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5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土] 奧爾罕·帕慕克 頁數(shù):449 字數(shù):316000 譯者:沈志興,張磊,彭俊,丁慧君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雪》是帕慕克的第7本小說,故事發(fā)生在1992年的四天四夜里。主人公卡,一個多愁善感的詩人,借著記者的身份在土耳其偏遠小鎮(zhèn)卡爾斯城游逛?,F(xiàn)代與傳統(tǒng),政治與宗教……這些沖突把卡爾斯城的人們分為兩極,整個小鎮(zhèn)的氛圍充滿了壓抑、憤怒、陰謀和暴力。 大雪封途,卡爾斯通往外部的一切交通都被割斷。大雪下得無休無止,殺人的槍聲響起在舞臺上,卡爾斯陷入了軍事政變的恐怖之中。愛情故事、恐怖謀殺案、歷史糾葛及政治沖突,都濃縮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城鎮(zhèn)中。
作者簡介
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帕慕克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學巨擘。出生于伊斯坦布爾,曾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筑。于2005年榮獲德國書業(yè)和平獎,2006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已經(jīng)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
書籍目錄
01 前往卡爾斯02 遠方的街道03 貧困和歷史04 卡和伊珮珂在新人生糕餅店05 兇手和被害人之間初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談話06 穆赫塔爾的傷心故事07 從黨部到警察局,然后又回到大街上08 “神藍”與魯斯特姆的故事09 不愿自殺的一個沒信仰的人10 雪和幸福11 卡和教長先生在一起12 奈吉甫的離別之苦13 和卡迪菲一起雪中漫步14 晚餐時關(guān)于愛情、頭巾和自殺的討論15 在民族劇院16 奈吉甫看到的情景和卡的詩17 姑娘燒掉自己長袍的一出戲18 舞臺上的革命19 革命之夜20 夜里卡睡覺時和清晨21 卡在冰冷恐怖的房間里22 蘇納伊·扎伊姆的軍人事業(yè)和現(xiàn)代戲劇事業(yè)23 和蘇納伊一起在司令部24 六角形的雪花25 卡和卡迪菲在旅館的房間里26 “神藍”對整個西方世界的聲明27 卡勸說圖爾古特先生加入聯(lián)合聲明28 卡和伊珮珂在房間里29 在法蘭克福30 短暫的幸福31 亞細亞旅館的秘密會議32 關(guān)于愛情、無足輕重和“神藍”的失蹤33 害怕被殺34 中間人35 卡和“神藍”在牢房36 生命和戲劇、藝術(shù)和政治之間的交易37 準備最后一場戲38 被迫“做客”的經(jīng)歷39 卡和伊珮珂在旅館40 寫了一半的章節(jié)41 遺失的綠色筆記本42 伊珮珂的眼里43 最后一幕44 四年后在卡爾斯
章節(jié)摘錄
