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赫爾曼·黑塞  頁數(shù):157  字數(shù):85000  譯者:楊玉功 譯,丁君君 校  
Tag標簽:無  

前言

  緣起  《紅樓夢》作者在開卷第一回中曾“自云經(jīng)歷一番夢幻之后”,于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十年辛苦不尋常”,終成“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千古奇書《石頭記》。書中又比出“風(fēng)月寶鑒”正反皆可照人。按所謂解構(gòu)主義的觀點,書里的故事與書外的故事互為表里,密不可分?! ∈畮啄昵?,筆者似乎可算作“已發(fā)菩提心”的文學(xué)青年,可命運不是那省油的燈,你“心比天高”,一定讓你身陷九地,讓你七葷八素一番。于是也頗經(jīng)歷了一番不足與外人道的人生境遇。

內(nèi)容概要

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英俊聰慧,擁有人們羨慕的一切。為了追求心靈的安寧,他孤身一人展開了求道之旅。他在舍衛(wèi)城聆聽佛陀喬答摩宣講教義,在繁華的大城中結(jié)識了名妓伽摩拉,并成為一名富商。心靈與肉體的享受達到頂峰,卻讓他對自己厭倦、鄙棄到極點。在與伽摩拉最后一次歡愛之后,他拋棄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來到那河邊,想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絕望的一剎那,他突然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聲音……經(jīng)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于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tǒng)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并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恒之中。

作者簡介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國作家、詩人、評論家,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xué)家之一。以《德米安:埃米爾·辛克萊的彷徨少年時》、《荒原狼》、《悉達多》、《玻璃球游戲》等作品享譽世界文壇。1923年46歲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
  其他作品:《德米安:埃米爾·辛克萊的彷徨少年時》、《蓋特露德》、《羅斯哈爾德》。

