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齊宏偉 頁數(shù):278
Tag標簽:無
前言
跟書打交道這么多年,我最大的體會是讀書要讀經(jīng)典。讀一本壞書的最大壞處是耽誤了同時瀆一本好書?!伴_卷有益”固然不錯,但那是在有了扎實的精神底子之后。何況人生苦短,更不應該出租自己的頭腦成為平庸思潮的跑馬場,跑來跑去一輩子,弄得心靈反沒了安頓,豈不可悲? 馬克·吐溫說所謂經(jīng)典就是人人盼著已經(jīng)讀過卻沒有人愿意去讀的作品。經(jīng)典難讀,那些最偉大的典籍拒絕人隨意進出,它們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方式顯明自身的深邃和高貴。然而,經(jīng)典無一例外都具備一種品質(zhì):質(zhì)樸。只要你肯謙卑,肯花上時間一讀再讀,就發(fā)現(xiàn)它們不噱頭,不炫耀,對人生有真知灼見,確實見證了人生的種種奧秘,錯過它們就錯過了人生那最瑰麗的風景、最莊嚴的境界和最微妙的慧識。一旦讀進去了,它們就如清泉活水注入你心田,汩汩流淌一生。只需要,只需要輕輕劃開一道口子,一道小小的縫隙,那精神清流就會滲進來、流進來、沖進來。本書的寫作動因就是想推薦人生中最值得精讀的文學原典,并提供“ 一道口子,一道小小的縫隙”,讓經(jīng)典的清泉滋潤日常生活。早就有動筆的沖動,但怕解讀不好反和一本又一本所謂“名著導讀”一樣糟蹋了名著,直到2004年遇見彭兄,他一再提及可以有這樣一本書,甚至一套書,連書名都想好了,才使我下定決心承擔下來。沒想到,為寫再讀,經(jīng)典自身的魅力竟消除了寫的負擔,又給了我那么多語言性的“驚艷”和精神的“ 顫栗”,我不得不稍微按捺一下,才避免過分嘮叨。我內(nèi)心充滿了分享的沖動和喜悅。經(jīng)典=語言(驚艷)×精神(顫栗)。這是和經(jīng)典的緣分,也是和文學的緣分。這才是本書寫作的最深動機。巴爾扎克有不朽的作品,也有速朽的作品,果戈理有成功的作品,比有失敗的作品,但文學總是美好的。我無法想象沒有文學的人生,正如帕斯卡爾可以設想一個人沒有手,沒有腳,甚至沒有頭,卻無法想象他可以沒有思想。還記得小時候讀莎士比亞的《麥克白》,我根本不知道那本前邊撕去幾頁的連環(huán)畫叫什么名字,但里邊的神秘和憂郁卻深深打動了一個11歲孩子的心,他忘了本是到鄰居家玩一會兒,然后馬上要回家吃飯的。那一刻他明白了文學是可以移動的樹林和無法洗干凈的手。他走進了那神秘的黑夜,忘了吃飯,也忘了時間。在這個除了課本幾乎沒什么藏書的l山村,誰也說不清這本奇怪的畫冊是怎么來的。15年后,我選擇了一個工作,能時時有機會在臺上與人分享一本父一本文學名著。那種我能設想的最美好人生是書香彌漫的人生,那種我能設想的最心動時刻是遭遇好書的時刻。因此,除了名著,物品愛買的書是解讀名著的書。隨意組合文字,是種誘惑。但文學是在與這種誘惑的搏斗中產(chǎn)生的。文學讓語言成為路。像兒時黃昏,母親喚著乳名喊孩子回家吃飯,一個個孩子沿著晚霞籠罩下的鄉(xiāng)村士路,赤足回家。那炊煙下鍋灶上的飯菜香是真的,那回家的路是真的。文學和生活一樣真實廣闊。每一本打開的書頁,和每一片落葉同樣真實,甚至書頁本身都散發(fā)著木香。在千百次感動過后,生活還跟原來一樣,融雪在明亮陽光下滴落下來,鴿群在澄澈天空飛過。但又全不一樣了。誰說圣潔不可以成為一種美麗,生活的莊嚴不可以成為一種實際?誰說那最黑最黑的海底就一定沒有那條最黑最黑的魚? 那是來自神秘境界的消息,文學生于世界變成境界的剎那。于是:人,人著;生,生著。