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卡爾·齊默(Carl Zimmer) 頁數(shù):316 字數(shù):370000 譯者:唐嘉慧
Tag標簽:無
前言
推薦序 沖一個達爾文式的“冷水澡” 有一則軼聞(也很可能真有其事)從達爾文學說出現(xiàn)早期就流傳下來,很適合拿來當做了解“進化”在科學及人類生命中扮演的關鍵性角色之切入點:一位英國貴婦人--某伯爵或主教夫人(沒錯,英國國教準許神職人員結婚)--在搞懂了進化論的異端邪說之后,對丈夫驚叫道:“噢,天?。〉高_爾文先生說的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也不可以讓一般人知道!” 科學家常引用這個流傳甚廣的故事來嘲諷老舊的觀念和禮教,尤其是上流社會將如此具革命性的自然界真理收藏于密,仿佛鎖入伏魔殿般的可笑模樣。軼聞中的女主角因此成為歷史上貴族愚人的代表。不過在此為了替本篇序文提綱挈領,且讓我們尊她為先知或預言家,因為達爾文先生所言果然真實不虛,而且至今仍然不是人人都知道,或是愿意承認(至少在美國是如此,這在西方世界是個特例)?! ∥覀儽仨毺骄吭斐蛇@個怪現(xiàn)象的原因。 進化的真理 科學肩負兩項任務:一、盡可能經(jīng)由實證來推定自然界的特性;二、探究為何這個世界是以這種方式,而非其他可以想像卻沒有成形的方式運作--簡而言之,即詳述事實及確定理論??茖W從業(yè)人士不斷強調(diào):我們不可能提出絕對的真理,因此我們所作的結論,永遠只是暫時性的。這種懷疑論很健康,但切勿夸大成虛無主義,因為若干事實已獲得足夠的確認,理所當然可斷言為“真理”。例如:或許我無法完全確定地球是圓的,不是扁的,但已有足夠證據(jù)證明地球大致為球形,因此我在科學課堂上,不需再花同樣的時間,甚至花任何時間,討論“扁平地球?qū)W說”。進化論乃一切生物科學最基本的觀念,就像“地圓說”,它也已獲得相同程度的確認,因此亦可稱為真理。 討論進化真理時,我們必須和達爾文一樣,明確劃分進化的簡單事實及進化的各項理論:前者指的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在遺傳上皆互有關聯(lián),因為所有物種都是來自共同祖先,任一譜系的發(fā)展史都是由此根源不斷修改的結果;而后者則是科學家對造成進化變化的原因提出來的解釋,例如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說?! ∽钭阋哉蔑@進化事實的證據(jù),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人類直接觀察到的證據(jù),由達爾文于1859年出版之明確理論引路,佐以長期改良農(nóng)作物及家畜家禽后,數(shù)量龐大、詳盡無比的小型變化的記錄,印證進化理論對如此短暫時間(以地質(zhì)學標準而言)的預測無誤。這類例證包括蛾翅為了適應因工業(yè)煤煙而變黑的基質(zhì)(substrate,如樹皮等)而改變顏色,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達爾文芬雀因氣候及食物來源變更而改變喙的形狀,以及細菌菌株發(fā)展出對抗生素的抗性等。這類小型變化證據(jù)不勝枚舉,任何人--包括相信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神創(chuàng)論者”(creati·nists)--都不能否認。但我們?nèi)孕枳C明這類細微變化能夠經(jīng)過地質(zhì)學時間的累積,形成不斷擴張的多樣性生物歷史。 因此我們必須仰賴第二類直接證據(jù),即在化石中發(fā)現(xiàn)重大改變的各過渡階段記錄?! ∥覀兂B牭揭粋€幾乎已可算是“城市傳說”的說法,認為根本沒有過渡態(tài)的存在,這都是假的,盲信進化論的古生物學者或刻意隱瞞此事,或謊稱化石記錄不夠完美,無法保存這類必定存在過的居間生物。