愛情,宗教和詩歌 穆赫塔爾的傷心故事 在哈立特帕夏商城門口,伊珂告別卡回了旅館??⒖躺系蕉牵珱]去繁榮黨黨部,而是在走廊里混在失業(yè)者、店伙計和無所事事的閑人中消磨時間。他眼前老是出現(xiàn)教育學院院長被擊中后掙扎的情景,他感到一些后悔,還有一種犯罪感,他想給早晨見過面的警局副局長打電話,想給伊斯坦布爾、《共和國報》,想給隨便認識的什么人打電話,可是商城里到處是茶館、理發(fā)店,鬧哄哄的,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打電話?! 【瓦@樣他走進了門口掛著“動物愛好者協(xié)會”牌子的地方。這里有電話,但被人占著。現(xiàn)在卡也已經(jīng)搞不清楚自己想不想打電話了??◤膮f(xié)會另一個半開的門走了進去,看到墻上貼著公雞的畫像,屋子正中是一個小的斗雞臺。在這個斗雞場里,卡有些擔心地感到自己已經(jīng)愛上了伊珂,這次愛情將決定他以后的生活。 一個對斗雞感興趣的有錢的動物愛好者清楚地記得,那天卡進來后心事重重地坐在斗雞臺邊的一個空位上??ㄗ谀呛攘吮瑁戳丝从么髮懽帜笇懙膾煸趬ι系亩冯u規(guī)則: 斗雞未經(jīng)主人同意不準參賽。 斗雞連續(xù)倒地三次,不再抬頭,即是完全失敗?! 【噼F折斷的情況下給時三分鐘時間包扎,雞爪折斷時給時一分鐘時間包扎。 若比賽中倒地的斗雞被對手踩住脖子,應把雙方拉開,繼續(xù)比賽?! ⊥k姇r停賽15分鐘,之后仍未來電則比賽取消?! 牲c一刻卡從動物愛好者協(xié)會出來時,他正想著怎么帶著伊珂逃離這個城市。繁榮黨的市黨部也在這一層,距離人民黨黨員、原市長穆扎菲爾先生的律師事務(wù)所兩個店鋪(中間是好友茶館和綠色裁縫鋪),事務(wù)所現(xiàn)已熄了燈。早晨拜訪律師事務(wù)所的事對卡來說突然變得那么遙遠,對自己仍處在同一幢樓的同一條走廊里的事實感到吃驚的卡走進了黨部。 卡最近一次見到穆赫塔爾是在十二年前了。擁抱親吻后,卡發(fā)現(xiàn)他有了肚子,有些謝頂,頭發(fā)也已灰白,實際上這和卡事先猜想的差不多。和大學時期一樣,穆赫塔爾沒什么特點,嘴邊還是同以前一樣叼著根煙。 “教育學院院長被殺了?!笨ㄕf?! 斑€沒死,收音機里剛說過,”穆赫塔爾說,“你怎么知道的?” “他和我們一樣在新人生糕餅店,伊珂在那里給你打的電話,”卡如實地把事情細說了一遍?! 澳銈儓缶藛??”穆赫塔爾說,“之后你們做了什么?” 卡告訴他,伊珂回家了,自己則徑直來到了這兒?! 半x選舉還有五天,誰都知道我們會贏,政府為阻止我們真是無所不用其極?!蹦潞账栒f?!拔覀凕h在整個土耳其的政策就是為戴頭巾的姐妹們做主。現(xiàn)在那個不讓姑娘們進校門的家伙被打死了,事發(fā)現(xiàn)場的目擊者也不報警就真接來到了我們黨部?!彼靡环N很客氣的語氣說:“請馬上在這兒給警局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事情的經(jīng)過?!彼駛€因自己的慷慨而感到自豪的主人一樣把話筒遞給了卡。卡一接過電話,穆赫塔爾就翻開本子撥了號。 “我認識警局副局長卡瑟姆先生?!笨ㄕf?! 澳阍趺凑J識的?”穆赫塔爾的語氣中有一種令卡生氣的懷疑?! 霸绯咳麪栠_爾先生先帶我去他那兒的。”卡正說著,接線的姑娘已經(jīng)接通了副局長卡瑟姆先生的電話??ò言谛氯松怙灥昀锼吹降囊磺性颈镜卣f了一遍。穆赫塔爾急切而又笨拙地向前跨出兩步,裝模作樣地把耳朵湊過來,想和卡一起聽聽那邊都說了些什么??榱耸顾牭酶宄桶言捦渤呉屏艘幌隆,F(xiàn)在他們能從自己的臉上感覺到對方的呼吸??ú幻靼啄潞账枮楹我约阂黄鹇牳本珠L說些什么,但他覺得這樣會更好一些??ㄓ窒蚋本珠L描述了兩次兇手矮小的體形特征,而不是臉部特征?! 澳M快到這里來,我們錄一下口供?!