生活之殼破碎,心魂之翼張開,生活就意味著生活的可能性,人亦是。帕斯捷爾納克說:“書是一塊立體的滾燙的熱氣騰騰的良心……精神世界沒有書便不會延續(xù),就會絕種。猴子就不曾有過書?!庇终f:“不久以前,人們以為書中的場面是編造出來的.這是誤解。書何須那些場面?人們忘記了,我們惟一能夠支配的事是使發(fā)自內(nèi)心的生命之音不要走調(diào)?!?好書就是那些使發(fā)自內(nèi)心的生命之音不走調(diào)的書。在一個處處走調(diào)的世界上,我們能認出那些好書嗎?有時候,習慣于謊言的人們把真理也當成了謊言。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質(zhì)樸.那些偉大的名著是質(zhì)樸的,它們自身強烈的精神特征表現(xiàn)為一種驚人的質(zhì)樸,介紹它們的時候也需要這種品質(zhì)。文學不是一種專業(yè),而是人生的一種境界。這里介紹的30本文學經(jīng)典都和信仰、人生有關。但它們不因為和信仰、人生有關就不是經(jīng)典?;蛘叻催^來說更對,經(jīng)典難道可以和信仰、人生無關嗎?經(jīng)典是最多的精神含量和最自然的表達方式相乘,美是真理顯露的動姿。那些不為了發(fā)表而為了探索心靈的書讓我敬佩。那些不只提供答案而且提供迷惘的書讓我親近。看到那些以心靈的經(jīng)歷參與了歷史進程的著作靜靜排放在書架上,就由衷激動而歡欣,沉潛而寧靜,你知道面對的是無數(shù)種人生的可能,是無數(shù)顆滾燙的心。身處斗室,讓真理之光充盈,陪伴,粉碎了自我又成全了自我。我愿意借著寫成一本好書的努力來表達對好書、對文學的敬意。還記得早年求學歲月嗎? 很多次,坐在列車硬座車廂里,和鄰座說夠了話,而前邊還有漫漫K夜要熬。有人在打瞌睡,咣當咣當?shù)牧熊囆羞M聲中,你卻難以睡著。這時,你總會拿出一本書,讀著讀著,一夜很快就過去了。甚至連座位都沒有的時候都有,你站在列車擁擠的過道里看一本講述人類苦難和溫情的書,在昏黃的燈光下,竟不知不覺站著讀了一夜。人生不是可以在書中消磨一生的旅途。然而,在人類共通的苦難中,是書使你學會把自身的磨難放在一個合適位置,然后更有勇氣承載它??傆幸环借驳木裥强眨档媚闳パ鐾?。這不是逃避,而是生活本身。在可以陪伴你度過漫漫長夜的書中,但愿也有這一本。這就夠了。以書會友,也以書為友。以書為友,也以書會友。
內(nèi)容概要
真正的文學,一方面貼近苦難深淵,另一方面仰望燦爛星空,是人類生存暗夜中的超越之思,給人帶來靈魂的驚艷和顫栗。本書精選三十本深受基督教精神資源影響的一流世界文學名著進行導讀和評析,既有內(nèi)容簡介,又有解讀門徑,既有對作家精神譜系之溯源,又有對作品藝術神韻之賞析,資料性和感悟性并重,一書在手,即可領略人類精神險峰上那無限風光。 作者不因個人偏好而忽略客觀史識,不因風景瑰麗而忘記歸路,大力引介中國文化傳統(tǒng)稀缺元素之同時,又力求對人類生存和個體困境有深入反思?! ”緯鴰Ыo你一種信心:閱讀就是與大師對話,與自我對話,與人生對話。拿起來,讀吧,這里有精神性的驚艷和生存性的顫栗,欣悅使書頁變?yōu)殚T檻。
作者簡介
齊宏偉,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研究領域為基督教與中西文學。近期出版專著《心有靈犀——歐美文學與信仰傳統(tǒng)》(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詩集《彼岸的跫音》,已在《文化中國》(加拿大)、《南京大學學報》、《中國比較文學》、《南京師范大學學報》、《江蘇社會科學》、《社會科學論壇》、《基督教文化學刊》、《跨文化對話》、《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在《蔚藍色》(美國)、《海外校園》(美國)、《鐘山》、《青春》等刊物發(fā)表散文、詩歌多篇。