事實上,盡管化石記錄的確很零星,像斷簡殘篇(大凡史料不都有這個問題嗎?),但經(jīng)過古生物學者的努力,現(xiàn)今已發(fā)掘出許多連續(xù)的居間態(tài)(而非單一的“居中”樣本),可以依照時間順序追溯差異極大之后代的共同祖先--例如鯨是由陸棲哺乳類經(jīng)過數(shù)個過渡階段(包括“陸行鯨”[ Ambul·cetus ])進化而來;鳥的祖先為擅跑的小型恐龍;哺乳動物的祖先是爬蟲類;以及人類在過去400萬年來腦容積擴增了三倍;等等?! ∽詈笠活?,即第三類證據(jù),比較不直接,卻無所不在,讓我們可以借著觀察存在于所有現(xiàn)代生物體內(nèi)不完美或奇怪、沒道理的構造,清楚推斷出那是從遠古不同形態(tài)的祖先,歷經(jīng)種種變化而留下來的進化遺跡。這個原則不局限于生物進化,也適用于各種歷史事件。我們可以推斷某條廢棄鐵路,曾經(jīng)一度連接一系列成直線排列、間隔規(guī)律的城市(這種排列法不會有別的理由);也可以根據(jù)語源學,由許多字詞在農(nóng)業(yè)時代與工業(yè)時代的不同意義,而看出社會的變遷(例如英文“傳播”[ br·adcast ]本指用手撒種子;“金錢上的”[ pecuniary ]原意為“數(shù)牛”,源自拉丁文“母牛”[ pecus ])。同樣的,所有生物體內(nèi)都具有某些殘留構造或退化器官,它們從前在其祖先以不同形態(tài)存在時具有作用,如今卻完全無用,像隱藏在某些鯨魚皮下的細小腿骨,或有些蛇體內(nèi)毫無作用的骨盆骨,都是它們的有腳祖先留下來的痕跡?! M化的無知 達爾文的發(fā)現(xiàn)顛覆了人類以往的自滿與自信,其震撼力非其他科學革命所能比擬。稍可相提并論的,是哥白尼及伽利略。這兩人將人類從宇宙中心的地位,貶到一個環(huán)繞太陽的小小周邊物體上。但天體的重新排列只粉碎了我們的不動產(chǎn)美夢,達爾文進化論革命的對象,卻是人的意義及本質(zhì)(限于科學可以討論的范圍):我們到底是誰?我們來自何處?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關系如何,又有什么樣的關聯(lián)? 進化論取代了過往令人心安的自然神學解釋:一位慈愛的神依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并讓人主宰整個地球與所有生物,而整個地球的歷史,除了頭五天之外,都很榮幸地有人類參與。進化論卻指出生命之樹巨大茂密,所有枝丫皆一脈相承,彼此相連,而人類只代表其中一小枝;而且“智人”(H·m· sapiens)這一小枝,出現(xiàn)的時間就地質(zhì)學而言,仿佛昨日;我們繁盛的時段對浩瀚宇宙來說,不過一瞬。(智人只存在10萬年左右,整個人類譜系和我們現(xiàn)生血緣最近的親戚--黑猩猩--分支的時間,距今也不過600萬到800萬年而已。相對的,地球上最古老的細菌化石卻有36億年的歷史。) 如果我們能信奉某種和舊信仰--如人類之必要性及先天優(yōu)越地位--不相抵觸的進化理論,上述事實所造成的沖擊或許還不至于這么大。很多人有一種誤解,認為進化論暗示進化的方向可以預測,且循序漸進,所以即使人類起源得晚,仍可視為進化的必然結果及登峰造極之作。但根據(jù)我們對進化運作的了解--即關于進化機制最為人所接受的“理論”,而非上一節(jié)所提及的簡單“事實”--卻發(fā)現(xiàn)就連這種觀念上的自滿都是假象。有真憑實據(jù)亦最受肯定的達爾文自然選擇說,便完全不支持這類相信人類在宇宙中之必要性及重要性的傳統(tǒng)冀望。 因此,當我自問:為什么最受科學界肯定的進化論,在達爾文出版該理論近150年之后,在全球科技最先進的美國,仍有許多人不知道或不承認它?