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年4月 出版社:北京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約翰·貝爾頓 頁數(shù):436 譯者:米靜,馬夢妮,王瓊,顧博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向讀者介紹了與美國電影現(xiàn)象相關的一些基本問題,考察了從1890年代開始到2003年夏季的美國電影歷史,但并不僅僅按時間順序來展開討論,事實上,本書并不只是關于歷史的,更是一種文化史,更關注于主題和問題,而不僅僅是史實。本書首先概括描述了作為一種獨特的經(jīng)濟、工業(yè)、美學和文化建制的經(jīng)典好萊塢電影。它思考了觀影經(jīng)驗、好萊塢講述故事的本質(zhì)、制片廠體制、明星制、電影類型等元素對創(chuàng)造一部具體影片發(fā)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制作影片的行為不僅僅是一種娛樂,也是對20世紀美國民族認同和工業(yè)大眾文化關系的描述。本書假定讀者沒有或者僅僅接受過較少的關于電影歷史、理論和美學的教育。本書以鼓勵討論多部電影而不是單個電影的方式呈現(xiàn)了一些基本的問題。因此,本書集中討論了許多電影:關于類型、主題,以及電影史的各個時期。因為某些特殊和重要的原因,本書不同于一般傳統(tǒng)的電影史。過去的30年,電影研究領域經(jīng)歷了重要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新一代學者的著作引領的,這些學者以其著作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電影史寫作和教授方式。30年前電影課程的介紹將電影看成是一種藝術,更多地運用新批評的研究方法;而當代的電影課程不僅僅將電影視為一種藝術,也視為電影本身。它們試圖將電影看成是一個更廣大的工業(yè)、經(jīng)濟、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的一種藝術形式,更加依賴于文化研究、新歷史主義、心理分析和其他當代批評學科。電影史文本也隨著歲月的變更發(fā)生變化。在過去,電影史包括簡單地按時間順序來描述誰做了什么,何時發(fā)生了什么,偉人的故事及他們的成就,電影發(fā)展過程中技術和經(jīng)濟的影響等直接敘述。這些敘述都依次按時間的順序呈現(xiàn)直到現(xiàn)在。最近,電影學者開始重寫這些傳統(tǒng)歷史,托馬斯·艾爾薩埃瑟(Thomas Elsaesser)提出了“新電影歷史”(TIle New Film History)。
內(nèi)容概要
是什么使美國電影一次次刷新全球票房紀錄?! ∈鞘裁词姑绹娪伴_啟電影史上一個個新紀元?! ∶绹鸥D穼W者獲得者——約翰·貝爾頓教授精選了自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經(jīng)典美國影片作為分析案例,通過好萊塢敘事結構、商業(yè)營銷策劃、電影科技發(fā)展等方面,講述了美國電影文化的積淀、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此展開一幅全新的美國電影疆域圖。
作者簡介
約翰·貝爾頓,羅格斯大學電影學教授,曾獲得2005-2006年度古根海姆學者獎,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影技術和美學,文化和電影,美國電影歷史、理論和經(jīng)典電影等。著有《電影聲音》、《寬銀幕影院》、《電影造型師》、《電影和大眾文化》、《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的后窗》、《希區(qū)柯
書籍目錄
前言 致謝 導論 第一部分 制作模式 第一章 電影做為一種機制的出現(xiàn) 電影的教堂 體制的發(fā)展:社會與技術 愛迪生與電影視鏡 大量生產(chǎn),大量消費 奇觀和敘述:從鮑特到格里菲斯 呈現(xiàn)……電影宮 演變的機構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經(jīng)典好萊塢電影:敘事 一種國家風格 均衡和混亂 角色和目標 高超的技巧,看不見的藝術 電影敘事手法分析:分解 環(huán)形模式:卓別林的《淘金記》 前往新地方的旅行:《熱情如火》 非連貫敘事:《穆赫蘭道》 現(xiàn)代敘事:《公民凱恩》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經(jīng)典好萊塢電影:風格 電影形式和人物發(fā)展 場面調(diào)度 攝影機 照明 聲響 場景間的剪輯 場景內(nèi)的剪輯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制片廠體制 造夢 大公司與小公司 制片廠流程:從故事創(chuàng)意到廣告大戰(zhàn) 制片廠風格 崩塌:制片廠時代的終結 相關制片廠作品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明星制度 明星機制 明星和文化:歷史概覽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類型和類型體系 第六章:默片情節(jié)劇 情節(jié)劇的起源 情節(jié)劇類型 社會景象 兩個情節(jié)劇導演:格里菲斯和維多 逃離/超越 