂(Brown Chapel)舉行。在瞻仰遺容時,我們看到,雖然遺體整容師盡力遮掩其傷口,但他頭上那些嚴重的傷口依然清晰可見:三條巨大的傷口,每條都有1英寸寬、3英寸長。 我們被深深震動了。我們留下來參加吉米的追思禮拜。屋子里全是人,我們只能坐在后面的窗臺上。屋子外面也是人山人海?! 〉浅F婷畹氖?,在整個儀式中,甚至沒有聽到一個表達憤怒或者復仇之類的詞。相反,人群中只有英勇與平安的氣氛。當每個人起立,開始唱黑奴時期的老歌《我們絕不回頭》(Ain’t gonna let no-body turn me’round)時,教堂里充滿了凱旋的氣氛,從旁邊路過的人肯定猜不到這里是在作安息禮拜。 我們在馬里昂參加了另一個儀式,為吉米舉行的安葬儀式,其氣氛顯然更為肅穆??h法院的走廊上列隊站立著長排的州政府巡警,他們手持警棍,直瞪著我們。幾天前在馬里昂襲擊黑人的就是這些人。儀式結束之后,我們前往墓地。在途中,我們先后從他們和一群存附近市政廳聚集的白人身邊經(jīng)過。這些配備著望遠鏡、照相機和槍支的警察,給我們每個人都拍照存證。那些白人雖然沒有武裝,卻一路不停地侮辱和嘲笑我們?! ≡谀沟兀R丁·路德·金作了寬恕與愛的演說。他呼吁每個在場的人寬恕那些警察,寬恕殺害吉米的兇手,同時寬恕那些逼迫他們的人。然后,我們手拉著手一起高唱《我們必得勝》(We shall over-come)。 雖然馬丁·路德·金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我的人格,但是說到對死亡的看法,還是我的父母對我的影響最大。父親一生受了許多苦。很多次他身患重病,幾近死亡,但每次都奇跡般地支撐過來。媽媽比爸爸大4歲,身體健康,態(tài)度積極,幾乎從未生過病。我們這些孩子們總以為爸爸肯定會比媽媽早離開我們,但上帝自有他的安排。1979年9月,媽媽被診斷出淋巴結腫瘤。她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她一輩子都在服侍他人,現(xiàn)在卻無法自理,不得不靠別人伺候。她很難接受這個事實。然而,雖然她身經(jīng)苦痛,但她仍然信靠上帝,降服于他的旨意之下。她找到了內心的平安,無所畏懼地面對最終的時刻?! ∧翘?。當醫(yī)生通知媽媽的病情時,爸爸和媽媽黯然淚下,我們也都落了淚。然后他們彼此凝視著——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眼中流露出的愛意——然后轉頭對我們說:“從現(xiàn)在起,我們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刻。我們絕不錯過任何機會,來向兄弟姐妹們、孩子們、客人和朋友們表達我們的愛。”媽媽告訴我們要完全信靠上帝的智慧和引領。那是個令人肝腸寸斷又感人肺腑的時刻?! H僅幾個月以后,1980年的冬天,在短短兩周內,我們身邊有三名老年人相繼去世。他們都是我父母最親近的人,他們的過世深深地傷了媽媽的心。隨著他們一個個去世,她也越來越虛弱。先是我祖母歐瑪在95歲時去世。媽媽當時身體已經(jīng)非常虛弱,無法親自為祖母整理遺容和安排安放靈柩的房間。她覺得特別痛心。她始終覺得,向親友致以“最終的愛禮”(這是她的原話)是無上的光榮?! H僅幾天后,與媽媽相識50年的密友朵拉又去世了,我?guī)Ц改溉フ把鏊倪z容。媽媽看她的眼神是那么溫柔,我至今也忘不了。雖然她無法參加葬禮,但當朵拉的葬禮隊伍通過我家門前的時候,她還是下了床,渾身顫抖著站在門口,默默地致以敬意?! ∵^了一周,我爸爸的一個老同學路得又去世了。在路得的葬禮舉辦之時,媽媽穿好衣服,在她的床上坐起來。