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新民晚報社編,張黎明主編 頁數(shù):421 字數(shù):447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都有父輩,我們在父輩的懷抱中成長,在父輩的教誨下進步,在父輩的肩膀上攀登。我喜歡讀書,尤其愛讀革命前輩的傳記故事,從中感受革命前輩的人格魅力,從他們身上吸取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力量。為紀念共和國六十華誕,《新民晚報》策劃推出“我的父輩”大型征文活動,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后代口述筆錄,追憶父輩革命生涯和高風亮節(jié),這些征文將在《新民晚報》“新中國60周午”特別報道中刊出,囑我作序,就以“銘記、傳承、創(chuàng)新”為題吧。銘記革命前輩的功績,能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念,保持本色。締造了共和國的革命前輩,用他們的生命與智慧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嶄新的一頁,使遭受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昂首挺胸地站了起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遺愛般般在,勿忘締造難”,陳毅同志這句飽含熱情的詩句,寄托了對后人的殷切期望,希望通過媒體的傳播,讓大家尤其是沐浴在改革開放春風里的新一代,牢牢地記住革命前輩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接過他們的旗幟,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作風,奮發(fā)有為。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yè)才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傳承革命前輩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發(fā)揚先輩革命精神,能讓我們更好地牢記黨的宗旨,服務人民。革命前輩為我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他們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那種“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風范,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繼承下來,發(fā)揚光大,變?yōu)樽约旱淖杂X行動,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傳承中開拓創(chuàng)新。
內容概要
《我的父輩》以革命后輩的口吻,講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生動事跡,本書的主題是說家事、談家風,作者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講述父輩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突出他們堅定信念、言傳身教、剛正不阿、勤政廉潔、教育家屬、與百姓及下屬同甘共苦的趣聞軼事和高尚情操。故事感人,情節(jié)生動,許多細節(jié)鮮為人知,真情實感催人淚下,加之傳奇經歷、沉浮悲歡、跌宕起伏的人生戲劇,讀罷令人感慨萬千。這批革命前輩雖然權重位高,但他們的物質生活卻極其簡樸,令人敬佩的是他們的精神生活是那么的充實、富有。
作者簡介
張黎明,著名記者,新民晚報《軍界嘹望》周刊主編。1957年出生。1987年畢業(yè)于空軍政治學院。下過鄉(xiāng)、當過兵、做過工。從1985年起,先后采訪了王平、李德生、陳錫聯(lián)、肖華、肖克等近百位開國將軍。2006年,重走長征路,開設“紅軍將士話長征”專欄,劉華清上將為其題寫刊名。2007年,策劃組織“百位共和國將軍書法展”活動,執(zhí)行主編《百位共和國將軍書法集》。2008年,創(chuàng)辦主編《軍界嘹望》周刊。2009年,策劃組織“我的父輩”大型征文活動。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等單位聯(lián)合為其舉辦個人新聞作品研討會,著有國家級重點圖書《走進統(tǒng)帥部》,他的作品多次在國家、華東地區(qū)和上海市新聞評比中獲獎。2009年11月,他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評為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個人”。
書籍目錄
