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與引誘

出版時間:2009年4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張志揚  頁數(shù):15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禁止與引誘(珍藏版)》是一部哲學隨感錄,記述了著名學者張志揚的系列哲思,包括自畫像與面具(承受與反?。?、道德是完善者的原罪(放逐與疏遠)、解脫中復活的信守(理解與超越)、“你是世界的光,我卻在黑暗里走”(虛無與上帝)這四個部分。

作者簡介

  張志揚,1940年生:“不忍誕辰一身墨,天公送我漫天雪。”四十年:“點蒼臺白露冷冷,幽僻處可有人行?”五十年:“你是世界的光,我在黑暗里走?!绷辏骸爸錁s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百年蒼涼:“南冥有木,彷徨乎無為其側?!?/pre>

書籍目錄

2009年再版“序言”小引“拿根據(jù)來!”自畫像與面具(承受與反?。┑赖率峭晟普叩脑铮ǚ胖鹋c疏遠)解脫中復活的信守(理解與超越)“你是世界的光,我卻在黑暗里走”(虛無與上帝)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自畫像與面具(承受與反?。 ?  揭本身亦是面具?! ∫驗榻业母鶕?jù)與尺度,首先來自揭者與被揭者自身的限度。這種立足于自身限度的揭,在我看來,要比來自一個外在根據(jù)與尺度的揭,更是一種據(jù)為已有的開端。我就是從這個開端出發(fā)的不斷走向自身的過程?! ∷粫呦蜃悦鞯倪壿嬊疤?,因為我不是哲學家,我沒有自足的哲學家園?! 〉锌赡茏呦蛏系邸 ?  一部哲學史,我只記住兩個命題:  ——“給不確定者以限定”?!  扒疤岬牟煌陚湫浴??! ?  自畫像:  隨和,沉著,  欲思無能,苦于表達?! ?  驟然醒來,我感到命運無情地踏過了我的身軀,我兩眼看著它飛揚的鐵蹄,想掙扎著站起來,看著我哪怕往前再走一步,只走一步,也追得上你瘋狂的踐踏而遠去?! ?  一切理論都黯然失色,  只有生命在獨自掙扎?! ?0  我聽到呼喚的回答,  卻總難抓到手與手的攙扶。  11  我知道我的偽善成了我的宿命。  無論在哪個方向上,我都不能徹底。既不能守善道潔身自好,又不能縱惡欲標新立異。麻木吧,裝不了糊涂;精明吧,下不了狠心。清談猶空腹,踐仁未衷腸。說是“看穿了”,何不豁出去?要不六根清凈?再不一了百了?都不。難耐生死寂寞,不甘形影相隨。眼見得同輩人一個個成了“當代英雄”、“社會支柱”,自己忍不得也想自我咀嚼一番?! 〉捉朗裁茨兀靠湛杖缫驳亩瞧姄纹饎e人的饋贈,再造出自己的糞便排泄出來,讓這個世界多一點腐臭。畢竟有勝于無。拿了它供上佛頭,未必不有狂士之風。