顯然她已經(jīng)沒有力氣了,但是她還是堅持穿戴整齊,以表達她對路得的愛和尊敬?! 〗虝暮⒆觽兂3砜赐麐寢?,他們相信媽媽很快就能好起來。孩子們的信心很有效果,每當他們在我家的時候,媽媽就變得平和、喜樂。她常嘆息說:“那些孩子呀,那些孩子!”但她不知道,那些孩子好幾次悄悄地聚在一起為她的康復禱告?! ?980年3月,在確診5個月以后,媽媽去世了。她的死對父親是個沉重的打擊,他的精神再也沒有恢復到從前的樣子。在我父母超過40年的婚姻生活中,他們總是互相依靠,互相支持。而現(xiàn)在只剩下我父親孤單一人了?! ≡诮酉聛淼膬赡昀铮赣H的體力迅速下降。他每天讀《圣經(jīng)》,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就主持禮拜儀式。他經(jīng)常講到上帝對一切受造物的最終計劃,不停地說,“唯有上帝的國度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都這么渺小,這么軟弱,但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出口,上帝的愛可以借著我們流人并且影響這個世界。這就是我活著的目的,也值得我為之犧牲?!蔽腋赣H一直堅持這個態(tài)度,直到最后?! ∷R終前幾個星期已經(jīng)說不出話來,但我坐在他身旁時仍然可以感受到力量。上帝的同在是那么的真實可觸,從上帝那里他得到深深的平安。在一個夏日的清晨,他去世了,身為他的獨子,我親手為他闔上雙眼,這讓我心中感到無比榮耀?! 〉诙隆】謶帧 ∥矣?940年出生在英格蘭,那是一個恐怖的年代。德國轟炸機每天從我們在考茨沃德(Cotswold)鄉(xiāng)村的房子上方飛過,去轟炸附近的伯明翰市(Bir—mingham)。當他們回來的時候,他們會時不時地隨意投擲沒有投完的炸彈。有幾次炸彈落在離我們家很近的地方。我媽媽后來告訴我,當時她心里非常擔心我們幾個孩子的安危?! ?955年,我們一家人來到美國,納粹的閃電戰(zhàn)成為遙遠的回憶,但是另一場戰(zhàn)爭——冷戰(zhàn)——又大張旗鼓。兩個超級大國彼此較勁,看誰能造出最厲害的武器。廣島和長崎的可怕情景還歷歷在目,核恐慌當時處于最高點。學校定期舉行防空演習,各家各戶都在為自己建造防空洞和儲存罐頭食品。報紙上刊登的也是蘇聯(lián)可能轟炸美國城市的各種新聞?! ξ襾碚f,在美國生活是一次令人興奮的冒險。與此同時,萬一原子彈在紐約爆炸,我們位于利普頓的新家正位于專家所預測的方圓90英里的核輻射范圍之內,這真叫人感到害怕。 我實在沒法讓自己習慣那些空襲演習。一次又一次地,我心里對原子彈和戰(zhàn)爭感到焦慮。我覺得我的許多同學也有類似的焦慮——雖然他們常就此開玩笑。我們這一代人無疑都有類似的記憶?! ‘斎?,恐懼不僅限于一些特定的場合和時代。
媒體關注與評論
從頭到尾,它閃耀著希望的光芒!我希望,當屬于我的那個時刻到來時,有一本這樣的書放在我床邊?! A_·布蘭德(Paul Brand) 著名人道主義者 這本書是一個神奇的見證:人們怎樣可以臨死不懼,從容放手。這本書刺激麻木的生命,喚醒沉睡的靈魂。 ——威爾農(nóng)·格朗茲 美園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神學院哲學教授
編輯推薦
《不要懼怕:面對失喪和死亡的智慧書》將幫助讀者產(chǎn)生堅定的信念:即使身處焦慮時代,亦能將生命發(fā)揮到極致,安然面對人生各樣危機與挑戰(zhàn)!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