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巖上的肖像

出版時間:2004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趙振江,滕威  頁數(shù):32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巴勃羅·聶魯達,一個復(fù)雜的人,一個才情卓越、少年成名、愛自然如同愛女人、美酒和佳肴、其情詩混合著深情和肉欲的智利偉大詩人,一個共產(chǎn)黨員,一位視社會正義和詩藝同等重要的直言不諱的政治家,一位駐外大使和總統(tǒng)候選人,1971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生前卻數(shù)度在自己的祖國智利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衲晔侵Z貝爾獲獎詩人聶魯達誕辰百年,本書選編的目的就在于全面介紹聶魯達(1971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詩歌藝術(shù)和生命歷程,讓更多的中國讀者了解這位在20世紀50-70年代具有世界聲譽的詩人。本書采取評傳形式,主要分為兩大板塊,愛情與革命,另外有一部分結(jié)語。一共17萬字。圖文并茂,資料翔實,專業(yè)翻譯,專業(yè)賞評,制作精美。愛情部分:介紹聶魯達的情感經(jīng)歷,他的三任妻子的簡介,配圖片,及當事人或相關(guān)人的回憶……。介紹他和世界各地的藝術(shù)家詩人的交往,趣聞軼事等等。詩選部分將選他此段時期的代表作,主要介紹聶魯達早年彷徨苦悶,四處游歷時寫的大量朦朧晦澀、現(xiàn)代主義風格濃厚的純詩。評析聶魯達情詩創(chuàng)作獨特的魅力和藝術(shù)特色;每一首選詩后附背景資料,背景圖片,簡短的賞析文字。革命部分:結(jié)構(gòu)同上。主要介紹聶魯達左轉(zhuǎn),并加入智利共產(chǎn)黨之后的革命經(jīng)歷,會包含他競選總統(tǒng),他和阿連德,格瓦拉,斯大林等人的交往,他的中國之行,包含他的流放經(jīng)歷以及死亡。詩選部分選擇他最著名,影響最大的政治抒情詩。結(jié)語部分總結(jié)了他的經(jīng)歷和詩歌,介紹了他作為詩人獲得的巨大聲譽,比如諾貝爾獎的頒獎辭和答謝演講等資料。對于今天的憤青來說,這本書可喚起對紅色六十年代的向往;格瓦拉逝世時,身上帶的是一本算術(shù)課本和兩本聶魯達的詩集?! τ谛≠Y來說,他們會被聶魯達充滿激情的情詩打動;對于文學(xué)愛好者來說,他們會從此對聶魯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作者簡介

  趙振江,北京大學(xué)西班牙語語言文學(xué)系教授?! ◎v威,北京大學(xué)比較文學(xué)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書籍目錄

前言愛·欲一、愛與性的初識二、總是傷感的無言三、“致命”的誘惑四、寂寞圍城·圍城寂寞五、受傷的“螞蟻”六、最后的歸宿風月無邊——情詩選讀《晚霞》《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大地上的居所》《船長的歌》《愛情十四行詩一百首》《黑島紀事》責任·革命一、西班牙在我心中二、從詩人到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三、生死逃亡四、聶魯達與斯大林五、大海邊的呼喚六、歸航七、獻給古巴革命的歌八、站在阿連德身邊九 、諾貝爾文學(xué)獎十、9·11——毀滅之日十一、“我只愿意死在那里”承諾的詩學(xué)——政治抒情詩選讀《西班牙在我心中》《第三居所》《漫歌》《元素的頌歌》《葡萄和風》《狂歌集》只有一個聶魯達聶魯達論詩聶魯達生平大事記聶魯達主要作品目錄參考書目后記

編輯推薦

  聶魯達自己認為愛情和義務(wù)是他的兩只翅膀。本書以詩歌為線索闡述了他的愛情和革命故事,大量的背景資料不僅為我們理解作品本身提供了新的視角,又為寂寞的詩歌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與此同時,精選的詩歌將聶魯達詩歌的精髓簡單、別致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山巖上的肖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偶然,如果一個人感性而快樂便會把偶然看作緣分。
      
      這本書是我在所服務(wù)項目的樣板間里看到的,疊上2層,東南亞風格。要知道,其實樣板間里所有的東西都是真的,真的衣服,真的書,真的首飾和包包,真的裝飾品,酒窖里的紅酒斗是真的。。。。。。那么多的東西,里邊總是有些東西是符合心意,令人想拿走的,比如我很想拿走這本書,還有另一套類獨棟頂層首飾盒里的某些戒子。
      
