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戚萬學,唐漢衛(wèi),魏薇 著 頁數(shù):204
內容概要
《教育學基礎》既然是“基礎”,其內容就應該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公共性和一致性,闡發(fā)的應是教育活動的基本原理和原則。當然,這并不表明“基礎”中所闡述的內容和問題以及人們看待這些問題的思維方式、視角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的不斷改進和教師教育改革的需要,人們對教育學基礎中的部分內容又會有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這也是《教育學基礎》力求去體現(xiàn)的東西。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第一節(jié) 教育概述一、教育的含義二、教育的基本要素與形式三、教育的起源與歷史演進四、當代教育理念第二節(jié) 教育學概述一、教育學的含義二、教育學的發(fā)展歷程三、教育學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意義第二章 教育功能(上)第一節(jié) 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義二、教育功能的分類第二節(jié) 人的發(fā)展及其影響因素一、教育學對“人”的理解二、人的發(fā)展及其特點三、影響人發(fā)展的基本因素第三節(jié) 教育的個體功能一、個體社會化功能二、個體個性化功能三、教育個體功能的實現(xiàn)第三章 教育功能(下)第一節(jié) 教育與經(jīng)濟一、經(jīng)濟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二、教育的經(jīng)濟功能第二節(jié) 教育與政治一、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二、教育的政治功能第三節(jié) 教育與文化一、文化對教育的影響二、教育的文化功能第四節(jié) 教育與人口一、人口對教育的影響二、教育的人口功能第四章 教育目的第一節(jié) 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義二、教育目的的功能第二節(jié) 教育目的的確立一、教育目的確立的基本依據(jù)二、教育目的的基本價值取向第三節(jié) 我國的教育目的一、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二、建國后我國教育目的的沿革三、建國后我國教育目的的演變趨勢及基本精神第五章 教育制度第一節(jié) 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含義二、教育制度的結構三、教育制度的功能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學校教育制度一、學校教育制度的含義二、現(xiàn)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類型三、建立現(xiàn)代學校教育制度的依據(jù)第三節(jié) 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一、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歷史沿革二、我國現(xiàn)行學校教育制度的結構三、當代中國學校教育制度變革的趨勢第六章 教育藝術第一節(jié) 教育藝術概述一、教育是一門藝術二、教育藝術的含義三、教育藝術與教育科學的關系第二節(jié) 教育藝術的內容及其運用一、教育的語言藝術二、教育的情感藝術三、教育的暗示藝術四、教育的幽默藝術五、教育的合作藝術第三節(jié) 教師的教育藝術風格一、教育藝術風格的基本特點二、影響教育藝術風格的因素三、教育藝術風格的形成過程第七章 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第一節(jié) 班級組織概述一、班級組織的含義二、班級組織的發(fā)育三、班級組織的結構四、班級組織的特點五、班級組織的功能第二節(jié) 班級管理的內容一、班級制度管理二、班級文化建設三、班級活動管理四、班級生活指導第三節(jié) 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工作職責二、班主任建設班集體的方法三、優(yōu)秀班主任的基本素質第八章 教育評價第一節(jié) 教育評價的含義及其歷史發(fā)展一、教育評價的含義二、教育評價的發(fā)展歷程第二節(jié) 教育評價的功能、類型與原則一、教育評價的功能二、教育評價的類型三、教育評價的原則第三節(jié) 教育評價的過程一、教育評價的準備二、教育評價的實施三、教育評價的總結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ㄒ唬┙逃囆g與教育科學的聯(lián)系 1.教育科學是教育藝術的基礎和依據(jù) 教育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尋教育的本質,揭示教育的規(guī)律,進而服務或指導教育實踐。教育科學可為教育藝術的研究和探索指明方向,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和依據(jù),提升教育藝術的理論高度和科學化水平,避免教育藝術改革的隨意性,提高教育藝術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教育藝術改革的可行性,保證教育藝術沿著正確的軌道和方向前行。再高超的教育藝術,其運用也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必須以一定的教育理論為基礎,必須符合教育科學所揭示的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原則。沒有科學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教育藝術必然是盲目的、膚淺的實踐?! ?.教育藝術是教育科學的具體實施和體現(xiàn)’教育科學的價值需要憑借教育藝術來體現(xiàn),教育科學的功能也要靠教育藝術來表現(xiàn)。在教育活動中,由于教育工作者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表現(xiàn),即使是類似的教育場景、相同的教育對象,同樣的教育內容和教育設施,教育影響和教育效果也并非總是同一的,有時甚至大相徑庭。能夠熟練自如地運用教育藝術的教育工作者,增強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審美性,有助于提升教育實效。反之,如果教育工作者不具備教育藝術修養(yǎng)或對教育藝術運用不當,極易陷人事倍功半的教育窘境?! ?.教育科學與教育藝術具有相似的研究對象 教育科學和教育藝術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二者的共同點在于都注重對人的研究。毋庸置疑,教育的研究對象是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現(xiàn)象和教育事實。教育要促進個體的身心發(fā)展,必須研究特定年齡階段受教育者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并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際,圍繞受教育者的生活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藝術以藝術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而藝術現(xiàn)象諸如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文學和電影等,都是人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均是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濃縮和映射。這就要求藝術必然要把社會生活的主體——人及其活動作為研究的對象。因而,教育被稱為“人學”,藝術也被稱為“人學”。人,既是教育研究的對象,也是藝術研究的對象。 ……
編輯推薦
研究教育的基礎性,基本性問題,探索教育與人的發(fā)展關系、教育與社會發(fā)展關系的原理,涵養(yǎng)教師的理論品性,成就教師的智慧人生。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