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史(第六卷)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陳其泰  頁數(shù):45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近代”在以往長時期中是用來指自鴉片戰(zhàn)爭至五四運動以前這一段歷史;但由于歷史進程的延伸,近些年來又每被用以指鴉片戰(zhàn)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歷史。    本書對近代史學的論述力求做到:揭示出近代史學發(fā)展最主要的特點和優(yōu)點,是史學與救亡圖強愛國主義思潮的緊密聯(lián)系,如實地反映近代史家深切關注民族命運、社會進步的情懷,深入地挖掘他們在史學主張和史書著述上的成就,實事求是地作出分析和評價。    研究工作必須建立在扎實可靠的史料基礎上,盡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審慎地釋讀材料,做好個案研究,同時要寫出近代史學演進的脈絡,勾畫出它發(fā)展的輪廓。

作者簡介

白壽彝(1909~2000),河南省開封市人,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1925年至1927年,就讀于上海文治大學和中州大學(今河南大學);1929年考入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讀研究生,學習中國哲學史;1932年畢業(yè)后,陸續(xù)創(chuàng)辦和主持了《晨星》、《伊斯蘭》、《大河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時代劇變推動下近代史學的發(fā)軔與演進 第一節(jié) 民族危機的緊迫感與救亡圖強史學的勃興 第二節(jié) 維新變法醞釀發(fā)動與近代歷史變易觀和進化論的傳播 第三節(jié) 封建帝制崩潰前后“新史學”的倡導和推進第二章 龔自珍的社會歷史觀 第一節(jié) 對危機時代的敏銳反映 第二節(jié) 改造公羊學說 構建變革的歷史哲學 第三節(jié) 樸素的古代社會進化觀 第四節(jié) 擅長西北邊疆史地研究第三章 魏源:近代史開端時期杰出的史學家 第一節(jié) 魏源的歷史變革思想 第二節(jié) 《圣武記》對清代盛衰的探索 第三節(jié) 《海國圖志》:愛國主義的名著 第四節(jié) 《道光洋艘征撫記》對當前“活的歷史”的記載 第五節(jié) 《元史新編》的史學價值第四章 徐繼畬、梁廷枏、夏燮的史學 第一節(jié) 徐繼畬《瀛寰志略》的特色 第二節(jié) 梁廷枏:《夷氛聞記》和《海國四說》的史學價值 第三節(jié) 夏燮的史學成就第五章 邊疆歷史地理學的興起 第一節(jié) 張穆著《蒙古游牧記》 第二節(jié) 何秋濤著《朔方備乘》 第三節(jié) 蒙元史研究的新風氣第六章 19世紀70至80年代的史學思想和史學成就第七章 戊戌維新時期歷史觀的新進展第八章 梁啟超:“新史學”思潮的出色代表第九章 夏曾佑《中國古代學》的成就第十章 20世紀初宣傳革命的歷史思想第十一章 近代時期其他史學著述第十二章 傳統(tǒng)史學向近代史學轉變的內在動力、時代條件和學術機遇第十三章 中國史學近代化新格局的創(chuàng)辟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史學史(第六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看過以后,很不滿意,史學史,太多的非專業(yè)人士的描述主宰了本卷,無清史稿描述,或謂時限之故,何以又及陳垣。于王先謙更是未聞其詳。有待重寫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