      客戶說,這些首飾慢慢的就會沒了,于是第二次去的時候,戒子真的少了很多??晌疫€是什么都沒拿,包括這本應(yīng)該沒有人想“順”走的書。
      
      想讀這本書倒不是因為喜歡聶魯達,而是特別喜歡意大利版的《郵差》。這部電影里的某些畫面,表達出了正真的詩意,這其實是很難做到的。還有就是,我很喜歡那個郵差。
      
  •     為了聶魯達我給了五星的評價。這是我唯一讀過的關(guān)于聶魯達中文書籍。
      雖然書的水平寫的實在是有限。
      這樣的人不是躲在角落里的可憐蟲,不是什么鴛鴦蝴蝶派的孱弱。
      他胯下的槍,左手的槍,右手的筆是一樣的鋒利。
      男人,還能怎樣?
  •     這本書大概是給中學(xué)生看的。整書幾乎是以介紹一位偉人的筆調(diào)進行書寫,像中學(xué)教材。
      字數(shù)雖多,但很可讀性很差。
      因此,偶沒有看完。
      
  •     說起聶魯達,也許很多人會一臉茫然。說起畢加索,相信無人不曉。畢加索信手畫了一只鴿子,聶魯達取名為和平鴿。從此以后,鴿子在四海之內(nèi)飛來飛去就變成了和平的使者。聶魯達來自智利,畢加索來自西班牙。聶魯達是詩人,畢加索是畫家。兩人的共同之處是都說西班牙語。
      
      2004年9月出版的這本《山巖上的肖像》敘述的并不是詩人和畫家之間的友誼,而是如同副標題一樣,重點渲染了聶魯達的愛情、詩歌和革命生涯。
      
      聶魯達出生于1904年的夏天,從小被認為是個敏感而早熟的孩子。少年的聶魯達偷看母親珍藏的情書,得到了愛情的啟蒙教育。接著為朋友捉刀寫情書,竟然贏得美人芳心。有趣的是,聶魯達的第一次性體驗居然發(fā)生在星光照耀下的麥田里。14歲的他離家去鄰村幫著收麥子,晚上就睡在麥秸堆里。他不知道是哪個粗壯的農(nóng)婦奪走了他的童貞,只是次日午飯時,有一個梳著大辮子的美麗女人向他投以意味深長的微笑。
      
      聶魯達結(jié)過三次婚,艷情無數(shù)。他甚至和在聚會上剛剛認識的女詩人跑到樓頂去偷歡,而讓一位著名的西班牙詩人把門望風。與詩人戀愛是浪漫的,但同時又是痛苦的。他的三任妻子都受到了詩人愛情的傷害。也許所有的結(jié)局就應(yīng)該如聶魯達所言:愛情如此短暫,遺忘卻又如此的漫長。
      
      1923年,聶魯達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晚霞》。真正令聶魯達成為智利年輕人的偶像是在1924年《二十首情詩和一支絕望的歌》出版以后。聶魯達自我評價這本詩集主要描寫的是青春期異常折磨人的情欲,并夾雜著智利南方田園風格的自然風景。聶魯達用山丘、苔蘚和玫瑰等大自然的形象來描述女人的身體,其過于露骨的情色風格遭到詬病,智利的主流出版社甚至拒絕出版這本詩集。
      
      1927年,成名后的聶魯達希望能看看大洋彼岸的世界,于是就貿(mào)然闖進外交部,討要一個出國的差事。外交部的老爺們無法拒絕這樣一個青年才俊,便任命詩人為智利駐緬甸的領(lǐng)事。七年后,詩人又被派駐西班牙。在西班牙,聶魯達認識了很多優(yōu)秀的詩人,也接觸到了革命。他的詩歌從愛情轉(zhuǎn)移到了政治,先后出版了《大地上的居所》、《西班牙在我心中》,以及《漫歌》等著名詩集。聶魯達以巨大的熱情投入了政治運動,甚至參選智利總統(tǒng)。但不幸的事情最終仍然發(fā)生了,智利陷入了軍事獨裁者的鐵腕之中。悲憤的詩人至死都沒有再離開過智利,墨西哥總統(tǒng)派專機來接聶魯達,也被謝絕了。詩人說了,智利是他的國家。
      
      1971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終于眷顧了這位蜚聲天下的詩人。可惜,光環(huán)之下的聶魯達,已經(jīng)是身體虛弱,病入膏肓了。兩年后,詩人死于癌癥。
      
      聶魯達曾經(jīng)說:愛情和義務(wù),是我的兩個翅膀。這是詩人一生最好的注解。
  •     喜歡死了智利共產(chǎn)黨員聶魯達,不過對這本書里面的詩歌翻譯還是讓人失望。
      總是更喜歡臺灣陳黎翻譯的版本:
  •     
       ——再評《山巖上的肖像》
      