本僬Z氣里帶著好意?! 拔以诜睒s黨這里,”卡說,“我一會兒就過去?!薄 ]聲音了?! 暗鹊??!本僬f?! 】ê湍潞账柭牭骄僖崎_話筒同什么人低聲說著些什么?! 皠e見怪,我問了問有沒有當班的車,”警官說。“這雪下個沒完了。我們一會派車過去,讓他們接您過來?!薄 案嬖V他們你在這里,這很好?!彪娫捯环畔?,穆赫塔爾說道。“你說不說他們都知道。他們誰的電話都監(jiān)聽。我剛才對你說話像是在怪罪你,但我不想讓你誤會?!薄 】ㄐ闹新舆^了一絲憤怒,這種憤怒曾經(jīng)是他針對那些將自己視為尼尚坦石的布爾喬亞、熱衷于政治的人們的。高中時,這些家伙們互相攻擊,不停地陷對方于不仁不義之地。這種行動到后來成了一種游戲,就是讓對方特別是政敵陷入成為警方走狗的境地??êε伦约耗奶斐闪诉@樣的告密者,在警車上指認將被突襲搜查的房屋,因此他一直遠離政治。現(xiàn)在,正如穆赫塔爾成了極端宗教政黨的候選人,盡管做了件自己十年前也會蔑視的事情,可是不得不找理由和借口說服自己的一方還是卡。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暴風雪中一雪花——讀奧爾罕·帕慕克《雪》 李霧?來源:南方周末 帕慕克以一個藝術(shù)家的直覺告訴我們:修建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懸索橋,以今日的技術(shù)能力并不難;構(gòu)筑一座溝通東西方心靈的大橋,以今日的相互理解能力,位于兩邊的用以懸掛連索的兩座思想高架還沒有豎起來呢?! 〕踝R帕慕克作品 筆者初識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作品,當在去年(2005)年初。是時也,《紐約時報》公布了2004年度10大好書,入選的5部長篇小說里,就有帕慕克的《雪》。這年頭,對文學獎沒感覺。如今西方文化界,受后現(xiàn)代思潮影響,標準、真理和原則都成了相對主義的文字游戲,任何比較都有冒犯“政治正確”的危險。失去比較標準的文學獎,往往淪為各類“邊緣”身份(民族的、地域的、性別的、性取向的、婚姻狀態(tài)的,等等)的隨機組合。倒是《紐約時報》,雖然也講“政治正確”,畢竟還要面對學院左派之外的廣大讀者,多少遵循一點文學常規(guī)。他們?nèi)匀挥心懥客扑]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這樣的白種的、西方的、男性的、異性戀的、結(jié)了正常婚的,而且已經(jīng)得獎無數(shù)的老作家(他的長篇小說《反美密謀》也在該年十大好書中)?!都~約時報》篩選出來的作品,作為了解英文文本的一個窗口,本人還是有興趣閱讀的。 《雪》的主人公尕(音gǎ),是一位旅居德國法蘭克福的土耳其詩人。因為母親去世,他回到故城伊斯坦布爾參加葬禮。他聽朋友說,大學里最漂亮的女同學伊佩克離婚了。于是尕來到伊佩克所住的邊境小城卡爾斯,名義上是為伊斯坦布爾一家報紙采訪當?shù)厥懈x舉和女學生接連自殺的新聞,借機要做的則是追求自己的個人幸?!⒁猓厮斫獾摹靶腋!保沁@部小說一個關(guān)鍵詞,本文后面重點談到?! ∽髡咦约海瑠W爾罕,作為故事講述者,也穿插出現(xiàn)在小說中。這也是當代小說常見的手法。下文將用“奧爾罕”表示小說情節(jié)里的作者,真實生活中的作者則用“帕慕克”。 當尕為追求幸福而匆忙趕車時,他沒有注意到長途汽車正駛?cè)胍粓霰╋L雪。雪的初降,只是給他帶來“如雪靜默”的詩意。小說的起始,很優(yōu)美也很文學?! ℃氐竭_卡爾斯后,暴風雪封閉了道路。