書籍目錄

第一部 婆羅門之子 沙門 喬答摩 覺醒第二部 伽摩拉 人世間 輪回 在岸邊 船夫 悉達多之子 噸 僑文達

章節(jié)摘錄

  第一部  婆羅門之子  在房舍的陰影中,在陽光照耀下的河岸邊,在泊岸的小船旁,在柳樹林和無花果樹的濃陰里,悉達多,英俊的婆羅門之子,年少的雄鷹,與摯友僑文達一同長大。在河岸邊,在神圣的祭祀和沐浴中,陽光曬黑了他淺色的臂膀。芒果林中,在孩童的嬉戲間,在母親的歌聲和神圣的祭祀中,在聆聽博學(xué)父親的教誨和智者的談話時,樹影流入了他幽黑的眼眸。悉達多早已加入了智者們的談話,與僑文達一道修習(xí)辯論、靜思與禪定的技藝。他已經(jīng)學(xué)會如何默念“喳”——這真言之本;吸氣時默默吸入它,呼氣時則凝神默默吐出它,此刻,他的前額仿佛放射出純凈思索的心靈之光。他已學(xué)會如何在自我存在的深層體認阿特曼——永恒不壞,與宇宙合一。  他的父親心中充滿喜悅,因為他的兒子聰慧好學(xué)且渴慕知識;他知道他的兒子將會成為一位偉大的智者、一位祭司、婆羅門中的王子?! ∷哪赣H滿懷幸福地看著自己的兒子,注視著他落坐、起立和行走,強壯英俊的悉達多,四肢修長,體態(tài)完美地向母親問安?! ∶慨?dāng)悉達多走過城里的街巷,年輕的婆羅門女子心中就會泛起陣陣愛的漣漪;他有著高高的前額,王者般的眼神,還有雋削的背影。  他的朋友僑文達,另一位婆羅門之子,對他的敬愛超過了其他任何人。他愛悉達多的眼光與和藹的嗓音;他愛他走路的姿態(tài)與行動的完美文雅;他愛悉達多的一切所言所行,然而他最愛他的精神、他那高尚而熱切的思想、他熾熱的意志和崇高的使命。僑文達知道,悉達多絕不會成為一個平庸的婆羅門,一個懶惰的獻祭官,一個貪婪的咒語販子,一個傲慢無知的雄辯家,或僅僅是羊群中愚蠢善良的一員。而他,僑文達,也不想成為任何一類這樣的人,不想成為成千上萬庸庸碌碌的婆羅門中的一個。他要追隨人所愛戴的杰出的悉達多。如果悉達多將會成為一位神,如果他將進入大光明界,那么僑文達將要跟從著他,作為他的朋友、他的伙伴、他的仆人、他的衛(wèi)士和他的影子?! 【瓦@樣,所有的人都熱愛著悉達多,而他也使所有的人喜悅和快樂?! 〉窍み_多卻無法令自己喜悅快樂,他漫步在無花果園中的玫瑰小徑,在林中藍黝黝的樹陰下靜思,每日在贖罪池中洗浴自己的肢體,在芒果林的濃陰深處參加祭禮,他舉止美雅,為所有的人所愛,使所有的人快樂,而他的心中卻沒有快樂。夢境和不安寧的思緒從流動的河水,從夜晚閃爍的群星,從太陽的光芒中不斷向他襲來。迷惑與靈魂的躁動隨著祭祀的煙火升起,在《梨俱吠陀》的詩句中迷漫,在婆羅門長者的教義中騷動?! ∠み_多已開始在內(nèi)心感到若有所失。他已開始感到,父親和母親的愛,以及朋友僑文達的愛不會永遠使他快樂,使他安寧,使他滿意而知足,他已經(jīng)開始懷疑,可敬的父親以及其他的教師——那些婆羅門的智者已把他們大部分的最優(yōu)秀的智慧傳授給了他,已把他們?nèi)康闹R灌入了他等待著的容器;而他的容器沒有盛滿,他的心靈沒有滿足,他的靈魂沒有安寧,他的心沒有平靜。虔心沐浴是善,但那只是水而已,不能洗清罪孽,不能療慰思想之渴,更無法驅(qū)散心之恐懼。向諸神的奉獻與祈禱固然極美,但那就意味著一切嗎?這種奉獻是否使人快樂?而諸神又如何呢?真的是生主創(chuàng)造了世界嗎?難道不是阿特曼獨自創(chuàng)世嗎?諸神的形體不是創(chuàng)造得像你我一樣嗎?不是像你我一樣無常而終有一死嗎?那么向諸神的獻祭是否是真與善的行為呢?是否明智和值得呢?除了惟一的阿特曼,人們還應(yīng)當(dāng)向其他的什么人獻祭、向誰表示尊崇呢?然而,阿特曼又在何方,那永恒的脈搏到底在何處跳動?難道不是存在于自我中,存在于內(nèi)心的最深處,存在于每一個活著的人所帶有的永恒之中嗎?然而這自我,這最深處,這終極永恒又在何處?它不是筋骨,不是肉體,也并非思維或知覺,這就是智者們所教誨的。那么它到底在何處?有沒有另外值得追尋的道路通向自我、通向阿特曼?沒有人能指明這道路,沒有人知道;無論是父親,或教師們,或智者們,或者那些神圣的詩篇,都不知道。婆羅門與他們的神圣經(jīng)典懂得一切的一切,他們關(guān)注一切——世界的創(chuàng)生,語言的起源,飲食,呼吸,感官的秩序以及諸神的事跡等等。他們的確極為淵博,然而倘若他們不了解那件惟一關(guān)鍵之事,那么是否還值得去了解上述的一切?  神圣經(jīng)典中的許多美妙詩節(jié),特別是《娑摩吠陀奧義書》中曾論及了這種最深處的終極之物。它寫道:“汝之靈魂即宇宙。”其中又說,在幽深的睡眠狀態(tài)中,人會跨入意識的最深處,住在阿特曼中。