編輯推薦

  《禁止與引誘》是十二年前寫的哲學隨感錄,而就其中的形式,如讀書筆記、思想札記、日記和書信……語式,漂浮的建筑物德里達把“書寫”的詞語叫做無底棋盤上的棋子,已經(jīng)說出了詞語的漂浮狀態(tài)。本書包括自畫像與面具(承受與反?。?、道德是完善者的原罪(放逐與疏遠)、解脫中復活的信守(理解與超越)、“你是世界的光,我卻在黑暗里走”(虛無與上帝)這四個部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禁止與引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禁止與引誘》,初拿到這本書時,頗不以為然,事實上它擺在書架上已久,要去翻它卻嫌它過于薄,書封過于素白,等到開始這段內心洗禮的旅程,已經(jīng)過了好幾個月。
      全書分四部分,自畫像與面具(承受與反?。⒌赖率峭晟普叩脑铮ǚ胖鹋c疏遠)、解脫中復活的信守(理解與超越)、“你是世界的光,我卻在黑暗里走”(虛無與上帝)。剛看目錄時我嫌它故弄玄虛,就像一個故設術語障礙的學術期刊,或者是又是一個被西方?;竺~蠱惑的產物,可是這次錯得厲害。從前言開始,寥寥數(shù)頁,我已經(jīng)折服。他拿摩西十誡作引,細談祥解,句句反駁,第六到第九條“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證”的解釋則結合本書再版即2009年的社會現(xiàn)實,如對“不可殺人”的辯駁是世人的冷漠不關心也是殺人,沉默即是被困者的墻等,字字珠璣。
      作者張志揚主攻西方哲學,也許因為這一點,他的文字有著東方的迂回輾轉兼西方的直白冷靜。他也許不是哲學家,如果哲學家意味著一整套完整的有獨創(chuàng)性的思想體系的話,但至少,他也是哲學家們的管家,他的只言片語,就是一把把鑰匙,你接過,就打開一扇門,遇到一位偉人。但是同時,他又說,“是承受力,讓我走進哲學”,他的非自愿如此坦誠,他在書中會一遍遍地告訴讀者,哲學這個坑他跌下去了就沒有爬起來過,他在哲學中卑微,匍匐,仰望,渴望出頭……也許這么說過于沉重,但作者的掙扎與痛苦絕非我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的,也就如同他在書的第一部分提到的,你也許去過很多畫廊,見過很多美妙絕倫的畫,但那都是畫家思慮之后可以展示的成品,若你有幸進入畫家的私人畫室,你會被震撼,你會看到人類難以承受的心靈的撕扯與掙扎,沉悶與救贖,心靈難以填平的溝壑與絕望。而這本書,就是他的私人畫室。
      這本書還有一個特點是,它展示了作者嚴密的邏輯系統(tǒng)和理科思維。如果給我一個搜索軟件,讓我搜搜這書里面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我相信“悖論”這個詞絕對會高居榜首。是的,悖論。張志揚邏輯清晰,書里面甚至經(jīng)常出現(xiàn)等于與不等號,出現(xiàn)A與B這種代號,然后一長串等號、不等號、箭頭符號之后,他總會得出一個結論:這是個悖論。他熱衷哲學,熱衷證明,他一次次傷心絕望地去證明,然后一次次更加傷心絕望,我說不出為什么,但也許,他只是在盡可能地擴大他的理性范圍,去扼殺情感的泛濫,去拯救自己快要墮入深淵的靈魂。
      有時候,人思考,是因為孤獨。可是這里有一個悖論,那就是,曲高,而和寡。如張志揚說他自己:“百年蒼涼:南冥有木,彷徨乎無為其側”。他的孤獨在紙上發(fā)光。
      
  •     本書是墨哲蘭(張志揚)的哲學手記,書名大概源自《圣經(jīng)》中上帝身上的“禁止”與“引誘”?!对侔妗靶蜓浴薄敷w現(xiàn)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具有知識分子關注現(xiàn)實社會的人文情懷,激起讀者的濃厚興趣,但接下來的內容則給人枯燥而陰沉的感覺。作者對內心的剖析,揭露自己心中陰暗面,作者承認自己是這個花花世界的旁觀者,但又不是清教徒。讀此書最好要有哲學基礎,而我的水平有限,讀此書沒有醍醐灌頂?shù)母杏X,只摘錄了作者的一些洞見。
        
      現(xiàn)代人的“無責任能力”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毛病。罪感早在希臘理性中就淡出了,希臘最高的“善”傾向于功能性的好壞優(yōu)劣,這“善”是最高真相(“太陽”)的父親,使“善”的好壞優(yōu)劣與“真”的是非對錯合理地結成了邏輯同盟。今天的“技術理性”是古希臘的“善理性”的合法繼承人。
        
      理想是英雄圣賢居高臨下的垂憐之光,他們是平凡、日常、世俗生活的對極。生命本身就是生死得失,知命不只是安常處順,還應像黑格爾說的,在如何橫逆中都要看到它是從我自身的有限性中引申出來的罪責,并借此承擔而挺身為一自由人,其深意不是逆來順受,而是為了造成理解和行為的超常轉移,開拓非常規(guī)所能有的見地。自由是對必然的反叛,人的自由有時是以更深刻的失敗和悲劇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愈是不可能,愈是神圣不可侵犯,愈是禁果,人愈是要去觸犯、越軌,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不失為人作為人的一種自由意志的表現(xiàn)。人就是要體現(xiàn)出不同于自然并高于自然必然性的自由精神。天才是走在時間前面的人,是獨步虛無的孤行者。
        
