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黃庭堅 頁數(shù):1997 譯者:鄭永曉纂輯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鄭永曉編著的《黃庭堅全集(上中下)(精)》收錄了黃庭堅作品集以供讀者參考學習。
作者簡介
作者:(宋代)黃庭堅
書籍目錄
上冊目錄
前言
體例說明
篇名目錄
第一輯:居家及葉縣時期
仁宗皇祐三年(1051)
詩
仁宗皇祐四年(1052)
詩
仁宗嘉祐五年(1060)
詩
詞
仁宗嘉祐六年(1061)
詩
文
英宗治平二年(1065)
詩
英宗治平三年(1066)
詩
英宗治平四年(1067)
詩
詞
文
神宗熙寧二年(1068)
詩
文
神宗熙寧二年(1069)
詩
文
神宗熙寧三年(1070)
詩
神宗熙寧四年(1071)
詩
第二輯:北京(大名)時期
神宗熙寧五年(1072)
詩
神宗熙寧六年(1073)
詩
文
神宗熙寧七年(1074)
詩
神宗熙寧八年(1075)
詩
神宗熙寧九年(1076)
詩
神宗熙寧十年(1077)
詩
文
神宗元豐元年(1078)
詩
文
神宗元豐二年(1079)
詩
詞
文
以下作品約作于北京(大名)時期
文
第三輯:太和時期
神宗元豐三年(1080)
詩
文
神宗元豐四年(1081)
詩
詞
文
神宗元豐五年(1082)
詩
文
神宗元豐六年(1083)
詩
文
以下作品約作于太和時期
文
中冊目錄
下冊目錄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朝請大夫知吉州姚公墓志銘 元豐辛酉八月己未,朝請大夫、知吉州事姚公,以疾歿于州之正寢。屬吏豫章黃庭堅既哭公于堂,吊問諸孤,退則論撰公之世出官次、躬行吏考,遺諸孤,使求立言之君子銘之。其孤洗、沆曰:“實以某年月某甲子,奉窀穸于錢塘之某原,舉先夫人拊焉。維先人之治行,它人所不能言,銘先人宜莫如子?!辈坏棉o,遂銘之。恭惟姚氏,其自出甚遠,其后乃占吳興武康。察及思廉父子以史顯,璃、元崇皆武后時宰相,而元崇汔相泰陵,名重天下,姚氏遂為中州姓族,與唐俱盛衰。有仕江南李氏,以軍伐補東布洲鎮(zhèn)遏使者,諱璜。李氏納圖籍,遂歸田焉。是為公之高大父。東布洲,今通州之靜海也。故公為靜海人。曾大父諱某,大父諱某,皆有潛德,在田里。及公起家,仕至中郎,累贈先府君刑部侍郎。公登慶歷初進士第,由縣尉至作州,所至各有吏能。官九遷,為職方郎中。會新格以階寄祿,故今為列大夫。嘗以博士勾當廣西經(jīng)略使公事。廣東西新去兵火,所向瘡痍者未起,公招慰拊納,人就耕食,使者視成。以書最知郁林州,三歲未嘗論決大辟。今天子即位,遣子弟修土貢,例當推恩。公六子皆未仕,遂不遣子而遣其弟,旁郡不能者多愧之。通判杭州,州東挾漕河皆民田,白龍澤岸善決,毀民成功。公至則為捍水堤,于今以有年。其為吉州,蓋以揉熟世故,左右文法,又其資長者。始至,承前守留事,訟訴盈庭,逮報受書,數(shù)吏不勝舉,舞文吏亦以嘗公。公色夷氣平,徐徐區(qū)別,皆盡人情,而后境中日以無事,出報謁賓客,一府皆驚。公忠信孝友,好學不倦,下士如不及,任職直前,不為后日計。祿仕垂及四十年,奉身菲薄,而棄諸孤之日,衣才可以斂,帑才可以具喪,而諸孤無以歸。其砥礪廉節(jié),不減古人。公諱某,字某,年六十有三。夫人某氏,有封邑于金華,先公七月卒。六男子:長則洗,虔州司理參軍;滂,蘄州蘄春縣尉;汲、滌、沅、滸。五女子,適某官應昭若,某官阮之武,某官劉敏修。敏修之配既沒,許以繼室歸之,而未行也。銘曰: 諸姚有聲,望自吳興。唐遷江南,乃籍金陵。有以武功,執(zhí)戈海浦。逮其曾孫,耕食不去。公舉進士,興于畝桑。勤官下邑,薦者交章。
編輯推薦
《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套裝共3冊)》收錄了黃庭堅作品集以供讀者參考學習。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