銘記 傳承 創(chuàng)新——“我的父輩”征文序 俞正聲我生命中的那幾個重要日子——回憶我的父親毛澤東 李敏伯伯四個侄兒女有的在部隊三十多年,有的軍齡僅幾個月——他和七媽“干涉”我們兄妹四人參軍 周秉鈞父親身為國家主席,對家里人要求非常嚴格,甚至——他寫信給學校,不同意我黨員轉正 劉愛琴1969年,我丈夫和兒子分別當上了“豬倌”,爹爹高興地說——讓他們父子比比,看誰的豬養(yǎng)得壯 朱敏父親最喜歡游泳。1992年,醫(yī)生不讓他下海了。在北戴河岸邊——88歲父親看著我們游泳心里直癢癢 鄧林1982年,我大學畢業(yè)被分到人事部,當時教師社會地位低,待遇差——父親卻舉雙手贊成我重返中學講臺 陳偉華(以下按姓氏筆畫為序)首長連夜趕寫工作報告,警衛(wèi)員卻累得睡著了,那次——爸爸給警衛(wèi)員當了整整一夜“警衛(wèi)” 馬廣父親是陜北山溝里窮苦農民的兒子,為革命殫精竭慮幾十年,一直深情地牽掛著養(yǎng)育他的那片黃土地——臨終前他用最后氣力寫下“我想延安” 馬曉文為了節(jié)約開支,爸爸主動將身邊工作人員編制減到最少——為省鍋爐工,他要求將家里鍋爐拆除 王四毛父親出任甘肅省委書記后,為解決饑荒日夜呼吁求助——他用省下的糧食救人,自家卻斷了頓 王南寧三年困難時期,周恩來總理打電話來問,是否可支援一些奶粉幫助滬、蘇、浙、皖等地孤兒院解燃眉之急。父親說——把孤兒們接過來,讓草原養(yǎng)育他們 云曙碧1977年,年邁的父親重返部隊后,專心研究現(xiàn)代軍事--他到外地休養(yǎng),仍然是跋山涉水看地形 鄧穗為了解決農民生計,在潮濕多雨的四川盆地推廣種棉花,于是——父親將自家大院花草拔掉種上棉苗 申再望我們家人都要按吃飯次數(shù)打鉤交納伙食費,為此——父親要我刻蠟紙油印一張就餐表格 四龍改革開放后,陳云同志提出“高級干部的子弟和親屬不許經商”的意見,父親專門召開家庭會議,強調——“我們家的孩子哪個也不許經商!” 伍連連父親因病不能出席開國大典,而我有幸參加,他格外激動——老人家坐在門口等我回來介紹盛況 任遠征爸爸身陷囹圄時,依然信仰真理,從不抱怨群眾,他常說——干部脫離了群眾,才會自己打倒自己 蘇承業(yè)借口要去香山植物園散心,半途突然轉道——父親與葉帥在西山有次特殊“筆談” 李小林“文化大革命”中,父親被非法關押、批斗、刑訊,他接連向總政黨委寫了三封信,坦然寫道——“真金不怕火燒,不是真金燒掉更好” 李衛(wèi)雨劉伯承、鄧小平為自己的參謀長當紅娘,在他們的精心指揮下——爸爸攻破了媽媽的“馬其諾防線” 李彤妍父親特別關心那些為革命做過工作,職務不高、生活困難的同志——司機老李生病,他急得滿京城找藥 李燕黎……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那天爸爸特別高興,親自主持婚禮。他舉著酒杯向我和令華祝福道:你們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還特別對女婿說了一句:“不用憂來不用愁,二人心意兩相投。”逗得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爸爸的心意我懂:他把對媽媽的關心和思念全部給了我,盡到了而且超越了一位做父親的責任。只要我過得好,媽媽就高興。媽媽高興,爸爸也就從中得到寬慰。比較特別的是,這一年還為爸爸過了六十六歲生日。據(jù)說,這個歲數(shù)是很吉利的,說是“六六大壽”應該祝賀。為老人祝壽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不過,以前無論我們怎樣勸說,都被爸爸拒絕了。新中國成立初期,有一次正逢爸爸生日。餐桌上除了與往日相同的幾樣小菜以外,還有剛剛煮好的面條湯。保健醫(yī)生王醫(yī)生陪爸爸一起吃飯,爸爸對他說了這樣幾句話:“王醫(yī)生,咱們不祝壽,但可以吃湯面的,是吧?”“做壽是不會使人長壽的,對吧!”“人活百歲就很不得了嘍,哪有什么萬歲呀!”有一年,工作人員事先未征得爸爸的同意,辦了一個稍稍像點樣的生日宴席。結果遭到爸爸嚴厲批評。他拒絕出席壽宴,無論怎樣解釋、勸說都沒有用。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有時還真不給大家“面子”。也許是這年心中幾大愿望得以實現(xiàn)起了作用,這次爸爸居然同意舉辦生日慶?;顒恿?!我們心里喜氣洋洋,真有一番過節(jié)的熱鬧氣氛。那天,除了我們家里人之外,工作人員都在,而且還帶來了他們的子女。因此,廚房的叔叔就準備了兩桌比平時要稍豐富些的菜肴,還有長壽面。飯后,爸爸要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大家一聽說要照相,都非常高興地聚攏過來。那天,爸爸尤其喜歡和孩子們說笑、逗樂。也許,這是為爸爸辦的一次最“豪華”的壽宴。那歡樂的場面,熱鬧的氣氛,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里。隨后而來的三年困難時期讓爸爸變得寡言少語,我們很少聽得到那樂呵呵的笑聲了。爸爸愛吃豬肉,而當時他每月糧食定額二十四斤。于是,他不吃肉,多吃菜,每天頂多三兩米飯,這樣省下一些給我和妹妹。在爸爸那次過生日四年后,我就搬出了中南海,見到爸爸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再后來就是“文化大革命”,我往往只能在電影紀錄片上看到爸爸。不過這也說明:他的女兒真正成為億萬中國老百姓的一員了。
