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法] 弗朗索瓦·特呂弗 頁數(shù):300 字數(shù):270000 譯者:鄭克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法國電影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與世界級懸念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就電影藝術問題進行的對話錄。這是一本最具“挑戰(zhàn)性”的書,它揭示了希區(qū)柯克這個易受攻擊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質,也記錄下了自默片時代起便活躍在影壇上的這位大電影藝術家行將消逝的藝術秘密。這場交談進行了四年,希區(qū)柯克回答了特呂弗關于自己電影生涯的500個提問。特呂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發(fā)出詢問,試圖通過希區(qū)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區(qū)柯克式電影語言”的獨特架構——正是這種架構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風格。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特呂弗(1932-1984),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生于巴黎。童年由“放浪生活”和逃學組成,14歲開始謀生,在迷戀電影、書籍和做零活中度過。
1953年,他將自己的熱情、憤怒和狂熱都投入到《電影手冊》的制作中。1954年,他拍攝了第一部影片《一次訪問
書籍目錄
增訂本序言導言1 童年 警長把我關起來 體罰 我說過要當工程師 這一天來到了 一部未完成的影片:《第十三號》 《女人對女人》 我未來的妻子…… 邁克爾·鮑爾康請求我…… 《歡樂園》 我第一天拍攝影片是怎樣的經(jīng)過 《山鷹》2 《房客》是第一部真正的“希區(qū)柯克影片” 一種純粹視覺的形式 玻璃天花板 手銬和性 我為什么出現(xiàn)在我的影片中 《下坡路》 《水性楊花》 《指環(huán)》 《一個回合的杰克》 《農(nóng)夫的妻子》 《香檳酒》 有點像格里菲斯 我的最后一部默片《男人島的居民》 銀幕應該充滿激情3 《論詐》,我的第一部有聲電影 舒夫坦方法 《朱諾與孔雀》 為什么我永遠不會拍攝《罪與罰》 懸念是什么? 《謀殺者》 美國格言 《騙局》 《奇怪的富翁》 同希區(qū)柯克太太在巴黎 《十七號》 沒有一只貓…… 制片人希區(qū)柯克 《維也納的華爾茲》 “你完了,你的職業(yè)生涯在走下坡路……” 十分嚴肅的良心審察 ……希區(qū)柯克導演、創(chuàng)作年表
媒體關注與評論
希區(qū)柯克們是如何制造電影的?本書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cois Truffaut)與世界級懸念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Alfred Hitchcock)就電影藝術問題進行的對話錄。這是一本最具“挑戰(zhàn)性”的書,它揭示了希區(qū)柯克這個易受攻擊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質,也記錄下了自默片時代起便活躍在影壇上的這位大電影藝術家行將消逝的藝術秘密。這場交談進行了四年,希區(qū)柯克回答了特呂弗關于自己電影生涯的500個提問。特呂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發(fā)出詢問,試圖通過希區(qū)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區(qū)柯克式電影語言”的獨特架構——正是這種架構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風格。 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Alfred Hitchcock)是何許人也?凡對電影略知一二,或對懸疑驚悚片情有獨鐘者,都能在聽到這個名字后隨口說出諸如《蝴蝶夢》、《美人計》、《39級臺階》等如雷貫耳的片名,之后便會想起那些個讓自己驚恐、揪心的場面和時刻——作為一代電影宗師,希區(qū)柯克已經(jīng)成為懸疑驚悚的代名詞。