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紅葦 頁數(shù):159
Tag標簽:無
前言
面對影響深遠的年傳說,我們要知道的是,年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動物?仔細琢磨,當會發(fā)現(xiàn)年傳說中存在四個問題: 其一,如果年只是兇猛的怪獸,為什么把年“趕跑”或“嚇跑”就算完成了任務,那么年的人間冒險對人的意義何在呢? 其二,為什么年只在每年的大年三十這個固定的節(jié)點來拜訪人類? 其三,從趕跑年的手段看,主要運用的是爆竹。爆竹與年是否只是具有相敵相克的關系,它們之間是否亦具有相生相連的關系呢? 其四,人們每年都會搞一個趕跑年的儀式,那么這個儀式對于中國人的意義何在呢? 為了探討以上這些問題,著者對中國植物神與西方植物神做了比較,探討了中國植物神內(nèi)部的一些特征,對神農(nóng)炎帝、谷神后稷、春神句芒、社稷神以及人們?yōu)槠渌O立的節(jié)日都進行了觀察,并對年所可能具有的文化內(nèi)容進行了深究,在此基礎上,著者認為年既是一個植物神,同時又是鱷魚,又是雷神。
內(nèi)容概要
凡是“神性”的東西,歷史定當久遠,就易被淡忘,而世俗記憶往往構成對神性記憶的強大殺傷。 具體說到年的形象,世俗說法就用恐怖記憶對年進行了“改寫”,這樣年就由神圣的吉祥物變成了讓人駭怕的動物,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年的真相便無緣得識了。 現(xiàn)在到了該為年正名的時候了。
作者簡介
紅葦,原名劉宏偉,復旦大學博士、副編審,2001-2005年曾在上海三聯(lián)書店工作,近年來從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與傳播工作,現(xiàn)居上海。曾在《讀書》、《學術界》、《齊魯學刊》、《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各級刊物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個人著述有《節(jié)士的風骨》(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體驗江湖》(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年版)。參與著述《文學的消解與反消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書籍目錄
序言關于年與神性記憶一、年:漢民族最后的口頭傳說 1.口頭傳說與資料史料 2.年傳說的四個問題 二、過年諸事項的神性觀察 1.水性食物意味著什么 2.為什么要守歲 3.爆竹與鼓:雷神的兩項遺產(chǎn) 4.過年事項:陽性力量的變相表達三、年的三副面孔 1.年與歲、辰 2.第一張面孔:鱷魚 3.第二張面孔:植物神 4.第三張面孔:雷神 5.三位一體的年 6.獨特的節(jié)慶吉祥物四、中國的植物神傳說 1.中國植物神的三大傳說 2.動植物一體化 3.最厲害的是爆竹 4.驅趕圖騰與殺食圖騰 5.演繹而成時間標識五、民俗的“遺忘”與“改寫” 1.過年的命名 2.民俗的“遺忘”六、儒家思想與年文化:有限度的狂歡 1.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2.節(jié)慶活動的倫理化 3.年文化中的“尸”與“戲”七、年文化與民族神性記憶 1.年文化的神話視野 2.世俗趣味與節(jié)慶邏輯 3.神話成就的節(jié)慶八、年與中國的時間文化 1.時間的形成與演變 2.年的內(nèi)涵:中國式獨特的時間觀 3.初始時間的文化意義結語 若隱若現(xiàn)的年后記年:一個漸被遺忘的文化記憶參考資料附錄:年的口頭傳說
章節(jié)摘錄
為什么說年是雷神呢?首先,年的本身是鱷魚類動物,而鱷魚是被古人假想為雷神的。何新指出:“因為鱷魚預報風雨。每當大雨來前,都要吼叫,其吼聲如雷。以至可以給人一種印象,似乎雨是龍的雷吼喚來的。這恐怕就是鱷古名‘呼雷’的由來。由于鱷穴居生活,所以古書中有‘雷從地下出’的說法。鱷冬眠,每到初春復蘇,后即開始吼叫。所以古書中記載:‘雷公八月入地,正月出地(春節(jié))?!艺J為,中國人春節(jié)放爆竹的風俗,實際是來自對這種‘春雷’的模擬活動,因為雷能震辟妖邪?!痹谶h古,鼓幾乎是雷神存在的一個標志性特征,那么制作鼓的靈感又是怎么來的呢?在這一點上,可以肯定地說是來源于鱷魚類動物的那種特殊的體形。古人認為,雷神打雷的時候就鼓起他那圓圓大大的肚皮,然后掄起兩個大拳頭使勁地敲,使勁地打,于是就響起了轟轟隆隆、震天動地的雷聲。《呂氏春秋》中所載的鮮恰恰就是這樣:“鮮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薄 ∑浯?,年基本上與正月一同到來,這符合古代人的“雷出于地下”而且“正月必雷”的認識?! 《凇罢卤乩住钡耐瑫r,大地上還有其不可缺少的應和者,那就是雞。洪范《五行傳》中有“正月雷微動而雉錐,雷通氣也”的說法,《夏小正傳》亦有“正月必雷”、“雷則雉震響,相識以雷”的記載。當雷響起的時候,地上的雞是其不可缺少的應和者。
編輯推薦
其實,年,水餃,守歲,爆竹,打春等事物,都是有其獨特的神性記憶的,喚醒神性記憶,就成為窺探某種事物文化真相的必由之路,這樣,具有神性色彩的年,才會神采奕奕地向我們走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