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8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董寶訓,張立華 頁數(shù):264 字數(shù):300000
內容概要
出版本書是為了紀念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50周年。 半個世紀后的今天,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把朝鮮稱為“無賴”國家之一。伊拉克戰(zhàn)爭結束后,朝鮮聲稱擁有核能力,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的局勢驟然升溫,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半島局勢是戰(zhàn)是和,何去何從,將考驗有關各方的大智慧! 朝鮮問題由來已久,從半個世紀前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之日起,和平一直沒有真正到來。50年來,朝鮮半島一直處在停戰(zhàn)狀態(tài),這也正是半島勢的脆弱所在。朝鮮半島能否實現(xiàn)永久和平,不能回避尚未塵封的停戰(zhàn)協(xié)定簽訂后50年的歷史。 本書從一個獨特的視角,詳盡地展現(xiàn)了錯綜復雜的朝鮮問題的由來和演變,生動地再現(xiàn)了朝鮮半島南北對峙的局面,以及周邊國家和世界大國對地緣政治利益的關注及角逐。書中既有生動具體的背景介紹,又有深刻獨到的評述與反思;有民族分裂造成的災難,也有為爭取和平統(tǒng)一各方所做的努力;有核危機帶來的潛在威脅,也有以談促和所帶來的希冀。 本書通過翔實的史料和理性思考,清晰地反映了關于朝鮮半島歷史和現(xiàn)狀的來龍去脈,為關心朝鮮問題的讀者提供了一本有有價值的讀物。
書籍目錄
引言第1章 分裂與分治 一 國際社會對戰(zhàn)后朝鮮地位的政治安排 二 三八線的劃定 三 從戰(zhàn)時盟國到冷戰(zhàn)對手 四 美蘇各懷心思 五 南北分治局面形成第2章 兵戎相見 一 戰(zhàn)爭責任之爭 二 最初的態(tài)勢 三 美國的軍事卷入 四 蘇聯(lián)態(tài)度的變化 五 仁川登陸 六 以“穩(wěn)定和復興”為旗號 七、中南海的艱難抉擇 八、力挽危局第3章 停戰(zhàn)談判 一、“感恩節(jié)神話”的破滅 二、原子訛詐 三、“總進攻”變化總退卻 四 、“政治解訣” 五、聯(lián)大1771號決議 六、麥克阿瑟毛官 七、泥潭拔足 八、談判桌上的較量 九、邊談邊打 十、簽字板門店第4章 艱難的和解 一、維護停戰(zhàn)協(xié)定的斗爭 二、《美韓共同防御條約》 三、無果而終的日內瓦會議 四、南北對話 五、金大中的“陽光政策”第5章 朝鮮“核危機” 一、核查內波 二、《美朝核框架協(xié)議》 三、小布什調整對朝政策 四、打“核牌”平壤以硬碰硬 五、化解朝核危機的國際努力結語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三、美國的軍事卷入 1950年6月24日,華盛頓時間晚9時04分)朝鮮時間25日上午10時04分),美聯(lián)社總社收到駐南朝鮮記者第一份報道朝鮮戰(zhàn)爭的急電,稱北朝鮮軍發(fā)動“進攻”,“已在甕津半島滲入3至4公里”,“開城已告失守”。美聯(lián)社電詢國務院,值班官立即報告了正在哥倫比亞特區(qū)赴宴的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臘斯克。臘斯克匆匆退席,趕回國務院查核。 其時國務院剛收到駐南朝鮮大穆喬在朝鮮時間6月25日上午10時(華盛頓時間6月24日晚上9時26分收到)發(fā)來的正式報告,稱“據(jù)南朝鮮軍隊報告(此項報告已部分地為朝鮮軍事顧問團戰(zhàn)地顧問的報告所證實),北朝鮮部隊今天凌晨向大韓民國領域的好幾個據(jù)點進犯”,并說,“從進攻的性質和發(fā)動的方式來看,似已構成一次對大韓民國的全面進攻”。 華盛頓時間6月24日晚上10點半,國務院燈火通明,臘斯克和剛得知消息的陸軍部長佩斯兩人正緊急商討對策。一小時內,副國務卿幫辦馬修斯、負責聯(lián)合國事務助理國務卿??松?