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維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馬基雅維里  頁數(shù):480  譯者:馮克利  
Tag標簽:無  

前言

  前 言  人有嫉賢妒能的天性,故發(fā)現(xiàn)新方式和新秩序的危險,歷來不亞于尋覓未知的水源和沃土,此乃人皆善于指摘而非褒揚他人的行為使然。但是,出于一種始終驅(qū)策著我的本能欲望,即或得不到任何尊重,我仍要探究我深信有益于眾人之共同利益的事情。職是之故,我毅然踏上了迄未有人涉足的道路,它或許會給我?guī)砺闊┖屠щy,但是由于那些懷著善意看待我的勞作目的的人,它亦能給我?guī)愍勝p。我這人才學窳陋,既缺少對當下事物的經(jīng)驗,古代知識亦稱貧乏。所以,在我的努力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更遑論勝任愉快。但它至少能給別人指明道路,他們的才具、文采和判斷力皆勝于我,必能完成我的夙愿。因此,我之所為,或不配受到稱譽,亦不至遭人詬謗?! ∈廊藢糯瞿接屑樱还貌徽摫姸嗥渌吕?,時常有人不惜重金,買回一尊殘缺不全的古代雕像,他們希望有此物為伴,他們要用它給自己的居室增光添彩,他們贊賞這種藝術,樂于師法于它;他們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為表現(xiàn)這種藝術而殫精竭慮。然而,最杰出的史書昭示于我們的,乃是古代的王國與共和國、君王與將帥、公民和立法者以及為自己的祖國而勞作者取得的豐功偉績,它們雖受到贊美,卻未見有人效仿。其實,世人不分大事小事,對他們惟恐避之及,故而古人的這種德行,在他們身上已蹤跡全無。觀此種種,我惟有感到詫異和悲哀。當我看到如下情形時,更復如是:公民對公共事務,或?qū)θ藗內(nèi)旧系募不?,如果有了歧見,他們總是求助于古人的裁決,或是求助于古人的診斷和指定的方劑。民法無非是古代法學家提供的裁決,把它們簡化為指令,可引導我們今天的法學家作出判斷。醫(yī)術也不過是古代醫(yī)師的實踐經(jīng)驗,今日醫(yī)師可據(jù)以作出診斷。然而,在整飭共和國、護衛(wèi)國家、統(tǒng)治王國、舉兵征伐、控制戰(zhàn)局、審判臣民和擴張帝國時,卻不見有哪個君主或共和國求助于古人的先例。我認為,造成此種狀況的,主要不是當今的宗教使世界羸弱不堪,或貪婪的惰怠給眾多基督教地區(qū)或城市帶來的罪孽,而是缺少真正的歷史見識,在閱讀史書時既無感悟,亦品不出其中的真諦。于是,眾人捧讀史書,以通歷史變故而自娛,卻從未想過效法古人,他們斷定這種模仿非但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仿佛天地日月、各種元素和人類自身的運動、力量與規(guī)律,今日迥異于古時。為使世人摒棄此種謬見,我才下定決心,對于沒有因時代的厭惡而遭湮沒的提圖斯 ?李維的全部史書,根據(jù)我對古今事物的了解,記下我認為必須給予更好理解的內(nèi)容,使讀過這些陳述的人,更易于讓他們所欲掌握的史識發(fā)揮功效。此事固然不易,然而既有鼓勵我擔此重任者的襄助,我以為或能多有所成,俾可給他人達到既定目標提供一條捷徑。

內(nèi)容概要

  古典共和主義的濫觴 馬基雅維里關于共和主義觀點的重要代表作
  本書是對李維《羅馬史》前10卷的評注。是一本懷古的、品德高尚的共和派手冊。馬基雅維里在本書中涉及了他關于政治、道德、命運和必然性等重大觀點。在本書中他告誡共和國的公民、領袖、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衛(wèi)他們的自由,避免
腐敗。書中討論了古代與現(xiàn)代的共和主義,在這里我們尤其可以看到他與亞里士多德政治主張的密切關系,也涉及了他對基督教的批判,顯示了他本人對自己時代世俗化與現(xiàn)代性的看法。

作者簡介

  尼科洛·馬基雅維里(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政冶家、思想家,近代政治學理論的奠基者,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傳世著作有《論李維》、《君主論》、《佛羅倫薩史》(8卷)、《兵法》等,對后世影響深遠。

