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茶座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兆成 編  頁數(shù):160  
Tag標簽:無  

作者簡介

內(nèi)地、香港、臺灣著名史學家。
大家寫小文章。

書籍目錄

卷首語秦暉“時勢”與“英雄”學壇述往潘光哲 為什么是史語所的“拒絕往來戶”?陸遠 趨時為先:從“同槽”看20世紀50年代的學術氣候——“八馬同槽”與20世紀中前期的學術生態(tài)(之三)謝本書 翦伯贊的“釘子”與黎澍的“苗子”王春瑜 蒼龍日暮還行雨——憶蔡尚思先生彭林祥 1933年丁玲被捕之后人物春秋吳振清 道光帝初政查“陋規(guī)”聶作平 書呆子改革家蔡登山 蔣廷黻的婚姻悲劇公私檔案鄭會欣 蔣介石日記中的香港受降辛德勇 譚其驤先生寫給我的一封信散木”文革”中的“偽照片”舉隅姜慶剛 殷孟倫先生的一封還書函讀史偶記安作璋 儒學與東亞文化虞云國 宋代的叫賣聲王子今”造反”的詞匯史杜澤遜 《甲骨學一百年》求疵域外新知歐陽哲生 柏林的漢學圈歷史現(xiàn)場葛劍雄 我經(jīng)歷過的“學生政審”陳啟能 《世界歷史》初創(chuàng)記彭小瑜 與北大世界史專業(yè)同行30年馬軍 吳國楨對五四學生運動的回憶掌故鉤沉胡發(fā)貴 中國古代的“執(zhí)手”禮王昊 彩票在近代中國的興衰陸其國 中國近代史上的驚“天”之騙