這些詩節(jié)蘊含著神奇的智慧,所有圣賢的學(xué)識都被收攏在這些有魔力的辭句中,如蜜蜂所集的蜂蜜般純粹。不,這些婆羅門智者們世代相延保存和搜集的大量知識不可以輕易忽略。然而那些不僅能掌握,同時也能體驗最淵深學(xué)識的婆羅門、祭司或智者又在何處?那些不但在睡眠中證得阿特曼,又能在清醒的意識中、在現(xiàn)實的生命中、在一切言語與行為中實現(xiàn)阿特曼的求道者,他們又在何方?悉達多認識許多值得敬重的婆羅門,尤其是他的父親,他圣潔,淵博,德高望重。他的父親令人景仰,舉止從容而高貴,生活純潔,言談明達,頭腦中充滿高尚、美好的思想。然而即便如他那樣淵博,他是否真的內(nèi)心寧靜極樂?他不也是一位充滿渴望的追求者嗎?他不也是帶著無止境的饑渴不斷訴求于神圣的源泉——諸如祭祀、經(jīng)典與婆羅門的論道嗎?為什么毫無過錯的他要每天沐浴一新,試圖洗清自己的罪孽呢?難道阿特曼不是存在于他的內(nèi)心,源泉不是在他的心中流淌嗎?人必須找到自我之內(nèi)的源泉,人必須擁有它,其他的一切只是探索——是彎路與錯誤。  這就是悉達多的思想:這就是他的渴求,他的悲哀。  他常自己默誦《歌者奧義書》中的一節(jié):“確實無疑,梵天之名為真理;而證悟真理者將日日得入天堂之國”。他常常覺得天堂之國就在近旁,但他從未真正到達那里,他也從未能止息那終極的渴望。悉達多熟知許多智者,他們的教義亦為他所喜愛,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完全進入天堂之國,沒有一人能消除那永恒的饑渴?! ?ldquo;僑文達,”悉達多對他的朋友道,“隨我到那棵榕樹下,我們將修習(xí)冥想。”  他們來到榕樹之下并打坐,彼此相距二十步左右。悉達多打坐并準備念誦“唵”字,他輕聲誦出以下的詩行:  唵為弓,心為箭  箭矢之的在梵天  智者勇猛無懈怠  當(dāng)慣常修習(xí)冥想的時間已過,僑文達站立起身,這時天色已晚,晚間沐浴的時間到了。他叫著悉達多的名字,卻沒有聽到回答。悉達多已陷入深沉的冥想,眼睛凝視著某個遙遠的目標,舌尖稍稍露出上下齒問。他似乎已止住呼吸。如此,他打坐已進入甚深禪定之中,專注于“喳”字真言,心之箭直指梵天。  三個沙門行者曾經(jīng)過悉達多的城邑,他們是流浪的苦修者,瘦弱疲憊,三人正值中年,幾乎全身赤裸,肩膀上滿是塵灰和血跡,在灼熱的陽光下曝曬,孤獨,陌異,對塵俗充滿敵意——人世中窮困潦倒的賤民。他們的周身回旋著一種寧靜的激情,一種不惜一切的奉獻,一種殘酷的自我棄絕。  夜晚降臨,例行靜思的時間已過,悉達多對僑文達道:“我的朋友,明天早晨,悉達多將加入沙門的行列,他將成為一名沙門行者。”  僑文達聽了頓時臉色蒼白。他看到他的朋友臉上堅毅的表情,明白他的決心已如離弦之箭無可更改。這一刻,僑文達意識到“那件事”開始了:悉達多將要走他自己的路;他的命運即將展開。而隨著悉達多的命運,他自己的命運亦將展開,所以他臉色蒼白得像曬干了的香蕉皮?! ?ldquo;悉達多,”他大聲道,“你的父親會允許嗎?”  悉達多看了他一眼,仿若剛剛從夢中醒來,在電光石火的瞬間他讀透了僑文達的靈魂、他的焦慮和他的順從?! ?ldquo;我們不用浪費口舌。僑文達,”他輕聲說道,“明日破曉,我將開始沙門的生活,我們不要再討論了。”  悉達多走進他父親所在的房間,父親正坐在樹皮編成的地席上,于是他走上前默默站在父親身后,直到父親感覺到了他的存在。“是你嗎,悉達多?”這位婆羅門問道,“那么說出你的來意吧。”  悉達多道:“父親,蒙您的允許,我特來告訴您,我希望明天離開您的家庭加入苦修者的行列,我希望成為一名沙門,我深信您是不會反對的。”  這位婆羅門沉默了許久,時光悄然流逝,小窗外的夜空已星移斗轉(zhuǎn)。兒子雙臂交叉在胸前,默默地站立,一動也不動;父親默默地坐在地席上,一動也不動;星辰在夜空中緩緩移行。終于,父親打破沉默,道:“激烈和惱怒的言辭對于婆羅門來說是不體面的,但是我的心中確有不悅。我不愿聽到你再次提出這樣的請求。”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194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赫爾曼·黑塞最美麗的“流浪者之歌”。流浪者的雙足宛如鮮花,他的靈魂成長,終得正果,浪跡天涯的疲憊洗去他的罪惡,那么,流浪去吧!  ——《婆羅門書》  因為黑塞我喜愛上一種獨白式的文體,像日記,也像書信;像孤獨時自己 與自己的對話。黑塞的文學(xué)可能影響了一代的青年走向追尋自然、流浪、孤獨自我的覺醒?! ?mdash;—蔣勛

