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蘭迎春,陳軍 主編 頁數:272
內容概要
本書共九章,分別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公共關系的主體與客體,第三章:公共關系的職能、類型與基本原則,第四章:公共關系機構與人員,第五章:公共關系活動的程序,第六章:公共關系傳播,第七章:公共關系的危機管理,第八章:公共關系專題活動,第九章:公共關系禮儀?!豆碴P系學》較為系統和深入地闡述了公共關系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實務活動。本教材突出一個“新”字,積極吸收和借鑒了近幾年國內外公共關系學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同時在部分章節(jié)增加了有關醫(yī)院公共關系學的內容,更加貼近醫(yī)學院校的實際。在語言和形式上,力求生動、準確,融知識性、實踐性、趣味性于一體。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公共關系的基本概念 一、公共關系的基本含義 二、公共關系學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jié) 公共關系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早期的公共關系思想與活動 二、現代公共關系的興起和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公共關系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一、公共關系學與管理學 二、公共關系學與市場營銷學 第四節(jié) 學習公共關系學的意義和方法 一、學習公共關系學的意義 二、學習公共關系學的方法第二章 公共關系的主體與客體 第一節(jié) 公共關系的主體 一、社會組織的概念及特征 二、社會組織的環(huán)境 三、社會組織的形象 四、社會組織的公關目標 五、社會組織的新形態(tài):社會性個人 第二節(jié) 公共關系的客體 一、公眾的概念及特征 二、公眾的分類 三、公眾的分析 第三節(jié) 醫(yī)院公共關系 一、醫(yī)院公共關系的主體與客體 二、醫(yī)院內部的公共關系 三、醫(yī)院外部的公共關系第三章 公共關系的職能、類型與基本原則 第一節(jié) 公共關系的職能 一、采集信息、監(jiān)測環(huán)境 二、咨詢建議、參與決策 三、協調關系、聯絡感情 四、溝通引導、凝聚力量 五、策劃活動、應對突發(fā)事件 第二節(jié) 公共關系的類型 一、部門型公共關系 二、對象型公共關系 三、功能型公共關系 第三節(jié) 公共關系的基本原則 一、公共關系的基本原則 二、醫(yī)院公共關系的基本原則第四章 公共關系機構與人員 第一節(jié) 公共關系機構 一、公共關系機構設置的必要性和原則 二、公共關系機構的地位和作用 三、公共關系機構在社會組織中的位置 四、公共關系機構的類型和分工 五、公共關系組織機構 第二節(jié) 公共關系人員 一、公共關系人員的層次和分類 二、公共關系人員的基本素質與基本能力 三、公共關系人員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準則 四、公共關系人員的儀表 五、公共關系人員的招聘、培養(yǎng)和考核 六、公共關系從業(yè)人員的資格認證第五章 公共關系活動的程序 第一節(jié) 公共關系活動的調查研究 一、公共關系活動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二、公共關系活動調查的內容 三、公共關系活動調查的方法 第二節(jié) 公共關系活動策劃 一、公共關系活動策劃的概念和意義 二、公共關系活動策劃的原則 三、公共關系活動策劃的思維特點 四、公共關系活動策劃的程序 第三節(jié) 公共關系計劃的實施 一、公共關系計劃實施在公共關系活動中的作用 二、影響公共關系計劃實施的因素 三、公共關系計劃實施的原則與方法 第四節(jié) 公共關系策劃活動的評估 一、公共關系策劃活動評估及其作用 二、公共關系策劃活動評估的標準 三、公共關系策劃活動評估的方法第六章 公共關系傳播 第一節(jié) 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原理 一、傳播的基本原理 二、公共關系傳播 三、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jié) 公共關系傳播的基本形式 一、公共關系的語言傳播 二、公共關系的體態(tài)傳播 三、公共關系的書面?zhèn)鞑ァ ∷?、公共關系的電子傳播第七章 公共關系的危機管理 第一節(jié) 公共關系危機及其對組織的影響 一、公共關系危機概念的界定 二、公共關系危機產生的原因 三、公共關系危機的特征 四、公共關系危機的類型 五、公共關系危機對組織發(fā)展的危害 第二節(jié) 公共關系危機管理 一、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的概念 二、預防性危機管理 三、處理性危機管理 四、善后危機管理工作 五、醫(yī)院公共關系危機管理第八章 公共關系專題活動 第一節(jié) 公共關系專題活動概述 一、公共關系專題活動的定義 二、公共關系專題活動的主要形式 三、公共關系專題活動的作用 第二節(jié) 贊助活動 一、贊助活動的目的 二、贊助活動的主要對象 三、贊助活動的策劃開展 四、贊助活動的注意事項 第三節(jié) 慶典活動 一、慶典活動的類型 二、慶典活動的開展 第四節(jié) 新聞發(fā)布會 一、新聞發(fā)布會的含義與特點 二、新聞發(fā)布會的作用 三、新聞發(fā)布會的組織安排 第五節(jié) 組織開放日活動 一、組織開放日活動的作用 二、組織開放日活動的開展 第六節(jié) 展覽會 一、展覽會作用 二、展覽會的類型……第九章 公共關系禮儀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以期對傳播對象產生影響的過程。大眾傳播的特點表現在:傳播者是一個群體,具有內部分工;接受者具有開放性;信息量大,信息全面;具有同時性和可復制性;反饋間接、不同步?! 。ㄈ┕碴P系的基本特征 所謂公共關系基本特征,是指公共關系與其他類型的社會關系相比較所具有的基本特點?! ?.公共關系具有公眾性 公共關系是社會組織與其公眾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公家關系”,不是一般私人往來、私人關系。公共關系的主體是各種各樣的社會組織,客體是社會公眾。社會公眾既有個人,也有社會組織,是與成為公共關系主體的社會組織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總和。因此,公共關系的公眾性特點比較顯著?! ?.公共關系具有互利性 公共關系的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著“互利性”,公共關系不是以血緣、地緣、 學緣等紐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而是以一定的利益關系、利害關系為基礎建立、發(fā)展起來的。公共關系是基于公共關系的主體社會組織與公共關系的客體公眾之間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或目標基礎上的。社會組織在發(fā)展過程中必須得到相關社會公眾的支持,它開展公關活動是為了實現本組織的目標,爭取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公眾也必須得益,只有公眾的某些利益獲得滿足,他們才能對進行公共關系活動的主體——社會組織“買賬”,才能與之“合作”,才能給予其支持,以有利于其實現自己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上講,公共關系是以互惠為原則的。只有實現主客體之間的互惠互利,才能保證公共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否則,單方面受益甚至損人利己,是無法建立、維系良好的公共關系的,因此說,公共關系具有主客體之間的互利性。 3.公共關系具有開放性 人與人的關系,局限于個體之間的往來,有相當部分屬于“隱私”;世界上許許多多的關系都可以是秘密的、封閉的,而公共關系一般都是公開的、開放的。作為公共關系主體的社會組織,開展公共關系活動完全是合理合法、正大光明的,使用正當的手段、合法的途徑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協調與公眾之間的關系,沒有必要像“拉關系、走后門”和“非法公關”那樣“偷偷摸摸”地進行;而且,公關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公眾了解自己,擴大本組織的知名度,提高本組織的美譽度,塑造良好的組織形象,以謀求本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實現組織目標。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