抓住這個與外界隔絕的機會,當?shù)氐能婈?,在一位信奉布萊希特表演體系的演員蘇奈的統(tǒng)領(lǐng)下,發(fā)動了一場地方性政變,搜捕宗教分子,因為在市府選舉中,宗教分子很可能勝出。布萊希特是1950年代東德劇作家,強調(diào)宣傳、鼓動和藝術(shù)相結(jié)合?,F(xiàn)在宣傳、鼓動直接變?yōu)楝F(xiàn)實,這自然是帕慕克玩的黑色幽默,諷刺搞政治的只是在演戲。但宗教分子、庫爾德民族主義者、共產(chǎn)黨人和凱末爾主義者都積極投入了隨政變而來的明爭暗斗,尕也陷足其中。 這中間的章節(jié),越讀越失望,覺得《雪》比《紐約時報》推薦的另外4本小說都要差。特別是愛荷華大學寫作班教師瑪里琳·魯濱遜(Marilynne Robinson)女士的《基列》,同樣是涉及宗教的題材,一位老教士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信,讀來真是回腸蕩氣。后來《基列》獲得2005年普利策獎,可謂實至名歸。魯濱遜寫得很沉靜;而帕慕克寫得太熱鬧,他似乎把小說讀者當成了電影觀眾,一再講尕幸福到了頂點,其實讀者早就知道,幸福之后必有轉(zhuǎn)折。感覺上就像好萊塢動作片里警察拆炸彈,時針嘀嘀嗒嗒響半天,引信拆除那一刻,指針一定剛好指到預定爆炸時間?!堆分心承┻^于直露的挑逗讀者的敘述,頗讓人覺得俗不可耐。 《雪》的英譯本有420多頁。讀過300頁后,感覺卻又好了起來。這時,各路線索奔向結(jié)局,原來不曾留意的暗示攤成了明牌,前面的伏筆結(jié)出正果,各種象征的意義開始浮現(xiàn)。這時才發(fā)現(xiàn),在表面的熱鬧之下,帕慕克鋪設(shè)了很精致的結(jié)構(gòu)?! 【驼f題目的“雪”吧,尕在雪花的晶體結(jié)構(gòu)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詩歌的深層對稱。作者奧爾罕檢點尕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尕把自己在卡爾斯所寫的18首詩,對稱地布置在六角形雪花的頂端。單片的雪花確實很美麗;但是,這些雪花聚成的暴風雪,卻埋沒了卡爾斯,最終也埋葬了尕的幸福。這也是小說里人物的宿命。單個的人,不管是宗教分子,還是世俗的共產(chǎn)黨人或凱末爾主義者,還是鬧獨立的庫爾德人,都不乏可愛之處;但是,當他們因政治而結(jié)為團體時,做出來的都是丑陋和暴力。尕對雪的欣賞,也從剛到卡爾斯的為一片白茫茫的純潔所感動,轉(zhuǎn)為注視那單片的飄落的雪花?! ∨聊娇舜_實有高超文學功力,《紐約時報》不我欺也?! 堆返谋尘啊 ∨聊娇朔Q《雪》為他的第一部政治小說。要理解這本書,這里需要補充一點土耳其的歷史和政治現(xiàn)狀。土耳其曾是奧斯曼帝國的中心,奧斯曼帝國曾經(jīng)管轄著從北非到中亞的廣大穆斯林世界,其屬土甚至包括歐洲的巴爾干地區(qū)。帝國的首都,就在帕慕克和尕的故城伊斯坦布爾。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憤恨于俄國在高加索的蠶食——卡爾斯地區(qū)就在1878年被俄國割去——奧斯曼帝國站在德國一邊向俄國宣戰(zhàn)。站錯隊的后果是災難性的,奧斯曼帝國瓦解了。1919年,在英國和法國默許下,希臘企圖武力奪取希臘人所散居的土耳其沿海地區(qū)。小國都敢蹬鼻子上臉的?土耳其人的民族主義情緒被激發(fā)了!一位時年38歲的軍官,穆斯塔法·凱末爾,率領(lǐng)殘存的帝國軍隊,打敗了希臘人,趕走了英法占領(lǐng)軍。