后記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為了生動再現(xiàn)人民共和國締造者、創(chuàng)業(yè)者的音容笑貌,熱情歌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文匯新民聯(lián)合報業(yè)集團、新民晚報社、上海市擁軍優(yōu)屬基金會聯(lián)合主辦“我的父輩”大型征文活動。經過九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從7月31日起,在新民晚報陸續(xù)刊登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六十位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后代回憶父輩的征文,新民網(wǎng)及時轉載。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我的父輩”大型圖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同志專門為“我的父輩”大型征文撰寫了題為《銘記、傳承、創(chuàng)新》的序文。具有八十年悠久歷史的新民晚報,早在2008年夏季,就由其《軍界嘹望》工作室醞釀“我的父輩”大型征文活動的方案,以此紀念新中國六十華誕。這個策劃很快得到了報社、集團、市委宣傳部領導以及上海市擁軍優(yōu)基金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并且成立了“我的父輩”大型征文活動組織委員會。我們還十分榮幸地邀請了賀龍元帥夫人薛明,謝覺哉同志夫人、紅軍老戰(zhàn)士王定國,肖華同志夫人、紅軍老戰(zhàn)士王新蘭擔任組委會名譽顧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仲偉擔任名譽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宋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精神文明辦公室主任馬春雷,市民政局局長、市“雙擁”辦公室主任馬伊里擔任名譽副主任。文匯新民聯(lián)合報業(yè)集團黨委書記繆國琴擔任組委會主任。
編輯推薦
《我的父輩》: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后代深情回憶。謹以此書獻給新中國的締造者、創(chuàng)業(yè)者……
名人推薦
57位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后代深情回憶。《我的父輩》: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俞正聲作序,薛明王定國王新蘭擔任名譽顧問,王仲偉擔任名譽主任為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了生動再現(xiàn)人民共和國締造者、創(chuàng)業(yè)者的音容笑貌,熱情謳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文新報業(yè)集團新民晚報社、上海市擁軍優(yōu)屬基金會聯(lián)合組織的征文集《我的父輩》,近日已由我社出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同志專門撰寫了題為《銘記、傳承、創(chuàng)新》的序文。俞正聲同志在序文中指出,此書出版“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也是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希望通過媒體的廣泛傳播,讓更多的人讀到這些好文章,為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凸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辟R龍元帥夫人薛明,謝覺哉同志夫人、紅軍老戰(zhàn)士王定國,肖華同志夫人、紅軍老戰(zhàn)士王新蘭應邀擔任名譽顧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仲偉擔任名譽主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宋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精神文明辦主任馬春雷,市民政局局長、市雙擁辦主任馬伊里擔任名譽副主任。本書以革命后輩的口吻,講述那些為新中國成立做出過歷史性貢獻的開國元勛、開國將帥、開國功臣的生動事跡,本書的主題是說家事、談家風,作者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講述父輩們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突出他們堅定信念、言傳身教、剛正不阿、勤政廉潔、教育家屬、與百姓及下屬同甘共苦的趣聞軼事和高尚情操。故事感人,情節(jié)生動,許多細節(jié)鮮為人知,真情實感催人淚下,加之傳奇經歷、沉浮悲歡、跌宕起伏的人生戲劇,讀罷令人感慨萬千。這批革命前輩雖然權重位高,但他們的物質生活卻極其簡樸,令人敬佩的是他們的精神生活是那么的充實、富有。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周恩來的侄子周秉鈞、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朱德的女兒朱敏、鄧小平的女兒鄧林、陳云的女兒陳偉華、任弼時的女兒任遠征、陳毅的兒子陳昊蘇、賀龍的女兒賀曉明、聶榮臻的女兒聶力、葉劍英的女兒凌孜、粟裕的兒子粟戎生、陶鑄的女兒陶斯亮、羅瑞卿的兒子羅箭、胡耀邦的女兒滿妹、薄一波的女兒薄小瑩……五十七位革命前輩后代的五十七篇文章,用他們各自獨特的視角以及自己親身的感受,飽含深情地回憶父輩在戰(zhàn)爭年代和建設時期的戰(zhàn)斗、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