編輯推薦

   英文原版《悉達多》請見:Siddhartha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悉達多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6條)

 
 

  •   古印度貴族青年悉達多英俊聰慧,擁有人們羨慕的一切。為了追求心靈的安寧,他孤身一人展開了求道之旅。他在舍衛(wèi)城聆聽佛陀喬答摩宣講教義,在繁華的大城中結(jié)識了名妓伽摩拉,并成為一名富商。心靈與肉體的享受達到頂峰,卻讓他對自己厭倦、鄙棄到極點。在與伽摩拉最后一次歡愛之后,他拋棄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來到那河邊,想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絕望的一剎那,他突然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聲音……經(jīng)過幾乎一生的追求,悉達多終于體驗到萬事萬物的圓融統(tǒng)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毀的本性,并最終將自我融入了瞬間的永恒之中。
  •   去年看云門舞集《流浪者之歌》、聽林懷民先生講座,回來四處尋覓這本書,終于在一年后買到了。迫不及待地翻開來讀,發(fā)現(xiàn)它與我預(yù)想的很不一樣——我以為這是佛陀得道的故事,卻原來黑塞筆下的悉達多只是一位普通的婆羅門之子,但我想這也許比真實的佛陀的故事更有味道,因為他代指一切“覺者”。
    我以為悉達多之路是一路放下;一路苦修、冥想、參透……未曾想書中的大段,在三年苦修之后、在聆聽過佛陀教義之后,卻是落入塵俗,情愛、物欲、富足且空虛的生活。我把這看做彎路與墮落,可我卻在名妓伽摩拉最后的凝視中看到輪回、看到必然,看到無善無惡,只是一條永遠前行與自我否定的修行之路。
    悉達多之子的出現(xiàn),就像通天河遇龜濕經(jīng)書——西天取經(jīng)的最后一難,悉達多終于體會到深深的愛,體會到世人如何為愛受苦、為愛盲目,當(dāng)這最后的創(chuàng)傷,終于開始開花,痛苦消散,他的自我已融入了萬物的圓滿統(tǒng)一之中?!矣靡恢茏x完這本小書,我想,我需要一生去真正讀懂它。
  •   悉達多為了追求心靈的安寧,毅然離家去尋找自我。可是,漸漸的悉達多發(fā)現(xiàn),盡管他能夠理解所有的學(xué)說,可仍然無法擺脫自我的煩惱。悉達多在苦苦尋覓無果之際,遇到了名妓伽摩拉在其幫助下成了一名富商而享盡世間繁榮。他本以為可以超然的姿態(tài)看待一切,卻不料越陷越深,最終‘塵俗和怠惰也如此深入了悉達多的靈魂,緩緩充滿其中,使他的靈魂變得沉重而倦怠,沉入了昏睡。’幸運的是,他還是及時的清醒了過來,而這次醒悟也讓他感到心灰意冷。在他感到以前的悉達多是多么讓人鄙夷時,來到了一條河邊,遇到了一位充滿智慧的船夫,在其教導(dǎo)下,他慢慢領(lǐng)悟到了萬事萬物的圓融統(tǒng)一,聽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聲音,最后大徹大悟,追尋到了自我和內(nèi)心真正的安寧。
    六祖慧能說‘口說般若,心中長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一切真理都只是詞語,而不是智慧。而所謂的種種修行方法也只不過是一把把擺渡的筏,要想達到彼岸需靠身體力行。要想得到什么,才能獲得生命。放棄了了安逸,才能獲得安寧。放下才能擁有。悉達多吞下了生命的苦酒才獲得了內(nèi)心的安寧。
    有著‘東方神秘色彩’和‘德國最后一位浪漫派騎士’之稱的黑塞其對禪宗的理解讓我這個中國人感到慚愧。
  •   很喜歡這本書,封面也簡潔,黑塞老頭兒牛,原先看過的荒原狼已經(jīng)沒有太多印象,這本書,卻仿佛在印證自己的一些想法,深夜閱讀,是一個人自己的時刻
    BUT悉達多居然居然也有錯字,我這無可救藥的校對癖呀。。。