凱末爾是從亞洲內(nèi)陸向西部沿海進攻,為了解除后顧之憂,他與新生的俄國蘇維埃政權(quán)簽訂了和平協(xié)議,承認俄國對盛產(chǎn)石油的巴庫地區(qū)的占領(lǐng),蘇聯(lián)則把卡爾斯地區(qū)還給凱末爾。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成立?! ”蛔馂閲傅膭P末爾,隨即厲行“全盤西化”的改革,一切向歐洲看齊。宗教被清除出國家政治生活。憲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政權(quán)的世俗性質(zhì)將由軍隊予以保證。官員一律穿西裝。凱末爾甚至要求他們學會交誼舞,他的理由是“在歐洲他們就是這樣跳的”。土耳其文的拼寫從阿拉伯字母改為拉丁字母,使得新生一代除古典專家外,根本無法閱讀古籍。有一段時間,凱末爾主義在東方國家相當流行。當魯迅先生在1925年建議青年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時,聽上去就很有凱末爾主義的味道?! ∑鋵崳趦?nèi)陸地區(qū),凱末爾的西化影響有限,宗教仍然是農(nóng)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工業(yè)化的進展導致農(nóng)民大量進城,甚至連伊斯坦布爾這樣的大城市,現(xiàn)在也有了信教農(nóng)民聚居區(qū)。1995年,宗教政黨贏得全國選舉,開始推行宗教化措施。1997年1月,首都安卡拉附近一個市鎮(zhèn),宗教政黨所屬的市長組織反以色列的宗教性集會。軍隊出動坦克,逮捕了這位市長。這一事件的影子,大概就在《雪》所描寫的地方政變中。軍隊隨后逼迫宗教政黨的總理辭職?!?·11”恐怖襲擊事件之后,美國總統(tǒng)布什要推動穆斯林國家民主化,向土耳其軍方施加壓力,讓他們重開選舉。也是在《雪》出版那一年,2002年11月,新的宗教政黨正義與發(fā)展黨在大選中獲勝?,F(xiàn)任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即是該黨創(chuàng)建人?! “柖喟彩球\的穆斯林。他的夫人在公眾場合披著穆斯林的頭巾。這一榜樣讓很多世俗化的土耳其人感到很不舒服。尕去卡爾斯調(diào)查的問題之一,就是披頭巾女生自殺事件,據(jù)說是因為學校不準她們進入校園。土耳其至今堅持這一規(guī)定,所以埃爾多安把兩個女兒送到美國讀大學,在那里,她們披著頭巾完成了學位。埃爾多安尚未改變這一規(guī)定,他行事比較穩(wěn)健。但是很多人懷疑,他在宗教問題上的低調(diào)只是加入歐盟的策略。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目前處于僵持狀態(tài)。包括教皇和提出“文明沖突論”的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在內(nèi),很多人認為,一個穆斯林國家不宜加入傳統(tǒng)上是基督教文明的歐洲國家集團?! ∵@一宗教與世俗的矛盾,也體現(xiàn)在小說里的兩座城市的對立中。這是帕慕克用得很聰明的又一象征。伊斯坦布爾原名君士坦丁堡,歷史上本是歐洲基督教城市,保留著歐洲文化的深刻影響。該城如今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新城區(qū)屬于亞洲,西岸的舊城區(qū)卻在歐洲。