我只能推斷那是因為美國人曲解了達爾文學說的更廣闊含意,尤其誤認為他的學說是悲觀的,或企圖顛覆人類心靈的渴望與需求,所以才造成許多美國民眾至今仍無法接納這項最詳實的生物學概論。其實達爾文學說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在知性上則令人振奮。因此,我決定以達爾文學說的意義,或說進化論的含意(而不僅僅是進化的事實)作為主題,試圖分析這一明顯事實至今仍未獲廣泛認知的原因。 一般人不懂達爾文的自然選擇說,絕對不是因為它觀念復雜--再沒有另一個偉大的理論,結構像它這般簡單明了,以三項無法否認之事實,以三段論法推演出一個結論。(有一則真實的逸話,謂赫胥黎在讀完《物種起源》[ ·rigin ·f Species ]后,對自然選擇說只有一句評語:“我真是太蠢了,居然沒先想到。”)第一,生物所繁殖的后代,不可能全數(shù)存活;第二,即使是屬于同一物種的生物,也必定各個不同;第三,這些差異至少有一部分會遺傳給下一代。根據(jù)這三項事實,便可演繹出自然選擇的原則:因為只有某些后代可能存活,而平均說來,存活者都是較能適應當?shù)丨h(huán)境變化的幸運兒,又因為這些后代都遺傳了父母適應環(huán)境的特征;所以,平均說來,它們的下一代將更能適應當?shù)氐纳鏃l件。 令人無法下咽的,并不是這套簡單的機制,而是這套闡述因果關系的理論,完全剝?nèi)チ藗鹘y(tǒng)帶來的安慰,比如對進步的許諾、自然界和諧的本性,或任何固有的意義和目的,這在哲學上的影響是深遠而根本的(這一點達爾文自己也非常清楚)。達爾文的這套機制,只能產(chǎn)生對地區(qū)環(huán)境的適應,它隨時間而改變,而且不具方向,這意味著生命的歷史沒有目標,也不一定遵循進步的軌跡。(根據(jù)達爾文的理論系統(tǒng),身體構造低等如腸胃寄生蟲,充其量不過是寄主體內(nèi)一小撮會攝食及繁殖的組織罷了,但它們在適應力上,卻和擅用智謀、動作矯捷、自由徜徉在大草原上的肉食哺乳動物一樣成功,前途同樣光明。)而且,盡管生物體構造精美,生態(tài)系和諧有序,但這種生命層次只是生物個體無意識地為自身的繁殖而奮斗的結果,并非具有“更崇高”目的之自然法則運作的直接結果。 達爾文的機制,乍看之下或許令人喪氣,但深究后就會讓我們欣然接受自然選擇(及其他許多進化機制,小至斷續(xù)平衡,大至自然災難造成的集體滅絕),這有兩項基本理由。首先,科學具有實質(zhì)上的解放力量;了解自然機制,我們在受到現(xiàn)實事物傷害時,才有能力治療及康復。比方說,明白了細菌及其他致病生物是如何進化后,我們才能了解抗生素抗體,還有艾滋病毒不尋常的突變能力,是怎么發(fā)展出來的,進而找到方法與其對抗。當我們體認到,現(xiàn)今所謂的不同人種全是不久前從同一個非洲祖先分支出來的,當我們檢視各種族間微不足道的遺傳差異時,我們便會明白數(shù)世紀以來荼毒人類關系的種族歧視論,完全沒有事實根據(jù)?! 〉诙€理由是廣義的,沖過達爾文式的“冷水澡”,面對現(xiàn)實后,我們才終于能夠拋棄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虛幻期冀,即自然界這一實體可以提供我們生命的意義,并確認人類先天固有的優(yōu)越性,或證實進化存在之目的即推送人類登上生命的巔峰?;旧?,不論宇宙真實狀態(tài)為何,都不可能教我們“該怎么活”或“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因為這類有關價值與意義的道德問題,隸屬人生其他畛域,諸如宗教、哲學與人文主義。一旦我們在別的畛域內(nèi)作下道德決定,自然界的實相便可協(xié)助我們達到目標。比方說,當我們認同人皆享有不可剝奪之生存、自由及追求快樂的權利之后,存在于人類不同族群間細微的遺傳差異,便可幫助我們了解全人類本是一體的。無論事實多么魅惑人,多么純美,或多么不可逃避(肉體之衰敗及死亡便是最明顯的例子),事實終究只是事實,道德的正確性或精神上的意義,都屬于人類不同的追求區(qū)域。