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09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滬寧 頁數(shù):508 字數(shù):59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國內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著作各種各樣,涉及領域也十分廣泛,但至今尚未有一本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和理論、并將其上升到原理高度的著作。為了填補這方面的空白,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我國著名的政治學家王滬寧任主編、復旦大學政治學教授林尚立、孫關宏任副主編,編著了本書。本書在充分把握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上,根據(jù)分析社會政治現(xiàn)象和政治規(guī)律的基本思想邏輯,全面、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本書是高校社會學尤其是政治學、行政學學科研究人士的重要參考書,是高校的首選教材。
書籍目錄
推薦序言
序言
寫作說明
第一章 導論:對象和地位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jié) 社會政治的基本構造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方法論
第二章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xiàn)
第一節(jié) 人是社會存在物
第二節(jié) 社會是發(fā)展的活的機體
第三節(jié) 政治上層建筑建立于經濟基礎
第三章 政治是各階級之間的斗爭
第一節(jié) 階級對抗是一切政治斗爭的基礎
第二節(jié) 階級產生于生產發(fā)展的一定階段
第三節(jié) 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決定階級差別
第四節(jié) 階級斗爭的中心是政治權力
第五節(jié) 階級斗爭構成階級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第六節(jié) 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是階級消亡的條件
第四章 國家是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
第一節(jié) 社會決定國家
第二節(jié) 國家產生于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
第三節(jié) 國家的實質是階級專政
第四節(jié) 無產階級國家是新型國家
第五節(jié) 國家必然走向消亡
第五章 國家是從社會分化出來的管理機構
第一節(jié) 國家管理權力反作用于社會
第二節(jié) 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職能相輔相成
第三節(jié) 國家職能分為對內對外兩部分
第四節(jié) 國家存在相對自主性
第六章 政治權力是階級統(tǒng)治的權力
第一節(jié) 政治權利源于經濟權力
第二節(jié) 政治權力是實現(xiàn)經濟利益的手段
第三節(jié) 暴力以經濟力量為基礎
第四節(jié) 權威與民主
第七章 國家屬性決定政治形式
第一節(jié) 階級統(tǒng)治需要一定的政治形式
第二節(jié) 政治形式的本質取決于國家類型
第三節(jié) 政治形式反映一定的民族特性
第四節(jié) 政治形式和統(tǒng)治內容是辨證的統(tǒng)一
第八章 政治民主是階級統(tǒng)治
第一節(jié) 政治民主是階級統(tǒng)治
第二節(jié) 民主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
第三節(jié) 社會民主高于政治民主
第四節(jié) 新型民主與新型專政是共生的
第九章 政治黨派劃分基于階級劃分
第一節(jié) 政黨是階級斗爭最嚴整的表現(xiàn)
第二節(jié) 資產階級政黨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組織
第三節(jié) 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
第四節(jié) 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條件
第十章 政治是一門科學和藝術
第一節(jié) 政治與經濟相比占首位
第二節(jié) 民主集中制作為基本原則
第三節(jié) 群眾路線是基本的領導方法
第四節(jié) 劃分黨和國家機關的職能
第五節(jié) 政策和策略是黨和政府的生命
第十一章 民族問題是社會革命總問題的一部分
第一節(jié) 民族在歷史中形成
第二節(jié) 民族的形成是歷史發(fā)展成果
第三節(jié) 民族問題的實質是階級問題
第四節(jié) 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不能獲得解放
第五節(jié) 民族融合是各民族高度發(fā)展的結果
第十二章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政治意識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政治文化反映社會存在
第二節(jié) 政治文化具有階級屬性
第三節(jié) 政治文化兼有現(xiàn)實性和歷史繼承性
第四節(jié) 政治文化發(fā)展不一定與社會發(fā)展同步
第五節(jié) 政治文化要進行灌輸
第十三章 社會發(fā)展促進政治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政治發(fā)展依照其內在規(guī)律
第二節(jié) 政治發(fā)展既有統(tǒng)一性又有多樣性
第三節(jié) 政治發(fā)展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第四節(jié) 政治發(fā)展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第五節(jié) 政治發(fā)展是自覺的政治活動
第十四章 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第一節(jié) 革命就是解放生產力
第二節(jié) 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
第三節(jié) 政治革命發(fā)展到社會革命
第四節(jié) 革命必須具備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
第五節(jié) 暴力方式與和平方式辨證統(tǒng)一
第六節(jié) 不斷革命與革命發(fā)展階段相統(tǒng)一
第七節(jié) 改良是革命的副產品
第十五章 時代特征決定國際政治總格局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國際社會是世界體系
第二節(jié) 國際政治格局受階級劃分影響
第三節(jié) 國際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
第四節(jié) 戰(zhàn)爭與和平是政治的繼續(xù)