、無任所大使杰塞普、西歐事務處處長艾基利斯、負責聯(lián)合國政治與安全事務處副處長溫豪斯和遠東事務處官員培根紛紛前來。臘斯克和??松蛘隈R里蘭州家鄉(xiāng)度假的艾奇遜通話報告,建議向聯(lián)合國安理會提出召開緊急會議的要求。艾奇遜表示同意,并于當晚11時20分將穆喬的電報和召開安理會的建議報告了正在密蘇里州獨立城老家度周末的杜魯門。 11時30分,即美國政府獲悉戰(zhàn)爭打響后兩個半小時不到,??松苯訏煸捦ㄖ?lián)合國秘書長賴伊,聲稱南朝鮮遭到所謂北方侵略,美國要求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賴伊惟命是從,確定緊急會議在次日下午2時舉行。兩人商定,美國政府的書面請求可稍后送聯(lián)合國秘書處。希克森放下電話,馬上指示溫豪斯和培根起草三份文件:(一)美國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關于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的正式請求;(二)美國駐聯(lián)合國代理常任代表格羅斯向安理會提出要求通過的決議草案;(三)格羅斯的發(fā)言稿。 與此同時,五角大樓也在挑燈夜戰(zhàn)。佩斯在國務院開完會后,趕回國防部掛電話給剛從麥克阿瑟總部回來的國防部長約翰遜,向他作了報告。約翰遜要佩斯坐鎮(zhèn)五角大樓,趕制行動方案。 子夜過后,國防部大小官員紛紛奉命前來。許多辦公室墻上掛滿了朝鮮軍用地圖,參謀人員忙著在圖上劃紅線,插標志,空軍部長芬勒特獨個兒深鎖在辦公室作南北朝鮮和美國空中力量對比的緊急研究。 2時過后,國務院轉來穆喬的急電,請求運10天的軍火裝備去朝鮮。佩斯和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又趕赴國務院,出席院、部緊急聯(lián)席會議。會上決定命令太平洋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火速從日本空運軍火裝備。 華盛頓時間6月25日上午,平時衣冠楚楚的艾奇遜連上裝也顧不得穿上就驅車從馬里蘭州匆匆趕回華盛頓。同日下午,杜魯門從密蘇里乘坐“獨立號”專機飛返白宮。在座機上,他急忙通知艾奇遜等高級軍政官員當晚緊急聚會。 晚上7時45分,杜魯門在布萊爾大廈召開會議,討論朝鮮問題。出席會議的有國務卿艾奇遜、副國務卿韋布、國防部長約翰遜、臘斯克、??松⒔苋?、三軍部長、三軍參謀長和布雷德利等13人。 國防部長約翰遜第一個發(fā)言,他不談朝鮮戰(zhàn)局,卻堅持把臺灣和朝鮮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大談臺灣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并要布雷德利即席宣讀剛從東京帶回的麥克阿瑟的“保臺意見書”。此前,5月29日和6月14日,麥克阿瑟曾先后向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和陸軍部遞交“保臺意見書”,首次提出臺灣在戰(zhàn)時將是“不沉的航空母艦”這一說法。 麥克阿瑟說他本人從1948年秋以來,“就關注著福摩薩未來的地位,深信如果聽憑福摩薩為敵視美國的力量所統(tǒng)治,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將受到嚴重破壞”。目前,美國遠東司令部和美國西部戰(zhàn)略邊界是沿著阿留申群島經(jīng)菲律賓向南伸展,臺灣的戰(zhàn)略地位于這條防務線極為重要。他說,臺灣“這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可以容納10到20個飛行大隊,包括噴氣戰(zhàn)斗和B—52型轟炸機等不同類型的機群”。如臺灣為共產(chǎn)黨控制,等于使敵人獲得一個“艦隊”,等于增添10到20艘航空母艦。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雖同意把臺灣歸還中國,“但目前的政治局面在當時是不存在的”。因此,“毫無疑問,福摩薩最終命運如何大部分取決于美國。除非取消美國在遠東的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戰(zhàn)略利益,總有一天要劃出一條不準共產(chǎn)主義擴張過來的防線,而這個日子顯然不久即將到來”。