書籍目錄
前言處境篇 1.心魔(《蠅王》) 2.誘惑(《白鰳》) 3.分裂(《化身博士》) 4.失落(《失樂園》) 5.空虛(《傳道書》) 6.絕望(《變形記》) 7.荒涼(《荒原》) 8.疾?。ā栋┌Y樓》 9.死亡(《伊凡·伊利奇之死》) 10.苦難(《約伯記》)求索篇 11.追尋(《浮士德》) 12.方向(《你往何處去》 13.欲望(《安娜·卡列尼娜》) 14.務虛(《務虛筆記》) 15.證悟(《吉檀迦利》) 16.自?。ā稄突睢罚? 17.延宕(《哈姆雷特》) 18.犧牲(《雙城記》) 19.超越(《神曲》) 20.仰望(《天路歷程》)信念篇 21.理想(《堂吉訶德》) 22.智慧(《銑知》) 23.良心(《悲慘世界》) 24.愛情(《雅歌》) 25.詩意(《日瓦戈醫(yī)生》) 26.懺悔(《阡悔靈》) 27.思想(思想錄》) 28.恩典(《路加福間》) 29.自由(《卡拉馬佐夫兄弟》) 30.永恒(《海的女兒》)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走了一段時間,小和尚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 “男女授受不親,何況咱們又是出家人……您剛才怎么能背一名女子 過河呢?” “哦……你是說剛才那女子啊……我已經(jīng)把她放下了。你怎么還背著 她?” 老和尚回答。 這個寓言故事暗藏禪宗機鋒,機智又巧妙地指出“魔由心生,孽由人 造”,人們不也常說“你心里有鬼”這樣的話嗎? 獲諾貝爾獎的“英國當代文學經(jīng)典”《蠅王》一書的主旨也可用“心 魔”二字來概括。當然,作家戈爾了的靈感,不是來自中國禪宗或印度佛 教,而是來自《圣經(jīng)》。 他給書起名叫“蠅王”,即“蒼蠅之王”,此名稱來自于希伯來文 Baalzebub,意為“蠅神”,在《圣經(jīng)》中特指非利士人以革倫城所拜之神 ,在《舊約》時代名聲很響,據(jù)《列王記》記載,公元前9世紀,以色列王 亞哈謝不慎從陽臺上跌下得病,就是去求問這位神祗自己會不會好,此事 受到先知以利亞嚴厲的斥責。 小說《蠅王》中,孩子們獵殺野豬后砍下豬頭,插在木棒上,豬頭上 落滿了蒼蠅,變成了“蠅王”?;膷u上,還有孩子們特別懼怕的“野獸” ,其實那是一位飛行員腐爛的尸體,上邊也落滿了蒼蠅,也是“蠅王”。 蒼蠅聚集處正是藏污納垢之處。在戈爾丁看來,這樣的污垢不只在小島上 存在,不只在人心外存在,也存在于人心深處,根本就是人心的一部分, 人心深處的邪惡也會源源不斷生出來,就像蜜蜂制造蜂蜜。 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的是小說中的西蒙,他類似于《圣經(jīng)》中的先知, 戈爾丁也說“在我的寓言中,他是一位耶穌式的人物”,是他首先說出“ 大概野獸就是咱們自己”這樣的話,結果被孩子們轟下去了。后來,他上 山發(fā)現(xiàn)了“野獸”不過是一個腐爛的人,于是沖到山下要告訴孩子們,讓 他們不要再恐懼,沒想到被發(fā)狂的孩子們當成“野獸”給活活打死了。人 心中的魔障使人不愿知道真相,人對自己本性如戈爾丁所說的那樣是“驚 人的無知”。 因此,那個豬頭變成的“蠅王”嘲笑西蒙說: “別夢想野獸會是你們可以捕捉和殺死的東西!”