書籍目錄

導論 (哈維?曼斯菲爾德)
尼科洛·馬基雅維里致扎諾比·布昂德爾蒙蒂和
科西莫·魯塞萊的問候
第1卷
 前言
 第1章  城邦的一般起源;羅馬的起源
 第2章  共和國的類型,羅馬共和國的類屬
 第3章  在羅馬創(chuàng)設護民官的變故,護民官使共和國更趨完美
 第4章  平民和羅馬元老院之間的不和,促成了共和國的自由與強大
 第5章  誰是自由更可靠的保障,民眾還是權貴;誰是紛爭的主因,侵奪者還是守成者
 第6章  羅馬能否建立一個消除平民和元老院相互敵視的國家
 第7章  對于維護共和國的自由,指控權有多大的必要
 第8章  指控權對共和國多么有利,謠言就對它多么有害
 第9章  若要建立新共和國,或撇開其古老制度對它進行徹底改造,只能大權獨攬
 第10章 共和國或王國的創(chuàng)建者值得贊美,一如施行專制者應當受到譴責
 第11章 論羅馬人的宗教
 第12章 應當如何估量宗教的重要性,意大利是如何因為羅馬教會的宗教缺少信仰而頹敗的
 第13章 羅馬人如何利用宗教整飭城邦,建功立業(yè),平息騷亂
 第14章 羅馬人依照必然性解釋征兆;在被迫違背信仰時,也精明地做出遵守信仰的表象;對褻瀆信仰者皆予嚴懲
 第15章 薩莫奈人求助于宗教,作為對付困境的非常手段
 第16章 習慣于受君主統(tǒng)治的人民,假如偶然獲得了自由,也難以維持
 第17章 腐敗的人民在獲得自由后,也極難維護這種自由
 第18章 在腐敗的城邦里,假如有一個自由的國家,以何種方式來維護它?如果沒有這樣的國家,以何種方式來建立它?
 第19章 在杰出的君主死后,軟弱無能的君主尚能自保;在軟弱無能的君主死后,軟弱無能的君主無法維護任何王國
 第20章 兩個有德行的君主相繼主政,便可成就大業(yè);組織良好的共和國可以使德行后繼有人,其獲取與擴張也能蔚為大觀
 第21章 君主和共和國缺少自己的軍隊,將蒙受奇恥大辱
 第22章 羅馬的賀拉提烏斯三兄弟和阿爾巴的庫里阿提烏斯三兄弟事件,有何值得借鑒之處
 第23章 不可孤注一擲卻不拼盡全力;因而固守關隘往往有害
 第24章 健全的共和國制度賞罰分明,絕不會用它們相互抵消
 第25章 試圖對自由城邦的過時狀態(tài)進行革新的人,至少要保持其古老模式的表象
 第26章 新君主對于他所攫取的城邦或領地,務必使其萬象更新
 第27章 知曉如何運用大善大惡者,寥若晨星
 第28章 羅馬人為何不像雅典人那樣感激自己的公民
 第29章 更加忘恩負義的人是誰,是人民還是君主?
 第30章 君主或共和國應當以什么方式避免忘恩負義的禍害,將領或公民應當以何種方式避免被其摧毀?
 第31章 羅馬將領從未因過失而受到過分的懲罰;共和國因他們的愚昧或決策失當而受到傷害時,他們也從未受到懲罰
 第32章 當人民有迫切需要時,共和國或君主應毫不拖延地造福于他們
 第33章 如果國家內(nèi)部產(chǎn)生弊端,或在外部遇到逆境,更為穩(wěn)妥的辦法是妥協(xié)而非對抗
 第34章 獨裁官的權力對羅馬共和國有益無害;公民不以自由投票授予別人權力,而是為自己攫取權力,則對公民生活極為有害
 第35章 十人執(zhí)政團是由公眾和自由投票所設,但是它的設立為何有損于共和國的自由
 第36章 地位尊貴的公民,不可蔑視人微言輕的公民
 第37章 土地法給羅馬造成了什么麻煩;在共和國制定溯及既往但與城市古老習俗相悖的法律時,最為有害
 第38章 軟弱的共和國很難做到當機立斷,也不知如何決斷;它的政策不是出于選擇,而是出于被迫無奈
 第39章 不同的民族常常遇到相同的事變
 第40章 羅馬十人團的設立及其應當引以為戒的地方;這件事能拯救共和國,或者毀滅它,其要點何在
 第41章 不經(jīng)適當?shù)倪^渡,由謙卑突然變?yōu)榘谅扇蚀韧蝗蛔優(yōu)闅埲?,既不明智,也無成效
 第42章 人易腐敗