第五節(jié) 和平共處是處理過渡時期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
第十六章 人類社會必然向共產主義社會過渡
第一節(jié) 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第二節(jié) 共和國應是社會共和國
第三節(jié) 政治平等升華到社會平等
第四節(jié) 未來社會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方法論 一、歷史上的政治研究方法論 政治學研究是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方面。人類對政治現(xiàn)象的研究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對政治現(xiàn)象的研究大約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夏、商、西周時已有關于政治問題的探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更是政治研究繁榮的時期,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是在人類文化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因此這里特別要考察一下前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歷史發(fā)展。 西方政治研究的歷史,學說體系較為完整的,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代雅典的伯里克利"黃金時代",即公元前500年左右。學說體系不那么完整的,則可以從伯里克利再向前追溯幾千年。當然,這要將視野拓展到現(xiàn)代西方邊疆以外的地域,即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古代文明的其他地方,或稱之為"中東文明",如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巴比倫;以及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地。這些文明當初對古代希臘文明是有重要的影響的。從古代希臘算起,至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兩千多年中,滄海桑田,大起大落的社會場景,各式各樣的政治思想家,形形色色的政治學說體系,層出不窮??v觀西方政治學研究的發(fā)展,自古至19世紀,大體上有四個主要的發(fā)展階段。這里用一定時期內占主導地位的方法論來分期。方法論指在一段時期內主導人們研究和認識政治現(xiàn)象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它們與急劇變化的現(xiàn)實政治交織在一起,作用于人們的政治思維。所謂按方法論分期,指確定在一定社會和一定時期籠罩人們認識論的社會主導的認識范式,如在神學方法論下,各門學科均受其主宰。即便是針鋒相對的觀點和理論體系,也均受到同樣的方法論的影響,如貫穿中世紀漫漫長夜的教權與俗權之爭,霍布斯與洛克勢不兩立,伏爾泰、狄德羅與盧梭的差別,等等。方法論是一定歷史時期各派思想家政治思維的宏觀邏輯,而非微觀邏輯。 根據(jù)這一原則,可以把西方政治研究的發(fā)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倫理學方法論。這一方法論基本上主導古代時期。古代的政治研究沒有與倫理學明確地分開,政治研究與倫理研究交織在一起。蘇格拉底及其襲承者柏拉圖確信知識即美德,反之亦然,美德即知識,所以"理想國"的主題在于討論完善的人和完善的生活。確信美德即知識,即相信知識可以透過美德,美德為客觀存在。得此美德,達此美德,便有太平盛世。柏拉圖極重視教育,認為可以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美德,從而達到政治理想。國家也被定義為正義。亞里士多德相信在任何一個國家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公民聯(lián)合起來以求實現(xiàn)道德的價值,道德目的是公民共同生活的根本愿望。反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人則爭辯說,道德應當屬于私人,而不應屬于社會,但美德作為政治的根本分析軸心是一樣的。從美德屬于私人產生隱退的生活美德,因而有伊壁鳩魯學派、犬儒主義、斯多葛主義。古代羅馬人的政治思維沒有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繼承希臘人的衣缽,如西塞羅斷定國家是個道德的集體,等等。古代時期的功績之一是將政治學同倫理學分而論之,從而開西方政治學研究專門領域之先河。然而,在古代社會,倫理學上的目標和原則滲透政治研究。各種體制、組織、權力上的設置均為達此目標。古代政治研究的方法論是用倫理學的基本觀點和道德的觀點來分析和研究政治和政治現(xiàn)象,不僅政治的起源和發(fā)展,而且政治的目的都與道德有關。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本書在充分把握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上,根據(jù)分析社會政治現(xiàn)象和政治規(guī)律的基本思想邏輯,全面、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原理。……本書具有理論扎實,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特點?! 偷┐髮W教授 劉星漢 曹沛霖 這本書的宗旨十分明確:全面、深入地挖掘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思想和理論,更為系統(tǒng)、完善和深刻地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政治學體系和構成這一體系的每一條原理。因而,這本書是明確以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理論思想為其研究對象的?!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政治學著作,實際上也是一本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著作?!瓘倪@個意義上講,這本書的貢獻是雙重的。 ——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教授 王邦佐
編輯推薦
在《政治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中,每一條原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們都是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成分而存在。因而,《政治的邏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原理》具有理論扎實,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特點。不僅適合于政治學專業(yè)研究參考,而且適合于高等院校政治學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教學和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