最后,麥克阿瑟擺出一副“遠東太上皇”的架勢說:“我強烈認為,應授權本遠東總司令立即就防止共產(chǎn)主義力量統(tǒng)治福摩薩而在軍事、經(jīng)濟和政治上所必需的措施進行調查,這些調查的結果應視為美國對福摩薩國策的基礎?!? 緊接著艾奇遜報告了最近的事態(tài)發(fā)展情況。會前,國務院情報司提出了關于朝鮮問題的分析報告,估計北朝鮮將在7天內攻下漢城,并在72小時后,向南朝鮮提出“和平解決建議”,這等于要李承晚投降。美若不出面,南朝鮮將崩潰。 七、中南海的艱難抉擇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政府就密切注視著朝鮮事態(tài)的發(fā)展。杜魯門宣布軍事干預朝鮮內政和霸占臺灣后,中國政府立即作出了強烈的反應。 6月28日,毛澤東主席發(fā)表講話,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國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一天,周恩來以外交部長的名義發(fā)表聲明,嚴正指出:“杜魯門二十七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于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對于聯(lián)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薄安还苊绹蹏髁x者采取任何阻撓行動,臺灣屬于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 朝鮮戰(zhàn)爭對中國的一個最直接影響是美國以此為借口占領臺灣,使中國的國家統(tǒng)一問題復雜化。6月30日,周恩來向肖勁光轉達了中央關于朝鮮戰(zhàn)爭對解放臺灣的影響時說:“形勢變化給我們打臺灣增添了麻煩,因為有美國在臺灣擋著?!戃娎^續(xù)復員,加強海軍、空軍建設,打臺灣的時間往后推延?!?月11日,中央軍委明確表示將解放臺灣的戰(zhàn)役推遲到1951年以后。⑩進攻臺灣的準備工作逐漸停頓下來,以至最終不得不在事實上放棄這一作戰(zhàn)計劃。 四、“政治解決” 麥克阿瑟11月6在東京發(fā)布公告,要挾聯(lián)合國把戰(zhàn)火燒到中國東北,引起英國、加拿大的憂慮和不滿。英國外交大臣貝文會見美國大使道格拉斯,指出朝鮮事態(tài)的發(fā)展很可能影響歐洲的防務計劃。 11月6日,即麥克阿瑟發(fā)布要挾性公報的當天,加拿大駐美大使會見臘斯克,當面責問麥克阿瑟用公報形式譴責中國干預,越出了軍事司令官的職權范圍。臘斯克被問得無話可說,承認不用公報這種方式可能更好,接著安撫說,這事總要和大家商量,首先要和英國商量。 加拿大大使隨即提出一份決議草案,要求所謂“撤走”外來軍隊但不點中國名。臘斯克不滿,說這不符合美國輿論要求。加拿大大使回敬道,這符合聯(lián)合國輿論。 面對來自盟國內部的壓力,加上朝鮮局勢的復雜化,華盛頓方面開始懷疑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談時對中國估計的可靠性。艾奇遜尤其覺得這位遠東司令長官不僅剛愎自用,而且有把美國在尚未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拖人更深的泥潭中去的危險。因此,美國政府不得不對朝鮮戰(zhàn)爭可能引起的各種變化進行全面考慮。 國務院內部兩位“中國通”——當時任政策設計委員會委員的約翰·戴維斯和中國事務科科長埃德蒙,柯樂布建議應從世界大局出發(fā),用“政治解決”辦法來處理中國志愿軍入朝后所引起的局勢。 11月7日,戴維斯在一份備忘錄里寫道,蘇聯(lián)首先注意的仍然是西歐和美國,如能將美、英、法拖在亞洲而又不直接與蘇聯(lián)對抗,這最符合蘇聯(lián)的戰(zhàn)略意圖。他說斯大林在1936年鼓勵國共聯(lián)合抗日,現(xiàn)在又要中朝聯(lián)合抗美,但朝鮮不是西藏、臺灣,甚至也不像印度支那。北朝鮮從1945年以來就是蘇聯(lián)的“勢力范圍”,要中國完全聽從蘇聯(lián)戰(zhàn)略安排,并非易事。 然而,戴維斯分析道,中國在國際事務上是“抱有偏見”的“新手”,而克里姆林宮則是“不容易發(fā)火”的“行家”。