 第43章 為個人榮譽而戰(zhàn)的人,才是杰出而可靠的戰(zhàn)士
 第44章 沒有首領的民眾是無用的;不可先威脅用權,然后再謀求權力
 第45章 不遵守法律,尤其是立法者本人所為,便樹立了惡劣的先例;在城市里日日都有新的侵害,于統(tǒng)治者最有害
 第46章 人的野心節(jié)節(jié)攀升,先是謀求不受他人侵害,繼而便要侵害他人
 第47章 人易于被大道理所騙,卻不會在具體事務上受蒙蔽
 第48章 如果不想把官職授予卑鄙小人或惡棍,那就讓更卑鄙、更邪惡或更高尚、更完美的人去謀求它
 第49章 像羅馬這類有著自由開端的城市,也難以找到維護自由的法律;直接身陷奴役的城市,則幾乎不可能找到這種法律
 第50章 不可使委員會或長官擁有中止城市行動的能力
 第51章 共和國或君主在被迫行動時,也應裝出自愿的樣子
 第52章 對強大的共和國中得勢的驕橫之徒進行壓制,最為穩(wěn)妥可靠且很少受到非議的辦法,就是預先防范他用來得勢的手段
 第53章 人民時常被善良的假象所騙而自取滅亡;強烈的向往和宏愿能夠?qū)е逻@種結(jié)局/ 8
 第54章 穩(wěn)健的人如想控制群情激憤的民眾,需要多少權力
 第55章 城市中的民眾沒有腐敗,這樣的城市易于管理;有平等的地方,難以建立君主國,沒有平等的地方,難以建立共和國
 第56章 城市或地區(qū)有大事發(fā)生之前,都會有某種征兆,或有人能預見到它
 第57章 平民合則強,分則弱
 第58章 民眾比君主更聰明、更忠誠
 第59章 與共和國或君主結(jié)成的同盟,哪一個更為可靠
 第60章 在羅馬任命執(zhí)政官或其他任何官職,從不考慮年齡
第2卷
 前言
 第1章  羅馬人建立帝國的原因,是德行還是運氣
 第2章  同羅馬人作戰(zhàn)的民族;他們捍衛(wèi)自由的執(zhí)著精神
 第3章  通過摧毀周邊的城市,允許外邦人輕易分享它的榮耀,羅馬變成了一座巨型城市
 第4章  共和國有三種擴張的方式
 第5章  宗派和語言的多樣性,加上洪災和瘟疫,湮沒了歷史的記載
 第6章  羅馬人如何征戰(zhàn)
 第7章  羅馬人給每個殖民者多少土地
 第8章  人們?yōu)楹坞x開故土,侵入別人的家園
 第9章  列強之間開戰(zhàn)的一般原因
 第10章 金錢并非如俗見所言,是戰(zhàn)爭的筋骨
 第11章 與名聲雖好但實力不濟的君主交好,實為不智之舉
 第12章 擔心有人進犯時,是主動出擊,還是坐等戰(zhàn)爭
 第13章 卑賤者能飛黃騰達,更多地依靠欺詐而非武力
 第14章 認為可以用謙卑戰(zhàn)勝傲慢的人,往往是在自欺
 第15章 弱國總是優(yōu)柔寡斷;決斷遲緩總是有害
 第16章 當今的軍隊極不符合古代體制
 第17章 當今的軍隊是否應當重視炮兵;對它的普遍看法是否正確
 第18章 鑒于羅馬人的權威和古代戰(zhàn)爭的先例,應當更加重視步兵而不是騎兵
 第19章 進行擴張的共和國若是治理不善,不按羅馬人的德行行事,只會走向覆滅,不會帶來昌盛
 第20章 君主或共和國利用雇傭軍或援軍有何危險
 第21章 羅馬人派出的首位軍事執(zhí)政官,是派往卡普阿;這事發(fā)生在他們開始征戰(zhàn)的四百年后
 第22章 人們在判斷大事時經(jīng)常出錯
 第23章 羅馬人對必須決斷的事情作出判斷時,一貫避免中庸之道
 第24章 一般而言,要塞弊多利少
 第25章 攻打一座陷入分裂的城市,利用其分裂去奪取它,是適得其反的策略/ 88
 第26章 謗言和虐待只會產(chǎn)生仇恨,沒有任何益處
 第27章 精明的君主或共和國應滿足于勝利;不滿足最易導致失敗
 第28章 對公眾或私人受到的侵害不予報復,會給君主或共和國帶來危險
 第29章 命運不想讓人阻撓它的計劃時,它就遮蔽人的心智
 第30章 真正強大的共和國和君主想獲得友情,靠的不是金錢,而是德行和強盛的威名