帕慕克住在西邊,從地理上講,他也可以算是歐洲人??査箘t在高加索地區(qū),雖然有過40年的俄國占領(lǐng),但《雪》中一再說,那些曾經(jīng)很漂亮的俄國建筑現(xiàn)在都破敗了——俄國轉(zhuǎn)口的歐洲影響已經(jīng)消亡。貧窮和落后使得卡爾斯成了宗教熱忱的溫床。當尕所追求的女同學伊佩克整理行裝,準備跟他去德國時,她把前夫在伊斯坦布爾買的一件禮服也放了進去。跟情人遠走時還帶著前夫的饋贈,可見伊佩克非常喜歡這件禮服。但她在卡爾斯不敢穿,因為后背露得比較多;而在伊斯坦布爾就可以當街賣?! ∷枣卦诳査巩?shù)厝搜劾?,代表了雙重的生疏。尕的伊斯坦布爾身份已經(jīng)讓當?shù)厝藨岩涉乜床黄鹚麄儯氐牡聡?jīng)歷更讓他們羨慕和自卑。德國有大量土耳其移民工人,也多次發(fā)生過新納粹分子襲擊土耳其移民的案子。在帕慕克筆下,卡爾斯人對歐洲感情復雜?!赌戏街苣?10月19日)登過該書第31章《亞細亞旅店的秘密會議》,里面有一段話,將這一復雜感情推向極端。反對政變的各種政治勢力,聯(lián)合簽署了一份譴責聲明,讓尕帶去德國發(fā)表。但是,不得不求助德國人,卻又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簽名之前,他們紛紛與歐洲人劃清界限。一位年輕人說:“我為自己不歐洲的部分而驕傲,我為我身上那些歐洲人覺得天真、殘暴和原始的特性而自豪。如果他們美,我就丑;如果他們聰明,我就蠢;如果他們現(xiàn)代,讓我保持純潔。” 歐洲人愛美,我就扮丑,固然很可笑。另一方面,歐洲的一切,是不是真的值得一個古老文明的后裔無條件仿效?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雅克·巴贊(Jacques Barzun)在新世紀元年出了一本西方文化史《從清曉到爛熟:1500至當代》(有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中譯本《從黎明到衰落》,林華譯)。這樣一個已經(jīng)爛熟的(decadent)“現(xiàn)代”文化,是否可以在相對落后的地區(qū),回收一點前現(xiàn)代的“純潔”? 找尋“幸?!钡谋瘎 堆分幸辉僬f,尕去卡爾斯的目的是追求幸福。這讓人想起美國獨立宣言里的名言,“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nèi)舾刹豢蓜儕Z的權(quán)利,其中包括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钡貙π腋5睦斫猓坪跻M隘得多。幸福對他而言,似乎主要是性愛。尕住在伊佩克父親圖爾古特經(jīng)營的小旅館里。伊佩克接受尕的追求,但不答應與他做愛,因為父親也在旅館里,這讓伊佩克心里緊張。而且伊佩克和妹妹卡迪菲盡量不讓父親出門,因為他曾是知名共產(chǎn)黨人,在宗教氣氛日益濃厚的小城里,作為無神論者的圖爾古特,上街有受到攻擊的危險。尕要想與伊佩克做愛,就必須把圖爾古特調(diào)出旅館。 伊佩克的妹妹卡迪菲的情人神藍,是當?shù)刈诮谭肿拥呐枷瘢苡刑栒倭?。政變發(fā)生后,神藍想讓尕帶一份他的聲明回德國發(fā)表。尕編了一套謊話,讓神藍以為尕真的與德國報紙有聯(lián)系。然后尕建議神藍多找一些簽名人,比如共產(chǎn)黨人,比如庫爾德分離主義者。尕解釋道,如果僅是幫助宗教分子,歐洲知識分子會有所猶豫。尕并且具體提議,讓圖爾古特代表共產(chǎn)黨人簽名?;氐铰灭^之后,尕又極力勸說圖爾古特簽署這份聲明。