當然影迷們也不會忘了在片中搜尋希區(qū)柯克那大提琴一樣的胖胖身影,因為在自己執(zhí)導的每一部影片中露面已是他的習慣,如插圖般快速掠過的影像就像是他故意制造的另一個懸疑。 希區(qū)柯克生于倫敦,1925年開始獨立執(zhí)導電影。1939年應邀去好萊塢,次年拍攝的《蝴蝶夢》獲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獎,從此定居美國,在他半個多世紀的電影生涯中,導演了近60部電影。 以擅長制造懸念而風靡世界影壇的懸念大師是如何制造懸疑與驚悚的?《希區(qū)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已經(jīng)安排好了一個又一個故事,準備向你做生動的敘述。本書按年代順序,圍繞希區(qū)柯克創(chuàng)作的每部影片的產(chǎn)生、執(zhí)導、制作和構成,及他對影片的商業(yè)和藝術效果的評估,通過回答特呂弗和海倫·司各特向他提出的五百個問題,詳盡敘述了他的生涯、幸運和倒霉,以及他的困難、他的探索、他的懷疑、他的希望和他的努力。這是一本真正的“希區(qū)柯克之書”。 對于研究希區(qū)柯克及電影藝術的專業(yè)人士來說,本書不啻是一份由研究對象參與寫作的第一手珍貴研究資料,線索清晰,材料詳備。對于電影人來說,希區(qū)柯克的執(zhí)導體驗,也是案頭一份生動的參考指南。特別是在中國影片向好萊塢大片學習高成本大制作、電腦特效制作的時候,在導演們用越來越多的諸如情欲、動作、兇殺、槍戰(zhàn)、權謀來調配電影大餐,用華麗絢爛的現(xiàn)代音樂、美術服飾、動作設計等國際化因素打造外形炫目的中國電影的時候,在觀眾欣賞著華麗的虛空,深感遺憾和悲哀的時候,希區(qū)柯克們是如何制造電影的,應該是中國電影人最應靜下心來,潛心補習的一課。 正如本書作者所說,希區(qū)柯克的影片始終以其簡捷明晰為所有觀眾喜愛。他的電影故事通俗簡單。從第一部希區(qū)柯克式影片《房客》開始,他就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典型故事題材,而這類題材今天仍在上演:一個受到指控的無辜的主角,被人陰錯陽差扣上一道罪名,由此卷入一連串陰謀圈套中。他在影片中,用盡可能最少的因素獲得最大的效果?!睹廊擞嫛匪械膽夷钍冀K圍繞著鑰匙和假酒瓶兩樣東西組織起來,而情節(jié)也簡單到兩個男人愛上同一個女人。他的影片中沒有我們現(xiàn)在所崇尚的各種特技和特效,但他制造的一個接一個充滿戲劇張力的特殊場面,不僅牢牢吸引住了觀眾,而且如希區(qū)柯克所預想的,在參與了這場由導演、他的影片以及觀眾共同完成的游戲后,觀眾仿佛又重拾童年時代玩捉迷藏游戲,就要被人抓住時的強烈情緒體驗。希區(qū)柯克的作品兼具商業(yè)性和實驗性,通俗但不庸俗,簡潔但不貧乏,他以自己的敏感和想象,用電影膠片表現(xiàn)著人性中的緊張、焦慮、窺探、懷疑、嫉妒、恐懼,編織著永不過時的“人性寓言”。 他深諳電影的基本法則:凡是說出來而不是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觀眾都摸不著頭腦。他是惟一能夠在拍攝影片時不用求助于對白,便使觀眾看出人物思想,人與人之間靈活多變關系的電影藝術家。在書中我們還能看到他對電影藝術手段的思考,對新的電影技巧的不斷探索。最基本又是最重要的,希區(qū)柯克是把電影當作一門宗教來對待的人,他不僅強化了生活,也強化了電影。 對于熱愛希區(qū)柯克的普通的電影觀眾來說,本書無疑是與懸疑大師的一次親密接觸,面紗揭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始終是一個生活的觀看者。孤獨的童年經(jīng)歷造就了脆弱的、敏感的、容易激動的希區(qū)柯克,嫻熟的技巧掩蓋了他獨特的激情。經(jīng)由攝影機傳達的恐懼原來就潛藏于他的內心。我們也可以在希區(qū)柯克的親自指點下,窺看懸疑驚悚的背后有些什么,比如常掛在希區(qū)柯克嘴邊的“麥格芬”到底是什么,那就從本書中尋找蛛絲馬跡吧。 希區(qū)柯克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作品不會遭到時間的破壞,繼續(xù)在廣為傳播。那些在觀看他的影片時響起的情不自禁的驚叫,該是對他的最好的紀念吧。文:陳艷 《中華讀書報》作者簡介弗朗索瓦?特呂弗是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中最具影響力的導演,是電影“作者論”的主要倡導者,20世紀的世界影壇大師級人物,BBC"新浪潮"電影的創(chuàng)始人。1932年出生在法國巴黎。