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文學史的編纂傳統(tǒng)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胡星亮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01出版)  作者:胡星亮 著  頁數(shù):16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朱自清是中國新文學史編纂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他將章節(jié)體的現(xiàn)代型文學史體例,結合實事求是的漢學治學作風、方法,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文學史編纂的新傳統(tǒng)。經(jīng)過“三代兩傳”,至今余脈未絕。新文學史編纂中還有一種傳統(tǒng),重在理論闡釋,史實隨著理論行走?!吨袊挛膶W史的編纂傳統(tǒng)》描述這兩種傳統(tǒng),論述殊途同歸的可能。

作者簡介

胡星亮1957年4月生,浙江淳安人,1974年1月高中畢業(yè);1978年2月-1988年1月分別在安徽大學、杭州大學、南京大學獲得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F(xiàn)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戲劇戲曲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并任中國話劇研究會常務理事、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戲劇、中外比較戲劇、中國影視史。

書籍目錄

【現(xiàn)代論壇】中國新文學史的編纂傳統(tǒng)【文學史透視】論反傳統(tǒng)的新詩傳統(tǒng)再論“五四”作家的哀憫情感魯迅小說中基于聽覺的形象色彩詞語存在主義視野下的“上海魯迅”——1930年代中國文化圖景中的“魯迅意義”古典光影里的象征派情詩一個尋找女人的女人——彭慧短篇小說述評【當代戲劇研究】對當下正劇創(chuàng)作的質(zhì)疑與批判詩意的自由與現(xiàn)實的枷鎖——從《曹操與楊修》到《貞觀盛事》金庫的鑰匙打開了什么鎖?——淺析話劇《立秋》對悲劇性的逃離【臺港海外形聲】西方文論在臺灣——一種出版史的考察原鄉(xiāng)體驗與鐘理和的北平敘事【博士論文選粹】文學史家視野中的新詩——以胡適、朱自清、魏建功為中心從“歷史”中尋求新詩研究的動力——以穆旦為中心的討論【學術點擊】“第二手資料”與文學史想象空間、理論模式的拓展——《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導引》的創(chuàng)新性稿約

章節(jié)摘錄

中國新文學史的編纂傳統(tǒng)黃修己(中山大學中文系,廣州510275)內(nèi)容摘要:朱自清是中國新文學史編纂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他將章節(jié)體的現(xiàn)代型文學史體例,結合實事求是的漢學治學作風、方法,創(chuàng)立了現(xiàn)代文學史編纂的新傳統(tǒng)。經(jīng)過“三代兩傳”,至今余脈未絕。新文學史編纂中還有一種傳統(tǒng),重在理論闡釋,史實隨著理論行走。本文描述這兩種傳統(tǒng),論述殊途同歸的可能。關鍵詞:文學史編纂;章節(jié)體;漢學;治學傳統(tǒng)。中國文學在上世紀初的“五四”文學革命中,完成了自古典向現(xiàn)代的轉型。新文學(現(xiàn)在更多地被稱為“現(xiàn)代文學”)自誕生至今快要九十年了,對這一段文學史的研究、編纂,也有八十多年了(從胡適發(fā)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算起)。一種新的文學剛剛誕生,還在潮聲喧鬧中,迅即有了對它的歷史敘述,為其建構歷史,而其敘述者、建構者又往往就是當事人或當時人。這可能是現(xiàn)代文化領域的獨特現(xiàn)象。八十多年的時間里,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各種類型的新文學史著作都蜂擁而出,爭奇斗艷,琳瑯滿目。身處這一行當中的人,也許不以為怪;實則在文學史的編纂史上,也在史學史上,這是很奇特的現(xiàn)象。在這個現(xiàn)象背后,有什么值得我們思索的呢?這里,首先要作一點說明。人們大都把文學史與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理論并列為文學學科所包括的三個部門;而從歷史學科的角度來審視、編制文學史的就不多了。固然文學史編纂是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部門,但它是橫跨文學、史學兩個學科的。文學史也屬于史學中的專史類,對于這一特點,治文學史的人往往認識不足。但也有人早已看到了,看到了文學史與史學的密切關系,如周作人說過:“既然文學史所研究的為各時代的文學情況,那便和社會進化史、政治經(jīng)濟思想史等同為文化史的一部分,因而這課程便應以治歷史的態(tài)度去研究。至于某作家的歷史的研究,那便是研究某作家的傳記,更是歷史方面的事情了。這樣地治文學的實在是一個歷史學家或社會學家,總之是一個科學家是無疑的了?!雹俳袢諡榱颂岣呶膶W史的編纂水平,除了提高文學水平,從史學的視角來做一番考量,還是很有必要的。

編輯推薦

《中國新文學史的編纂傳統(tǒng)》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新文學史的編纂傳統(tǒng)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