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共問題與國際合作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蘇長和  頁數(shù):278  
Tag標簽:無  

前言

走向世紀之交的國際社會,以其前所未有的成就,期盼著、靜候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人類從未有過如此輝煌的業(yè)績,也從未面臨過如此艱難的選擇。當下之時,人們剛剛慶幸于和平地實現(xiàn)了國際格局的大轉(zhuǎn)換,卻又憂心忡忡于帝國崩潰之后的動蕩與紛亂;舊有觀念系統(tǒng)被沖擊后的迷惘與困惑,以及未被摧毀的武力所帶來的疑慮與恐懼。人們在歡呼史無前例的繁榮進步之余,還不得不為已經(jīng)顯露、或尚被隱匿的種種不測之虞所困擾:國際交往迅速增加之后所伴生的失控;政治經(jīng)濟體制變遷的同時引發(fā)的失卻平衡;科技昌盛之后所出現(xiàn)的自然與社會生態(tài)破壞;尤其是新一輪大國競爭所醞釀的國際社會的重大變化。凡此種種,無不對這個因循沿襲和重新構建中的國際政治秩序提出巨大的挑戰(zhàn)。恰恰是這種變動與期盼、困境與挑戰(zhàn),渴望著一門能夠?qū)Ξ斍皣H變化指點迷津的成熟的知識門類應運而生。在這種背景之下,作為專門研究國家間交往規(guī)則與方式、國際結(jié)構要素與機制及其變化規(guī)律與邏輯的國際政治學科,不僅無由推卻自己的歷史責任,而且必須以自身所持有的知識工具,為新世紀的降臨催產(chǎn)。傳統(tǒng)的國際政治學科曾有豐厚的積累。這一知識領域?qū)κ澜珞w系、國家主權、民族觀念、沖突合作、地緣政治,以及交往機制與結(jié)構性問題有著諸多理論思考與詳盡的實證記載。問題在于,當今的國際變遷已經(jīng)大大超出這一傳統(tǒng)知識門類所能容納的范圍。

內(nèi)容概要

全球公共問題的興起是當今國際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本書作者進行了深入具體的理論探討,并引入了相關的新制度經(jīng)濟學的研究成果,具體討論了在不同博弈情形下國際合作的途徑,從國際制度設計、安排、創(chuàng)新和變遷的角度,回答了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問題。

作者簡介

蘇長和,安徽巢湖人,1971年11月15日生,1999年6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獲法學(國際關系)博士學位。2000年到2001年作為FREEMAN訪問學者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CHAMPAIGN-URBANA分校東亞與太平洋研究中心從事研究?,F(xiàn)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政治系副教授,兼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東亞研究所學術委員、《國際觀察》雜志編委會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系思想史;跨國關系與國內(nèi)政治;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外交。

書籍目錄

叢書總序國際制度分析的發(fā)展與反思序章  問題的提出:全球公共問題的興起與國際合作問題  第一節(jié)  引言:社會生活中的兩條定律  第二節(jié)  國際相互依賴與全球公共問題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公用地的悲劇與集體行動的困境  第四節(jié)  本書各章概述第一章  分析的路徑:方法論問題與研究性的假設  第一節(jié)  方法論個體主義和方法論集體主義  第二節(jié)  理性選擇與制度分析  第三節(jié)  分析的單位:作為理性的、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國家第二章  國際合作與國際制度:概念問題  第一節(jié)  理解國際合作問題  第二節(jié)  關于國際合作的幾個錯誤命題  第三節(jié)  重新定義國際制度第三章  需要國際制度:國際政治市場的失靈與國際制度的意義  第一節(jié)  相互依賴的世界與國際制度  第二節(jié)  世界政治中的交易成本與國際制度  第三節(jié)  外部性、公共物品與國際制度第四章  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國際合作的微觀解釋  第一節(jié)  國際合作:一種談判和博弈的過程  第二節(jié)  合作性的博弈:保證與協(xié)調(diào)問題  第三節(jié)  非合作性的博弈:囚徒困境與勸說問題第五章  時間、數(shù)目與分配問題:國際合作的進一步探討  第一節(jié)  時間問題與國際合作  第二節(jié)  小的是美好的嗎:數(shù)目問題與國際合作  第三節(jié)  收益分配問題與國際合作第六章  國際關系中的制度選擇:國際合作的形式與國際制度安排  第一節(jié)  在何種情況下國際制度是不必要的  第二節(jié)  合作性的博弈與國際制度安排  第三節(jié)  非合作性的博弈與國際制度安排  第四節(jié)  數(shù)目問題與國際制度安排:聯(lián)盟、多邊主義與少邊主義第七章  公共物品與國際合作:國際制度與集體行動困境之解決途徑  第一節(jié)  國際公共物品與國際制度安排  第二節(jié)  制度安排與國際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以海洋為例尾章  在無政府與秩序之間:國際制度與國際社會的未來  第一節(jié)  個體選擇、制度安排與國際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對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tài)假設的再思考  第三節(jié)  國際制度與國際社會中的治理  第四節(jié)  建制、改制與轉(zhuǎn)制:國際制度與國際社會的未來中英文參考文獻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因此,從規(guī)范意義上講,國際制度與相互依賴的關系密切,制度是由相互依賴衍生出來的。正如基歐漢和奈所說的:“相互依賴關系經(jīng)常發(fā)生在使行為正規(guī)化和控制行為的結(jié)果的規(guī)則、規(guī)范和程序的網(wǎng)絡中,我們把對相互依賴關系產(chǎn)生影響的一系列具有控制性的安排稱為國際制度?!?4國家之間的往來互動,需要面對各種問題的摩擦和協(xié)調(diào),如果缺乏國際制度安排,所有問題的協(xié)商解決就無規(guī)可循。在一個日趨緊密的相互依賴世界中,隨著問題密度的增加,無論在純粹的個體交往之間,還是在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全球公共事務合作領域,對國際制度的需求都會越來越強。相互依賴導致的世界政治的交易成本的存在,以及全球公共事務的管理,提出了國際制度設計的意義。可以說,相互依賴關系的內(nèi)在邏輯,推動著國際制度的形成。只要行為體處于相互依賴的關系中,那么為了維持這種關系,各個行為體就會自覺或不自覺、主動或被動地去設計各種各樣的管理制度,以使彼此關系處于穩(wěn)定有序的狀態(tài)。相互依賴需要國際制度,而反過來講,國際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使緊密聯(lián)系的相互依賴關系處于可預測和可控制的運行和發(fā)展中,它們對降低交易成本和實現(xiàn)個體在全球公共事務上的合作,是有意義的。當然,這并不是說個體之間在任何情況下都會達成有效的制度安排,也不是說任何促進公共事務合作的國際制度在形式和職能上都是一樣的。

編輯推薦

《全球公共問題與國際合作:一種制度的分析》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全球公共問題與國際合作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