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士研究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張勇(張子開)  頁數(shù):448  字數(shù):488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張子開所著的《傅大士研究(修訂增補本區(qū)域文化)》以作者的同名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chǔ)修訂而成。
南北朝之際的禪學大師傅大士(傅翕,497—569),自稱“雙林樹下當來解脫善慧大士”,以居士身份而廣弘菩薩行,在當時和后來都影響頗大。但由於種種原因,學術(shù)界對他的研究至今為止還很不夠,特別是國內(nèi)近現(xiàn)代以來有關(guān)的佛學論著,基本上并不涉及。有鑒於此,本書以三編共十三章的篇幅,從文獻學、敦煌學、比較宗教學、宗教哲學、語言學、歷史學等角度,對傅大士的生平、語錄、佛學思想、師承授受關(guān)系及影響等,作了綜合性、批判性、全面性的精細考辨和分析。作者認為,傅大士實應(yīng)為中土彌勒教的創(chuàng)始人、中土維摩禪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南朝佛學界、中國禪發(fā)展史、中國佛教史,特別是中國民間信仰史中都應(yīng)該占有重要的地位。
《傅大士研究(修訂增補本區(qū)域文化)》在國內(nèi)外佛教研究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而深入地研究了傅大士,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水準,受到包括季羨林、饒宗賾、日本原京都大學教授入夭義高(IriVa
Yostlitaka)等國內(nèi)外學界耆宿的較高評價,其成就得到學術(shù)界公認。

