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讀本

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姜義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2出版)  作者:姜義華 編  頁數(shù):54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華文化博大深邃,氣象氤氳,綿延悠久。中華文化是在中華的自然環(huán)境、經(jīng)濟結構、價值取向、心理素質、宗教觀念、文字選擇以及眾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基礎上孕育涵養(yǎng)、成長發(fā)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之源。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幾經(jīng)興衰變化的嚴峻考驗,表現(xiàn)了極其頑強旺盛的生命力和無與倫比的延續(xù)性,使中華民族牢固地凝聚在一起,始終堅強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持著一個偉大民族的生機與活力,文化精神熠熠生輝?! ≈腥A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積累下來的智慧、感情、意志、能力的結晶。幾千年來,中華文化引導中華民族不斷發(fā)展前進,是中國人極寶貴的精神紐帶和思想資源。中華文化在今天更應當?shù)玫桨l(fā)揚光大,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從本土走向世界。中華文化經(jīng)由傳承與創(chuàng)新,對未來中國和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必將產(chǎn)生無可估量的深刻影響?!  爸腥A”一詞源遠流長,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稱謂,而且具有廣泛和深刻的內(nèi)涵意義。據(jù)研究,“中華”一詞最初是從“中國”與“華夏”兩詞中各取一字復合而成?!  爸小弊衷诩坠俏?、金文中象形作意指在部落社會人們擅長弓箭打獵,又往往以習射或比箭法定水平高低,故這一象形字表示在旗幟上的節(jié)旄間掛上一供射擊的圓物,射中者稱“中”(音重,去聲)。

書籍目錄

總論一、“中華”詞源解析二、文化界說三、文化的結構與屬性四、中華文化的地理環(huán)境五、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征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程一、多元并舉,輝煌起步二、四海一統(tǒng),九州攸同三、北方民族,文化重塑四、天可汗,四海一家五、兄弟盟誓,分治天下六、漠北雄風,席卷歐亞七、中華之人,文化身份天人合——中華元價值的構成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二、和合會通的精神境界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不朽觀四、中庸之道五、義利、理欲之辨人文化成——中華文化的載體一、表情達意的語言二、義蘊深厚的文字三、絢麗多姿的書籍四、薪火相傳的教育五、重教尊師,教學相長六、“尊德性”與“道問學”星漢燦爛——雋奇瑰麗的中國古典文學一、詩歌二、散文三、小說格物成器一、敬天授時二、《九章算術》三、《齊民要術》四、岐黃之術五、四大發(fā)明禮儀之邦一、周孔制禮二、禮治教化三、祭祀問吉四、婚嫁同喜五、交際尚賓六、喪葬慎終東方神韻一、氣韻生動二、傳神寫照三、境生象外四、意象渾成五、山水清音六、歌舞曼妙四海一家一、大漠圣影——張騫通西域二、梵音化為唐聲——玄奘取經(jīng)三、永恒的使者——鑒真東渡四、海風好個大——鄭和下西洋五、西學東漸——利瑪竇來華六、跨出帝國門檻——嚴復譯書諸教會通一、概述二、分化中的成長三、會通態(tài)勢四、諸教合流五、古道西風六、風雷激蕩文化遺產(chǎn)一、民族精神象征——長城二、帝王之尊——故宮三、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四、皇家祭壇——天壇五、東方藝術寶庫——三大石窟六、雪域明珠——布達拉宮七、林泉之致——中國園林八、古城風韻——麗江、平遙九、真武道揚——武當山古建筑群附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典籍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兩漢魏晉南北朝有代表性的諸子書籍有:主張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新語》(西漢陸賈著);雜糅道、儒、法、陰陽學說的《淮南子》(西漢劉安等著);記錄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的《鹽鐵論》(西漢桓寬編);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兼收道家思想的《法言》(西漢揚雄著);雜糅儒家思想和陰陽學說、構筑“天人感應”神秘體系的《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著);批評“天人感應”說與讖緯迷信的《淪衡》(東漢王充著);申明歷史教訓以為借鑒的《申鑒》(東漢茍悅著);評析東漢末年“衰世之務”的《潛夫論》(東漢王符著);融合神仙道教理論與儒家綱常倫理的《抱撲子》(東晉葛洪著);記載魏晉士大夫言談軼事的《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撰);闡述教子治家和立身處世之道的《顏氏家訓》(北朝齊顏之推撰)等等。中國古代異彩紛呈的子部典籍,匯集了名目繁多的各家各派學說,為后人提供了研究占代經(jīng)濟、政治、思想和學術文化的珍貴資料。集部典籍集部典籍涵蓋了詩文詞曲和文學評論等文學方面的書籍?!端鍟そ?jīng)籍志》把集部分為楚辭、別集、總集三大類?!端膸烊珪偰俊分屑吭黾恿嗽娢脑u和詞曲兩類,擴大為五大類?!冻o》是西漢劉向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文學總集,收錄戰(zhàn)國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文人的辭賦十六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都是因襲屈賦的樣式。以其運用楚地文學形式和方言聲韻而得名。也有人認為它只錄一種文體,還不算真正的總集。后人有《楚辭章句》、《楚辭集注》、《楚辭通釋》等,對《楚辭》進行注釋和闡發(fā)??偧瘏R錄多人的詩文成為一書。晉摯虞的《文章流別集》,開古代文章分類選集的先河?,F(xiàn)存最早的詩義總集足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501-531年)編選的《文選》,世稱《昭明文選》。該書收錄先秦至梁的詩文辭賦130余家,分文體38類,對后世頗有影響。南朝陳徐陵編選的《玉臺新詠》,是繼《詩經(jīng)》、《楚辭》以后的占詩總集。清代康熙年問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文觀止》,繁簡適中,流傳很廣。乾隆年問姚鼐編選的《古文辭類纂》選錄戰(zhàn)國至清代的古文辭賦,略述各類文體的特點極其義例,也有較大的影響一卜而列舉的總集都是選本,也有匯錄全文的。如清代康熙年間彭定求等編輯的《全唐詩》900卷,嘉慶年間董誥等編輯的《全唐文》100卷,嚴可均編輯的《全上古二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746卷,近人丁福保編輯的《全漢_二國晉南北朝詩》等等,數(shù)量不少。

后記

編寫《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的緣由是《中華文化通志》出版之后對我們的激發(fā)。通志十典百卷,四千余萬字,體系宏大,門類齊全,研究精深,獲得學術界的高度評價。然而,通志主要的讀者對象是學術文化研究者,很難有普及的效果。《中華文化讀本》有別于以往的中國文化史,我們不以章節(jié)體的形式撰寫,而是分成若干專題,從宏觀層面敘述中國文化。為使具有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讀者都能看懂,我們在寫法上盡量深入淺出,且不用大段的引文資料。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編纂一部具有一定特色的中華文化讀本,實非易事,我們只能盡力而為。《中國經(jīng)濟特區(qū)》系集體勞動成果,寫作過程中,雖孜孜以求,但難免會有疏漏舛誤,祈讀者不吝指正?!吨袊?jīng)濟特區(qū)》作者分工如下:總論及附錄:何平立、郭紅、王衛(wèi)東;多元一體:田兆元、羅珍、李登科;天人合一:陳勇、方旭東、鄭紅萍;人文化成:張元隆;星漢燦爛:王光乾;格物成器:張江華;禮儀之邦:劉長林、李云飛、李迅;東方神韻:羅立剛;四海一家:趙劍敏;諸教會通:趙遲、朱文娟、黃海波、袁蓉;文化遺產(chǎn):呂建昌。

編輯推薦

《中華文化讀本(修訂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文化讀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