      道德是意志的缺陷,有缺陷才有意志的選擇與自由,道德是有限者的罪證與自由者的擔當。生命渴求真實,但真實卻是生命不堪忍受的重負,自我欺瞞便是自我防衛(wèi)、自我緩解的一種生存方式。自信是寬容他人自信。只有承認自己的正確是一種有限的、有缺陷的正確,因而別人的正確甚至缺陷也仍有它存在的權利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勇者。超出平庸而還原世俗的平民氣概,應是現(xiàn)時代做人為學的真尺度。
        
      為被愛而愛的愛是愛的暴政,隱伏著被迫癥心理,它要制造困境,并在極限中尋找檢驗被愛的尺度。愛不是占有,只是啟發(fā),愛是再生產愛的能力。
  •     心腦并用才讀的通的一本書。不止一次讓我覺得張老師的文字枯燥到讓人氣憤的程度。但是要讀的,因為我們會有收獲。
  •     好書總是不期而遇,就象這本《禁止與引誘——墨哲蘭敘事集》一樣,偶然落到了我的手里,說出了一些我心里想說卻又說不出的話。這些畫(話)出自作者的“私人畫室”,從中可以窺見作者心靈的自我撕扯,亦可反過來觸及到我在虛偽和自欺的面具下那亦真亦幻的真實。
      或許,這真得是一種殘酷!
      2,——我力圖揭去面具
       ——“我力圖揭去”不也是面具?
       ——我無言
      (我也無言,當你意識到你的虛偽和自欺時,你或許就已經(jīng)陷入了一個無限循環(huán)的泥潭之中,你開始懷疑你所做的每一件事的“真實”,而懷疑本身不也是不“真實”的嗎?)
      29,生活為什么不給我一樣完整.
      而我卻必須以整個的贖罪作代價?
     ?。ㄈ绻钍峭暾?那這就不是生活了,而是生活的彼岸,那里是天堂。正因為生活的殘缺,人才懂得什么是完整,人才會有追求,人才顯得有價值。但贖罪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追求的,是不完整,是意義的缺席,這是赤裸裸的真實,就算你馬上結束你的生命,也是一種贖罪。宿命!)
      30,活著就是給人看,
      一個小小的容器,可以承納怎樣瘋狂的世界。
      (一個小小的容器注定面臨抉擇:要么瘋狂,要么癡呆。但還有一條路可供選擇,但那卻是我們常人不可及的,那就是:難得糊涂。)
      35,我做了一個夢,
      我夢見我死了,我看著我的死。
       一切都很荒誕,只有那不幸的感覺像鉛塊一樣的真實。
      在雨中,在泥濘中,我茫然地奔跑。
      心淋透了,我對著我的死無處訴說我的悲哀。
     ?。ㄎ以鲞^一個夢,夢見我從很高的懸崖上跌落下來。在那一瞬間,我醒了,心像重重摔在了地上一樣。同時,我覺出自己的新生。但重重的呼吸與沉沉的黑暗把我拉回到現(xiàn)實之中。之后的很多個夜晚,我曾嘗試找回這種感覺,但屢試屢敗。我知道,真實的死亡絕不會有新生的美感,那時的我定對著自己訴說悲哀。)
      38,當死神迫近的時候,才喚醒生存的意志,
      為了在黎明時留下一抹朝霞的悼念。
     ?。鎸λ郎竦臅r候,再強的生存意志也只是徒勞。就像黎明時的朝霞,回頭看,是可怕的黑暗。向前看,是一種更為可怕的黑暗。)
      39,生命的長短對我已不是一種尺度,
      它是一種天罰,也是一種天賜。
     ?。ㄌ熨n即天罰,這就是生命,這就是人要承載的瘋狂。)
      41,我一生都在追求永恒,
      原來永恒就在瞬間。
     ?。ㄓ篮?瞬間,注定了人的悲?。。?br />   50,不是智力,而是承受力,把我引入哲學
       ——這個死而復活的受難地。
     ?。ǖ拇_,一個人想要承受生命的苦難真得很難,我求諸于哲學,但我得到的更多是痛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受難地。但正因為它的死而復活,卻又成了生命的避難地。人是矛盾的,哲學也是如此。)
      53,我從我的被給予中領悟到,
      重要的給予是給予人以自信。
      而不是把給予變成必須回報的恩賜,
      更不是把給予變成剝奪。
     ?。ㄉ皇沁@樣,上帝給予了我生命,卻不曾給我自信。他的給予等于剝奪。全知全能的上帝?。∥冶荒阍鯓油媾诠烧浦g。)