若認定自然實體符合我們的冀望與需求--世間惟有真善美,一切皆為生而優(yōu)越的人類制造--便極易掉入把現(xiàn)實與正義劃上等號的陷阱。只有當我們意識到進化的自然道路充滿神奇,生命的多樣性與變化繁如織錦,“智人”不過是其中最蓊郁的那株大樹上偶然出現(xiàn)的一小枝時,我們才終于能夠拋開對道德真理及精神意義的追求,而以科學的角度探索自然界的各種事實與機制。當達爾文替“此宏偉之生命觀”(引自《物種起源》最后一句話)下定義時,他便解放了我們,教我們從此不必再對自然提出過分的要求。這么一來,無論這個世界隱藏多么可畏的玄機,我們都能了無拘束、充滿自信地深入探究。我們知道,我們對崇高意義的追求,絕不會受到威脅,因為只有人類的道德意識,才是它惟一的源頭?! ∷沟俜?middot;杰·古爾德(Stephen Jay G·uld,1941 - 2002),世界著名進化生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科普作家。
內(nèi)容概要
《演化:跨越40億年的生命記錄》講述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進化史,從早期原始生命的產(chǎn)生到物種大滅絕的原因,從雄性和雌性的共同進化到寄主和寄生物之間的進化比賽,當然更包括了十分詳細的、關于我們?nèi)祟愖陨淼倪M化歷程。
本書同時也是“進化論”本身的故事,“進化”這個觀念如何在達爾文和少數(shù)幾個科學家的腦中形成,如何遭到宗教勢力的殘酷打擊以及科學界的普遍質(zhì)疑,又如何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
在闡述進化生物學的作用時,作者不僅生動展現(xiàn)了其在醫(yī)療和農(nóng)業(yè)等方面對人類日常生活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更深入探討了進化這個觀念如何徹底改變了人類對自身的認識,重構了人類的信仰體系。
雖然進化論如今已經(jīng)得到近似真理般的認可,但作者并沒有就此摒棄其他的可能性,而是在最后一章中特別探討了“上帝”的位置,體現(xiàn)出一種開放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使得全書視野更加開闊,帶來深入而有趣的思考。
作者簡介
[美] 卡爾·齊默(Carl
Zimmer)美國著名科普作家,曾擔任Discover資深編輯,是《紐約時報》、《新聞周刊》、《國家地理》和《科學》等著名科學雜志的撰稿人,在《自然歷史》雜志開有專門介紹進化的專欄;曾獲得2004年科學新聞報道獎等多種獎項,著有《水之濱》(At
the Water’s Edge)、《霸王寄生物》(Parasite Rex)和《血肉靈魂》 (Soul Made
Flesh)等多部科普作品。
書籍目錄
再版序 無盡的領域
推薦序 沖一個達爾文式的“冷水澡” 斯蒂芬?杰?古爾德
前 言 危險卻了不起的主意 理查德?赫頓
第一卷 遲來的勝利:達爾文與達爾文學說的崛起
第一章 達爾文與小獵犬號
第二章 好像承認殺了人:《物種起源》之緣起
第三章 深度時間探測:為生命史定年代
第四章 目擊改變:基因、自然選擇,以及進化現(xiàn)場
第二卷 創(chuàng)造與毀滅
第五章 生命樹向下扎根:從生命之黎明到微生物時代
第六章 意外的工具箱:動物進化的機遇及限制
第七章 滅絕:生命的結束與再開始
第三卷 進化之舞
第八章 共同進化:編織生命網(wǎng)
第九章 達爾文大夫:進化醫(yī)藥時代的疾病
第十章 激情的邏輯:性的進化
第四卷 人性在進化中的地位與進化在人性中的地位
第十一章 饒舌的類人猿:人類進化的社會根源
第十二章 現(xiàn)代生活,公元前5萬年:吾輩之黎明
第十三章 那上帝呢?