    抄一段文章,來自傅正明《通向彼岸的擺渡者──黑塞的<悉達多>與東西文化匯流》

    在悉達多身上,可以看到作者黑塞自身的影子。赫塞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傳教士,曾在印度傳教。黑塞青年時代就富于詩人氣質(zhì),多次到印度游歷,研究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讀過老莊著作。二十世紀初葉興盛的精神分析,是給予黑塞以深刻影響的另一文化現(xiàn)象。精神分析窮究人類行為的根源,刷新了自我的概念,動搖了“理性”的霸權(quán)。后加入瑞士籍的黑塞,曾在瑞士與精神病理學(xué)家榮格過從甚密,對榮格集體無意識的“原型”(archetype ) 說了然于心。一戰(zhàn)后的歐洲社會現(xiàn)實,使黑塞深深感到,必須從混亂和墮落中得到拯救的,不是表層的現(xiàn)實,而是深層的靈魂。 榮格曾將文學(xué)分為心理型和幻覺型兩大類,前者本身就完成了心理分析的任務(wù);后者來自集體無意識中原始經(jīng)驗的心理沉淀。他認為歌德的《浮士德 》兼有兩大類的特點,認為 《 悉達多》同樣可作如是觀。像甘淚卿的愛情悲劇已經(jīng)做了自我解釋一樣, 黑塞描繪的悉達多與卡瑪拉的愛情悲劇也無需多做解釋。作為幻覺型作品,像《浮士德》 一樣,《悉達多》的內(nèi)容超越了作者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心理經(jīng)驗,它源于人類的集體無意識,是現(xiàn)代西方人心靈中原型的表現(xiàn),其內(nèi)容對一戰(zhàn)后西方世界偏見和局限,以東方文化做了補償性的調(diào)整。在小說中不少“原始意象”,如恒河一樣圣潔的河流,啟發(fā)“覺悟”的菩提樹,在東方文化中象征自由的鳥和束縛它的金絲籠,在基督教文化中象征誘惑和邪惡的毒蛇 ……。 東方文化給西方帶來的,主要是佛教心理學(xué)、禪定冥想的技巧,深刻的哲學(xué)和倫理原則。 在赫塞那里,西方的懷疑論傳統(tǒng)和自由的理念以及精神分析理論,一旦與東方文化碰撞,就結(jié)出了豐富的思想成果。 通向彼岸的擺渡者,不但要度己,而且要度人。這就是 《 悉達多 》 所透露的最可寶貴的救贖信息。
  •   黑塞出身于一個高級知識份子家庭。父親是一位傳教士,母親和外祖父則是著名的印度歷史學(xué)者。從小的耳濡目染讓黑塞對印度的歷史和宗教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悉達多的得道之路充滿艱辛,黑塞的現(xiàn)實生活也是荊棘叢叢。也許在他的心中,自己就是這個不斷潛行的婆羅門之子,終將在一次次的追尋后找到自我靈魂中光明圓滿之地。詩歌般優(yōu)美的文字中散發(fā)出淡淡的禪意。絕對值得一讀!
  •   德國人的哲學(xué)很喜歡追尋自我,要求主體的完善,黑塞這篇小說中把印度佛教作了一番德國式解讀,但文化交融的結(jié)果是一朵美麗而獨特的思想之花,東西方不同的智慧在小說里閃光,給這部哲理小說帶來了無窮的思想魅力。黑塞讓主人公悉達多在愛的痛苦中體味生命的本質(zhì),得出和佛陀的教誨看似大相徑庭的人生哲學(xué),但這在作者看來卻與佛法異曲同工,悉達多也就是佛陀,因為喬達摩就是悉達多,本身就是一個人,這也許正是作者黑塞的本意。無疑悉達多痛失愛子是小說的高潮,正是在這最后的痛苦與執(zhí)著中,悉達多從大河的奔流不息中找到的自我的本體,因而獲得解脫,這段描寫極其精彩,在此不可復(fù)述。佛法的教義到底是什么,東西方的智慧是否一以貫之,黑塞的答案也許和他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那我們的答案呢!或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喬達摩.悉達多。這就是這篇不算長的小說給我?guī)淼恼鸷?。它無疑已經(jīng)是我最喜愛的小說之一了。
  •   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這是個永恒的命題,或許也是我們活著的意義。睿智如黑塞,也并未給出答案,但我看到了關(guān)于人與人差異那么自然地分析。
