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陳獨秀 著,任建樹 編 頁數(shù):全六冊 字數(shù):277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選編了陳獨秀在各個歷史時期各種文體的作品890余篇。全書作六卷:第一卷(1897-1918),第二卷 (1919-1922),第三卷 (1923-1925),第四卷(1926-1931),第五卷(1932-1942),第六卷為音韻學文字學卷。按發(fā)表時間收入了陳獨秀1897年—1942年發(fā)表和未發(fā)表的各類主要論著。包括六卷280萬字,所選文章均依據(jù)權威資料和《新青年》、《向導》、《安徽俗話報》等重要報紙的影印件精心編選和嚴格校對,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內(nèi)容的權威和準確性。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第六卷收入了陳獨秀文字學音韻學著作,尤其是收入了從未在大陸正式出版的陳獨秀語言學代表作《小學識字教程》(系從臺灣手描版整理而來),并影印了他的部分信札。本稿可以說是目前涵蓋面最廣、收入文章最全的陳獨秀文章匯編,具有極高的文獻保存和學術研究價值。
書籍目錄
陳獨秀著作選編 第一卷 1897-1918: 揚子江形勢論略(1897年冬) 安徽愛國會演說(1903年5月26日) 附:安徽愛國社擬章 哭汪希顏(1903年8月9日) 題西鄉(xiāng)南洲游獵圖(1903年8月17日) 座右銘聯(lián)(1903年) 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1904年3月31日) 瓜分中國(1904年3月31日) 醉東江憤時俗也(1904年3月31日) 哭何梅士(1904年4月15日) 論安徽的礦務(1904年4月30日) 安徽的煤礦(1904年4月30日) 夜夢亡友何梅士覺而賦此(1904年5月7日) 惡俗篇 第一篇 婚姻上(1904年5月15日) 第二篇 婚姻中(1904年5月29日) 第三篇 婚姻下(1904年9月24日) 第四篇 敬菩薩(1904年7月13日) 第五篇 婦女的裝扮(1904年9月24日) 國語教育(1904年5月15日) 說國家(1904年6月14日) 中國歷代的大事 湯武革命(1904年6月24日) 十四年共和(1904年7月13日) 王政復興(1904年7月27日) 地理略 本國大略(1904年7月13日) 亡國篇 第一章 亡國的解說(1904年7月27日) 第二章 中國滅亡的現(xiàn)象(1904年7月27日、8月11日、 8月25日、10月9日、11月7日) 第三章 亡國的原因(1904年12月7日、1905年6月3日) 東海兵魂錄(1904年8月11日) 黑天國(1904年9月10日) 論戲曲(1904年9月10日) 贈王徽伯東游(1904年9月14日) 王陽明先生訓蒙大意的解釋(1904年10月23日、11月21日) 槍法問答(1904年10月23日一11月21日) 中國兵魂錄(1904年12月7日) 西洋各國小學堂的情形(1904年12月21日) 偕曼殊自日本歸國舟中(1906年9月) 曼上人作葬花圖贈以蟄君為題一絕(1906年) 曼上人述梵文典成且將次西游命題數(shù)語爰奉一什丁未夏五(1907年夏) 本事詩(十首)(1909年3月) 杭州酒家(1909年) 與蘇曼殊書(1910年) 附:蘇曼殊本事詩十首 存歿六絕句(1911年) 感懷二十首(1911年1月5日) 附:陳獨秀《感懷》二十首箋釋(王訓昭) 寄士遠長安(1911年1月20日) 杭州酷暑寄懷劉三沈二(1911年1月20日) ……陳獨秀著作選編 第二卷 1919-1922陳獨秀著作選編 第三卷 1923-1925陳獨秀著作選編 第四卷 1926-1931陳獨秀著作選編 第五卷 1932-1942陳獨秀著作選編 第六卷 音韻學文字學卷
章節(jié)摘錄
陳獨秀著作選編 第1卷 1897-1918:揚子江形勢論略按一統(tǒng)輿圖,自江口至四川長壽縣以東,日揚子江。自長壽縣以西至敘州府以東,日大江。自敘州以西漸折轉而南以及云南,又折轉而北以至塔城關,日金沙江。自四川邊界至揚子江口,以水道計之,約一萬里。揚子江由長壽縣東,流逕夔州府與湖北宜昌府交界,其地巫山諸峽,俯瞰江流,且千崖懸壁,無路可緣,江如懸瀑,迥異常流,斯固一人守御,萬夫莫伐矣。又東至荊州,荊州居中國之中,為荊吳之咽喉,自昔爭中原者,必首爭荊州為得失,以其居長江之上游也。宋趙鼎謂荊襄左顧川陜,右控湖湘,下瞰京洛,三國所必爭。宜以公安為行闕,而屯重兵于襄陽,運江浙之粟,資川陜之兵,經(jīng)營中原,計無出此。迨襄樊既失,蒙古將阿里海涯日:荊州西眺梁益,南控交廣,據(jù)江淮上游,欲得湖南,不得不下荊州也。于是宋之湖南、兩粵無全城矣。蒯越說劉表日:南據(jù)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武侯謂先主日:用武之國也。魯肅說孫權日:帝王之資也。晉杜預舉荊州而吳之沅湘不保。宋初荊南歸命而南唐南漢遂不支。靖康既失中原,而荊南無恙猶得藉以圖巴蜀襄宛,國朝亦為重鎮(zhèn),設將軍駐防于此。然地勢平衍,無險可扼,襄陽不守則北危,夔陜不固則西病,若蕭梁元帝、后梁蕭琮、十五國之蕭銑,有明驗矣。且府城在江東岸,地形恃水為防,德祐初,一旦水涸,蒙古來攻,江陵遂陷。江道不甚寬,地又沙渚,每蜀江漲,轍圯水少又涸,萬一襄夔不守,不獲已而論荊州江防城守之要,是宜開浚江道,駐以重兵。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