致謝
延伸閱讀
名詞對照
圖表來源
圖片來源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好像承認殺了人:《物種起源》之緣起 達爾文到了倫敦,發(fā)現(xiàn)哥哥并不是一位認真的博物學者。讓伊拉斯謨?nèi)玺~得水的地方,不是實驗室,而是晚宴和紳士俱樂部。他帶查爾斯進入社交圈,查爾斯立刻融入其中,但他和伊拉斯謨不同,他同時也勤奮工作:撰寫討論地質(zhì)學的論文,完成一本敘述自己航旅經(jīng)歷的書,并且安排讓專家研究他手上的化石、植物、鳥類及扁蟲等各類標本。 幾個月不到,達爾文的努力便得到回報,如今他儼然已是全英國最有前途的年輕地質(zhì)學者。但他心里卻包藏著一個秘密:他在私人小筆記本里涂寫的都是關于生物學的筆記,而非地質(zhì)學。他朝思暮想的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或許他祖父的想法是對的! 生物學在達爾文離家的五年內(nèi)有長足的進步,許多新物種被發(fā)現(xiàn),舊秩序因此受到挑戰(zhàn),同時科學家利用顯微鏡,開始了解卵如何發(fā)育成動物。英國的博物學者不再滿足于佩利所提倡的上帝分別設計出每種生物的說法,因為這無法解釋關于生命最根本的問題:如果生物真的是上帝精心設計的,他設計的“精密度”為何?有些物種彼此非常相似,有些物種則差異極大,這又如何解釋?所有的生物都是在地球形成時就出現(xiàn)了,還是由上帝逐漸創(chuàng)造出來的? 英國的博物學者不再把上帝看做一個事必躬親的管理員,反之,上帝是創(chuàng)造出一套自然法則,然后激活它們,讓它們自行運作。時時刻刻都得插手的上帝,似乎不如一開始便做出正確的——而且有彈性的——通盤設計的上帝能干。許多英國博物學者都同意:生物隨著地球歷史進程而改變,曾經(jīng)有許多較簡單的動植物滅絕,被較復雜的動植物取代。但他們?nèi)哉J為這是一個莊嚴神圣、遵循上帝指引的過程,而不是像拉馬克在1800年所提出的純物質(zhì)的進化。到了19世紀30年代,另外一位巴黎國家博物館的動物學者圣伊萊爾(Et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開始鼓吹新的進化理論,讓這些英國佬又起了一陣寒栗?! ×钊死Щ蟮漠惗酥f 小獵犬號返國四個月之后,達爾文開始聽到專家對于他搜集的化石及動物標本的回音。剛開始眾說紛紜,令他困惑。歐文在檢視哺乳動物化石后,宣布它們是南美洲現(xiàn)生動物的巨大變種,包括跟河馬一樣大的嚙齒動物,以及跟馬一樣大的食蟻獸。達爾文不禁要問:地球同一地點的已滅絕動物及現(xiàn)生動物之間,是否存在連續(xù)性?現(xiàn)今的動物會是化石動物經(jīng)過修正的后代嗎? 達爾文早已將他搜集自加拉帕戈斯的鳥標本交給英國最杰出的鳥類學家古爾德(James Gould)。采集的時候他并不重視這批標本,直到他去動物學學會參加過古爾德的討論會后,才為自己的輕率大感遺憾。達爾文根據(jù)鳥喙,判斷大部分標本為芬雀、鷦鷯及鶇,但古爾德卻宣布它們?nèi)欠胰?,只不過其中有些具有像鷦鷯或鶇的喙,以便攝食某些特別的食物。 后來達爾文去古爾德的辦公室,古爾德指出他犯了一個更嚴重的錯誤:大部分的鳥都沒有精確記錄采集自哪一個島嶼。達爾文當時覺得這并不重要,他只記錄了三只來自三個不同島嶼的反舌鳥(嘲鶇),結果古爾德指出這三只反舌鳥“分別”屬于三個全新的鳥種! 達爾文不懂為什么三種不同的反舌鳥會離得這么近,難道住在不同島嶼上的芬雀也全屬于不同種嗎?達爾文聯(lián)絡菲茨羅伊,請小獵犬號上愛搜集鳥的船員把標本寄給古爾德。幸虧船員比達爾文仔細,記錄了射到鳥的島嶼。果然,就和反舌鳥一樣,不同島上的芬雀全屬于不同的種。 達爾文意識到大事不妙,為什么這么類似的島嶼上會有這么多獨特的物種?他打開筆記本,想找出一個解釋加拉帕戈斯芬雀的答案。雖然他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得和往常沒有兩樣,照常研究地質(zhì),書寫珊瑚礁、隆起的平原及火山錐,但私底下他卻因為一個奇想而廢寢忘食:也許最早的芬雀并不具有目前的形態(tài),也許它們經(jīng)過進化! 畢竟生物居住的陸地并非恒常不變。達爾文的芬雀現(xiàn)在住的群島,全是某個時候從海底冒出來的。