書籍目錄

總序
引蔣宗許

上編:化跡和傳錄之考究
第一章 補處菩薩降雙林
第一節(jié) 傳記資料考辨
一、關(guān)於“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
二、法琳和道宣的記載
三、宋代有關(guān)的禪宗燈史和其他佛教史籍
第二節(jié) 傅大士年譜
一、雙林悟道自天囑(497—533)
二、日下可憐一黑馬(534—540)
三、預鑒時禍拯黎元(541—557)
四、亟示神變歸太空(558—569)
第二章 《善意大士錄》的源流
第一節(jié) 自弟子結(jié)集到樓穎編次本再臻“禪藏”
第二節(jié) 《雙林善慧大士小錄并心王論》
第三節(jié) 龍津刪潤本和樓炤刊正本
一、龍津、樓炤改編的故實
二、樓炤刊正本的流變
三、所謂傅氏刻本的實相
第四節(jié) 日本國所藏版本
第三章 《善慧大士錄》的真?zhèn)渭捌浜憔帽4娴木売?br /> 第一節(jié) 對《錄》真實性的一般性考辨
一、卷一的傳錄、卷二的法語
二、卷三的詩偈碑文
三、卷四的諸人傳記
第二節(jié) 雙林寺有恒的興旺和鼎貴傅姓的護持
附:傅翕遺骨考
附:傅翕遺跡考
第四章 語辭濃郁的時代色彩
中編:疑經(jīng)點竄或偽托的詩偈
第五章 《心王論》、《心王銘》和《心王頌》
第一節(jié) 具名傅翕的有開心王的著述
第二節(jié) 《心王論>>探賾
第三節(jié) 從《心王論》到《心王銘》
第四節(jié) 關(guān)於《心王頌》
第六章 《行路難二十篇并序》
第一節(jié) 有關(guān)傅翕《行路難》的記載
第二節(jié) 從發(fā)抒的思想來稽考
一、傅翕禪法的影響
二、牛頭宗風的投射
第三節(jié) 由《行路難》的源流來定位
一、古來僧侶的撰述
二、《行路難》的文體特徵
第四節(jié) 敦煌寫本《行路難》
第七章 其他疑屬牛頭、臺宗藻飾涂乙的詩偈
第一節(jié) 《行路易》
第二節(jié) 《浮溫歌》、《三諫歌》、《示諸佛村鄉(xiāng)歌》
第三節(jié) 《錄》中薰染的臺宗色澤
一、《還源詩十二章》
二、《獨自詩二十章》
三、天臺與傅翕的關(guān)涉
第八章 敦煌寫本《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jīng)》
第一節(jié) 傅翕解講《金剛經(jīng)》的故實
第二節(jié) 《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jīng)》的版本源流
一、敦煌寫本
二、後世流布的版本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撰年代及作者之考辨
一、《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jīng)》的年代
二、《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jīng)》的歸屬
下編:禪風、傳承和名位
第九章 彌勒應(yīng)化和維摩禪行的統(tǒng)一
第一節(jié) 補處分身,攝化群生藏六通
一、倡言彌勒紹釋迦
二、補處凈土拯來苦
第二節(jié) 示現(xiàn)成佛,具有濃郁南方特色的證道之路
第三節(jié) 雙林應(yīng)世,白衣梵行效凈名
一、火中生蓮奇居士
二、普愍眾生的菩薩行
第十章 苦行實修的大乘禪法
第一節(jié) 宴處林叢,力持農(nóng)禪
一、幽遁獨處,嘯傲林泉
二、馴狎禽獸,廣顯異靈
三、堅持菜食,絕粒長齋
四、憑藉禪力,神通自在
第二節(jié) 厭離苦患,適意悅情
一、傅翕的苦樂觀
二、數(shù)息觀身,凈心懺悔
三、《楞伽師資記》的一段記載
第三節(jié) 由聲聞乘趣於不證不得的大乘
一、傅翕禪法的極詣
二、關(guān)於《法身頌》
三、識神、妙識,漸悟、頓悟
第十一章 定慧雙修和三教融和的先驅(qū)
第一節(jié) 以三論為底蘊的般若空觀
一、兼通眾經(jīng),依義為鵠
二、照寂并舉,藉禪悟理
三、傅翕的般若觀
第二節(jié) 與儒履道冠的合一
一、以儒術(shù)為佛法治世之輔弼
二、以老莊為般若窮源之同儔
三、并三教為凈化塵世之津梁
附:轉(zhuǎn)輪藏考
一、輪藏的創(chuàng)設(shè)
二、輪藏的構(gòu)造和功用
三、關(guān)於“道冠儒履釋袈裟”
四、輪藏的影響和流變
第十二章 傅翕禪法的師授和嗣承
第一節(jié) 傅翕禪法的根苗本源
一、智者法師慧約
二、嵩頭陀
第二節(jié) 傅翕禪法的承傳繼襲
一、雙林禪風的親炙和輾轉(zhuǎn)燈傳
二、慧集法師
三、慧和法師
四、緇衣師事之因緣
附:魚鼓考
一、起源
二、構(gòu)造和用途
三、流變及其他
第十三章 云黃禪風漾千秋
參考文獻索引
I 中國文獻索引
Ⅱ 日本國文獻索引
Ⅲ 西文文獻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按,“智證大師”乃13本醍醐于皇(897~930在位)賜予圓珍的謐號。智證求法地域如此廣袤,則并是歌究竟于何地搜得亦難知矣。圓珍于大中八年(854)九月二13嘗有題記的《福州、溫州、臺州求得經(jīng)律論疏記外書等目錄》言,“傅大士歌一卷”乃“于溫州永嘉郡求得”。顯然,圓珍三種目錄中的“傅大士歌一卷”當為同物,皆得之于永嘉。雖據(jù)此尚無曉此“歌”究竟,然以上記載卻也透露出,傅翕偈頌在9世紀中葉(因圓珍仁壽三年(853)人唐,留學五年后返日也)已然越過東陽郡界而廣泛流布于東南沿海地區(qū)了。陳祚龍《敦煌古抄(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jīng))之考證和校訂》以為,圓珍三次加以著錄的“傅大士歌一卷”實際就是《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jīng)》的祖本,卻并未提出什么證據(jù),顯屬臆想武斷之談。 稍早于圓珍,圓仁(793—864)承和五年(838)隨遣唐使人唐求法,宣宗大中元年(847)回國,其《人唐新求圣教目錄》于“傅大士還源詩”下,緊接著著錄“征心行路難一卷”。顯然,此一卷本“征心行路難”圓仁本擬歸于大士名下??肌朵洝匪斩?,亦講征心,正表明“征心行路難一卷”實即《錄》中的《行路難》:第六章《明懲心性無染》除以“懲心”人章名外,尚謂:“君不見,智人求心不求佛,諸法寂滅即貪淫。愛欲貪淫從心起,我亦懲心于不心。若也求心復不得,自然無處起貪淫”;第十章《明寂滅無心常行精進》亦曰:“覺諸煩惱觀前境,但自懲心而卻推。心本無根何有本,六塵五欲不能羈”“征”、“懲”通,征心即制心。前曾言及,《行路難二十篇》成型時已有可能稱“歌”,而《錄》所源自的八卷本,正產(chǎn)生于圓仁、圓珍來華的唐代;《浮匯歌》有唐一般著錄為“浮漚篇”,《三課歌》、《示諸佛村鄉(xiāng)歌》又從未另見于目錄;圓珍人唐略遲于圓仁,“傅大士歌”與“征心仃路難”皆是一卷:圓珍所得單行的“傅大士歌一卷”,很可能就是“征心行路難一卷”,也即《錄》卷三的《行路難二十四篇》。 圓仁、圓珍之后,樓照刊正八卷本以前,永明延壽《宗鏡錄》引有五段傅大士《行路雞》中的文字。卷三為明無所得即佛法,除征用龐居士偈外,更添例證: 所以傅人士《行路難》云:“君不見,諸法但假空施設(shè),寂靜無門為法門。一切法中心為主,余今不復得心原。究撿心原既不得,當知諸法并無根?!?/pre>

編輯推薦

《傅大士研究(修訂增補本)》在國內(nèi)外佛教研究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而深入地研究了傅大士,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水準,受到包括季羨林、饒宗賾、日本原京都大學教授入夭義高(Iriya Yoshitaka)等國內(nèi)外學界耆宿的較高評價,其成就得到學術(shù)界公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傅大士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