蘇聯(lián)除了給一些物質上的支援外,很可能主動取消它在中國東北的一部分特權,解決所謂“中國特殊論”的想法,“使中共不致效法鐵托”。戴維斯的結論是,美國有兩個前途:一是“朝鮮沖突局部化”,找到一條雙方都能接受的途徑;二是打第三次大戰(zhàn)。美國政府應力爭第一個前途,做好準備對付第二個可能性。 為此,他建議:(一)美軍(包括海空軍在內)不應越過朝鮮邊境;(二)設法和中國接觸;(三)大量擴充南朝鮮軍隊來“抵抗中國軍隊”;(四)在聯(lián)合國中要盡可能爭取盟友,不要搞成“孤家寡人”,“光榮孤立”。 柯樂布同日遞呈的“關于對付中國干預的戰(zhàn)略”備忘錄則建議和中國談判“進入聯(lián)合國問題”,說此題一開,中美之間有可能實現(xiàn)“政治緩和”。軍事上,他反對轟炸中國東北及放蔣出籠,主張既不大打也不撤走,暫時維持目前規(guī)模。 華盛頓感到,造成美國目前被動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對中國情報收集的不準確和對情報分析的錯誤。因此,艾奇遜指示美國各部的情報機關由中央情報局統(tǒng)一協(xié)調,集中力量研究“中共干預朝戰(zhàn)的意圖”,送國家安全委員會決策時參考。馬歇爾也要軍方寫出類似的調研報告。 11月日,中央情報局提出了“國家情報預測——對中共干預北朝鮮的程度和目的以及中共的能力和意圖的估計”報告。 報告估計,截至11月6日,中國在朝作戰(zhàn)的部隊仍然不過3到4萬人,朝中兵力合計約7.5萬人到8.5萬人左右,其中與美軍作戰(zhàn)的為5.2萬人。交火地區(qū)在朝中邊境線以南大約30到100英里之間。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引言朝鮮有一句古代諺語:“鯨魚打架,殃及小蝦?!背r人把自己的國家比喻成“鯨魚群中的一只蝦米”,既是民族心態(tài)的一種流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幾個世紀以來朝鮮的歷史和現(xiàn)狀。據(jù)說在17世紀的一個短暫時期,半島相對平靜,一位朝鮮國王甚至禁止開采黃金和白銀,以期減少外族對這個半島的興趣。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這個半島國家長期處于強鄰相逼狀態(tài)下的被動與無奈。一位美國學者因此把朝鮮半島比喻為“東亞的巴勒斯坦”。 朝鮮半島位于亞洲大陸的東北部,東瀕日本海,西鄰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北枕鴨綠江、圖們江與中國相鄰,東北角夾圖們江和俄羅斯相接。半島呈多山地形,北高南低,地勢起伏不平,峰嵐疊嶂,河川縱橫。總面積約22萬多平方公里,南北直線距離840公里,東西直線距離最寬處360公里,最窄處只有170公里。朝鮮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單一民族國家。公元7世紀,半島東南部強國新羅統(tǒng)一朝鮮,10世紀建立高麗王朝,14世紀末為李氏王朝取代,改稱朝鮮。然而這個寓意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在政治學意義上卻并不總是陽光普照,溫暖宜人。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地位十分特殊。近代以來與它相鄰的國家中國、俄羅斯、日本都是世界大國。中、俄、日三國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在這一地區(qū)的爭奪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于日本來說,朝鮮半島成為它征服亞洲大陸的理想跳板,因而勢在必爭;對于中國來說,保持對朝鮮的積極影響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尤其是東北地區(qū)的安全至關重要;對于俄國來說,控制朝鮮不僅是維護其遠東領土安全的需要,而且可以借以控制朝鮮海峽,保持俄國海軍的南下通道。并且無論是中國還是俄國控制朝鮮半島都將意味著對日本本土構成潛在的直接的威脅,自然,這樣的局面也是日本所要極力避免的。因此,近代以來這一地區(qū)的政治局勢在很大程度上受中、日、俄三大國及其相互關系的影響,成為大國利益沖突與爭奪的角逐場。 