一旦加拉帕戈斯群島成形,南美洲某原始種類的芬雀便可移居過來,經(jīng)過一段時間,分占各島嶼的后代為了適應新生活,變成目前形態(tài)各異的物種。就這樣,原始殖民種的后代分支成不同譜系;同樣的分支情況也可能發(fā)生在巴塔哥尼亞的哺乳動物身上。達爾文發(fā)現(xiàn)到的那些化石巨獸,可能分支成現(xiàn)今形體類似但體積較小的后代。 達爾文在筆記本里畫下一棵樹:在這棵樹上,由舊的物種分支出許多新的物種。 達爾文覺得這個想法可怕極了,他開始心律不齊、胃痛,常因做怪夢而半夜驚醒?! ∷靼字髟追胰富蚴诚伀F的律法,必定也主宰人類,他開始認為人類僅是眾多哺乳動物中的一種,只不過心智特別發(fā)達罷了。他在筆記本內(nèi)寫道:“認為某種動物比另一種動物高等,是極荒謬的說法。人們經(jīng)常高談闊論具有智能的人類的出現(xiàn)是多么神奇,其實具備其他官能的昆蟲的出現(xiàn)更神奇?看到地球表面覆蓋著絕美的草原與森林,誰敢說智能便是世上惟一的目標?”或許人類也是進化的結果,就像芬雀一樣。達爾文去動物園看一頭新捕來的紅毛猩猩“珍妮”,在它臉上看見和嬰兒一樣的表情。他寫道:“人是從猴子變來的?” 盡管達爾文的想法甫具雛形,但他已深知其危險性。若公開宣稱人類曾經(jīng)過進化,如賴爾等他所尊重,同時也會影響他事業(yè)前途的博物學者,可能立刻就會開始排擠他。即使如此,達爾文仍繼續(xù)寫筆記,發(fā)展理論,同時搜集相關資料。 達爾文想找出特征由上一代遺傳給下一代,以及特征在此過程中改變的跡象。他去詢問園丁、動物園管理員及養(yǎng)鴿人,又向自己的理發(fā)師請教如何繁殖純種狗。雖然他看到了物種無常的跡象,卻仍然找不到任何物種徹底轉(zhuǎn)型的證據(jù)。拉馬克宣稱動物可以在活著的時候改變,然后把后天獲得的特征傳給子代,但這類證據(jù)闕如。達爾文決定換個方向解釋進化的發(fā)生。 結果他在一本以悲觀論調(diào)討論人類劫難的書里找到了?! ?798年,一位名叫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的鄉(xiāng)村牧師寫下《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指出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若未經(jīng)饑荒或疾病的遏制,必將在數(shù)年之內(nèi)爆炸。假設每對夫妻都生養(yǎng)4個小孩,人口便可輕易地在25年內(nèi)加倍,而且持續(xù)地加倍——不是呈算術級數(shù)(3,4,5)增加,而是呈幾何級數(shù)(4,8,16)增加。 馬爾薩斯警告:倘若人口以此方式爆炸增長,糧食供應絕對趕不上。將荒地開墾為農(nóng)田雖可增加作物產(chǎn)量,卻只能以算術而非幾何級數(shù)的方式增加。不節(jié)育必定招致饑饉與苦難。人類之所以尚未處在永遠挨餓、萬劫不復的狀態(tài)中,乃因人口的增加不斷受到瘟疫、嬰兒高死亡率及結婚年齡延后至中年的制衡?! ∷种赋觯喈a(chǎn)與饑荒這兩種控制人口的力量,同樣也在控制動植物。假使蒼蠅生蛆完全不受阻礙,世界很快將蛆滿為患,因此大部分的蒼蠅(每一種皆然)必須在不繁殖任何后代的情況下死亡。 達爾文在馬爾薩斯悲觀的論文中找到推動進化的動力。得以繁衍后代的少數(shù)幸運者并非純靠運氣,而是因為這些個體擁有較能適應特殊環(huán)境的特征——或許長得比較大,或喙特別細,或毛較濃密。擁有這類特征的個體,繁殖后代的幾率將比同種其他較弱的個體為高,加上子代多半像親代,它們又會把這些致勝的特征繼續(xù)傳給下一代。 單單一代的偏向或許微不可測,但達爾文已經(jīng)習慣于微不可測的地質(zhì)變化可以造山的事實;這等于是生物性的造山運動。假設一群鳥移居到加拉帕戈斯某小島上,能繁殖后代的一定是最適合該島環(huán)境的個體,假以時日,累積改變便可形成新鳥種。 達爾文發(fā)現(xiàn)可以用農(nóng)夫培育作物的過程作比喻:農(nóng)夫會比較個體植株的優(yōu)劣,然后只留最好的植株做種,不斷篩選之后,作物便發(fā)展成特殊的變種。然而大自然里并沒有農(nóng)夫,只有彼此為了生存、光源、水源及食物而競爭的動植物個體,但它們也在經(jīng)歷篩選——一種沒有篩選者的篩選。