       拿起這本書,本以為是喬達摩·悉達多的成佛之路。一直覺得,佛家的高明之處在于,佛的半邊,是人,不是神。說的,便是任何人都有證悟的可能。后來出現(xiàn)了那位喬達摩,那位才是所為圓滿融合的存在。
       喬達摩與悉達多,或許黑塞故意這樣分開的吧。他們合為一體,便是釋迦,而單獨開來,就如”佛“字拆兩半。
       那么,悉達多要到哪里去呢?苦行僧、商人、船夫,他們是悉達多么?都是,又都不是。就如同《西藏生死書》里索甲仁波切那個譬喻:燃了一整夜的蠟燭,上半夜與下半夜的它,是同樣的么?說是,它的形狀變了,說不是,它不還是原來的那只么?
       悉達多終究是人,未成佛。他不斷尋找自己,遇見愛情、金錢、名利,然后他惡心到要吐了,于是離開。殊不知,一個兒子。而且那是個叛逆放肆的孩子。悉達多追求那么久的圓滿,證悟,終究逃不過愛,逃不過貪嗔癡。
       然而這樣有錯么?選擇并無好壞對錯,只有代價。悉達多,不過是想找到成為自己的路。而我很高興,他并未逼迫自己成佛,也沒有沉淪于欲念。
       讓思想像流水一樣飄過吧,也許不經(jīng)意間,你就發(fā)現(xiàn),自己便是自己了。
       喜歡黑塞的《詠書》一篇,他說:”世界上任何書本,都不會給你帶來幸福,但書本會悄悄教育你,讓你成為你自己?!?
       但愿這是閱讀的意義。
  •   不是看任何書都可以被稱作閱讀?!断み_多》總共不超過160頁,卻是我歷時最久讀完的一部書。它的語言簡潔洗練,要領(lǐng)悟卻絕非易事。如果你想找本閑書打發(fā)光陰,《悉達多》一定不是好選擇。它的深邃需要你潛心領(lǐng)略。就像維酥德瓦對悉達多說的:“河水懂得一切。”世上很多看似清淺簡單的東西,都是剝離了繁復(fù)的真理,需要你用心靈靠近。
  •   白色封面,非常簡潔,手感也很好。
    黑塞的《悉達多》,構(gòu)思很巧妙,他把釋迦牟尼的名字悉達多&#8226;喬達摩一拆為二,一個是悉達多,一個是喬達摩。文中主要講得就是悉達多的個人修行之路,從而與喬達摩合二為一。
  •   不是佛陀,不是苦行僧,只是一個向往著精神超越和安詳?shù)钠胀ㄈ?,悉達多在不斷地準尋,直至最后的超脫,回到自己靈魂之所。作為一名德國人,黑塞的這本書應(yīng)是東方人的必讀書,他代表著大多數(shù)人走向的彼岸的道路。
  •   以為是佛祖的傳記,其實是誤會。此悉達多并非佛祖喬達摩悉達多。從主人公悉達多自身思想發(fā)展來看,作者雖然對印度的哲學(xué)很有興趣,卻并非真的信服,反而越到后來越是靠近中國的古代哲學(xué),更接近道家。悉達多經(jīng)歷了沙門,靜修,物質(zhì)之富,欲望之淫,親情之痛種種之后,最終皈依于自然。
  •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遵從任何教義,只是看后覺得悉達多的邏輯是不是和老子、王陽明是一個系統(tǒng)的?重要的是自然法則、人性法則。有的人看透了這一點,即使教義不同,像悉達多和世尊喬達摩,走的方向總是歸一的;而沒有看到這點,教義雖一樣,如喬文達和喬達摩,卻是邏輯不在一個系統(tǒng)??傊@是很好的書,對思想是很嚴重的沖擊,非常值得讀!
  •   有很多描寫悉達多成佛的過程的書記,黑塞的語言恐怕是最美好的
  •   在讀&#34;心經(jīng)&#34;的時候,對于如何理解&#34;空&#34;、“無”,如何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以智慧降伏生活中的煩惱與困苦等等,并沒有透徹的領(lǐng)會而始終著于文字。對于“金剛經(jīng)”中如何破我執(zhí),世俗幻有而無自性可得的體悟,更是難以在一個高度上理解?!跋み_多”從另一個視角解讀這一切,清凈妙心各各具足,可憐一切眾生卻被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心障蔽本心、迷失自性。那位船夫正是通達智慧之法者,行甚深波若的菩薩,清凈本然,無人我、無法我,能于無實無虛中安住,并以方便法門度化悉達多,度化眾生。
    此書值得一讀再讀。
