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叔本華 頁數(shù):281 譯者:韋啟昌
Tag標簽:無
前言
顧名思義,《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所收錄的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1788-1860)討論人的道德與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華的哲學中有著精確的涵義界定,我們本質中道德和不道德的成分并不是我們經(jīng)頭腦智力思考以后的結果,并不是由我們的認知,亦即由我們接受的教育所決定的。雖然道德抑或不道德,是我們根據(jù)一個人的行為背后的推動力而對這一行為所作出的評判,但這些道德上的評判始終是針對做出這樣行為的人,亦即這些行為背后的這個人的本性,因為一個人的行為只是這個人的本性的外現(xiàn)而已,或者用叔本華的比喻,行為只是癥狀而已,行為背后的性格(本性)才是疾病。既然道德涉及的是人的本性,所以,就像叔本華所說的,道德關乎入的意欲(本性),與智力、認知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這本書里討論道德的文章,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發(fā)揮的規(guī)律,還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涵義。這本書的頭兩篇文章(《論意欲的自由》和《論道德的基礎》)是闡發(fā)叔本華最高深思想的重要文章。
內容概要
這本書所討論的現(xiàn)象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因為這些涉及我們與大自然的本質及其作用規(guī)律。但叔本華透過這些現(xiàn)象所得出的見解與我們的流行觀點迥然不同。如珠的妙語散落在書中的每一頁,由嚴密的推理線索串聯(lián)了起來。這樣的思想作品,完全可以用叔本華描述普盧塔克作品的話語形容,“我一翻開他的書,就好像長出了一對翅膀”。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譯者:韋啟昌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xiàn)代悲觀主義創(chuàng)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家產(chǎn)萬貫,但不得志,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fā)表了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了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發(fā)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里。53歲出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shù)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huán)?!?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克福病逝。《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選自《叔本華全集》的卷二、卷三中的5篇文章,探究的是人的本性及其發(fā)揮的規(guī)律,道德在人生中的涵義到底是什么。這本隨筆集所談論的現(xiàn)象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叔本華透過這些現(xiàn)象所得出的見解與我們的流行觀點迥然不同。如珠的妙語散落在書中的每一頁,內嚴密的推理線索串連了起來。這樣的思想作品,完全可以用叔本華描述普盧塔克作品的話語形容:“我一翻開他的書,就好像長出了一對翅膀?!表f啟昌,1962年出生于廣州,現(xiàn)于澳大利亞行醫(yī)。有兩樣東西可說是我這一生中的摯愛,能有緣對其深入了解并從中得益,我真算是幸運的了。這兩樣東西就是叔本華的著作和古老的中醫(yī)。對于叔本華,我可說是一見鐘情,繼而與其私訂終身?,F(xiàn)在及未來,那肯定將是長相廝守、白頭到老。叔本華思想所引起我的贊嘆、愛慕,給予我的精神愉悅,也只有中醫(yī)的理論及實踐可堪相比。兩者都是那樣的深邃、樸實、直接,其根本觀點在主要的方面竟然是驚人的一致。以后有機會,筆者或許會把這方面的體會公諸同好呢。我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邂逅”叔本華的,并為之“驚艷”,雖然那是在街邊買到的叔本華《人生的智慧》的臺灣節(jié)譯本,譯文也不算好。自那以后,我以能閱讀叔本華、茨威格的原文為享受目標。托馬斯·曼津津樂道的“斜躺在沙發(fā)上整天閱讀叔本華”的美妙感覺,肯定是得到個中三昧而發(fā)。叔本華的著作給予了我許多,翻譯它們是某種微不足道的答謝。正如中醫(yī)給予我如此之多,我就以中醫(yī)給病人解除痛苦作回報一樣??吹阶x者通過我的譯本而欣賞到叔本華,就猶如看到病人經(jīng)我之手解除了病痛。最實在的報酬對我來說不過如此。當初翻譯叔本華的著作,并沒想到能夠出版?,F(xiàn)在這些曲高和寡的書競有幸一版再版,已經(jīng)相當難得。至此,筆者夫復何求?譯著包括:《人生的智慧》、《叔本華思想隨筆》、《叔本華美學隨筆》、《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阿德勒著《兒童的人格構成及其培養(yǎng)》。
書籍目錄
譯者序論意欲的自由論道德的基礎(節(jié)譯)論禁欲為何我們羞于暴露性行為以及性器官通往解救之路
章節(jié)摘錄
現(xiàn)在,是時候重溫一下在上一節(jié)已提過的康德關于驗知性格與悟知性格的描述??档逻€以此討論了自由與必然性是否可以協(xié)調起來??档碌倪@些描述屬于這位偉大思想家至為深刻和優(yōu)美的思想,同時也是全人類所曾有過的至為深刻和優(yōu)美的思想。在此我只需提到康德的這些理論,因為在此重復這些理論既冗長又多余。只有透過這些理論,才可以盡我們人之所能地讓我們理解到,我們行為的嚴格必然性是如何仍然可以與那種自由并存——我們感覺應負責任就證實了這種自由,并且正是由于這種自由,我們才是自己行為的行為人,所做出的行為在道德上才會難辭其咎??档滤U述的驗知性格與悟知性格的關系,其基礎完全就是康德全部哲學的根本特質部分,亦即現(xiàn)象與自在之物的劃分。據(jù)康德認為,正如在這經(jīng)驗的世界,其全部經(jīng)驗的現(xiàn)實性與其超驗的觀念性相并存,同樣,行為的嚴格經(jīng)驗的必然性與行為的超驗自由也是相并存的。也就是說,驗知性格和整個人一樣,作為經(jīng)驗的對象純粹只是一道現(xiàn)象而已。因此,驗知性格是與所有現(xiàn)象的形式,與時間、空間和因果律,緊密相聯(lián)并受制于其規(guī)律性。相比之下,那作為自在之物獨立于所有這些形式,并因此不受制于時間上的差別,因而是驗知性格這整個現(xiàn)象的長久、不變的條件和基礎的東西,就是驗知性格的悟知性格,亦即這人作為自在之物的意欲。作為自在之物的意欲,當然有其絕對的自由,亦即獨立于因果法則(因果法則只是現(xiàn)象的一種形式)。但這種自由卻是一種超驗的自由,亦即并不顯現(xiàn)在現(xiàn)象里,而只能在我們抽離了現(xiàn)象及其所有形式,以便到達那在時間之外的、被我們認為是自在之人的內在本質的東西時,才有這種自由的存在。
媒體關注與評論
叔本華有其現(xiàn)代的意義,甚至有其將來的意義……他的哲學仍然在我們的時代產(chǎn)生著成熟的和人性化的影響?! 旭R斯·曼
編輯推薦
《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人的總體命運卻是沉重和殘酷的,那是掙扎、受苦和死亡的命運。一個人受的苦越多,就越早達到生活的真正目的;而一個人生活得越幸福,就越發(fā)延遲達到這一目的。事實上,痛苦是一個凈化的過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只有經(jīng)過這一凈化過程才會神圣化,亦即從生存意欲的苦海中回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