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易越石 頁數(shù):232 字數(shù):245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易越石先生大著《石鼓文通考》行將出版,來信征序。我猶豫多時,不敢應(yīng)承。因我既非名人,也從來未給人寫過序。但我最終還是答應(yīng)下來,一則是這么多年來,自己一直在學習、研究秦文字,于石鼓文也稍有涉獵,略知其中甘苦;二則是近年與易老成為忘年交,多次通信討論石鼓文年代,總有一些想說的話,因而寫下幾點感想?! ∈奈奶瞥醢l(fā)現(xiàn)于天興縣(今陜西鳳翔縣》南。約一千三百年來,因其內(nèi)容和書法上的重大價值,一直受到世人的熱烈贊揚和關(guān)注,對其研究更是歷久不絕。在中國粲如星斗的文物中,恐怕沒有任何一件可與之相比?! ∈奈牡难芯空咧?,很多人是各個時代文化、學術(shù)上的領(lǐng)袖人物,如唐代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杜甫、韋應(yīng)物、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軾、梅堯臣、趟明誠、薛尚功、鄭樵;元代的吾丘衍;明代的李東陽、楊慎、安國;清代的朱彝尊、阮元、吳大瀲;近當代的羅振玉、王國維、馬衡、馬敘倫、郭沬若、唐蘭及張政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書畫大師終生臨摹石鼓,如吳昌碩、王福庵和鄧散木等。但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即研究者大多不臨摹,臨摹者大多不研究,只有個別例外。易老一九二一年生于湖南衡陽回雁峰下愛蓮亭畔,少習金石篆刻。自弱冠始,即臨摹及研究「石鼓文」,兼二者于一身。易老七十年來臨摹石鼓文,未曾間斷,「每字每筆如數(shù)家珍」。其臨本中兼補訂,被饒宗頤先生評為「運筆紆徐沉著,更能存石鼓之真貌::堪為后學津逮」,至為公允。易老因長期浸淫于斯,遂能對石鼓文的時代、書法、拓本源流有許多深刻的見解,在石鼓文研究者中獨樹一幟,冠絕一時。
內(nèi)容概要
石鼓文唐初發(fā)現(xiàn)于天興縣(今陜西鳳翔縣》南。約一千三百年來,因其內(nèi)容和書法上的重大價值,一直受到世人的熱烈贊揚和關(guān)注,對其研究更是歷久不絕。在中國粲如星斗的文物中,恐怕沒有任何一件可與之相比。
作者簡介
易越石先生,1912年生于湖南衡陽,早年師從書畫金石大家。1925年開始,即攻習金石篆刻及書畫,齊白石老人見其印章及刀法,曾贊為極罕見的天才。易老先生49年赴港,在港期間得著名考古文字學家董作賓先生賞識,共同研究古文字學問。易老擅長古文考證,對我國古文物瑰寶、
書籍目錄
序序自序壹 石鼓文的發(fā)現(xiàn)輿保存 一 石鼓的發(fā)現(xiàn)地 二 石鼓的保存及遷移貳 石鼓文的年代 三 各家研究石鼓文著作簡介 四 石鼓文年代研究綜述 五 石鼓文年代的參考 六 得新證於石鼓本身《吳人》石叁 相關(guān)問題的闡述 七 吳人,為吳國人或吳國車隊乃春秋習稱 八 吳國興亡與孫武伍子胥功業(yè) 九 強大的荊楚何以被吳國擊敗 十 楚國轉(zhuǎn)敗而興賴秦哀公救援 十一 《作原》石欐糌樹與棕櫚品種各異肆 石鼓文的文字輿書法 十二 秦公大墓石磬文字與石鼓文相近,小篆早見於石鼓 十三 石鼓書法影響於後世 十四 石鼓文原拓本與翻刻本伍 石鼓文考釋 十五 石鼓詩義之考釋 十六 石鼓釋文附錄 一 石鼓文盛昱重摹區(qū)??谭睢《? 石鼓文求古齋翻刻北宋本 三 元泰不華書王節(jié)婦碑 四 吳憲齋(大激)寫本石鼓文 五 吳昌碩臨石鼓文 六 易越石補訂石鼓文字本(五百零五字) 七 易越石考臨石鼓文字位復原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石鼓文是最早的石刻,稱篆書之祖,它是四字一句的詩篇,刻在十個鼓形的石上,共有十章,每個石刻二早。無論在歷史考古方面,在文字發(fā)展史上,在書法藝術(shù)方面,在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石鼓于唐代貞觀年間(約公元七世紀》在陜西雍縣發(fā)現(xiàn),當時的文豪韓愈、韋應(yīng)物皆作詩歌稱頌。韓退之所作《石鼓歌》以為周宣王時物,在郊野經(jīng)過千余年的雨淋日炙字跡已有殘缺。當時名書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都一致推崇它的書法古妙。唐詩人杜甫說過:「陳倉石鼓久已訛?!顾未K軾、歐陽修等亦有詩文贊美石鼓文,所以它為文學家所重視。在金石研究方面,從歐陽修的《集古錄》起,都認為它是石刻中最古的寶物。 韓愈自發(fā)現(xiàn)石鼓之后,首先建議從原地鳳翔運至長安太學供諸生講解切磋,以免牧童敲火、風雨剝蝕,當時皇帝未準韓愈的議奏。據(jù)歐陽修《集古錄》,唐憲宗時鳳翔尹鄭余慶始將石鼓遷置鳳翔孔廟中。到了唐末五代十國之亂,臣殺君、子殺父的時候,石鼓無人監(jiān)管竟失去一個,只剩下九個。北宋初司馬池(司馬光之父》任鳳翔知府時,才把它移置到鳳翔府學,其中一個已不是原物,被人換了一只假的,字跡也不對了。宋皇佑四年(公元一○五二年》知府向傳師在原地尋訪,纔找到原物的下半個,即「乍原」石,這半個已被鄉(xiāng)民鑿成臼了。原來是七個字一行,只剩四字一行了,那上半只尚有三字的原跡,諒已破壞。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