  •   喜歡黑塞的著作,這本《悉達多》尤其好。
  •   黑塞的小說我覺得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于他是在描述人的靈魂,描寫人的內(nèi)心世界,“荒原狼”也是如此。本文的主人翁一直在尋找心靈的歸宿,尋求生命的意義,人活著到底是為啥?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思考,或者思考了也沒有結(jié)果。這本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就是一個對人生的意義思考的過程。黑塞的小說不光是文學(xué),我覺得更像是哲學(xué),值得一看。
  •   因為喜歡寂地的書籍,當(dāng)看到她最喜歡的書籍是悉達多,所以就買了,是佛教故事,很喜歡。
  •   這部小說讓我思考自己生活的境況。其實他的其他小說也給了我這樣的感觸,看了這些書我問自己我應(yīng)該怎么活著?我在慢慢尋找自己的答案。悉達多在路上,我也在路上
  •   這本書非常好,很能激勵我,悉達多的自我探尋過程發(fā)人深省。
  •   很好的一本書,講了悉達多的覺悟的一生。
  •   買了他的好多書,這本悉達多更是備受推崇。
  •   悉達多 挺不錯
  •   黑塞的這本實在是不錯 和凱魯亞克的《達摩流浪者》一起看很有意思
  •   很好的心靈成長書,于是決定多看一些黑塞的書。
  •   喜歡黑塞的書,還有荒原狼。
  •   不厚,其實我還沒有看,不過看了《荒原狼》,喜歡黑塞,應(yīng)該不會失望
  •   黑塞的書一直是最愛
  •   黑塞的作品不會讓人失望,德國作家一直很有哲學(xué)性
  •   第一次讀黑塞的作品,其實,沒太讀懂。。。隨著時間的成長,有一天會真正領(lǐng)悟其中的哲學(xué)吧
  •   覺醒與證悟的歷程,追尋自我的歷程。而這種歷程每一個塵世中的人都需要,那不是拋棄紅塵,那是讓你尋到心靈的真正寧靜。
  •   極其高級的智慧,極其真誠的對待了求道之路,這么強烈的自我反思和否定.感到到了與自己生活的一一對照.但最后也沒有看到出路,看到最后卻很困惑.走到了極其玄奧的地步.我懷疑翻譯者沒看懂這本書,寫的序大有誤倒人之嫌.也比較粗俗.
  •   不得不說,真的是黑塞。很感人,很思考,很洗滌。讓我們?nèi)チ骼税?/li>
  •   經(jīng)典作品,喜歡。最美的“流浪之歌”。
  •   不了解佛教的,也可以進入黑塞的佛學(xué)之旅。一貫的清澈和熱情,文字優(yōu)美自不待言。翻譯很不錯。
  •   黑塞的作品。據(jù)說黑塞寫作本書的時候,精神曾受到很大影響,并去榮格那就醫(yī)。黑塞啊,親,你懂得。
  •   黑塞的書都值得購買,非常精彩,
  •   無法言喻的共鳴,黑塞果然是東西方文明河流間的擺渡人。
    更妙的是,因書得知音。
  •   黑塞的小說一貫貼心,這本翻譯的也很好
  •   感覺像是一次心靈凈化之旅值得收藏。很喜歡
  •   非贊不可。不過看完挺絕望的,人生究竟該不該有執(zhí)著的追求?
  •   薄薄的一本,和《白云故道》比較讀,不同的角度,對于修行人而言,都是好書。令人心靈純凈。
  •   看世界最美麗時,就是迷戀的開始。
  •   這本書更多讀出了人生的味道,生活本就是一場苦難,一場修行,與韓國的一部電影 好像是春夏秋冬又一春 有相同的味道,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   這本書適合對自己的靈魂有追求的人。非常值得經(jīng)常看看。我隔一段時間看都有新收獲
  •   紙質(zhì)不錯,字體大小合適,讀起來感覺很舒服。譯文舒緩流暢,可慢讀細品。文意深奧,不是那種讀過之后就可以順手擱置一邊的作品。
  •   釋迦摩尼的一生,為了追求內(nèi)心的徹底平靜。對我影響蠻大。
  •   心靈書籍
  •   戀戀不舍的一本書,陶冶情操,洗滌心靈。
  •   凈化心靈的故事,每天睡前讀幾篇。
  •   充滿了哲理,一個尋找圓融自然狀態(tài)的過程??梢院煤闷肺?/li>
  •   一本關(guān)于修行于證悟的書。文辭雅致,值得一讀。
  •   非常好