達爾文明白,有了這種不借助于任何創(chuàng)造動作干預的篩選結果,便可自然形成生命精密的設計?! 『孟癯姓J殺了人! 達爾文除了勤寫筆記之外,還成了家。他在出航之前,愛上一位名叫芬妮·歐文(Fanny Owen)的女人,可是起航不久,她便嫁人了。返家后,他懷疑自己到底該不該結婚。達爾文秉持科學家講究方法的一貫作風,做出一份比較利害得失的資產(chǎn)負債表,在左邊寫下“結婚”,右邊寫下“不結婚”,然后在中間寫下:“這是個問題!”。這位為婚姻大事苦惱的哈姆雷特想道:如果做單身漢,他將有較多時間研究科學,或去紳士俱樂部談話,也不用多賺錢養(yǎng)小孩;可是,妻子可以提供“女性的閑聊”,而且老來有伴。他把兩行加一加,作出結論:“結婚——結婚——結婚。Q. E. D.(拉丁文,證明完畢之意)。” 達爾文選擇了他的表妹埃瑪·韋奇伍德(Emma Wedgwood)。他對倫敦的世故女人不感興趣,卻看中了母親的外甥女。?,敽退粯?,也在鄉(xiāng)下長大,而且老早就喜歡上偶爾來訪的達爾文。雖然他追求的方式笨拙,語焉不詳,又態(tài)度閃爍,但她還是很高興。不過當他出其不意,神情緊張地向她求婚時,她還是嚇了一跳。她雖允諾了,卻因為太震驚,立刻出門跑到主日學校上課去了。不過想到即將嫁給一位她認為“個性溫柔”的男士,?,敽芸毂愀吲d起來。達爾文卻擔心自己因為海上生活變得不善社交,不能適應婚姻生活,他把希望全寄托在?,斏砩?。“相信你會容忍我,”他寫信對她說,“而且很快教我懂得除了在孤獨寂靜中發(fā)展理論及搜集資料外,人生還有更大的快樂。” ?,斨粨囊患?,每當達爾文談起可能主宰自然的律法時,身為虔誠英國國教徒的她,心里明白他對《圣經(jīng)》諸多懷疑。“你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她寫信給他,請他閱讀《約翰福音》的訓誨:“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達爾文若從愛著手,或許會變成真正的基督徒。 他向埃瑪保證,他感覺“誠心誠意”,但只要看看他當時的筆記,便知道他說的并非全是實話。他懷疑宗教多半源自本能的心理需求,而非對真神的愛。他是因為愛?,?,所以才不愿對她講實話?! 』楹筮_爾文帶埃瑪搬到倫敦,開始單調(diào)卻舒適的家居生活。?,斎該恼煞蛉狈π撵`寄托,繼續(xù)寫信給他。她在1839年寫給他的一封信里提到她擔心達爾文一心一意想發(fā)掘自然界的真相,反而因此排斥不同形式的真相——例如只有宗教才能提供的真相。只相信能夠驗證的真理,將令他拒絕接受“其他不可能驗證的真理,因為或許它超出我們的理解范圍”。她懇求他別忘記耶穌為他及世人所做的一切。達爾文將信擱置一旁,并沒有回信,但他卻一輩子都沒有忘記?! ?839年,達爾文出版了《在菲茨羅伊船長領導下搭乘小獵犬號繞航世界所經(jīng)國家之自然史及地質(zhì)研究札記》( Journal of Researches into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Geology of the Countries Visited During the Voyage of HMS Beagle Round the World, Under the Command of Captn.FitzRoy,R.N. ),在英國造成轟動,確立了達爾文身為博物學者的聲譽。那時他與?,斠呀Y婚三年,育有兩子。他們決定離開倫敦,因為兩人都已厭倦城市里的犯罪率、將衣服染成黑色的煤煙,以及粘在鞋底的馬糞。他們想讓孩子跟自己一樣,在鄉(xiāng)下長大,便在距離倫敦16英里外的肯特郡內(nèi),選購了一座占地18英畝、名為“唐恩小筑”(Down House)的農(nóng)莊?! ∵_爾文變成一位農(nóng)紳,侍花弄草,還買了一匹馬和一頭母牛。他徹底離開科學圈,只靠通信及經(jīng)過慎選的朋友的周末來訪,帶來必要的信息。(伊拉斯謨痛恨離開倫敦去拜訪弟弟,便謔稱唐恩小筑為“沮喪小筑”[Down at the Mouth,英文發(fā)音與Down House相似]。) 達爾文繼續(xù)秘密地、深思熟慮地發(fā)展他的進化論。他寫下自然選擇說的梗概,但在1844年寫成后卻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跟別人討論它。