章節(jié)摘錄

翦伯贊的“釘子”與黎澍的“苗子”謝本書?!拔幕蟾锩遍_始之初,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風暴來臨之際,當時還是云南大學助教的我,亦被打成“反共老手”翦伯贊“安在云南的釘子”、“反動學術權威”黎澍的“修正主義苗子”,遭到了審查和迫害。什么“釘子”、“苗子”的頭銜,今天聽起來好玩好笑,而在當年卻是一樁非常嚴肅的政治事件?!搬斪印?、“苗子”又從何說起呢?還是從一個偶然的機遇說起吧!20世紀60年代初,中央主管教育的有兩個部,一個是高等教育部,主管高校;一個是教育部,主管除高校以外的其他教育事宜。根據(jù)1961年全國文科教材工作會議的精神,高教部下設高校文科教材辦公室,地址在北京西郊中共中央黨校東邊的一棟樓房內(nèi),今屬北京國際關系學院的地方。辦公室協(xié)調(diào)、組織編寫全國高校文科主要專業(yè)的若干基本教材。辦公室下設若干專業(yè)組(又稱教材編審組),負責該專業(yè)基本教材的編寫。其中,歷史專業(yè)組的組長是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歷史系主任翦伯贊教授。在歷史專業(yè)組主持編寫的歷史專業(yè)若干基本教材中,有一本教材叫《史學概論》?!妒穼W概論》編寫組組長、主編是著名歷史學家、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兼《歷史研究》主編黎澍研究員?!妒穼W概論》組除編寫教材外,還計劃編輯兩本參考書,即《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論歷史科學》和《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歷史科學文選》。每門教材的主編,可以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高校和研究機構(gòu)中推薦合適的編寫人員,經(jīng)專業(yè)組組長認可,文科教材辦公室同意后,由高教部出面借調(diào)或商調(diào)來各專業(yè)組參加編寫工作。由于一個偶然的機遇,黎澍推薦我這個與他素不相識的邊疆地區(qū)大學的青年助教,參加他所主編的《史學概論》教材編寫組。我感到十分驚喜,云南大學的領導和教師也感到意外,因為邊疆地區(qū)大學的老師到北京參加編大學教材的人很少,即使有,也是已有名氣的教授、副教授,至少也是講師吧!沒有想到一位年青助教也能參與其事。這個偶然的機遇是這樣的。云南大學歷史系根據(jù)全國文科教材工作會議的精神,決定在歷史專業(yè)中開設《史學概論》的課程。我因為喜歡搞點理論,就主動承擔了這門課程的籌備工作,參考了黎澍編輯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歷史科學》(語錄)一書,編寫了幾萬字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論歷史科學》的講義教案稿,以供教學之用。但我自己對這個稿子心中無數(shù),沒有把握,遂冒昧地將稿子寄給黎澍,請求指教。據(jù)我后來得知,黎澍看到這個稿子,非常高興。巧恰,此時云南大學歷史系著名教授方國瑜正在北京出席全國人大的會議,黎澍遂找到方國瑜了解我的基本情況。落實了我的情況,他就放心了。于是,黎澍在收到我的稿子大約一個月以后,給我來了一封信,征求我愿不愿意協(xié)助他編寫《史學概論》教材及編輯《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論歷史科學》參考書的意見。如果愿意的話,他將通過高教部向云南大學發(fā)出借調(diào)通知。我當時很高興,于是給黎澍回信,表示愿意去北京參加此項工作。從此,我與黎澍建立了終生的師生情誼。我曾有兩篇回憶黎澍的文章,一篇是《憶恩師黎澍》,刊于《辛亥革命研究通訊》第33期(1989年3月湖南出版),后收入唐振常編《黎澍之路》一書(香港太平書局1997年版);另一篇是《再憶黎澍》,收入黎澍紀念文集編輯組編《黎澍十年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后一篇文章還附錄了黎澍先后給我的19封信??上У氖?,黎澍給我的第一封信未能找到,沒有附錄在論文之后,甚為遺憾。不久,高教部正式來文,通知云南大學:借調(diào)謝本書去北京文科教材辦公室編教材,希望盡快來京。其時,云南大學校長為著名文學家李廣田教授,他見到借調(diào)通知后,亦很高興,立即通知歷史系主任張德光教授,轉(zhuǎn)告我盡快作好安排去京。李廣田、張德光都希望我珍惜機會,拜黎澍為師,刻苦鉆研,不要辜負大家的希望。于是,我在完成1963年下半年的教學任務后,于1964年春趕赴北京報到。那時,從昆明到北京雖有飛機,但是小助教按規(guī)定是不能乘坐的。而云南除了滇越鐵路這條只通國外的線路外,還沒有直接通往省外的鐵路。于是,我先坐從昆明到云南省內(nèi)沾益的一段火車,然后從沾益乘汽車到成都,再從成都坐火車赴北京。路上整整花了7天時間(不包括回四川老家看望父母的時間在內(nèi))。關于這件事,黎澍后來為拙著《龍云傳》一書所寫的序言中,曾回憶說:大概是1963年夏天,我收到云南大學助教謝本書寄來的一卷油印稿。打開一看,原來是一本史學概論的講稿,大體上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論歷史科學》的順序,把馬克思和恩格斯以來的有關論述,加上說明編輯而成的。本來不相屬的摘錄的段落,經(jīng)過一編,居然連貫起來了。我認為這個年輕人有本事,還沒見第二個人做過這工作。當時我和寧可、李時岳、胡繩武正在合作編寫史學概論教材。高教部文科辦公室聽說有這么一個年輕人,就通知調(diào)他來參加我們的工作。他給我的印象是精力旺盛,思想靈活。這是我第一次到祖國首都北京,自然是很高興的。當我了解到,我在文科教材辦公室邀請來參加編教材人員中年紀最輕(28歲)、職稱最低(助教)時,心頭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決心發(fā)憤圖強,努力工作,不辜負黎澍的要求和學校的希望。據(jù)張傳璽所著《新史學家翦伯贊》一書說,其時,參加文科教材“撰稿或編譯者也都是著名教授或?qū)W有專長的學者,人數(shù)多達數(shù)百人”。而我既非“著名教授”,也說不上“學有專長”,實是黎澍對青年學子的鼓勵和鞭策。不過,這次到北京工作,的確是我學術生涯的重要轉(zhuǎn)折,一個拐點。

媒體關注與評論

不過,在這十年間,經(jīng)我們之手產(chǎn)生的“政審材料”,更多的是使一些學生從畢業(yè)之日起就戴上了無形的枷鎖,受到種種限制和不公正的待遇,被打入另冊。而本人及家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因為其中大部分純粹出于冤假錨案,或極左、教條、不負責任的做法。要不是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或許我會一輩子做這樣一件名為“堅持政治方向,貫徹階級路線”實質(zhì)傷天害理的事?!  饎π邸段医?jīng)歷過的“學生政審”》書呆子改革家王莽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失敗,但這家伙在人格上似乎還有些魅力。最重要的證據(jù)就是更始軍攻進長安,他的帝國的存亡只能以小時計時,他的身邊竟然還有千余人跟隨他,并幾乎悉數(shù)為他戰(zhàn)死,流盡了血管里鮮紅的最后一滴血,.而我們熟悉的勵精圖治的亡國君崇禎自殺時,身邊僅有一個老太監(jiān)。那么多的人為了書呆子的改革殉葬,王莽也算是值得了?!  欁髌健稌糇痈母锛摇?/pre>

編輯推薦

《歷史學家茶座(2008第4輯)(總第14輯)》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歷史學家茶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