聲音和情節(jié)劇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歌舞片 從敘事到歌舞 敘事與歌舞:融合程度 歌舞片的形式 空間變化:表演者,道具,觀眾 風格劃分 從黑白到彩色 從聲響到音樂 輕歌劇式歌舞片 阿斯泰爾-羅杰斯的歌舞片 融合式歌舞片 意識形態(tài)與歌舞片 一個時代的結束 新時代的開始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美國喜劇 笑與文化 美國喜劇電影簡史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戰(zhàn)爭和電影 一個極端的世界 破壞規(guī)則 性別戰(zhàn)斗:戰(zhàn)爭電影中的男性 交叉:戰(zhàn)爭和類型 為民意而戰(zhàn):宣傳和戰(zhàn)斗電影 民族、種族和戰(zhàn)爭電影 沖突:戰(zhàn)爭的精神暴力 1991年的海灣戰(zhàn)爭和“二戰(zhàn)”的重新上演 反思和呈現(xiàn)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十章 黑色電影:黑夜下的某個地方 美國制造 黑色電影:類型,系列還是模式? 黑色美學、主題和角色類型 黑色風格:視角的轉(zhuǎn)換 黑色和制作法典 純潔的丟失:黑色電影的文學起源 黑色電影中的女性 民粹主義的批評 黑色電影:主流中的潛流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制造西部片 優(yōu)秀的美國電影類型 拓荒:歷史和電影 文學中的西部 改編:當東西部相遇 在土著土地上:自然景色和沖突 當代審視,持久的神話 太空:最后的邊疆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戰(zhàn)后歷史 第十二章 好萊塢與冷戰(zhàn) 起源:共產(chǎn)主義、好萊塢與美國方式 調(diào)查:“非美活動委員會”、麥卡錫與“好萊塢十君子” 銀幕中的冷戰(zhàn) 結果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電視時代的好萊塢 大衰落:好萊塢失去觀眾 閑暇:戰(zhàn)后美國的娛樂 更少、更大、更廣、更深 與電視交戰(zhàn)、與利益言和 重磅炸彈片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1960年代:反傳統(tǒng)文化的反擊 年輕與挑戰(zhàn) 肯尼迪時期 銀幕投射:銀幕上的女性 青年電影:激進主義的生活方式 “解決”種族問題 進攻:金錢、電影和變化的道德 轉(zhuǎn)變:反文化成為主流 利用黑人興趣和超越 分裂的銀幕:兩個1960年代 復興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電影學院派一代 “新浪潮” 作者論:導演如明星 金錢本色:青年導演與票房 借鑒,寓意和后現(xiàn)代主義 重新確立:舒適,連環(huán)漫畫和懷舊 “新鼠黨” 里根時代 另一代 人員名單:學院派一代及其作品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進入21世紀 矛盾:從吉普到《藍絲絨》 里根電影:“美國的清晨” 空中樓閣:重塑傳統(tǒng)機構 反潮流 進入21世紀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術語表 影片譯名對照表 譯者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場景分割依靠一個匹配性的系統(tǒng)來提供情節(jié)的連貫性。這項系統(tǒng)涉及鏡頭的匹配,可以使鏡頭間潛在的間斷性被美化干凈。輪廓匹配、動作匹配、視線匹配都屬于匹配關系。輪廓匹配,是指一個鏡頭中畫面的主要輪廓被復制到下一個鏡頭,通過輪廓的連貫性來銜接鏡頭。多數(shù)對話段落的剪輯都使用粗糙的輪廓匹配:從一個鏡頭過渡到另一個鏡頭,人物都在構圖中處于相似的位置。《公民凱恩》開始介紹仙納杜的段落就用到了一些微妙的而又精準的輪廓匹配。一組從各個角度拍攝別墅(前景是不同對象)的鏡頭通過溶化處理連接在一起,它們普遍具備一個輪廓——一個窗戶,其中有盞燈——它占據(jù)了每個鏡頭中每個構圖里的相同位置,與此同時,剪輯漸漸地把觀眾領近窗戶。動作匹配則是通過將上一鏡頭和下一鏡頭中人物的肢體動作連貫起來以隱藏切換。因此,當一個人物在中遠景中坐下,剪輯師就會往下接一個他繼續(xù)動作的近景;或者一個人物打開并穿過門,那么下個鏡頭通常會是門的另一端的另一機位拍攝人物走進來并關上門。切換以及攝影機位置的變化幾乎是難以覺察的,它們被人物動作的連貫性隱瞞了。
后記
本譯作系北京電影學院2008年度院級科研計劃(后期)項目《好萊塢電影與文化研究》課題組最終成果。本書由米靜、馬夢妮、王瓊、顧博共同翻譯而成。其中第一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以及導論、前言、目錄、部分附錄由米靜翻譯;第二章、第五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由馬夢妮翻譯;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由王瓊翻譯;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以及術語表、部分附錄由顧博翻譯。本書由米靜校對。在此感謝鐘大豐教授、郭鋼博士以及張勝芹在本書翻譯和校對工作中所給予的大力幫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