豬頭說道。有一陣 子,森林和其他模模糊糊地受到欣賞的地方回響起一陣滑稽的笑聲?!澳?心中有數(shù),是不是?我就是你的一部分?過來,過來,過來點!我就是事 情沒有進展的原因嗎?為什么事情會搞成這副樣子呢?” 這正是《蠅王》的主旨?!跋壨酢逼鋵嵲谌诵闹?,是人本性的一部分 ,人犯罪墮落不是社會原因,也不是私有制熏染,而是人自身的幽暗本性 所致。 英國作家巴倫坦曾在19世紀中葉寫出《珊瑚島》這樣的荒島小說,里 邊寫到拉爾夫、杰克等少年人在輪船失事后漂流到小島上,如何團結友愛 ,戰(zhàn)勝了海盜,幫助了土人,還發(fā)現(xiàn)了寶藏等等。一百年后,戈爾丁對此 不以為然,認為他的前輩巴倫坦對人的本性過于美化,因此在《蠅王》中 才反其道而行之,特意安排這群幾乎同名的少年人也同樣流落到一個荒島 上,不過這次敘述的不再是他們?nèi)绾紊屏己秃纻b,而是寫他們?nèi)绾尾挥萌?教就傾向于放蕩和邪惡,不再寫他們?nèi)绾螆F結和友愛,而是寫他們?nèi)绾畏?裂和殘酷。更重要的是,放蕩、邪惡、分裂、殘酷等,他們似乎天生就會 ,邪惡這一面的吸引力遠遠大干善良、豪俠、團結和友愛那一面的吸引力 。 為了體現(xiàn)這樣的主旨,他安排一幫孩子們在島上進行一場實驗,轟轟 烈烈而又悄無聲息的人性實驗。戈爾丁巧妙設計了拉爾夫和杰克的矛盾、 斗爭。顯然,小說中的金發(fā)少年拉爾夫代表了人類文明化自身的努力。他 一到荒島就用海螺為號召集了所有幸存的孩子們,讓孩子們投票選出首領 ,告知大家必須偵察地形,還制定了發(fā)言規(guī)矩,指揮孩子們生火,安排人 看守好火堆,好向外界求救,也要大家搭建窩棚,還要大家在固定地方大 小便等。而臉上有雀斑的杰克,則代表了人類自身野蠻的沖動。他一到島 上,就鬧著要當首領,后來把臉上涂得花花綠綠,對吃肉、打野豬著迷, 帶著大家去瘋狂屠殺野豬,祭拜豬頭“蠅王”,還帶領大家狂歡,狂歡中 他們殺死了西蒙。后來,他干脆帶著大隊人馬離開了拉爾夫,占山為王, 誰要是不聽他就用殘酷的懲罰對待。這一招比拉爾夫苦口婆心的說服有效 多了,最后,大多數(shù)人被杰克拉了過去。 拉爾夫他們幾個孤零零地住在窩棚里。他們在睡覺的時候,聽到有樹 枝折斷的聲音,拉爾夫在絕望中乞求“野獸”去選小家伙們吃。黑暗中, 有人襲擊窩棚,他們自相打斗,杰克他們乘亂偷走了豬崽千的眼鏡。豬崽 子他們拿著象征權威和秩序的海螺去城堡巖那邊去要回眼鏡。到了城堡巖 下,豬崽子大聲質(zhì)問他們是“像你們那樣做一幫涂臉的黑鬼好呢?還是像 拉爾夫那樣做一個明白事理的人好呢”?是“照規(guī)則、講一致好呢?還是 打獵和亂殺好”?是“法律和得救好呢?還是打獵和破壞好呢”? 說得多好,但已經(jīng)沒人聽得進去。 結果,杰克的忠實手下羅杰把全身重量壓在杠桿上,一塊巨大的巖石 從山頂滾落下來,拉爾夫只顧自己躲起來,豬崽子沒了眼鏡什么都看不見 ,于是—— 巨石在豬崽子的下巴到膝蓋之間這一大片面積上擦過;海螺被砸成無 數(shù)白色的碎片,不復存在了。豬崽子一言未發(fā),連咕噥一聲都來不及,就 從巖石側(cè)面翻落下去。巨石又彈跳了兩次,最后消失在森林之中。豬崽子 往下掉了四十英尺,仰面摔倒在海中那塊紅色的方礁石上。腦殼崩裂,腦 漿直流,頭部變成了紅色。豬崽子的手臂和腿部微微抽搐,就像剛被宰殺 的豬的腿一樣。隨后,大海又開始起落,發(fā)出了緩慢而長長的嘆息,白色 的海浪翻騰著沖上礁石,又夾上了縷縷粉紅色的血絲;而隨著海浪再退落 下去,豬崽子的尸體也被卷走了。 后來,他們對拉爾夫也趕盡殺絕,放火燒林,整座樹林整個小島都被 他們點著了。