中國與朝鮮山水相連,唇齒相依。這一地理位置決定了朝鮮半島同中國的關系十分密切。自古以來,兩國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有著密切的交往與聯(lián)系。古代中國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征服過朝鮮半島,中國封建王朝人侵與朝鮮半島國家反人侵的事件時有發(fā)生。朝鮮半島國家在歷史上很長時間里時斷時續(xù)地作為“藩屬國”向中國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稱臣納貢,而中國與朝鮮半島國家的民間貿(mào)易、人員往來、文化交流也是源遠流長,一直持續(xù)不斷。19世紀末,日本入侵朝鮮,中國曾出兵援助朝鮮李朝抵御日本的侵略,旨在幫助友好鄰邦和捍衛(wèi)中國國土的安全。 俄國本是歐洲國家,同中國及朝鮮都不接壤。從17世紀開始,沙皇俄國對中國領土進行人侵。1858年和1860年沙俄迫使中國清政府先后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割占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大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因而形成俄國同朝鮮接壤的局面,朝鮮半島從此開始面臨沙俄的威脅。但是總的來講,在1876年以前,朝鮮半島國家基本上只限于同中國發(fā)展對外關系,中、日、俄三國在朝鮮半島的斗爭尚未形成。 1868年“明治維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富國強兵和對外擴張道路,其鄰近的中國與朝鮮半島首當其沖。1876年,日本通過使用武力,迫使朝鮮與之簽署《江華條約》(即《韓日修好條約》),攫取了在朝鮮自由經(jīng)商、興辦實業(yè)和治外法權等侵略特權。從此,在朝鮮問題上,中國清政府與日本當局的矛盾也愈演愈烈。當時,中國國力日衰,任憑列強宰割,這就注定了清政府在同日本的較量中處于弱勢,它不僅無力保護鄰國朝鮮,而且也抵御不了日本對自己的人侵。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日軍打敗清軍。此后,清政府完全退出朝鮮半島的力量角逐,于是日本在當?shù)氐挠绊懭找嬖黾?。但是大國在朝鮮半島上的爭斗并沒有因此而結束。很快日本與沙皇俄國又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展開激烈斗爭,最終導致1904-1905年的日俄戰(zhàn)爭的爆發(fā)。日本最終贏得了這場戰(zhàn)爭,并且在美國的調停之下,與俄國在1905年簽署了《日本與俄國和平條約》(又稱《樸茨茅斯和約》),為獨吞朝鮮半島奠定了基礎。該條約規(guī)定: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擁有最高的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利益,并保證不干涉日本在朝鮮可能采取的指導、保護和管制措施。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強迫朝鮮李朝政府簽訂《韓日協(xié)商條約》,在朝鮮設置“統(tǒng)監(jiān)府”,把朝鮮變成它的“保護國”。1910年8月22日,日本駐朝鮮“統(tǒng)監(jiān)”寺內正毅勾結當時擔任李朝政府總理大臣的李完用,迫使朝鮮政府同它簽訂《韓日合并條約》,朝鮮全部并人日本,其一切主權權利永久地割讓給了日本。從此,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天皇的領土,其最高行政長官是天皇任命的總督,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又成為影響朝鮮半島地區(qū)局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國家。這樣,朝鮮半島又成為美、俄、中、日四大國利益的交匯處,并最終成為美蘇冷戰(zhàn)最直接的受害地區(q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