于是我們就有了上文提到的亞細亞旅店秘密會議,圖爾古特由卡迪菲陪著參加了會議?! ℃貏t與伊佩克在旅館做愛。尕達到了幸福的頂點?! ‰m然圖爾古特仍然保持著昔日的理想,雖然這種理想主義仍然可以被人激發(fā),但是,借著詳細描寫他對女兒的關(guān)愛,帕慕克告訴讀者,其實圖爾古特的政治熱情已經(jīng)淡去,現(xiàn)在他最關(guān)心的是家人安全。尕為了性愛的滿足,居然將已經(jīng)淡出政治的未來岳父拖回政治漩渦之中——出席秘密會議的人隨時可能被警察逮捕。或許你可以寬宏地解釋說,尕缺乏政治頭腦,其實他對神藍的建議,表明他懂一點歐洲的政治,不懂的大概是母國的政治。但難以否認的是,尕更缺乏的,還是道德原則?! ℃亻_導卡迪菲說:“對的事情就是那些使我們幸福的事情。”只要生理上舒服,管他什么道德顧慮,這歷來是男人勾引女人的基本思想武器。但這種說法在公眾輿論里獲得一定的正當性,對相當一部分人而言,生理愉悅可以“政治正確”地居于道德原則之上,或者干脆將感官享受直接當作道德上的善,卻是西方1960年代“性解放”之后的當代現(xiàn)象。那天打開電視機,正好在放《絕望主婦》(Desprate Housewives),站著看了一會兒。女的說她是〔保守〕共和黨人,婚后才能有性行為;男的不理,邊做邊問:噢,do you feel good,你覺得舒服嗎?然后鏡頭切換到醫(yī)院,女的問醫(yī)生,自己是否患病了,她當時有那種奇怪的感覺;醫(yī)生說:這就是高潮嘛??磥?,尕在德國的12年里,看夠了這類對道德感的廉價諷刺,他吸收了西方流行文化中最垃圾的一截?! ⌒≌f里的其他人物,沒有一個是像尕這樣只知道追求幸福的。卡迪菲反駁尕:“做對的事情不一定導致幸福。”神藍更是第一次見面就看出——至少,按神藍所理解的原則——尕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神藍特地講了一個故事:古代一位將軍,為了自己對國家的責任,與率領(lǐng)外國軍隊的兒子搏斗,本事更高強的兒子不忍殺死父親,父親卻殺死了兒子。神藍說他的同情在父親一邊。神藍還告訴尕,這是一本著名古籍里的故事,遺憾的是現(xiàn)在的人都不讀古籍了(不過,這正是凱末爾所要的效果)。當他們最后一次見面時,神藍對尕的警告是:“只知道尋找幸福的人永遠找不到幸福!” 為了自己的幸福,尕為神藍的聲明出謀獻策。走出這一步,尕就不再能說自己僅是個有聞?wù)珍浀挠浾?,他直接卷入了當?shù)氐恼?。一步錯,步步錯,在各方政治勢力逼迫下,尕只能一步步陷下去。政變領(lǐng)導人蘇奈因此認為神藍對尕比較信任,在神藍被捕后,蘇奈要尕與神藍談判。蘇奈可以釋放神藍,條件是神藍同意讓自己的情人卡迪菲在舞臺上當眾揭去頭巾。對于宗教分子的斗志,這將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還可以解決女學生自殺的頭痛問題。誓作困獸一斗,神藍保衛(wèi)了教義原則卻背離了他一貫要別人遵守的道義原則。但神藍沒有料到的是,他認定沒有原則的尕,會沒有原則到這種地步,一個要求民主和人權(quán)的知識分子,居然倒過來與軍方合作,這曾經(jīng)驅(qū)逐尕出國的專制軍方。最后的結(jié)局是每一個人的悲劇。 我們中國人或許會覺得帕慕克的選擇有點奇怪,為什么讓尕從性愛的角度代表歐洲文化?像《我的名字叫紅》那樣,讓東西方?jīng)_突化身為不同的繪畫技巧,豈不更有文化?但是,近年來,當歐洲穆斯林討論在當?shù)爻錾牡诙鸀槭裁慈匀徊荒苋谌胫髁鲿r,對無處不在的性誘惑的厭惡,確實是常常提到的一個原因。