 第31章 信任被放逐的人有多么危險
 第32章 羅馬人攻占城市的種種手段
 第33章 羅馬人給予他們的軍隊將領多大的權限
第3卷
 第1章  教派或共和國若想長久生存,經(jīng)常需要回到自己的源頭
 第2章  適時裝瘋賣傻,不失為明智之舉
 第3章  若想維護新獲得的自由,必須殺死布魯圖斯之子
 第4章  如果被剝奪王位的人仍然在世,身居王位的君主也不得安寧
 第5章  什么原因使王位繼承者失去王國
 第6章  論陰謀
 第7章  從自由變?yōu)榕郏驈呐圩優(yōu)樽杂?,何以有時不流血,有時腥風血雨
 第8章  凡是想改變共和國的人,要尊重它的目標
 第9章  若想總是福星高照,務必因時制宜
 第10章 如果敵人迫使軍隊將領不擇手段交戰(zhàn),他不能臨陣脫逃
 第11章 以寡敵眾的人,即使處于劣勢,只要能夠挺過最初的一擊,也可獲勝
 第12章 精明的將領作戰(zhàn)時應當讓士兵背水一戰(zhàn),消除那些讓敵人背水一戰(zhàn)的因素
 第13章 弱兵強將和弱將精兵,哪個更可靠
 第14章 戰(zhàn)斗中出現(xiàn)的新花樣和新聲音,能夠產(chǎn)生何種效果
 第15章 應由一人而不是數(shù)人統(tǒng)領軍隊;將多有害
 第16章 真正的德行只在危難之時顯現(xiàn);太平時代的得勢者不是賢達,而是富貴門 第
 第17章 不可先迫害一個人,然后又讓他主持大事
 第18章 能預見到敵人的計謀,是將領的最大優(yōu)點
 第19章 統(tǒng)治民眾,安撫是否比懲罰更重要
 第20章 較之于羅馬的任何軍隊,善意對法利希人產(chǎn)生了更大的影響
 第21章 漢尼拔采取不同的處事方式,為何能在意大利取得和西庇阿在西班牙一樣的成果
 第22章 曼利烏斯?托克圖斯的嚴厲和瓦勒里烏斯?科維努斯的友善,給他們帶來了同樣的榮耀
 第23章 卡米盧斯被趕出羅馬的原因
 第24章 延長任期使羅馬遭受奴役
 第25章 論辛辛那圖斯和眾多羅馬公民的貧困
 第26章 女人禍國
 第27章 如何讓分裂的城市團結(jié);若想控制城市必須維持其分裂的看法為何錯誤
 第28章 應當提防公民的功業(yè),因為在善舉背后,往往潛伏著專制的萌芽
 第29章 人民犯罪的根源在于君主
 第30章 希望運用自己的權力造福共和國的公民,先要消除嫉妒心;在看到敵人時,務必整飭城市的防務
 第31章 強大的共和國和杰出的人,無論面對何種命運,都能保持同樣的勇氣、同樣的尊嚴
 第32章 人們用什么方式擾亂和平
 第33章 要想打勝仗,務必讓軍隊保持自信并信任將領
 第34章 什么樣的名望、言辭和看法使人民支持一個公民;他們在任命行政長官時,是否比君主更高明
 第35章 充當某種意見的首領有何危險;這種意見越是不同尋常,其危險就越大
 第36章 法蘭克人為何在戰(zhàn)斗開始時無比勇猛,后來卻連女人都不如
 第37章 在大戰(zhàn)之前是否有必要進行小規(guī)模戰(zhàn)斗;若想避免這種戰(zhàn)斗,應當如何摸清新的敵人
 第38章 如何造就一個能夠獲得軍隊信任的將領
 第39章 將領應當熟悉地形
 第40章 在戰(zhàn)爭中運用欺詐是件光榮的事
 第41章 保衛(wèi)祖國應當不計榮辱,不擇手段
 第42章 不必遵守被迫作出的承諾
 第43章 出生在同一地區(qū)的人,無論何時幾乎都保持相同的天性
 第44章 運用殘暴無恥的手段,往往可以獲得用正常手段無法獲得的東西
 第45章 何為較好的戰(zhàn)術:先抵擋住敵人,形成相持之勢后再去攻擊他們,還是一開始就傾全力猛攻
 第46章 城市的家族為何長期保持某種習俗
 第47章 優(yōu)秀的公民應當愛國而不計私仇
 第48章 看到敵人犯下大錯時,要謹防上當受騙
 第49章 共和國要想維護自身的自由,每天都要采取新的防范措施;昆圖斯?法比烏斯因何功績得到了“馬克西姆斯”的稱號