為搜集證據(jù),他曾向十多個人要資料,卻從來沒讓任何一個人曉得他在做什么題目。當年那位不敢跟父親講他不想當醫(yī)生的男孩,如今又變成不敢向任何人透露他危險思想的男人?! 〉K究得告訴別人。他必須找一位優(yōu)秀客觀的科學家,幫他看看論文中是否有致命的疏漏。結果他選擇了胡克(Joseph Hooker)。胡克是一位年輕的植物學家,一直在研究達爾文海外航旅途中搜集到的植物。達爾文認為他沒什么偏見,或許不會指責他為褻瀆者,便寫信給胡克說:“返國后我一直在從事一項冒大不韙的研究,我知道任何人都會認為它愚蠢至極。實因加拉帕戈斯生物的分布令我印象深刻,我決定盲目地搜集任何有關物種定義之資料。我已閱讀無數(shù)農(nóng)業(yè)及園藝書籍,搜集實例,未曾一日稍歇。終于恍然大悟,如今幾乎已確信(和我剛開始的信念正好相反)物種其實并非不可突變(這么說好像承認殺了人)!我認為我已發(fā)現(xiàn)了(這便是大不韙的部分)物種敏銳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簡單方式。你大概要唉聲嘆氣了:‘我怎么會浪費時間跟這種人通信!’或許我在五年之前也會這么想。” 胡克果然沒有辜負達爾文。“我很樂意聽聽你對物種為何會改變的意見,”他寫道,“因為直到目前為止,尚無任何學說令我滿意。” 達爾文因胡克的反應而勇氣倍增,幾個月后也把論文拿給?,斂础K浪戳诵那橐欢〞鸱?,但他怕自己會早死,希望?,斈茉谒篮蟪霭孢@篇論文。埃瑪讀后既沒哭,也沒昏倒,只指出一些語焉不詳?shù)亩温?。讀到達爾文描述自然選擇可能創(chuàng)造出如眼睛這般復雜的結構時,她的評論是:“大膽的臆測!”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從簡單卻吊詭的“紅心皇后”假說,到充滿科幻色彩的數(shù)字化生命,浪漫有趣又驚心動魄。看完有種想回學校去攻讀進化生物學的沖動。 ——姬十三(果殼網(wǎng)CEO,科學松鼠會創(chuàng)始人) 如果讓我頒一個‘最佳主意獎’給某人,我會頒給達爾文,而非牛頓或愛因斯坦或任何人。自然選擇這一進化觀念簡單明了,卻將生命及其意義,空間與時間的目的,起因與結果,以及運作機制與物理定律等領域一舉結合在一起。這個主意不僅了不起,而且還很危險。 ——丹尼爾·丹尼特(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 認知科學家) 40億年生命的進化是一篇宏偉的故事,充滿了各種情節(jié):慘烈的競爭,陰謀詭計,互惠合作,許許多多的驚奇、死亡與新生???middot;齊默把這個偉大的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充滿熱情和風格?! ?mdash;—馬特·雷德利(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著名科普作家) 我在展讀這本精彩的書時不禁想道:達爾文如果看到自己的觀念被解釋得如此清楚,看到它們?nèi)绱藦V泛地被研究者運用來理解現(xiàn)代的世界,他不知會有多欣慰。 ——大衛(wèi)·博登尼斯(牛津大學講師,著名科普作家) 進化的故事結合了我們對基因的最新知識,以及對人類這個物種過去的演變的了解,交織出所有生物共同的歷史;它解釋了跨越將近40億年的生命記錄,包括在我們之前生滅的各種動植物以及我們本身的傳承。進化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生命,至今仍在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把這個故事提供給和進化休戚相關的人——我們把它提供給每一個人?! ?mdash;—理查德·赫頓(《演化》節(jié)目執(zhí)行制作人)
編輯推薦
當代權威生物學家斯蒂芬·杰·古爾德曾說,任何其他偉大的理論,都不能像進化論的結構這樣簡單明了;有一則真實的逸話,說赫胥黎在讀完《物種起源》之后,對于自然選擇學說只有一句評語:“我真是太蠢了,居然沒先想到!”而卡爾·齊默則將這種簡單明了的精神更加大而化之,《演化》一書深入挖掘并講述了進化論背后的故事,將理論化為種種生動的例證,成為人人都能看懂的進化生物學讀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