拉爾夫逃出樹林,遇到一艘巡洋艦軍官才僥幸獲救,最后他 失聲痛哭,為“童心的泯滅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這已不是一場孩子玩的游戲,而是成人世界的寓言。人類不是一次又 一次經(jīng)歷到黑暗戰(zhàn)勝光明、邪惡戰(zhàn)勝善良的斗爭嗎?戈爾丁最后安排大人 們介入救了這群孩子,可是,誰又來救出黑暗中自相殘殺的大人呢?也難 怪戈爾丁稱自己是“悲觀主義者”,對人類的命運和前途實在難以樂觀起 來,戈爾丁的目光中有著悲天憫人的憂傷。 《蠅王》中豬崽子的眼鏡給島上帶來了火,這火蔓延開來卻幾乎要燒 毀整個荒島。而原罪正是人心中的魔影,人人都無法避免?!妒ソ?jīng)》提及 人墮落后,原罪成為人性中揮之不去的黑暗,無論人類的文明如伺進步和 發(fā)展,也絕不可能完全消除得了世界的黑暗,因這黑暗不僅僅在外界,更 在人心里頭,甚至,這種黑暗隨著科學的進步而擴大和蔓延,人類的無知 也隨之增長。這是《圣經(jīng)》的觀念,戈爾丁受此影響很深。 戈爾丁的思路也暗合了美國神學家尼布爾對人類罪性的劃分。尼布爾 認為“人生一有焦慮,就會產(chǎn)生驕傲和情欲。人若尋求將其偶然[生生存抬 升到無限意義之域,那他就會陷入驕傲;人若尋求通過沉溺于‘易變之善 ’及自失于某種自然的生機之中,來逃避其自由的無限可能性及自我決斷 的危險與責任,那他就會陷入情欲”。如果說杰克很明顯是情欲之罪的代 表,那拉爾夫的所作所為也體現(xiàn)了某種驕傲。拉爾夫看似是一個小面角色 ,但他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一方面固然想在島上建立某種秩序,但他自身 也渴望攫取更大權力以顯示自己的榮耀,他完全不尊重豬崽子的自尊心, 豬崽子明明告訴他不要告訴別人自己的綽號,但他一轉(zhuǎn)眼就公開說了出去 ;一遇危險,馬上想犧牲自己手下的小家伙們給“野獸”吃。這是尼布爾 所說的“權力的傲慢”。所以,戈爾丁放棄了巴倫坦塑造近乎完美的少年 英雄的意圖,而是著力寫出個人心中普遍性的邪惡。連稍具正面角色的豬 崽子,孩子們用他的眼鏡給島上帶來了火,但他自己太過于輕信科技和文 明的力量,這正是尼布爾說的“知識的傲慢”。小說中的先知角色兩蒙, 從他悲慘的遭遇來說,類似于一個發(fā)揮啟蒙功能的先知,但他也有自以為 精神優(yōu)越從而看不起小孩子們的一面,他的精神的優(yōu)越性也和他的神經(jīng)質(zhì) 混合在一起,或可近似于尼布爾所說的“精神的傲慢”。驕傲和情欲吞噬 了所有人。 總之,個個都自我中心和自以為義,有時候明明知道應該做什么,卻 偏偏放任自流。而更可怕的是,人們對自身心靈中的魔影表現(xiàn)出驚人的無 知,被“進步”、“發(fā)展”這些大詞型瞎了心眼! 當然,除了人心靈中的魔影,《圣經(jīng)》還提到了魔鬼或“撒旦”等靈 界事物的存在,這和戈爾丁把靈界秘密都歸結于人心孽障不完全一樣。 不過,人類確實太像諱疾忌醫(yī)的蔡桓公,絕不愿被人指出得了病。這 或許就是《蠅王》手稿曾被21家出版社拒絕過的原因。P5-8
編輯推薦
《一生必讀的關于信仰與人生的30部經(jīng)典:從懺悔錄到復活》帶給你一種信心:閱讀就是與大師對話,與自我對話,與人生對話。拿起來,讀吧,這里有精神性的驚艷和生存性的顫栗,欣悅使書頁變?yōu)殚T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一生必讀的關于信仰與人生的30部經(jīng)典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