      54,要有發(fā)現(xiàn)別人長處的能力,
      尤其要有暗示別人自啟長處的能力。
      發(fā)現(xiàn)別人短處幾乎是人的自然傾向,它潛在地是一種畏懼虛弱的自我欺瞞和自我滿足。
     ?。ㄈ嗽谧云叟c自滿中得以生存,假如A發(fā)現(xiàn)了B的長處,B也發(fā)現(xiàn)了A的長處,那么A與B都因為對方的發(fā)現(xiàn)而自我滿足。這之后,自欺不請自來。)
      60,因為在人的不可避免的弱點上逞能恰好是夸大弱點而扭曲自身,
      這至少對我是真實的。
     ?。ㄆ鋵嵾@對每個人都是真實的,與死亡抗爭,毫無意義,它讓死亡更顯恐怖,自身更顯虛弱。)
       12,“嘴硬、心苦、腳打顫”。
       在人生上,我何嘗不是如此。
       在哲學上,我何嘗不也是如此。
     ?。ㄟ@于我或許有些須差異,我應該是嘴軟、心硬,但打顫的不僅僅是腳,而是全身都在顫抖。表面的堅強真得不能掩蓋內心的懦弱,尤其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的時候。“我從你的頑強中看到不能自拔的虛弱”我也看到了。)
      13,我總是在別人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漂浮,
      而在別人的否定中看到自己的深沉。
      (有些東西真的只屬于自己,不容別人的評價,也不需要理會別人的評價,這或許又是一種偽善,但
      “我知道我的偽善成了我的宿命”。
       你是,我也是?。?br />   14,我可以禁閉自己,
      但我力求寬容別人。
     ?。ㄎ遗@樣做,卻面臨失敗的次次打擊,我惟有自己承受,再一次將自己禁閉。)
      19,敏感的人啦,難道你用人類心靈的每一個細微的顫動來煅制自己的“金薔薇”,就是為了貢獻給愛的祭壇上那無果的花?
      ( 難道我還能不這樣嗎?難道我能去責怪全知全能的上帝,責怪他給了我這樣一顆敏感的心嗎?
       接受宿命吧?。?br />   21,從袒露自己的弱點開始,
      就像蘇格拉底從承認自己的無知開始一樣。
     ?。ㄟ@或許真得很難,我袒露我的虛偽,這是一種自欺。不袒露在更多人看來更是一種自欺。之前之后,真實的我在哪里?)
      23,我常常比別人更苛刻地審視著我的內心,它的每一個虛張的心理反應,都遭到我必須逃脫的嘲笑。
     ?。ā氨仨毺用摗?,這是怎樣的一種無可奈何啊!
       嘲笑與必須的嘲笑,嘲笑與逃脫的嘲笑,虛偽與自欺,是與不是……)
      25,遭遇如果總是一紙潔白的事實,
      那我未免太貪圖現(xiàn)成的給予和想象的快樂了。
      (我不曾有過什么驚天動地的遭遇,也刻意躲避過或許能夠驚天動地的遭遇。但現(xiàn)成的給予和想象不曾給我太多的快樂,在我一瞬息的印象中,閃過的,全是痛苦。亦或許痛苦也是一種快樂。)
      26,我是穿過“不”的叢林走來的,
      常以飄落為生命的起始。
      ( 我是穿過“是”的花園走來的,
      但一次暴風雨,
      賜予我以飄落為生命的起始。)
      這是好早以前發(fā)在哲學人生論壇上的一個帖子,一年前開博之后,也把這篇文字掛在了博客上,只是沒什么人看罷了。當時確實是被這本書迷住了,之后又相繼讀了張志揚的《缺席的權力》、萌萌的《斷裂的聲音》,感覺都相當不錯,他們的文字天然對我有一種吸引力,也對我觸動很大,雖然很多都沒有看懂,看明白,但他們的作品確實解了我很多的疑惑,也帶給了我很多思考?,F(xiàn)在再看我寫的這篇文字,里面難免有很多幼稚之處,不過這就是我當時真實的狀態(tài)。因為實在寫不出什么東西,就只有把這些陳年餿飯又吐出來,還望見諒。
      ps:括號里的文字是我當時記下的筆記,前面是引的原文。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lei911,歡迎各位朋友常來坐,招待吃茶。
  •   不是很枯燥的……如果對其背景知識有了解的話
  •   精神深處的花園。我想曲徑而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