       在那部著名的意大利電影《郵差》中,遭放逐的詩人聶魯達并非故事的主人公。但是其中的一個細節(jié)還是讓我怦然心動:聶魯達與馬蒂爾德在山顛的那棟小房子里,在小唱機的音樂聲中,孤獨而又認真地起舞。窗外的海風溫柔可人,下午的海浪輕拍在高峻的白色山崖上,蘊藉地往返。
      
      
      
      這個時候的聶魯達,處于自己祖國政府的追捕之中,已經(jīng)有四五年了。但是我相信這樣的細節(jié)是真實存在的,因為這是聶魯達的生活和故事。而聶魯達,首先是一個詩人。
      
      
      
       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任何想要準確敘述歷史的可能性都是不存在的。因為在表達出一種可能性的同時,會立即遮蔽掉其它的可能性。對于聶魯達,我們首先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們不可能準確地描述他的生命。無論是他在生命早期的吟詠,還是在亞洲孤獨痛苦的任職經(jīng)歷,抑或是后來為西班牙,智利,古巴諸拉丁美洲國家奔走的革命生涯,都表明了這一點。聶魯達的生命如此豐富而蓬勃,以致于任何落于筆端的敘述都會顯得蒼白無力。但同時聶魯達又是單純的,他首先,他在最初,或者說,他在最終意義上都只是一位詩人,一位堂吉訶德一樣的詩人。所以,從后一種意義來說,對聶魯達之生命的再表現(xiàn),又是毫不費力的,我想,這正是本書的開題之處,也正是我們在聶魯達百年的追思中,所能夠把握的進階之地。
      
       早期的聶魯達,只是一位卓越的詩人。他歌唱自己的愛人,自己的愛情,喟嘆自己的失戀,“愛是這么短,遺忘是這么的長?!贝髮W(xué)畢業(yè)后,在仰光,新加坡等國家的任職期間,聶魯達開始遭遇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困境,孤獨,寂寞,感情的失敗,詩人猶如被祖國拋棄的孩子,痛苦而不知往何處去,孤獨與死亡與他近在咫尺。但是這也正是聶魯達成熟的時期,后來,當聶魯達被調(diào)往西班牙的時候,當?shù)刂娙寺鍫柨ㄟ@樣介紹他:“...一位離死亡比離哲學(xué)近,離痛苦比離智慧近,離鮮血比離墨水近的詩人?!?br />   
      
      
        但這還不是完全的聶魯達。陌生的亞洲讓詩人成熟,而西班牙留給他的,則是重于愛情的義務(wù)。聶魯達在西班牙的任期內(nèi),遭遇到了保衛(wèi)馬德里的戰(zhàn)爭以及弗朗哥的法西斯專政,這極大地刺激了他,并使得他的詩作風格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聶魯達發(fā)現(xiàn)自己常常不能履行一個外交官式的中立立場,而必須按照一個詩人的良心來表達和做事情。他的詩歌開始關(guān)注真正的社會現(xiàn)實,包括底層的苦難大眾。他要為千萬最底層的工人和農(nóng)民說話,為拉丁美洲的革命吶喊,這時的聶魯達,已不再只是一個詩人,更是一位革命家。他甚至開始競選智利的國會議員,參與政治活動。盡管他的政治生涯充滿了艱辛和失敗,但他一直堅持戰(zhàn)斗,并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選擇留在了智利,與智利人民一起反對獨裁的政府。
      
        
      
        正如聶魯達自己所說,“義務(wù)和愛情,是我的兩只翅膀。”聶魯達是一位大地上的詩人,他是一位詩人,雖然不止是個詩人,不止是一個智利的詩人,而是美洲的精神和古老理想的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但是能夠讓他超越詩歌的,還是他作為詩人的生命。他在197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時,所得到的評價是,“他的詩歌以大自然的偉力復(fù)蘇了一個大陸的命運和夢想?!边@座大陸命運坎坷,卻從未放棄希望、理想以及對生活的追求。聶魯達的成就,就在于此,而這也是本書的寫作線索。在聶魯達百年誕辰的今天,我在閱讀本書,想象聶魯達的生命的時候,眼前總是會浮現(xiàn)出電影中的那個細節(jié),那位背負了整整一個大陸的夢想和命運的詩人,在逃亡的途中,優(yōu)雅的起舞。
      
      山巖上的肖像——聶魯達的愛情·詩·革命 趙振江 滕威編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9
      
      
  •   同感,書還是不錯的,但詩歌總覺得不夠味兒
  •   我一看見這書的翻譯
    想死的心都有了
  •   想死的心,嘆?。?/li>
  •   “一位堂吉訶德一樣的詩人”說的很好,幾乎所有的是人都有堂吉訶德的影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