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年6月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古方、李紅娟 頁數(shù):24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當您看到一件玉器,在被它深深吸引的同時,您是否會產(chǎn)生如下的問題:這件玉器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用的?又是如何使用?在各個歷史時期它的用途是否相同?它最初是由何種器具發(fā)展演化而來的?這件玉器是由何種玉料制成的?這些玉料有何特點,如何辨認,分別采自何方?這件玉器在制作中采用了什么工藝?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有何種琢玉工藝?玉文化在中國的歷史有多久?為什么從古至今,中國人如此愛玉?這種現(xiàn)象有何歷史根源? 以上提出的這些問題,可能并沒有多少讀者能完整地回答。當然,并不是我們的讀者對此不感興趣,而是介紹這方面知識的讀物實在太少,目前市場上介紹玉器的著作為數(shù)不少,但是看完以后,能讓讀者對各類玉器有全面了解的還很少見,本書就從玉文化及用玉制度、琢玉工藝的視角出發(fā),隆重向讀者介紹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玉器品種,讓讀者在感受古玉之美的同時能了解玉器的相關(guān)知識。通讀本書,您可以通過瀏覽琳瑯滿目的玉器制品,了解到歷史悠久的中華玉文化,剝開塵封千年的層層塵埃,在歷史的變遷中探索用玉制度和習(xí)俗的演變及發(fā)展,感受中國民族愛玉、尊玉的深厚情懷,并最終不由自主地喜歡上玉器這個國粹。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走進美妙繽紛的玉器世界 第一節(jié) 玉之釋義 第二節(jié) 玉器的種類 第三節(jié) 中國玉器史上的玉器之最第二章 探索玉文化的奧秘 第一節(jié) 玉文化的萌芽時期 第二節(jié) 玉文化的形成時期 第三節(jié) 玉文化發(fā)展時期 第四節(jié) 玉文化成熟時期 第五節(jié) 玉在古代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節(jié) 玉對古代文學(xué)著作的影響第三章 品味多彩多姿的佩飾玉 第一節(jié) 人們?yōu)楹蜗矚g佩玉 第二節(jié) 玉首飾 第三節(jié) 玉頸飾 第四節(jié) 玉組佩 第五節(jié) 玉帶飾 第六節(jié) 玉臂飾 第七節(jié) 玉佩飾 第八節(jié) 玉雕人物 第九節(jié) 龍的傳人 第十節(jié) 中國玉器吉祥圖案第四章 賞玉之風(fēng)興起 第一節(jié) 生活用具 第二節(jié) 玉擺件 第三節(jié) 文房用具第五章 原始神秘的巫玉之光 第一節(jié) 巫以玉事神 第二節(jié) 薩滿教巫術(shù)中玉的作用 第三節(jié) 巫、神、王的集合體第六章 泱泱大國,禮儀之邦 第一節(jié) 玉與《三禮》 第二節(jié) 六瑞禮天地四方 第三節(jié) 威嚴的儀仗玉器 第四節(jié) 和氏之璧 第五節(jié) 傳國玉璽之謎第七章 以玉斂葬,企求不朽 第一節(jié) 珠襦玉匣之謎 第二節(jié) 其他喪葬玉器 第三節(jié) 古風(fēng)衰微第八章 探索玉料之謎 第一節(jié) 探索商周玉器身世之謎 第二節(jié) 玉石之路 第三節(jié) 玉中之王——和田玉 第四節(jié) 其他玉料產(chǎn)地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走進美妙繽紛的玉器世界 第一節(jié) 玉之釋義 1.玉的物質(zhì)定義 玉是石頭中的一類,往往被稱為玉石,但玉與石有著地質(zhì)礦物學(xué)和審美學(xué)上的嚴格區(qū)別。當然,在遠古時代人類認識尚未達到一定階段時,確實存在著玉石不分的情況。古人在長期觀察摩挲玉璞、雕琢玉器的過程中,對玉的重量、硬度、色澤及質(zhì)地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積累了許多經(jīng)驗并世代相傳,這些經(jīng)驗認識散見于各種歷史文獻記載?! £P(guān)于玉的重量。漢代鄭玄注《周禮》云:“玉多則重,石多則輕?!笨赡苁侵竿却笮〉囊粔K玉璞,如果玉的含量多了就重,石的含量多了就輕。唐代賈公彥在《盈不足術(shù)》中說:“玉方寸重七兩,石方寸重六兩?!北绕疣嵭?,賈公彥的說法更加具體,也更準確(圖1)?! £P(guān)于玉的硬度。古人對玉的硬度的了解也是通過比較加以說明的,如明初收藏家、鑒賞家曹昭《格古要論》云“利刀刮不動(玉)”,就是說一般的刀刮不動玉,也就是說玉比利刀還硬。古人還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說法,也知道用砣機加寶砂為中介磨玉的方法。 關(guān)于玉的色澤的描述見于《呂氏春秋》,該書言玉有青、赤、黃、白、玄等五色。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論》中指出,玉有白、黃、碧、黑、赤、綠、丹青、菜色等八色。明代宋應(yīng)星的《天工開物》與上述二家意見相左,主張玉唯白、綠兩種,其中赤玉、黃玉皆不是玉。玉色以白為貴,最好的白玉為羊脂白玉,溫潤而澤,頗似羊脂的肥膩感?! £P(guān)于玉的質(zhì)地的描述。玉質(zhì)純雜是自然現(xiàn)象,玉純者少,多含不等的雜質(zhì),古人亦加以區(qū)別,分為四等。在使用上,也按使用者地位高低區(qū)別應(yīng)用?!吨芏Y?考工記》載:“凡玉,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埒”?!叭笔遣缓s質(zhì)的百分之百的純玉,天子用之;“驍”是黑白毛相間的馬,比喻為含有雜質(zhì)的玉,其玉、石比例為四玉一石,上公用之;“瓚”是指三玉二石之玉,侯用之;“埒”為玉、石各半,平分秋色,伯用之?!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