他從小就喜愛文學和電影,在整個少年時代里,他就已經(jīng)閱讀了大量的文學著作,15歲的時候,特呂弗就在巴黎發(fā)起了大眾電影俱樂部。1953年,21歲的特呂弗進入了法國農(nóng)業(yè)部電影處工作,這個職位主要是拍攝一些關于法國農(nóng)業(yè)的科教紀錄片,顯然使他無法滿意,很快他就辭掉工作,在《電影手冊》雜志和《藝術》擔任了編輯,這期間,寫了大量的電影評論,成為了當時法國著名的電影評論家。特呂弗是少數(shù)從電影評論家轉向電影導演,并且取得了成功的人。他撰寫了理論文章《論法國電影的傾向》,成為了法國電影"新浪潮"的一個理論宣言。他的觀點很大程度上被讓.呂克.戈達爾、阿侖.雷乃等所推崇。1957年,他發(fā)表了電影評論《法國電影在虛假中死去》,之后就去了意大利,跟著意大利著名電影導演羅西里尼,開始學習電影導演技術,于1959年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影片《四百下》,一下子就獲得了成功。這部影片講述了少年安東尼的成長故事,他在學校和父母之間游走,進行很多生活嘗試和各種冒險。1979年,他在影片《愛情長跑》之中,又插進來了影片《四百下》中的一些鏡頭,暗示同一個電影主人公歷時性的成長過程,專門進行電影導演的創(chuàng)作。此后一直到他1984年去世,他幾乎每一年都要導演一部影片,一生一共導演了23部影片。1960年,他導演了影片《槍擊鋼琴師》,這部影片通過一個鋼琴師的人生遭遇,講述了他在愛情和一樁謀殺中左奔右突的故事。影片是典型的特呂弗式的電影,黑白片的色調描繪了幽雅感傷的巴黎生活和記憶。1963年,他導演了影片《柔膚》,講述了一個出版商的幸?;橐龊图彝?,后來因為男人的外遇而遭到毀滅的故事。特呂弗顯示了他對人類感情、尤其是愛情關系的準確以及十分微妙的把握,對人類常常越過藩籬去尋找新鮮感情的沖動,以及這種沖動所帶來的后果和痛苦,都進行了十分精微的展示和探討。1975年,他執(zhí)導的影片《阿黛爾。雨果的故事》,講述了法國作家雨果的女兒阿黛爾。雨果被愛的瘋狂所毀滅的故事,探討了愛情與人生的復雜關系。1980年,他又執(zhí)導了影片《最后的一班地鐵》,展現(xiàn)了巴黎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淪陷期間的一個愛情故事。影片的主演都是法國首屈一指的演員,女主角是被稱為"歐洲第一夫人"的德芙諾,她的精湛演技可以說是出神入化,扮演了一個在兩個男人之間游移的女藝術家,結尾是她牽著兩個男人的手,向戲中的觀眾以及戲外的二戰(zhàn)結束而謝幕,有著雙重的意味。1981年他導演了影片《隔墻花》,它講述了一個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的男人,再次遇到過去的戀人,這個戀人剛好和丈夫住到了他的隔壁。在特呂弗的很多影片中,他都把人的感情推向一個極端的處境,來安排和講述人物的命運,對婚戀中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有著比心理醫(yī)生還要深刻生動的把握。而特呂弗也特別的擅長發(fā)掘法國女演員的長處,像是法國最著名的女演員德芙諾、伊莎貝拉.阿佳妮、娜塔麗.貝依、讓娜.莫羅、弗朗索瓦.多萊亞、芬妮.阿爾丹等等,都和他有著愉快的合作,他在銀幕上呈現(xiàn)了她們--這些可以說是法國乃至歐洲最迷人,也漂亮的女人們的風采。特呂弗可以說是真正的獲獎大戶和常勝將軍,他的影片先后獲得了法國嘎納電影節(jié)大獎、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等50多項獎項,他的影片在藝術上和商業(yè)上都獲得了成功。1984年,他因病在妻子、電影演員芬妮.阿爾丹的陪伴和安慰下,死在了她的懷里。
編輯推薦
這本《希區(qū)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首次出版于1967年。在希區(qū)柯克逝世之后,1980年5月2日,弗朗索瓦·特呂弗又增加了一章,論述希區(qū)柯克最后的幾部影片,還題寫了一篇短序作為訣別:"這個人去世了,但這位電影藝術家并沒有死。他的電影連續(xù)不斷地流傳開來,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被淹沒。"在導演們用越來越多的諸如情欲、動作、兇殺、槍戰(zhàn)、權謀來調配電影大餐,用絢爛的現(xiàn)代音樂、美術服飾、動作設計等國際化因素打造華麗虛空的中國電影的時候,希區(qū)柯克們是如何制造電影的,應該是中國電影人最應靜下心來潛心補習的一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