    佛陀眼中的佛陀

    震撼, 受啟發(fā)
  •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是烏龍,人家只不過是和佛陀同名而已。
  •   確實,每個人看這本書,都會看見自我!
  •   他一直都在追尋靠近自我的出口
  •   找尋自我的旅程,值得一看。
  •   當(dāng)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之物。他之所以無所發(fā)現(xiàn)、無所獲得是因為他只專注于他所追尋之物,因為他執(zhí)迷于自己的目標。追尋意味著有了目標,而尋見則意味著自由、包容,擯棄一切目標。
  •   很喜歡的一本書 只不過 后來被我借人了 還沒有還我。。。。 只想說非常值得一讀
  •   在這本書里,我找到了一種信仰。
  •   華麗風(fēng)的文字,大師級的作品,絕對沒話說??!
    就是內(nèi)容深了點,我等小輩不足以完全領(lǐng)悟……
  •   剛一買到,同事就拿去翻閱,直到現(xiàn)在還不還我,說內(nèi)容太好看了,看再決定還不還我。這簡直是搶書,不是借書。誰讓自己買了本好看的書呢!
  •   接納 享受 熱誠
  •   囊括一生的智慧 不同時期看會有不同的感悟
  •   很不錯的,大愛
  •   如果想尋找內(nèi)心的寧靜的話 就讀讀吧
  •   想買很多本,推薦給好友
  •   除了推薦這本書真不知道還能說什么。
  •   兒子要求買的??戳撕笳f,真好看。自己也打算抽空看看。
  •   替人買的~~他說不錯,值得一看
  •   本書應(yīng)該成為當(dāng)前的暢銷書,而之所以沒有成為暢銷書,是因為我們頹靡渺小的氣氛還沒有徹底改觀。
  •   還沒開始認真讀.是一本要沉下心來讀的書
  •   有關(guān)于哲學(xué)的,覺得挺深奧的,看了好多遍還懵懵懂懂,興許是我太愚鈍了吧。書是正版沒錯。
  •   很有哲理的一部小書
  •   書很喜歡,快遞也很給力。
  •   書的質(zhì)量都不錯,跟書店的一樣。。。值得購買
  •   書的裝幀素雅,拿在手里感覺很好。
  •   在手頭讀著,這類的書對人生的指導(dǎo)非常大,推薦給大家.
  •   第一時間閱讀《豬和蝴蝶》——迫不及待的心情,書的內(nèi)容沒令我失望
  •   很好的書-值得一看
    速度很快
    正版的
    唯一缺點就是沒有發(fā)票!
  •   一本需要思考的書。
  •   還沒看完,但是一看就是我喜歡的那種風(fēng)格的書。
  •   書的感覺也很好
  •   很好的書,但是可能是由于本人閱歷有限,看到后面有些半懂不懂,先看一遍,放著以后可以再看,真的是很好的書,不同的人生經(jīng)驗會讀出不同的感悟
  •   頭天下午六點多訂的,第二天十點就到了
    至于書要看了才能知道
  •   不錯的小書~!
  •   書很美,潔白素雅,紙張印刷都完美,文字優(yōu)美自律,意味深長。
  •   很好的書。難怪拿諾獎了
  •   很不錯的書,適合慢慢讀
  •   書到后很快就讀完了,因為故事很短,一直沒來得及評論,是很不錯的書,我們都要追隨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前行。
  •   書很薄,但是讀的很慢,如珍珠般的光澤
  •   一個外國人都那么喜歡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   讀完很震撼,推薦買來讀讀,會有很大收獲的
  •   性價比高,沒有刺激味道,正版
  •   好書,看了好2遍*
  •   當(dāng)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之物。他之所以無所發(fā)現(xiàn)、無所獲得是因為他只專注于他所追尋之物,因為他執(zhí)迷于自己的目標。追尋意味著有了目標,而尋見則意味著自由、包容,擯棄一切目標。 推薦購買
  •   各種人生的不同愛情,各種案例,幫助女性住立正確的戀愛觀
  •   這本書對于我來說是勵志的,能感覺到力量,平和,看到很多未知
  •   包裝很精細,快遞很給力
  •   略翻了一下,喜歡。
  •   一口氣看完,久久不能平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