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歷程

出版時間:2006-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楊國榮  頁數:392  字數:36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西方學強調探索普遍真理,而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哲學更注重人與社會的和諧,作者以數十年的心血,從善的歷程的角度,推演儒家價值體系的形成和演變,并探究此體系在近現(xiàn)代社會所展現(xiàn)的新的生命力。此書無論是就對中國人思維方式的追本溯源而言,還是另眼看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作者貫通中西、往溯古今,理論上有不少非凡的見解和創(chuàng)新之處,研究深入,資料翔實。對于專業(yè)人員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參考書,對于普通哲學愛好者來說也是開卷有益的。     本書是一部關于儒家價值體系的理論研究專著,內容涉及儒家價值體系的奠基、從孔子到孟子、演進中的折變、價值本體的建構及其內化、正統(tǒng)的形成、援道入儒的價值觀意蘊、儒家價值體系在近代的歷史命運等,適合儒家價值體系研究者。

作者簡介

楊國榮,1957年lO月生于上海,浙江諸暨人。1988年獲博士學位,1991年晉升為教授,1998--2000年任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主任。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

書籍目錄

導 論第一章 儒家價值體系的奠基  一、天人之辯與仁道原則   二、為仁由己和天命的預設   三、修己以安人:自我實現(xiàn)及其邏輯歸宿   四、義以為上與孔顏之樂  五、“大德不中跌YU蹄閑”的歷史涵義  六、作為價值目標的理想人格  七、超越有限:存在的意義及其他第二章 從孔子到孟子   一、仁道原則的展開  二、力與命的內在緊張  三、獨善其身和兼善天下  四、恒心的根據與惟義所在  五、從執(zhí)中而權到君子反經  六、內圣的走向第三章 演進中的折變   一、天人之際:從相分到互動  二、制天命而用之:自由理想的擴展   三、各得其宜與群居和一  四、義的外部確證及其工具  五、從以權應變到以道壹人   六、全而粹與化性起偽第四章 價值本體的建構及其內化  一、《易傳》:價值本體的建構  二、價值本體的雙重內化   三、止于至善與修身為本第五章 正統(tǒng)的形成   一、超驗形式下的人文取向  二、德威交融:仁道原則與暴力原則的溝通   三、權威主義原則的確立   四、古今之辯   五、義與我的合一:個體的普遍化  六、道義與功利的二難  七、從仁且智到性三品:人格理想的展開 第六章 援道入儒的價值觀意蘊  一、名教與自然:天人之辯的歷史延續(xù)  二、自性的確認與玄同彼我   三、逍遙的理想與天命的抑制第七章 衍化與整合   一、仁道原則的重建   二、天理主宰下的自我權能   三、群己之辯的二重變奏   四、從義利之辯到理欲之辯   五、天理的權威化與良知準則論  六、醇儒境界第八章 明清之際:歷史的反省與自我轉換   一、經緯天地:逸出內圣之境  二、經學的實證化與理性的工具意義   三、化“天之天”為“人之天”   四、造命與循理   五、理欲統(tǒng)一:存在與本質的雙重確認  六、我的自立與群體認同第九章 儒家價值體系在近代的歷史命運   一、權威的失落:傳統(tǒng)與近代化的緊張  二、返本開新:新儒家的選擇及其雙重意向第十章 走向現(xiàn)代  一、現(xiàn)代化的歷史需要與儒家價值觀   二、儒家價值體系與合理性的重建附錄 儒學的形上內蘊何為人與人之“在”    ——從孔子的視域看儒家政治哲學的價值向度     ——以孟子為中心的思考儒學與德性倫理后記新版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善的歷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