英譯本注釋征引文獻一覽
譯名索引
譯后記
再版譯者補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第1章  城邦的一般起源;羅馬的起源 凡是讀過羅馬城的起源、立法者的作為和它如何得到治理者,皆不會感到詫異,該城為何數(shù)百年維持如此強盛剛健的品格于不墜,以及后來共和國為何能夠建立一個大帝國。我要先談談它的誕生,我要說明,一切城邦,要么是由城邦所在地的土著所建,要么是由外邦人所建。前一種情況的發(fā)生,是因為分散居住的居民,覺得他們的生計不再安全,蓋各部落的地理位置和人數(shù)太少,使他們無力獨自抵御外人的侵犯,一俟強敵當前,他們來不及聚集起來奮起抵抗?;蛘撸麄?nèi)羰沁@樣做,就要離開他們各自的眾多棲身之地,旋即成為敵人捕殺的對象。為免于這種危局,他們不得不自行遷徙,或由他們中間一個較有權威的人統(tǒng)領,擇一既利于生計,又易于守備的地方聚居。 雅典和威尼斯即是眾多這類城邦中的兩個。前者的建立,乃因有著相似原因的分散居民,在提修斯的統(tǒng)率下所建。后者則容納了來自亞得里亞海南端一些小島上的居民,既然不存在可以向他們發(fā)號施令的任何特定的君主,所以在他們看來,生活在法律之下最適合于自保,這使他們得以避免羅馬帝國衰敗后,意大利因新蠻族的光顧而無日無之的戰(zhàn)禍。他們的幸運之處,亦在于地理位置可使他們長期高枕無憂,因為那兒的海洋沒有出口,況且那些侵擾意大利的人,也不擁有能夠加害于他們的舟楫??梢?,微不足道的起點,即可使他們成就自己的大業(yè)。 第二種情況是由外人建立的城邦,他們或是自由民,或是依附于他人,即由共和國或君主派出的移民。他們有此舉措,要么是為了調(diào)劑居民的田畝,要么是為了保護他們剛獲得的土地,使其既能得到可靠的維護,又不必付出任何花銷。羅馬人在其整個帝國內(nèi)建了許多這樣的城市。其實,君主也建立過這種城市,但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自我炫耀,譬如亞歷山大修建的亞歷山大城。這些城市沒有自由的起源,故而鮮有卓越的表現(xiàn),也很難成為王國的首府。佛羅倫薩的建立即屬此類,因為它是在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下建成的,無論它是由蘇拉的士兵所建,還是由菲耶索萊的山民偶爾建立,他們因相信屋大維治下的長期太平,才遷居阿諾河的平原。這個城市在創(chuàng)立之初,無論有何收獲,端賴君主善 意的恩賜。 民眾或是受君主的統(tǒng)治,或是實行自治,如果因疾病、饑荒或戰(zhàn)亂而背井離鄉(xiāng),為自己尋覓一片新的家園,則城市的創(chuàng)立者就是自由的。 這些民眾或是定居于他們在自己占領的土地上發(fā)現(xiàn)的城市,譬如摩西的情況就是如此;或是在這些土地上建立新城,例如埃涅阿斯之所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看到創(chuàng)業(yè)者的德行和創(chuàng)業(yè)時的運氣,觀其神奇經(jīng)歷的多寡,可知創(chuàng)業(yè)者德行的高下。觀其德行,可循兩種方式,一為城址的選擇,二為法律的實施。人們的所作所為,或是出于必然,或是出于選擇;其次,若是選擇較少出于權力,則愈可彰顯德行之杰出,故建城時應當考慮,最好選擇貧瘠之地,因為窮鄉(xiāng)僻壤的居民不得不辛苦勞作,不會流于惰怠,能夠同舟共濟,亦少內(nèi)訌的理由,比如拉古薩,以及在這類地方建立的許多城市,便是如此。如果只求自己的生計,不欲支配他人,則這種選擇無疑較為明智而有益。然而,人無實力,不足以自保,故而只能避開貧瘠之地,擇富庶之地而居之。