帕慕克準確地測出了現(xiàn)實的脈搏?! ?003年6月,北約于伊斯坦布爾召開歡迎新成員的會議,布什總統(tǒng)發(fā)言時,引用了帕慕克的話:觀賞伊斯坦布爾景色的最佳之處,不在歐洲一邊,也不在亞洲一邊,而在連接兩邊的大橋上。這種聯(lián)通東西方的良好愿望,自然是非常的“政治正確”。但是,體現(xiàn)在小說《雪》中的帕慕克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的直覺,卻告訴我們:修建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懸索橋,以今日的技術(shù)能力并不難;構(gòu)筑一座溝通東西方心靈的大橋,以今日的相互理解能力,位于兩邊的用以懸掛連索的兩座思想高架還沒有豎起來呢?! ∵@部小說似乎令人壓抑,或者說,內(nèi)中有著諾貝爾頒獎詞所說的“憂郁的靈魂”。但是,回過頭來看,帕慕克的技巧仍然令人在壓抑中會心微笑。比如,他的文筆非常綿密,似乎是突如其來的事件,其實書中前后都牽著長長的因果鏈條。蘇奈要卡迪菲與他一起排演新戲,在戲劇高潮時把頭巾掀掉,粗看這是突如其來的奇想,其實前面神藍與卡迪菲爭吵時,神藍已經(jīng)說過:如果你不是很樂意戴頭巾(神藍不愿意設(shè)想卡迪菲戴頭巾或許不是出于虔誠而是出于愛情),明天你把頭巾掀去好了,人們會覺得政變當局大贏了。說不定蘇奈就是從監(jiān)聽的安全部門得到的啟發(fā)?;剡^頭來看,這一將《雪》的劇情推向高潮的奇想,其實書中早有預兆。 但是筆者仍然對《雪》的中間部分有意見?!都~約時報》2004年5部年度小說中,有一部是愛爾蘭作家科爾姆·托伊賓(Colm Toibin)的《大師》,描寫美國作家亨利·詹姆士(1843-1916)對小說藝術(shù)的探索。當代也有大師,比如菲利普·羅斯,他每出一部小說,小說家都會買來觀摩學習。羅斯靠著那些本身是作者的讀者,就足夠衣食不愁,他不必像別的作者那樣,為銷量而屈就一般讀者的接受能力。帕慕克得了諾貝爾獎,也算評上大師職稱了,可以不再討好電影觀眾了。但愿他接著能寫一部真正的大師級著作,少一點“嘔啞嘲哳難為聽”的俗家熱鬧,多一些大師們的寶相莊嚴。
編輯推薦
★帕慕克憑借此書獲得這是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并最終問鼎! ★最具爭議的作品!帕慕克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政治小說! ★《紐約時報》2004年度10大好書! ★“一個分裂的、滿懷希望的、孤獨而神秘的土耳其靈魂的一次深度之旅?!薄敻覃愄亍ぐ⑻匚榈隆 懊\之曲折、往復的情節(jié)、小把戲、每每接近便退得更遠的謎團、陰冷的城市、潛行的夜、身份的缺失、被流放的主角這些便是成熟期的帕慕克。”?! 〕霭嬷?,土耳其舉行了焚燒書籍的活動,不同的舉辦者焚燒《雪》的不同部分。《雪》這部小說所引發(fā)的政教爭議,令帕慕克遭到一些同胞的憎恨,甚至受到生命威脅,他成了一個被獵捕的人,幾乎不能在自己的國家安全地散步?! 諾貝爾獎授獎詞] "who in the quest for the melancholic soul of his native city has discovered new symbols for the clash and interlacing of cultures" “在尋找故鄉(xiāng)的憂郁靈魂時,發(fā)現(xiàn)了文化沖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