媒體關注與評論

  《論李維》是古典共和主義的濫觴,是對古代自由的追憶,它召喚我們離開那片既安全又可靠、富足但自私的領地。我們要如實地介紹馬基雅維里,他不是超然塵世的哲學家,而是一個按自己設想的方案采取行動的鼓動家,一個從事著個人事業(yè)的實干家,這事業(yè)就是建立“有益于每個人的共同福祉的……新范式和新秩序”?! ?mdash;—哈佛大學教授哈維·曼斯菲爾德

編輯推薦

《論李維》古典共和主義的濫觴,馬基雅維里關于共和主義觀點的重要代表作?!墩摾罹S》是對古代自由的追憶,它召喚我們離開那片既安全又可靠、富足但自私的領地。這是一本最杰出的史書,昭示于我們的,是古代的王國與共和國、君王與將帥、公民和立法者以及為自己的祖國而勞作者取得的豐功偉績。

名人推薦

《論李維》是古典共和主義的濫觴,是對古代自由的追憶,它召喚我們離開那片既安全又可靠、富足但自私的領地。我們要如實地介紹馬基雅維里,他不是超然塵世的哲學家,而是一個按自己設想的方案采取行動的鼓動家,一個從事著個人事業(yè)的實干家,這事業(yè)就是建立“有益于每個人的共同福祉的……新范式和新秩序”。 ——哈佛大學教授哈維?曼斯菲爾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論李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條)

 
 

  •   很喜歡君主論,所以想看看這個作者的其他著作
  •   除了有點貴以外,其他的都沒得說。書的質(zhì)量和作者翻譯都很好,很滿意。君主論看的不過癮,就來看這本吧。
  •   政治學必讀的經(jīng)典,很好。
  •   才拿到書兩天,還沒來得及細細研讀,經(jīng)典著作,應該不錯
  •   馬基雅維利,一個真實**的學者和一個真實**的人
  •   總是一針見血,揭露本質(zhì),世界總是那么殘忍
  •   作者對羅馬堆崇備至,可以看看的書,挺不錯.
  •   還沒讀,先囤著。
  •   這個版本不是很好,關鍵是翻譯的不好,很多時候語言有點莫名其妙
  •   一部有關共和的大作
  •   紙張質(zhì)量不行,書里面的內(nèi)容很散,注釋簡單的幾乎沒得
  •   馬基雅維利的經(jīng)典之作,可能大家都知道《君主論》,但是這本書寫的極其深刻,對問題的闡述很透徹。值得拜讀。
  •   比君主論更好地了解馬基雅維利
  •   很好!非常好!價廉書美!用紙不錯,非輕型紙!原先的賣沒了,后來吉林出來,現(xiàn)在上海再刷了!
  •   看了幾冊的建城以來史,感覺興趣濃厚,某天在書店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便決定來這里買了,因為比書店便宜!說實話之前還不知道馬基雅弗利寫過這本,只知道他的君主論!雖然比君主論篇幅長得多,也沒有君主論那么出名,但是內(nèi)容感覺很吸引人,看著不覺得累。有點一口氣想讀完的感覺!... 閱讀更多
  •   好書,我喜歡,很多書店都斷貨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